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分析.doc_第1页
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分析.doc_第2页
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分析.doc_第3页
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分析.doc_第4页
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题 目: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调查姓 名:袁 昊学 号:0865138227专 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 级:信管2008(2)班指导教师:王 威 副教授:韩艳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现代社会已经进人了网络时代,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已经深深地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与此同时,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其他现代科技成果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交流方式,更多的信息,更方便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对社会的破坏,像网络犯罪、色情、游戏等。其中比较关注的就是大学生网络依赖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拥有自己的电脑。大学生既是主要网民,也是受到影响最大的群体。网络依赖是大学生网络行为障碍的主要表现。本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自编网络成瘾量表,测量学生网络依赖度及成瘾度,将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为三种:网络使用正常者、网络使用依赖者以及网络使用成瘾者,通过对学生网络使用依赖度的调查分析,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关键词:网络;成瘾度;依赖度;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The society has into the network era, peoples social life has deeply and network together. At the same time, and network using relevant problems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And other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achievements, the network is a double-edged sword: on one hand it has brought people convenient way of communication, more information, more convenient tool; On the other hand also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ociety, such as the network crime, sex, games, etc. One of the more attention is students network dependency.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computers. College students is both major Internet users, is also the biggest impact group. Network depends on the network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obstacles. This paper 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by editing th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measuring students network dependency and addiction degree, students network us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network, network use normal use dependent and Internet use the addict, through to the students network use dependency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explores the caus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network addiction. Keywords: network; Addiction degree; Dependency; 摘要I1. 引言、背景及现状分析、文献综述11.1引言11.2背景.21.3现状分析21.4文献综述22.1业务调查32.1.1调查原因:32.1.2调查对象:32.1.3调查方式32.2业务(或数据)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其建立42.3数据指标体系42.4相关模型分析43.依据部分数据,引进或构建业务(或数据)模型64.模型验证:通过实例分析、数据效果分析,检验模型的正确性144.1相关系数表:145总结:166参考文献:16附录:172.实践数据19致辞:20211. 引言、背景及现状分析、文献综述1.1引言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以问卷的方法来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进行调查,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等方法从整体上分析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真正原因,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期望研究结论能够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1.2背景近些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已经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使用方面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也因此成为国内外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研究者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会拓展人们的社会活动,成为减轻孤独感,增加社会支持的工具,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而另一些研究者则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增加用户的孤独感,对用户的心理及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导致网络成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其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网民。本研究选取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为样本,通过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状况、使用动机及成瘾状况的研究,探索其互联网依赖度的行为特征。1.3现状分析台湾学者陈淑惠等在修订“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时对“网络成瘾高危险群体”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大学生使用网络人口中确实存有一群成瘾倾向不低的学生,其半年盛行率很可能落于5%-10%之间”,在其研究中“采用较为保守的估算”,将网络沉迷或成瘾倾向的高危险群“原则上界定在CIAS得分之最高5%者”。国内学者桑标、贡晔对162名国内大学生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完全没有网络依赖的占69.7%,轻度网络依赖的占25.3%,严重网瘾的占5.0%Cherer(1997年)的研究结果指出,13%的大学生对网络有使用过度的现象,而且出现了负面效应。综合以上文献中展现的网络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人数比例,借鉴杨晓峰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中对被测数据的分析方式,我们将网络使用者划分为网络使用成瘾群体(量表得分分布在95%以上的群体);网络成瘾依赖群体(量表得分分布在80%-95%的群体)和网络使用正常群体(量表得分分布在80%以下的群体)。1.4文献综述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Ivan Goldberg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络成瘾”。但是“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 (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许多时间,并因此忽视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成瘾。 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间不断延长,出现对网络的依赖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2. 业务(或数据)调查、分析、评价模型构建2.1业务调查2.1.1调查原因:作为网民主体的大学生,其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和大学生的成长及其发展。掌握大学生的上网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的网络教育、建设和培育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传播途径,近几年在世界各地日趋流行,受到愈来愈多人的青睐,尤其是大学生。网络聊天、发邮件、上网浏览新闻网络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其生活的各方面。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重者甚至导致心理不健康,导致人格的发育不健全。那么,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到底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为了具体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上网情况,我利用这次实习的机会对我身边的同学、亲友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基本调查。2.1.2调查对象: 内蒙古科技大学各级学生。2.1.3调查方式1、以调查表格方式发放并回收记录; 2、同学、朋友之间以面对面聊天方式; 3、亲戚之间以交谈方式; 4、与网友之间的网络聊天方式,并加以记录统计2.2业务(或数据)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其建立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正式分析之前,首先对取得的原始调查数据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取真的数据整理工作,以保证数据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共分为四个步骤:(1) 对回收问卷进行审核调查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回答的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的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对差错进行审核订正。(2) 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编码对问卷中的每个答案都进行了编码,一方面便于数据的录入和进行定量的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误差。编码的设计尽量遵循了准确性、完整性、标准性和易处理的原则,并对开方性的问题在汇总所有问卷之后进行了编码,以保证全面覆盖答案。(3) 数据的录入和清洁数据录入时统一使用SPSS 18.0录入界面,并采取两人合作录入的方式,以减少错误率。在录入过程中,对不合格的观测值再次进行订正或剔除。(4)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在SPSS 18.0环境下完成的,在遵循准确性、系统性、适用性和及时性的原则下,对统计资料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分组统计以及关联分析等。2.3数据指标体系数据指标分析是依照本研究的研究假设、研究目的和变量的测量尺度与考虑分析工具的适用性,本研究的统计分析处理使用用运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 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根据调查报告建立模型,根据数据整理之后,从数据中分析出大学生对网络依赖度的一些情况。总结业务的各个方面的指标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网络依赖度的因素。2.4相关模型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样本的基本资料及研究的各变量和问项进行次数分配、平均数、百分比及标准差等的基本统计分析,从而了解样本在各变量和问项的分布情形,进而说明样本的资料结构。(2) 相关分析一般来说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函数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值是确定的。相关关系是两个现象数值变化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确定的依存关系。相关性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主要是研究变量之间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按相关的程度分,有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按相关的性质分,有正相关和负相关,正相关之两变量变动的方向一致,负相关之两变量变动的方向相反。 为了准确度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相关系数来度量.对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度量称为简单相关系数。若相关系数是根据总体全部数据计算的,称为总体的相关系数,记为;若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称为样本相关系数,记为r。在一般情况下,总体的相关系数未知的,我们往往用样本相关系数r作为总体相关系数的估计值。但由于存在样本抽样的随机性,样本相关系数并不能直接反映总体的相关程度。为了判断r对的代表性大小,需要对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首先假设总体相关性为0,即H0为两总体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其次,计算相应的统计量,并得到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如果相伴的概率值小于或等于指定的显著水平,则拒绝H0,反之接受H0。当r0,正相关,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呈相同方向变化;r0,负相关;当r的绝对值愈接近1,表示x,y愈接近线性相关,当|r|=1时,y的取值完全依赖于x,两个为函数关系,是完全的线性关系;当r的绝对值愈接近0,表示x,y愈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当r=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是可能是非线性关系);当0r=0.8,视为高度相关;0.5=|r|0.8,视为中度相关;|r|0.3视为不相关。(3)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是用来分析推断各种因素状态对所观测变量的影响效应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本文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研究消费者不同的性别、经验、收入(生活费用)特征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性;并将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以上者,再进行多重检验比较。(4) 假设性检验假设性检验是现对未知的总体参数作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对假设的正确性进行判断的过程。带检测假设通常用H0表示,对立的假设用H1表示。基本思想是:首先假设H0为真,考虑在H0成立的条件下观测到的样本信息出现的概率,如果这个概率很小,说明一个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了。而小概率原理认为,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如果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了,就说明事先的假设H0为真是不正确的,因此拒绝H0接受H1,否则接受H0。2.5模型建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Excel,SPSS 18.0软件对数据的处理,本研究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周上网次数、每周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3.依据部分数据,引进或构建业务(或数据)模型使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网络依赖状况。另外还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别、生源、家庭类型等一般人口学资料。 (1)被试分布情况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合计文 男2397645科 女721101048理 男30185861科 女511162153合计65593845207(2)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差异分析:(如图3.1)图3.1结论:大学生群体中男女生网络依赖度比例相当,其中男生稍微高一点,主要可能原因在于男生对新奇的网络手段比较喜欢,所以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浏览网络媒体上。(3)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差异情况:(如图3.2)图3.2结论: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可能是大一新生没有电脑,大二大三电脑开始普及,所以网络依赖度上升而大四又忙于找工作,所以网络依赖度反而低。(5) 不同学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差异分析:(如图3.3)图3.3结论:信息管理专业明显比其他专业网络依赖度高,可能是因为信息管理专业需要用到电脑的时间比较多。(6) 不同上网时间段网络依赖度差异分析:(如图3.4)图3.4结论:从20点到23点网络依赖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这时间段里,大学生正好晚饭后休息,而其他时间段与大学生上学时间基本一致,所以网路依赖度低。(7) 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相关分析:(图3.5) 如图3.5结论:如表所示,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从而也为上网时间可以作为网络依赖的统计学依据提供支持。(8) 空闲时间与网络依赖度差异分析:(如图3.6)图3.6结论:大部分人的休闲时间还是选择不上网络,由此可见休闲时间与网络依赖度关系不大。(9)大学生自认为对网络的依赖度:(如图3.7)图3.7结论:总体来说网络依赖度不高。(10)每天是否上网的影响网络依赖度(如图3.8)图3.8结论:网络已经深入人生4.模型验证:通过实例分析、数据效果分析,检验模型的正确性4.1相关系数表:相关性V4V8V4Pearson 相关性1.747显著性(双侧).253N44V8Pearson 相关性.7471显著性(双侧).253N44相关性V12V18V12Pearson 相关性1.621显著性(双侧).188N66V18Pearson 相关性.6211显著性(双侧).188N66相关性V28V34V28Pearson 相关性1-.932显著性(双侧).236N33V34Pearson 相关性-.9321显著性(双侧).236N34相关性V38V41V38Pearson 相关性1.997*显著性(双侧).049N33V41Pearson 相关性.997*1显著性(双侧).049N33*.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根据相关系数分析,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网络依赖成瘾与年级、专业、以及每人上网时长相关联,其他的关系则不大。5总结: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a)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b)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c)专业选择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d)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e)大部分人的休闲时间还是选择不上网络.因此与网络依赖度没有明显的关系。6参考文献:1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2谢静波,汪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李涛,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周治金,杨文娇.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志.2006,20(11).5张静,李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6宋珺,杨凤池.网络成瘾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7孙喜蓉.网络成瘾综合症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8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9陈侠,黄希庭.中国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10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征一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1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J. CybevPsycho1 Behav.1996,1(3).12Davis RA.A cognitive-behavior modal of pathological interact useJ. Computer Hum Behav.2001,17(2).附录: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卷亲爱的朋友: 您好!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好网络,我们特地组织了这次调查,旨在找到一个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利用网络资源。您被选中为调查对象,现在需要您花一些宝贵时间来协助我们填写这份简短的调查问卷。请先详阅每一部分的填答说明后,在根据您对每一提叙述的看法,逐题填写。请您依据自己的看法,放心的填答。我们会负责对您提供的个人情况予以保密,非常谢谢您的宝贵时间和您给予的合作与协助!上网情况调查:请在与您情况相符的选项前打勾,限选一项,以下是您的上网基本情况: 1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A. 男B. 女()2.您所在的年级: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E. 研究生 ()3.您所在的专业:A. 建筑学B. 城市规划C. 信息管理D. 其他 ()4.上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