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高三语文试题.doc_第1页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高三语文试题.doc_第2页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高三语文试题.doc_第3页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高三语文试题.doc_第4页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高三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 高 三 语 文 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 人朱光潜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仙子也缥缈难测。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选自北京出版社谈美书简,有删改)1关于“人”的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能。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2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就是艺术活动。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B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可见人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游雁荡记清方苞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蹷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节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桐城古代散文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别:区别B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 完:完全C盖至此则万感绝 绝:消失D圣贤成己成物之道 道:方法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越二日而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构架鸠工以自标揭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察于此二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严恭静正之心 南取北越之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外甥孔巡提议他写一篇游记时,方苞却说:“兹山不可记也。”因为他短于写景,于是就在游雁荡山记中避开写景,把重点放在体认雁荡山的精神气度上。B作者认为,枞阳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均处于人烟阜胜之地,游览者众多,将本来秀美的崖洞、自然的杰作人为地雕琢污损了。C雁荡山不同于那些平缓明媚的山川,给游览者以欢愉之感,由于它特殊的地形地貌,游览者只能深入谷底,“仰而观俯而视”,从而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的感情。D方苞最有名的古文主张是“义法”说。“义,即言有物也;法,即 言有序也。”“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与文辞,做到雅洁、雅驯。方苞写雁荡山记,体现了他的义法说。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译文:(2)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译文:(3)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译文: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杜荀鹤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患身是幻逢禅主,水洗皮肤语洗心。注释 禅主:指诗的题目中的禅宗长老。8试分析诗中两个“洗”字用法的妙处。(4分)答:9诗中“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1)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2)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天姥连天向天横,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7)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8)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无路可走鲍鹏山屈原不好写。我几次动笔都叹口气放下了。屈原的生平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盲点和疑点。为他做传的司马迁情绪激动,心潮起伏,不能心平气和地记录他的身世行踪,大段的主观抒情议论占据了原本就不长的篇幅。司马迁可能意识到,对于屈原来说,他的精神远比他的生平事功更重要。我一直觉得,屈原之影响中国历史,不在于他的思想,也不在于他的事功。屈原之影响后代,乃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个人对历史的失败,个性对社会的失败,理想对现实的失败。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关独特的个人与社会、历史发生冲突并遭致惨痛毁灭的记录。他的失败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甚至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看成是有关人类自由、幸福的启示录。他以至善至美的古圣贤作自己立身行事的榜样天真的屈子并不知道,这些古人的“至善至美”是后人的想象甚至是有意的欺骗,他更不能知道,至善至美往往便不能与现实并存,因为至善至美便不能宽容。聪明的庄子看穿了这种历史骗局,他推倒一切圣贤,把他们通通置于他的戏侮之下;犀利的韩非更是从唯物的角度拆穿儒家的美化,把古人推下神坛。而屈原对这些道德幻象则是真诚地信奉,甚至还把自己看成是古圣人的影子,并把自己当成是古圣人意志的现世体现者。当楚怀王背弃“成言”时,屈原才发现“君可思而不可恃”,这时他感受到了个人在体制中的委屈与孤独,甚至他认定一国之中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渔父),至此,他就把自己放在整个世界的对立面了,不仅是一个庸君,几个奸臣小人,而是所有人的对立面。在别人眼里,他太固执,太钻牛角尖,不容易对话与沟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独之中,死在庸君的昏聩、奸人的险恶以及大众的沉默中了。屈原也缺少孔墨孟荀等人的达观,以及他们曾经有过的苦难磨炼。当他二十岁行冠礼做橘颂时,他是何等儒雅自信,前途远大。而孔孟等人此时还在社会底层挣扎,受尽白眼与辛酸。因而他们有韧性,他们不像屈原那么高贵,孔孟都干过一些鄙贱之人才干的“鄙事”,当过吹鼓手、委吏、乘田,被人从宴席中赶出来。而屈原,他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使他无法面对失败。他掸去灰尘,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他凛然地站在邪恶的对立面,与他们剑拔弩张,一点也不含蓄,一点也不躲闪,一点也不讲策略,他怒形于色。他给对方看他的伤口,以便让对方知道他的仇恨。他由此遭到邪恶的更为全面彻底的攻击,邪恶即使仅仅为了自己的活,也要让他死。而屈原的伟大与可贵也正在这里: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他无法和他们和平共处,哪怕是虚与委蛇,他谨持着他理想的绝对纯洁。是的,他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惨绝人寰的战士。因为他的绝不让步,这世界有可能免于全面堕落。一个最纯洁的人落在最肮脏的泥塘,一个如此遵循心灵真实的人不得不应付现实的虚伪,一个如此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却得不到真理与正义的庇护是的,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支持我们的事业!屈原之死往往使我想起另一个楚人之死:项羽。两人都是自杀,且都死在水边:屈原自沉汨罗之波,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两人都死于自己对别人的不宽容:项羽决不宽容秦人。这两个人的死,可能暗示着,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死了。我们民族最殷红的血液流失在水中,被冲淡了。滑头活着,奸诈活着,他们使这个世界的生态更加恶化,更不适合人的生存。屈原确实偏激,岂止是偏激,屈原还有很多别的缺点。但我总认为偏激的人往往有真性情。更重要的是,偏激的人往往不是小人因为小人总是很圆通的。况且,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孤危自死,社会依然,四语之中,涵深哀焉。”(鲁迅)屈原死了,我们苍白了。魂兮归来!(节选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天纵圣贤,有删改)11本文写到了屈原性情上哪些特点?屈原为什么会“无路可走”?(6分)答:12简析“他的失败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永恒的悲剧”的含义。(6分)答:13文中写到庄子、韩非以及“孔墨孟荀”等人,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14文章结尾将屈原的“死”和当代诗人学者的“活”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你认同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8分)答:第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无误的一组是( )(3分)A编纂(zun) 引吭(hn)高歌 装订 中流砥柱B饕餮(ti) 插科打诨(hn) 端详 老骥伏枥C拮据(j) 重创(chun)敌人 炫耀 陨身不恤D肉脯(p) 色厉内荏(rn) 宣泄 首屈一指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追问愈演愈烈。日前,民众千呼万唤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出炉,12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终于可以参加异地高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引下,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由省级政府在年内制定出台。A愈演愈烈 B千呼万唤 C出炉 D因地制宜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B节前,股票指数围绕2400点整数关口来回震荡,节后市场能否突破这一关口,维持强势上攻趋势,节假日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是关键。C高中新课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逐步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走向“合作、探究”的自主式学习。D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2012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18下面这段文字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宣纸的?请分点概括,每点两个字。(5分)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自唐以来,历代相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笔墨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誊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被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因宣纸价格较贵,学习书法可不用宣纸。用价钱便宜的毛边纸即可。答:19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答:20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某电视台准备推出一则主题为“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的公益广告,意在用人们真实感人的行动来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请仿照下面的镜头和画外音,从另一角度为这一主题再设计一个细节性镜头和画外音。(5分)主 题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镜 头一个正在跑步的小伙子,将别人扔在垃圾桶外面的废弃物放入了垃圾桶。画外音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镜 头 画外音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古雷水从湖北黄梅东流,在安徽望江境内积成湖,由此又东流入长江。雷水因而又称雷池。晋书庾亮传记载:庾亮使温峤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守上游;因苏峻起兵反于下游,温峤“便欲下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亮并不听,而报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今安徽和县),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而“跨越雷池”,则往往是一种思想的突破,行动的尝试,探索的实践,都将面临成功与失败的考验。请以“跨越雷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安庆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B(A “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与原文不符;C“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是在“本能”之外的;D原文是“改造自然和社会”,不是“适应”)2(3分)C(“食”和“色”本身不全是艺术类,绝对化了)3(3分)A(B引用古谚目的是证明人的复杂性;C“就是美的历史”绝对化;D“认识世界”应为“整个运动”,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4(3分)B(完:保存)5(3分)D(结构助词,“的”。A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B介词,表目的表因果关系。C与前面的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情况”表假设语气,可译为“的话”)6(3分)A(从原文不能得出方苞“短于写景”)7(1)(3分)古迹多是榛、芜,不能攀登探索,而山的容貌崖壁的颜色,是这之前我所没有见到过的。(2)(4分)永州、柳州的各山,乃是荒凉偏远地方的一个山包一道沟壑,柳宗元(字子厚)被贬到那里居住,深入探寻山水(寄情山水)以打发日子,所以熟知了山的全部面貌。(3)(3分)大概到了这里各种感觉都没了,各种顾虑都消失了,而我的本性和天地的精神完全相接。8(4分)第一个“洗”字,意思是沐浴、洗涤;照应题目,引出下面的“洗”。(2分)第二个“洗”字,意思是洗礼、净化,形象地表现了净化心灵、洗礼灵魂,使诗的意境更加深厚。(2分)9(4分)(1)“不愁”句实际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感伤时世的感情。(2分)(2)“喜路入深”,一方面反映了山路的遥远和环境的清幽。(1分)另一方面也衬托了对乱世兵祸的害怕。(1分)10(6分)(1)女娲炼石补天处(2)孤舟一系故园心(3)身世浮沉雨打萍(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势拔五岳掩赤城(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烟光凝而暮山紫(8)气吞万里如虎。11(6分)屈原有真性情,偏激。他因太纯洁而心性褊狭,太多情而不稳重,太珍惜而脆弱,过于执著于理想而浮躁(或不容尘俗,缺乏圆通,热心理想)。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他生活在一个冷酷而虚伪的社会中,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而他又不肯向现实妥协,因而“无路可走”。12(6分)屈原个体的失败有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独特个体之于社会、历史,美好理想之于社会现实总有矛盾冲突,且往往前者力量微渺,后者冷酷强悍,折射出人类追求自由幸福和真理正义的艰难。13(4分)对比以突出屈原追求理想的真纯和执着,表现对他的激情赞美;反衬出屈原不达观缺磨砺的弱点,表现其失败的必然性,强化失败的悲壮。14(8分)作者将屈原的死和现代学者的活相比,突出屈原伟岸而不屈的民族性格,表达作者对屈原的无比敬重之情和对世俗人追逐功利、颠倒黑白的批判意识。我认同这种情感。如今诗人不再遍访名山寻求作诗灵感,学者不再闭门深造研究学问,他们纷纷现身于媒体讲堂,徘徊于社会活动场所,甚至为了博取噱头而虚张声势,谎报成就,以此来抬高身价,赢得尊敬。这种哗众取宠、弄虚作假的行为是与学术道德背道而驰的,他们是不配诗人学者的头衔的。这样的社会氛围,少了民族真性情,需要我们反思。15(3分)A(B诨hnC创chun 陨一殒D脯f)16(3分)A(A愈演愈烈:事情或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追问”不能“愈演愈烈”,故错误;B千呼万唤:比喻急切盼望;C出炉:比喻新产生出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17(3分)B(A成分残缺,在“自主创新”后加“能力”;C偷换主语,将“自从”提到“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前;D前后矛盾,“近”和“以上”任意去掉一个)18(5分)产地 原料 特点 品种 价格19(5分)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习。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的。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每写正确一个句子1分)20(5分)示例一:镜头在路边,一个装卸工人,默默地将挡在盲道上地箱子移开,以方便盲人的通行。画外音有时候,文明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示例二:镜头在公园,一个小男孩,为了防止把椅子踩脏,用一张白纸垫在脚下去够挂在树上的风筝。画外音有时候,文明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写出“镜头”2分,写出“画外音”3分。)21(60分)参照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跨越雷池”这是一个喻意性的命题作文,写作的重点应在“跨越”前的心理描写和跨越过程的细节描写,“跨越”的内涵可以是一种思想的突破,一次行动的尝试,某种探索的实践,既然要跨越的是“雷池”,就必然会面临成功与失败的考验,所以“跨越雷池”需要勇气,需要睿智,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本题的切入口有三,或思想的突破,或行动的尝试,或探索的实践,但三者又非截然而分,行动的尝试,探索的实践常常是以思想的突破为基础,或者说思想的突破,是行动尝试与探索实践的先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