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docx_第1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docx_第2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docx_第3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docx_第4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分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与“兼顾效率与公平”两目。在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中,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平,公平的含义很宽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收入分配公平研究的是分配领域中的公平;其次要探究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公平既不等于平均主义也不等于差距悬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内容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重点探究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当前我国存在居民收入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对收入分配公平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目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将教材理论与经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国家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以及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2)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原因。(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正确理解促进社会公平的各项政策措施。2、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存在的收入差距;辩证地对待生活中存在的公平、不公平的现象(3)培养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效率与公平的意识,并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是我们的崇高理念。(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难点1、本目重点:收入分配公平基本内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本框难点: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二、教学构想(一)设计理念高中生处于学习关键阶段也是敏感阶段对于与生活密切相联的收入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必定也充满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具有局限性,对于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的现实资料及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丰富学生知识面,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并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图表法、讲授法(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板书授课三、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教师: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展示表现收入差距大图片,从图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中还存在着分配不公的问题,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学习目标:1、收入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原因。(为什么)3、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怎么办)【教学内容分析】教师:公平二字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讨论的问题,例如你和同桌都犯了错误,老师只批评你一个人就是不公平的,在比如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这只是一种奢望,这种差距也是不公平的,那么同学们对公平是怎样理解的,可以举出哪些公平或是不公平的例子。 学生回答: 教师: 大家说的都很好,其实公平的含义很宽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到底什么是公平,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时什么呢?我们来看两种观点。(两分钟讨论)课件:观点一: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与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教师:很显然第二种观点更合理。观点一否认了差别的存在,认为有差别就不公平,将公平等同于平均,平均主义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不公平,它的弊端是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我们说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第二种观点是合理的,首先它肯定了差距的存在,并且对其进行了限定,这种差距必须是合理的,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只要差距能给人以激励,又不影响社会的安定就是公平,如果差距过于悬殊才违背了公平。因此说公平不等于没有差别,也不等于差距的过于悬殊。基于以上对公平的理解,我们就可以给收入分配公平下一个定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教师:思考为什么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什么意义,如果收入分配不均,差距过大,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课件:十八大精神: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温家宝:“ 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教师: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同时收入分配的公平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并且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必须得以高度重视。课件: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教师:但是正如我们课前看到的图片反应的一样,现阶段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分配不公问题,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具体大到什么程度,我们通过一个系数:基尼系数了解一下。课件: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教师: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常来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差距大小的指数,数值在0-1之间,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合理,是最理想的状态,而0.4至0.5之间表明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社会不安定。大家猜一猜我国的基尼系数多少。课件:展示2003-2012十年间我国基尼系数趋势图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基尼系数都在0.4以上,表明收入分配不均,收入差距的大,而且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大,城乡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等等。(图片展示)现在我们已将发现了问题,重要的就是找出办法解决问题,通过教材61页漫画思考我国该采取什么措施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呢?总结图片:企业的破产是由于分配不均引起的,劳动者付出了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生产要素也没有按贡献参与分配,因此劳动者纷纷辞职,企业无法经营,以致破产,说明要想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这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课件: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企业盈余占GDP的比重政府的大预算收入1997年53.4%21.23%25.37%2007年39.74%31.29%29.47%1995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9年GDP 60793 84402 99214120332183034335353 居民收入 3191643382 499045703782754117561比重 52.5% 51.4% 50.3%47.4%45.2%39.1%教师:从第一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劳动报酬,企业盈余和财政收入都在不断增长,但是劳动报酬所长GDP的比重却在下降,说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结构不合理,应该提高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以此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及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表格显示GDP和居民收入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但是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这样会束缚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不利于扩大内需,阻碍消费对经济发张的促进作用,应该采取办法确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课件:新闻:前三季城镇居民收入出炉 增速跑输GDP拖内需后腿 2013-10-31 10:07 来源:国际金融报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206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而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为6.8%,由此可见,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跑输了GDP增速。记者详细了解后发现,江苏、天津等至少14个省(区、市)的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输了当地同期GDP增速。教师: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看出居民收入随国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存在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不一致的问题,这也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因此还需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总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了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就在物质生产进行。例如一个企业在一年中创造了5000万的财富,首先要向国家缴纳税款,这部分以税收的形势形成了国家的收入,其次企业自身还要留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与生产,形成企业收入,再次企业要给职工发工资,形成个人收入,所以国民收入在经过初次分配之后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三部分收入。在初次分配时应该协调好三者之间的比例,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这样既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例如在一些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就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企业效益增长而工资不涨的问题,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发展的成果真正由人民共享。课件:播放视频教师: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例如扶贫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和用于科教文卫事业、国防事业的支出,重点调节地区、城乡、部门、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课件: 展示废止农业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取缔非法收入、调解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的相关图片,使学生更直观、感性的认识国家在再分配过程当中为促进社会公平的努力。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措施: (1)加大再分配调解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2)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教师:以上我们共探讨了实现社会公平的三点措施,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可以概括为:一个制度,两个举措。一个制度是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两个举措分别为初次分配注意两个提高和实现两个同步,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习题检测】1、以下反映初次分配中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措施是( A )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B取消农业税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减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的分配结构正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B )A促进效率的提高 B促进社会公平C促进生产的发展 D促进内需的扩大 3、胡锦涛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 C ) A由国家通过税收进行B在初次分配范围内进行C在再分配范围内进行D由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进行4、曾经有一份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10年间只涨了67元钱,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出台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