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系列资料 郑州市经五路66号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教学方法2012年高考文言文汇编一(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 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 ,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都推测许曾裕应当为朝廷重用。度:推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乐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连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B项第一个“那么”,连词;第二个“则”,转折连词。C项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是介词,从。D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介词,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 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液晶,有机会升迁时却病帮,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外来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看到松江多事的百姓拿了小商贩的货,欠下小商贩的钱却不还。于是惩处到了约定期限不还钱,奸诈狡黠的几个人,保护了外地的小商贩利益”。7.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译文:_(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译文:_【答案】(1)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情,于是就在河岸边立了石碑来记录此事。(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析】 (1) 以为:认为。因:于是。以:来。 (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2) 虽然:即使这样。以:把。施设:施政。为足有为者: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句式:岂其有歉于彼邪?难道比他们少吗?二(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B景淳竟死 竟:居然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答案】B【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解析】要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除掌握词语的常见意义外,还要结合词语所处语境的具体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加点词语的释义代入原句,注意不可滥用今天的意义来解释文言实词。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居然”的理解有误。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人莫舍我 然独好周人急A B吾宁舍之而受祸 然其行最著恐为他人得 何以为报C D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妻卧草中以号【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要正确识记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二要分析文言词语所处的位置,从而确定其词性并最终明确其用法。此题适合用代入、比较法来验证答案正确与否。A项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项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项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项第一个“以”与“何为”组成固定结构,表示反问。第二个“以”则表修饰关系。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仗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B 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 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D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答案】D【命题立意】此题综合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文言作品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原文,认真领会相关语句的含意。D项中“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答案】C【命题立意】此题综合考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要认真领会相关语句的含意;其次要将选项与原文比较,找出异同,从而确定正误。C项“此人不知感恩”有误。原文对应的信息是“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参考译文】李疑这个人,居住在通济城外,平民百姓的孩子都愿意向他求教,他(靠这)得到点粟米来养活家庭,所以家里很穷。然而他特别喜欢周济危难时的人。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他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请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早晚探视时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病痛(如同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我的)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呢?”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居一起(陪同)前往,提着(行囊)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口袋, 登记了(钱财)的数目,并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终究还是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了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之后,李疑拿出(原来)所封存的那袋子,(把它)寄存在邻居家里,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来。等到他的两个儿子到来了,(李疑)拿出袋子按(原来)登记的数(把金子)还给(范景淳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拿着大米馈赠他,(李疑)却不接受,反而送给(他们)路费钱,送(他们)回去。平阳耿子廉被逮捕到京师,他的妻子怀孕将要生了,其他的人都不接纳她进家门。他的妻子哀号着躺在茅草上。李疑问清了事情的缘由,回来对他的妻子说“谁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怎能因为(不提供)房子听任他们在外面(受苦)!况且,人命最为重要,如果因为生育而感染风寒,那么母子都会死去,那样我宁可收留他们而惹上祸端,哪里能够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他让自己的妻子把产妇接回家里,后来生下一个男孩。李疑让自己的妻子像侍候范景淳那样伺候产妇。过了一月,她们才离开。没有收取任何报酬。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见到李疑的人都说“是个好人,是个好人。”李疑写的文章也可为人称道。他也曾经因为儒学学问而中举,他推辞没有去。但是,他的德行最为人称道。(宋子)太史氏说:“吾与李疑往来(多年),(非常)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没有奇特威武的身姿,但他所做的事,却实在是古人义勇的风范。俗话说,全世界浑浊,清廉的人才会显现出来。我为贪财好利的社会风气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三(201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 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能力层次为B 级“理解”。【解析】不顾,顶着。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浩手斩二骑,以首还流失中左肋,怒不拔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浩与吴玠大破之A.B.C.D. 【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为抗夏,为平饥民之乱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间,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收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解析】郭被调往金州的原因是“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而且是在与吴玠共同破敌之后。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文()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译文【答案】(示例):()我在任时已经听到这种警报,担心西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我国边境,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防备。()郭浩招募聚集流落的难民,开荒种田,把自己的计划安排发布到各地。【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解析】以直译为主,又要借助语境意译才能“信”、“达”、“雅”。(1)中“将”为将领,“虑”在此处应为“担心”。“盗”应据语境意译为“侵犯”之类。“设备”为提前设置防备。(2)中“招辑”为招募聚集,“流亡”是动词活用作名词,须翻译出来。“规置”为规划安排。“诸”是“之于”。 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父亲曾任三班奉职徽宗时,郭浩充任环庆路第五将部将,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充任渭州兵马都监。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纔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郭浩进升为安州团练使。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种师中为河东制置使,徵用郭浩跟随自己。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们返回,说: “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升任本路兵马钤辖、知泾州、代理主管鄘延路经略安抚使。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敷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飢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吩大败金军。升任彰武军承宣使。吴蚧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吩舆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也没有多少人口,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垦屯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纸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金人归还了河南的土地,朝廷任命郭浩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充任陕西宣谕使、知金州。楼炤巡视关中,召用郭浩为枢密院都统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返回镇守,赏赐御府金器、绣鞍,并且授予一于文官资格,赐田五十顷。郭浩辞谢说:“我父子都是由军人起家,不敢忘本,希望退还文官。”皇上称许他的想法,另外授与一子阀职。逭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任命郭浩为金、房、开、达四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驻屯金州,仍建置帅府。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追赠检校少师,谧号恭毅。淳熙元年,朝廷恩赐在金州为他立庙。四(2012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章:大材。褰裳:撩起衣裳。沆瀁:水深厂的样于。心平气易:心情和悦。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杳无穷极 杳:深远B修篁干霄 干:冲C延坐后堂 延:延请D履苍莽中 履:鞋子【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履”解释为名词“鞋子”在文中讲不通,明显可以看出“苍莽中”是它的宾语,在本句中应该做动词“践踏,踩”,可以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印证。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春霁既久,风日暄丽峭壁对立,状若华表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其北有“甘露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A B C D【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句写的是当时的季节及天气情况,与龙鸣山景色没有关系;句是讲“甘露室”的位置,与景色无关。句介绍的是在“白云深处”饮酒时的情景,与“龙鸣山景色”无直接关系。涉及龙鸣山的山峭壁、云彩、花卉、鸟鸣及周围景物特征,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的选项均可以排除。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土”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说,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一定得弄明白“其西”是谁的西面,从上文可以看出,“其”指代的是“天池”,而不是“潮音岩”。再往上看几句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绝无“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故B项理解错了关键代词的指代意义,所以是错误的。本题误区没有对原有信息进行仔细的推敲与揣摩,没有联系上下文。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译(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译【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能力层级为B。【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其”所指代的内容,是“天池”而不是其它;动词“下”应该是名词作状语,译成“向下”;“引”应该如何理解;什么叫“给庖”;也要把“引”什么“给庖”的宾语补上。第(2)题翻译时,注意“适其时”与“得其地”的理解;副词“信”不能译成动词“相信”;把“足”译成“值得”也未尝不可。参考译文游览最美的地方,恰逢适宜的天气让人快乐,遇到理想的地点也让人快乐,再加上在一起游玩的人又都是些品德高尚之人,那么这可以使他的和气得以宣扬,使他的郁愤得以舒展,使他的心情得以舒畅,进而又能写出好的文章,这大概就是快乐而不失正统了。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准备好美酒和佳肴,招呼我一起来游龙鸣山,龙鸣山就是无想山。当时,春雨晴后已久,风和日丽,老少精英才俊,按照年龄依次而行,音乐在前为向导。从蓝溪向东南走了五六里,两座山对峙像两座宫殿一样,相距不过百来步,蜿蜒盘桓向东延伸。中间夹杂着石砌的田地,田右侧的小路,随着两山的山势深远曲折。走了有三四里,山势变得狭窄不适合种田,仅有一条小路。又走了数里,山势更加奇特险峻,山林中的雾气轻轻地温暖地吹拂着,微微地袭向人的衣襟与帽子。山外层峦叠嶂,深远而无穷尽。一会儿,两侧的峭壁对立着,形状像宫门前的华表,松树杉木高大挺直数也数不清,分布在路的两侧向北延伸开去。山下的沟涧多是石头底,云朵高高飘浮,树木茂密,众多的花朵覆盖满了岩石,鸟的鸣叫清脆悦耳,好像不是在人世间一样。寺庙里的屋舍雄伟壮丽,有一大匾书写着“禅寂”二字。庙门外有一棵古树,独自立着,秀丽多姿,有数抱之粗。长长的竹子直冲云霄,整齐地排列在门内。寺院的长老出门来迎接客人,请我们来到了后堂,又有一门匾,上书“白云深处”四字。寺庙的西面有“听松轩”,再往西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了,韩熙载亲手种的桧树还在。寺庙的北面有“甘露室”。再往北,往上是“招云亭”,这地方的景色空旷辽阔,一座又一座的山头耸立着,俯视着群山,群山好像低下它们的头颅。于是攀登到了潮音岩,此地怪异的石头形态各异。一同游览的人对于攀登感到了疲惫,于是我们就停了下来。我因为没有登到山顶感到闷闷不乐,与三两个朋友一起决定直接攀爬上去。这时地势险峻,我们撩起衣裳,攀着藤萝,脚踏着苍白的山草。山顶上有一座天池,水波浩荡,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天池的西面山顶之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并且可坐数十人,眯起眼来向四处观望,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天池的东面是高高的山顶,往西看去又有更高的山峰,我们感到疲倦不想再攀登。回来到“白云深处”饮酒。这时暖暖的气息熏蒸着座席,酒意上来,一会儿炎热如夏,一会儿凄凉如秋,一会儿又让人胆寒如冬天。觥筹交错,喝酒无数,宾主之间谈笑风生,即使是跟从的人和乐工也各自感到满意。饮酒过后,长老领着游客观赏花卉,又慢慢地登上了环翠阁。不久就与长老道别走出了寺门。走了几里,众人因为兴致未尽,于是席地而坐,分韵脚作诗良久,诗写成后就回去了。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阳这个地方作为州治所在,并非畅通的要道,更因为群山隐没于深凹之地,所以没有前贤题词咏诗,也没有当代名家来抒发他们的幽愤,我所以写这篇文章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哎呀!快乐而不失去正统,正如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雩”,王羲之兰亭集会,于是不免感慨悲叹。如今一同游玩的人心情和悦,感慨作诗,都有值得观瞻的地方,他们也是快乐正统的人啊!于是记下这次游玩的胜况,使无想山能够在世间得以出名。五(2012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動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寻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 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御史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物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渊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于乡村,令民秋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 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和陈海运策,而中外分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是竣,优诏褒美,赐花翎。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江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遣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勇为,胸无城府。用 治漕、治盐,并赖 生 愈 、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 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漕:水道运粮。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轸:痛。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陶澍就擢巡抚 擢:升迁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解析】本题在答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联系前后文,“举”,显然为“兴起,发动”发动之意,而非“推举、推荐”之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出为川东道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A. B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灾民赖之无失所 澍毅然以身任C. D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同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含义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言文常见的考查形式。能力层级为B。【解析】本类题答题前,首先要通读全文,将选项中的句子代入原文,联系前后文理解其含义,从而具体区别加点虚词的含义。A项中,“为”意义用法不同,分别为动词,是;动词,成为。B项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分别为结构助词,的;代词,“河水”。C项中“所”意义用法不同,分别为名词,住所;名词,所经过的地方。D项“以”意义用法相同,均为介词,凭借、用之意,用自己的官职(优势)、用海运的方式。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 (3分)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为四川第一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B. C. D.【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选文中人物的特点筛选组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陶澍作为一个做实事的官员,其性格和品德是多方面的,本项考查的是其“实心任事”的方面,要求考生懂得灵活提炼。本类题答题时主要可以采用筛选法和排除法,直接排除不属于具体“实心任事”的选项。是总督推荐,并非其“具体”“实心任事”,属于别人对其的评价,并非其“具体”“实心任事”。故排除,答案自然就是D。8.对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陶樹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舞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B.陶樹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后量力捐献,丰备仓种的粮食不得拿出交易或借贷。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樹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D.陶樹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析】本类题目答题前必须对全文内容较为熟悉,答题时将选项对照文中位置,逐项分析。C项中,“首先倡导”错误,原文中为“协办大学士和陈海运策”,显然“海运”并非陶樹首先倡导。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10分)(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2)创辑安徽通志,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奉弊,未竟其施。(3分)【答案】(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选文句子准确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解析】本题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参考译文: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给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江边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江苏多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重要。”于是把海运节省下来的二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陶澍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后来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铁贩卖上面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的帮助。和左宗棠、胡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六(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家有名士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其雅俗是非,少有优润。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注 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释,有删改。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这一考点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实质就是考查考生依据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解析】C项:“就”在句中的意思是“接近、靠近”。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唯父昶异焉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浑曰:“何如我?”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 卿家痴叔死未A. B. C. D.【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筛选文言文中的主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此类题是与文中人物分析相结合来设置的,故也有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能力的因素。【解析】A项三句全都写家人不了解王湛。句说,开始的时候王济毫无侄子的恭敬;句说,即使是家中哥弟和同族的人都认为他是傻子;句说,王浑不知道王湛比自己怎么样。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分析综合与推断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整体感知的能力,包括是否读懂文句、理解语意等。【解析】原文“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一句中有“省”,表明王济探望过叔父王湛,可知“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分析推断错误。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999年建筑合同范本
- 保洁简式合同范本
- 维修平台转让合同范本
- 房东租客专用合同范本
- 单位吊顶装修合同范本
- 农村自建租房合同范本
- 特许经销服务合同范本
- 改造委托合同范本
- 消防应急知识培训课件宣传语
- 2025教导处工作人员工作计划
-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 哪一款“套餐”更合适教学课件设计
- 采油采气井控题库
- “三重一大”决策 标准化流程图 20131017
- 精选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3版)
-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二)(110道)
- 外科学课件:食管癌
- 汽机专业设备运行日常点检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 设备基础知识-动设备课件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3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