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_第1页
疟原虫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_第2页
疟原虫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_第3页
疟原虫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_第4页
疟原虫镜下形态及鉴别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疟原虫的镜下 形态及鉴别,荣成市疾控中心 岳丽霞,公共邮箱:,授课内容,1.厚、薄血膜中间日疟、恶性疟各期疟原虫的形态结构及其鉴别。 2.镜检示教。,人体疟原虫的基本结构,疟原虫基本构造为细胞质(胞浆)、核和疟色素这三要素。 1.细胞浆 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 2. 核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色。 3. 疟色素 不着色,颜色和颗粒的形状,因疟原虫种类而异。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短棒状,黄褐色;恶性疟原虫的色素颗粒呈细砂状,黑褐色。,薄血膜中间日疟、恶性疟 各期疟原虫的形态结构特点,薄血膜中常见的血液成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薄血膜疟原虫形态,间日疟 环状体 感染的红细胞:胀大不明显,基本正常。 虫体大小:较大,约为红细胞直径1/3。 胞浆:环状,浅蓝色。 核:红色,一个,偶有二个。 疟色素:无。,约占寄生红细胞的1/3,很少见到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和一个环状体有2个核。,薄血膜疟原虫形态,恶性疟环状体 感染的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 虫体大小:较小,约为红细胞直径1/5-1/6。 胞浆:蓝色,环状纤细,有时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常见多个原虫同寄生于一红细胞的现象。 核:红色一个,常有二个。 疟色素:无。,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6,RBC不胀大 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薄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形态,感染的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小相等、分布均匀、数目较多、鲜红色的薛氏小点。 虫体大小:较大。 胞浆:不规则,浅蓝色,出现阿米巴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疟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褐色,分布不均匀。,间 日 疟 大 滋 养 体,虫体不规则,较大;阿米巴样空泡明显;疟色素细小,黄褐色。,间日疟大滋养体,恶性疟大滋养体,受感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数目较少红色茂氏小点。 虫体大小:较小。 胞浆:蓝色,圆形,坚实,体积小。 核:一个,红色。 疟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常集成块。,恶性疟大滋养体,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小点。 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浅蓝色。 核: 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 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均匀。,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薄血膜疟原虫形态,间 日 疟 未 成 熟 裂 殖 体,恶性疟未成熟裂殖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有茂氏小点。 大小: 较小。 胞浆: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蓝色。 核: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 色素: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褐色团块。,间日疟成熟裂殖体,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小点。 大小:个体较大。 胞浆和核:裂殖子1224个,通常为1618个,排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浅蓝色。 疟色素: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边。,间日疟裂殖体,恶性疟成熟裂殖体,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 较深,可见茂氏小点。 大小:虫体较小。 胞浆和核:裂殖子832 个,通常为818个, 排列不规则,核红色,胞浆蓝色。 色素:黑褐色,集中于中央或一侧。,恶性疟成熟裂殖体,裂殖子832个,通常818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集中成团块状 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至3/4,薄血膜间日疟雌(大)配子体形态,形状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较大。 胞浆:深蓝色。 核:一个,较小,深红色,常偏于一边,核周可见明显不染色带。 疟色素:黄褐色,均匀散在,数目较多。,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间日疟雄(小)配子体形态,形状大小:圆形,虫体较大。 胞浆:浅蓝色。 核:一个,较大,疏松,位于中央,浅红色,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带。 疟色素:黄褐色,散在分布。,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恶性疟雌(大)配子体形态,形状:新月形,两端稍尖。 胞浆:深蓝色。 核:一个,较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核周可见透明不染色带。 疟色素:黑褐色,密布于核的周围。,薄血膜恶性疟雄(小)配子体形态,形状: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浆:浅蓝色或淡紫红色。 核:一个,较大,疏松,位于中央,浅红色,核周可见不染色带。 疟色素:黑褐色,松散分布于核周围。,将(未)成熟雌配子体与成熟大滋养体 (核分裂前,刚要进入裂殖体前期)的形态鉴别,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胞 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 胞浆:边缘清楚,不含空泡 疟色素: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在,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胞的3/4 核: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无明显的不染色带 胞浆: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 疟色素:颗粒较少较细,分布不均匀,厚血膜中间日疟、恶性疟 各期疟原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厚血膜由于用血量较多,涂制的血膜小,红细胞重叠且干燥慢,致使虫体皱缩,空泡消失,胞浆变形,各期疟原虫的体积都略微缩小,其中只有大、小滋养体的形态有较大改变,而裂殖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则无明显变化。,INTITUTEOFTROPICALDISEAASESHAINAN,厚血膜环状体体形态,环状体: 胞浆呈环状或向核的一侧或两侧收缩,使环的中间断裂,或围绕核。间日疟原虫的环较大,常呈分号“;”和感叹号“!”状;恶性疟原虫的环纤细,常呈冒号“:”、飞鸟“.”、V状和断环状。,间日疟小滋养体,恶性疟小滋养体,厚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形态,间日疟大滋养体呈阿米巴样运动,胞浆常断裂几块或缩成圆形,核和疟色素均被包在胞浆之中,着色深,只隐约可见红色的核和黄绿色的疟色素。胞浆可皱缩断裂成几个块状,大小不一,似互不连接。核位于胞浆之中或外边。疟色素分布不均匀。有些仅见胞浆和疟色素而核看不清楚。,大滋养体,厚血膜恶性疟 大滋养体形态,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与薄血膜形态相似,常呈圆形,体小结实,疟色素细小,金黄色,结成块状后,呈黑褐色。,大滋养体,厚血膜裂殖体形态,裂殖体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裂殖体前期及成熟裂殖体,除虫体略微缩小着色较深外,均与薄血膜相似。,间日疟裂殖体,恶性疟裂殖体,厚血膜间日疟配子体形态,间日疟原虫的配子体呈圆形或卵圆形,除虫体略缩小且着色深外,均与薄血膜相似。雄配子体核大,疏松,圆形或呈星状,胞浆较少,着色淡,疟色素颗粒大,数量较多,散在分布。 雌配子体与圆形成熟的大滋养体相似,但配子体疟色素颗粒粗大,多而散在分布。,大配子体,小配子体,厚血膜恶性疟配子体 形态,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如血膜干燥较慢,则可缩成圆形,核居中,疟色素围在核周,外围一圈胞浆。此外,还可见配子体的胞浆部分或全部消失,只留下核和疟色素,或核和胞浆均消失,只留下一些疟色素。,大配子体,小配子体,恶性疟原虫厚血膜,厚薄血膜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薄血膜:用血量少1-1.5ul,疟原虫的形态完整,便于疟原虫虫种的鉴定。为保证检测的敏感性,常耗时较多,不适用于大规模调查;常出现漏诊。 厚血膜:用血量较多4-5ul,疟原虫胞浆和核有一定程度的固缩,较难识别;但须查范围小,节省时间,阳性检出率较高。 讲义43页倒数第二行厚血膜用血量10ul-20ul错误,应更正为4-5ul。,红细胞通常胀大 薛氏点明显 成熟环状体粗大 滋养体有阿米巴样伪足 可见不同发育期的原虫,间日疟(P. vivax )鉴定要点,环状体钎细, 红细胞不涨大 一个红细胞内可有几个环状体 环状体内可有2个核 环状体可贴在红细胞边缘 血片中没有其他发育期滋养体 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 可出现茂氏点,恶性疟(P.falciparum)鉴定要点,三日疟(P.malariae)鉴定要点,1.环状体可呈方形 2.带状形大滋养体是其特点 3.成熟裂殖体呈菊花状,内含612个裂殖子 4.红细胞不胀大,略缩小 5.有时有西门氏点,卵形疟(P. ovale)鉴定要点,红细胞略胀大或不变大 红细胞边缘呈车轮状 环状体有时呈现鱼眼状 薛氏点明显 成熟裂殖体呈菊花状,类似三日疟原虫,但更粗大 原虫呈卵圆形,镜检示教与 读片练习,A typical Plasmodium falciparum presentation.,Numerous fine ring forms (大量环状体) Double chromatin dots (双核) Red cells are not enlarged(红细胞大小正常),A typical Plasmodium vivax presentation,ring forms(环状体) trophozoite(大滋养体) Enlarged red cells (红细胞胀大),A typical Plasmodium ovale(卵形疟) presentation,trophozoite(大滋养体) Enlarged red cell (红细胞胀大),A typical Plasmodium malariae(三日疟) presentation,Broad band form of plasmodium (带状大滋养体) Red cells not enlarged(红细胞不胀大),The only definitive diagnosis that can be made from this film is that Malaria is present. Thin films would have to be examined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虫种需观察薄血膜来定),Numerous ring form of Plasmodium can be seen (as indicated by the arrows). 大量环状体(箭头所指处) Note size of neutrophils (for comparison).中性粒细胞(作对照),2. Intermittent fever; arrived from India 2 months ago.,Trophozoite(大滋养体),3. History of round the world safari including S. America, Asia and Africa. General malaise.,Plasmodiumvivax (间日疟) microgametocyte (雄配子体),4. Unspecified overseas travel. Presented with temperature 38.4C,Plasmodiumvivax (间日疟) Schizont (裂殖体),5. Male recently returned to Australia after backpacking through Asia. History of flu like symptoms.,Ringform (环状体) Trophozoite (大滋养体),7. Aches and pains, with fever. ? Glandular Fever, ?malaria.,Ringform (环状体) Schizont (裂殖体),14. 50 year old 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fever after holidaying in Viet Nam.,P.Falciparum (恶性疟) Ringform (环状体),21. A member of the UN forces in East Timor. Presented with high temperature.,P.Falciparum (恶性疟) Ringform (环状体),P.Falciparum (恶性疟) macrogametocyte (雌配子体),PMalarae (三日疟) Trophozoite (大滋养体),Plasmodiumvivax (间日疟) Trophozoite (大滋养体),Schizont (裂殖体) Trophozoite (大滋养体),Plasmodiumvivax (间日疟) microgametocyte (雄配子体),P.Falciparum (恶性疟) microgametocyte (雄配子体),疟原虫与其它物体的鉴别,白细胞残骸和幼稚红细胞残骸 白细胞破裂后散出的颗粒,易误认为环状体的核,但看不到胞浆;白细胞残骸和幼稚红细胞残骸常为蓝色,与疟原虫胞浆相似,有时与其它红点或与血小板巧合在一起,容易误认为疟疾原虫。鉴别时如果形同大滋养体,可根据疟色素来鉴别;如形同环状体,可根据虫体大小、折光是否均匀、核与胞浆是否在同一平面,其它视野内有无疟疾原虫等仔细分析判定。,灰尘和染色液的色素沉着 灰尘和染色液的色素沉着在血膜的表面上时,易被误认为是疟色素,可依据其颗粒的形状、大小、色泽、有无核与胞浆的结构来鉴别也可转动显微镜的微调,看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细菌 细菌尤其是球菌在厚血膜中常被染成红色小点,与疟原虫的核相似,最易混淆。球菌形体较大,边缘光滑,且与红细胞不在同一平面。 水中原虫 水中原虫有时也可看到核、胞浆和空泡,与间日疟大滋养相似,但无疟色素,而空泡多如网眼 植物种子 有很清晰的厚薄一致的边界,染色较深、无疟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