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博的媒介环境学分析.docx_第1页
对微博的媒介环境学分析.docx_第2页
对微博的媒介环境学分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微博的媒介环境学分析对微博的媒介环境学分析 一、势不可挡的微博风云 从2011年6月21日晚,网民开始疯狂转发郭美美baby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炫富微博引发公众对于中国红十字会以及相关组织的信任危机,到7月8号民政部公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称未来五年,民政部将在慈善全行业推行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制度;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公布纲要与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有因果关系,但是它的公布时间和涉及内容却难以阻止人们对于二者关系的联想。至少,这个纲要选择在此刻公布是有着危机公关的意图,这不能不看作是民政部应对公众质疑中国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一个官方的、正面的、积极的回应。 2010年,网民对使用博客和社交网站的热情逐渐退却,而微博以文本简短、即时发布、裂变式传播、自媒体、去中心化等为突出特征,替代了原来的博客和社交网站突然吸引了全体网民的注意力。截至2010年10月,微博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1,2010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的推广运营,使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迅猛增长,2011 年2月5日,腾讯网宣布其微博注册用户突破1亿2。 从2010年起,公众以及官方和各单位、组织通过微博参与社会建构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传统报媒利用微博进行微博问政,这一方面是纸质媒体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主动联手互联网与受众展开直接互动以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新闻生产方式的新尝试。还有微博打拐、微博直播江西宜黄强拆引发的女厕所攻防战、微博和公民观察团一起调查乐清钱云会案等等,微博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还有不少政府机构也纷纷开通微博,创新了官民交流方式。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7月7日发布2011上半年度中国微博报告,研究发现,微博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强,引起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大量政府机构、官员纷纷入驻微博。截至2011年7月6日,仅新浪微博,就有政府机构微博数4920个,政府官员微博数3949个。3 二、媒介环境理论视角下的微博 学界和业界对微博的关注多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其一,微博正在成长为主流媒介之一,其影响力愈来愈大,而这种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对社会公共事件和政治领域的关注,这也是中国微博在其诞生起就有的一个独特之处。其二,微博的内容本身及其在外在形式上所呈现出的个性化、私人化、碎片化、口语化的特点正在影响甚至改变着媒介使用者或消费者。其三,微博盈利模式:如何开发更多的微博产品来满足快速增长的使用者的需要。其四,微博正在改变新闻生产方式从专业化、组织化向社会化的转变。学者对这几个方面的关注源于经典的传播学研究范式: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关注媒介内容对使用者或消费者的长期或短期的、直接或间接的态度、行为的影响,如前两个方面;批判学派则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媒介内容的生产、销售、所有权、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如后两个方面。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介之所以能在短短一、二年间对中国社会有如此影响,使得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件有如此高的参与热情和卷入程度,这是别的媒体所不曾达到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媒介和技术对文化和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根本结构问题上有了重大的冲击。而这一点是传统的经典的两种传播学研究范式所不涉及的。发轫于上世纪30年代,成熟于90年代的第三种传播学研究范式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对于分析今天网络媒介在中国社会的实践或许帮助更大。其核心的理论观点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是由业已内化的主导性的传播模式塑造的。也就是说媒介是一个复杂的讯息系统,它本身具有隐含的、固有的结构,这个结构对于人的感知、理解和感情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且深刻的过程。传播媒介并不是一个我们惯常所认为的没有价值标准的、中性的、透明的、机械的、只负责传输数据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恰恰相反的是,媒介本身固有的物理结构就塑造着什么样的数据或信息会被选中并进行编码、如何编码和传输,又被如何解码。传播技术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以个体或集体的身份去经历不同的心理或生理上的体验,这些体验是一个混杂体,是感觉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无意识的等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我们在谈论这些影响因素的时候,不可回避的是传播技术所固有的偏向或选择。也就是说,媒介技术影响着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积累方式以及成果展现方式,人的文化和技术是不断互动向前发展的。展江评价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认为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个国家是在什么样的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进入现代化的,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4中国的现代化起步同印刷媒体在中国的兴起是同步的;从新中国成立,现代化以绝对的国家意识形态全面体现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建设思路中,电视代表了电子媒介的发展起步。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速,电子媒介及其所创造的文化形态成为主导。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他们基本上是在以印刷媒介为主导的时代完成现代化的,而中国的现代化则正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共同作用、相互博弈之中进行。以目前的技术现状和可以预测的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现代化公民社会无疑是要在网络和电视为主导的媒介环境下建立并完善的。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微博本身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多么决定性的力量,而是说,微博正以它自身的特点,加速了网络媒介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与其它网络方式相比,微博更促进了信息的流动速度,拓宽了个人表达的渠道,由于这种信息流动带来的人的流动就是使松散的原子化个体由于共同的关注点瞬时间变成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组织,而这个成型于虚拟社区的组织会立刻作用到现实社会中,进而对法律层面和国家制度层面上的改革有所推进。互联网在商业领域和信息分享深入网民生活只能说是部分地体现了公众生活方式的变化,网民只有在表达和赋权层面上也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才能说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全面的改变。 三、网络时代的社会重构 网络时代的四个重要特征是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赋予权力。人类社会将按照这四个特征最终走向数字化生存。5在眼下这个热点不断转换的微博秀场中,人们不难嗅到数字化生存给我们带来的真正的生活方式转变的气息。网络空间已经不宜再被当作虚拟空间。因为网民对网络事件的注意力、情绪都是实在的,网络带来的信息作为资源被传播和重新分配也是实在的,因此无论是从民主制度、法律建设、还是伦理道德规范,都是实实在在地使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发生变化。 首先,以微博为例,从网络公共领域到现实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过程中,微博使得参与者随时随地进入和参与发言论文联盟这种互动过程呈现出多元、异质、互为主体的特征。与其说是去中心化,不如说这是与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以及长期以来读写文化)所塑造的议题的程序性和对话的正统性的对抗。参与者是自由的,这个自由除技术条件外,不受其他任何如专业背景、宗教、性取向等等的限制。由对于话题的兴趣而引起讨论、争辩,这是最早的直接民主的特征;当然现在还不能说网络就可以将直接民主取代读写文化塑造出的代议制民主,但是多元的讨论社区至少是现代社会民主建设的有益实践。 思想汇报 其次,信息从来都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而网络时代凸显信息重要性的方式是以打破旧的信息等级秩序,用数字技术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这就需要适应新的网络时代需要的律法。网络时代完全不同于读写时代,读写文明时孕育出的律法所保护的权力和所规定的合法与非法的界线在信息时代可能要被大面积的颠覆。信息疆域和领土疆域、国家主权之间是不是百分之百重合是所有主权国家都在考虑的问题。由于网络的存在,国家会超越单纯领土意义上的范围,而世界性、区域性和地区组织合作则对国家秩序和治理提出挑战。 最后,伦理问题总是在人与技术之间对话出现不畅的时候凸显出来。历史上看,辉煌文明的创造总离不开技术与人的关系和谐互动。而当前的中国,网络技术给全体国民、政府都带来了一些紧张感。这个紧张感源于技术对原有社会秩序、道德伦理边界的挑战:如知识产权侵犯、网络道德低下、隐私泄露、信息污染等等。这些问题似乎又都和技术本身的特点甚至缺陷密切相关,例如此次的郭美美事件引发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