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宣传手册精简版.doc_第1页
迎评宣传手册精简版.doc_第2页
迎评宣传手册精简版.doc_第3页
迎评宣传手册精简版.doc_第4页
迎评宣传手册精简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估宣传手册(精简版)第一部分 学院状况(一)基本概况1、我院是哪一年建校的?答:学院前身是广东省机电学校,始建于1963年,2001年5 月成为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学院2007年高职全日制在校生有多少人?答:学院2007年高职在校生人数为6055人,其中校本部4800人(截止2007年6月底)。3、学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图书馆藏、教学设备总值分别是多少?答:学院占地面积92.7亩,校舍建筑面积68000多平方米(即将动工的钟落潭新校区占地面积671.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有独立的图书馆,馆藏图书5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近3300万元。4、学院目前有多少个教学科研单位? 答:学院有五系三部一所一馆一中心,分别是: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工商外语系,基础部、思教部、技能培训部,高职研究所,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5、我院的管理体制如何?答:我院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院系两级教学及学生管理。6、我院教学与学生管理机制怎样?效果如何?答:我院按照总体构建、分步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基本思路,在合理分解管理责任的基础上,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实现教学与学生管理重心的下移,在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条件下,较好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有效增强了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7、目前学院师资队伍状况如何?答:学院升格为高职学院以来,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引进各类人才230余人(含全职外聘)。至2007年7月,学院共有教职工335人(含全聘),其中,专任教师(含“双肩挑”、全聘)2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98人,具有“双师”素质的106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61人。8、我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答:学院根据高职教育发展需要,自2003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启动和推进了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改造工程,较好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稳定了师资队伍:(1)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约占50%;(2)要求专任教师在一定年限内连续半年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3)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的研发合作,已完成4项校企合作课题;(4)鼓励专任教师申报教师系列之外的第二技术职称;(5)支持、鼓励教师学位、学历进修;(6)向新调进的外地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提供10万元免息购房借款;(7)研究和准备出台专业教师的校内技术等级评聘办法。9、学院目前开设了哪些专业(含专业方向)?答:学院共设有33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安全技术与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含专业方向)。10、我院现有哪些示范性(建设)专业?答:我院现有省级示范性专业1个(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2个(即: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11、我院课程建设情况如何?答:学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国家、省、院”三级课程梯次建设格局。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数控加工工艺)、省级精品课程5门(机械基础、汽车构造、应用电子技术、数控加工工艺、电器产品强制认证)、院级精品课程25门,院级合格课程135门。12、我院教科研建设情况如何?答:自2004年以来,教职工累计发表各类论文52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1篇;累计公开出版各类教材93部;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课题20项(已结题2项),院级课题86项(已结题21项);累计获得专利4项。13、学院实践教学的条件如何?答:(1)校内实训实验室场所总面积为9112平方米;(2)校内实验实训中心10个(即:汽车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中心、金工实训中心、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楼宇设备实训中心、机械基础实训中心、应用电子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实训中心、经贸实训中心、公共基础实训中心),仪器设备价值近3300万元;(3)建成接入带宽80M、端口数4000个的校园网;(4)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1个。14、我院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答:(1)被教育部等六部门确定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的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院校;(2)汽车实训中心被评为示范性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2005年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项目);(3)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职教育系统教师汽车新技术培训基地;(4)“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两个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实训基地;(5)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首批“电工技术”、“制冷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院还设立了职业技术鉴定站,可独立进行车工(数控车工)、铣工(数控铣工)、技工中心操作工、汽车修理工、维修电工及制冷设备维修工等6个工种的由初级工到技师的职业技术等级鉴定工作。15、我院校企合作情况怎样?答:学院在2005年设立校企联络处,专司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校企合作事宜,这是在我省高职院校中的一项改革创举。经过努力,学院先后在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丰田汽车特约维修厂、广东机械研究所、广州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欧宇信息控制有限公司、中德职业培训中心、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子五所、广东省电子学会、广东省灯具学会、海尔集团、联盛(番禺)塑料五金模具有限公司、广东音像制品进出口服务中心等51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另外,学院成立了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了44名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其中的工作。16、我院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答:我院推行“双证书”制度。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按国家职业分类标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学院要求有条件的专业,毕业生应获得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17、我院在推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面有哪些举措?答:一是邀请社会和企业专家、能手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讲座、报告会等,营造高职教育文化氛围;二是倡导特色鲜明的系(部)文化,形成系(部)文化精品;三是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系(部)目标管理,支持开展专业性的学生课外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大胆科技创新,提高技能;四是提倡开展公益性活动,凝结校园和谐气息。18、我院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有哪些?答:我校的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较大的有:校园文化艺术节,全院运动会,名师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作品竞赛等。19、近年来我院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答: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不断好转,我院招生状况日益改善,2006新生报到率达到82 %,2007年更是达到90%。随着我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进,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越来越好,2005、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36%、99%。毕业生分布以珠三角为主。许多优秀的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赞赏和社会的好评。20、我院学生近年来获得过什么奖励?答:200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获教育系统参赛单位总成绩第一名;参加 14届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获高职组一等奖和唯一的创新奖;2005年,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获广东赛区第一名并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决赛;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个(广东唯一获奖的高职院); 参加第15届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获高职组一等奖和唯一的创新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广东赛区乙组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并代表广东赛区参加全国竞赛获得1个二等奖;参加广东省首届CAD/CAM软件应用竞赛,获2个二等奖;2006年,参加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获数控车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并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CAD/CAM软件应用竞赛,获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并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2007年,参加首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系列活动,在“挑战杯”竞赛中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在PROTEL电子自动化设计比赛中获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21、学院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答:现有校区空间资源严重不足。(二)发展定位22、学院的精神是什么?答:(1)敢为人先,善为人先,不怕碰硬,勇担风险的改革攻坚精神;(2)走创新之路,立精品意识,树重点形象,敢创名牌的拼搏进取精神;(3)校兴我兴,校衰我耻,以校为家、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4)多流汗水,不留遗憾,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精神。23、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落实“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示范性高职学院。24、“十一五”期间我院总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答: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示范性高职学院。25、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答:(1)紧紧依托我省的汽车、机械制造及电子信息等行业,办好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育,基本实现“零距离办学、订单式培养”,打造广东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孵育基地;(2)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适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从事实际工作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3)毕业生必须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按“面向市场、自主择业和择优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较熟练地从事相应岗位工作。26、我院各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是什么? (略)(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27、怎样认识人才培养模式?答: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种专业教学的计划方案和专业教学的方式方法。它是由办学理念、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教案、职业教师、学练方式、教学管理等因素构成,并由这些因素的相互渗透、结合运作来铸造和体现培养质量的一种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与方式。28、我院是如何逐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答: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由点面、积极稳妥地逐步推进的。(1)2002年,学院选择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启动试点教改工作,重点探索和解决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上怎样既区别于中专生,又区别于本科生这样一个高职问题,取得了突破,试点毕业班100%毕业生获得该专业高级工证,跟踪调查表明,毕业生广泛受用人单位好评,形成“改革试点班”效应;(2)2003年,学院提出要把“改革试点班”的精神和原则辐射到各个专业中去,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2004年,召开“四会会议”,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启动数控专业“两年制”试点改革工作;(4)2005年,学院确定“汽车电子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方向)”等3个专业,启动两年制专业、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历时一年半,全脱产14名三个专业骨干教师,并于2006年5月完成阶段性结题。目标是通过学制的调整,从根本上实现课程内容的真正整合,让学生在有限的两年时间里学到不比三年少的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5)2007年5月,确定在2005级的“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检测方向、管理方向)”等5个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改革,将“两年制”改革成果辐射到三年制,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落实。29、2002年10月的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改革试点班是怎样进行改革的?答:(1)确立改革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要求:一是以市场需求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二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在质量上与本科生、中职中技生的区别,创立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特色。(2)确定两个具体的主攻目标:一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解决毕业生的持续发展潜力问题,确定35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内容和课时上予以保证的原则;二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解决毕业生与本科生、中职中技生的区别,确定毕业生必须获取体现专业核心技能的高级证书的目标。(3)重新审视和创新了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和整合课程内容,改造与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强化实操实训条件与环节等。(4)2005年6月,改革试点班实现预期目的。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品质优良、并且100%获取专业技能高级工证(没有参与改革试点的学生大部分只拿中级工证),就业极受用人单位欢迎。30、我院 “两年制”专业教学综合改革的经验与成果意义是什么?答:一是招生与就业并没有预想的困难,表明改革存在客观基础;二是“两年制”专业综合改革的根本意义在于全方位深入开展教育教学革命,而不是改良;三是“三年制”专业运用“两年制”成果,将获得更广阔的改革探索空间,实施“订单培养”及学生到企业实操实训、顶岗实习,考取高等级的技能证书等有了更可靠的时间资源保障;四是“两年制”成果为进行“2+1”、“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31、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院是怎样推进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改造工程的?答:我院从2004年开始,启动了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改造工程。(1)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约占50%;(2)要求专任教师在一定年限内连续半年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3)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的研发合作,已完成4项校企合作课题;(4)鼓励专任教师申报教师系列之外的第二技术职称;(5)支持、鼓励教师学位、学历进修;(6)向新调进的外地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提供10万元免息购房借款;(7)研究和准备出台专业教师的校内技术等级评聘办法。32、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院是如何努力探索和构建以校企产学结合为基础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的?答:一是广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建立健全各专业的实训基地;二是在校内,累计投入2000万元,仿真企业车间,建成了一系列专业实训中心;三是校企共同研究并逐步出台一系列包括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任务、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师技能素质、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保障体系在内的、富有特色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成立了校企联络处,专司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校企合作事宜,加强校企的深层次全方位合作;五是不满足于与企业的表层合作,计划选择部分成熟专业在新校区引进社会力量和资金,实施“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第二部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知识33、什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它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或职业)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34、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思路定位是什么?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35、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答: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6、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是什么?答: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树立科学质量观;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三是要强化职业能力培养。37、什么是“双证书”制度?答:“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清楚,“双证书”中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应该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38、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什么要求?答:专业设置要有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调查预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39、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1)产学结合是以教育为出发点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以教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规律为主:(2)产学结合,不仅包括教育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层面的结合,又包括培养人才教学活动过程与专业岗位实践活动过程层面的结合,后者的结合是其核心部分;(3)产学结合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双向性的特点,形式也有多样性的特点;(4)产学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40、什么是“双师素质”、“双师型”、“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答:所谓“双师素质”、“双师型”、“双师结构”,是就师资队伍中教师个人或团队的素质构成而言的,是指既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经济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或者指既具有从事高职学院专业教学素质和水平,又有在企业、工厂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41、今后高职教学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答:核心是课程、教材建设,重点是符合高职教育本质要求的教师队伍建设和通过中央财政经费补贴与奖励的方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推进课程改革,要使设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的学生,毕业时有80%以上能够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相当部分专业毕业生要获得“高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42、高等职业院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答:一所高职院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国家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学校的其他工作也应为此服务。4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答:“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44、如何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答:(1)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5)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8)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9)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453、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答: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和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46、工学结合的本质是什么?答: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7、广东省将如何深化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答:(1)通过实施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制定和完善职业院校人事制度及师资培养培训、校企合作办学、招生就业、管理体制与模式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为我省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2)继续实施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促进我省高职高专院校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深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教学领域的改革,使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有新突破,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努力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48、广东省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选择20所左右办学理念新、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改革成效大、教育质量高、社会认可程度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示范性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带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建设,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水平,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育高职教育优质资源,增强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能力,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打造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品牌。力争有8-10所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第三部分 评估须知49、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答: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推进自身的素质。50、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例如产学结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途径。 51、教学经费包括哪些方面?答:指学院年度事业费决算表中列支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学改革费、课时补贴费等。教学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52、什么是课程体系?教师应如何做好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答: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课程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3、什么是国家精品课程?答: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54、什么是教学模式?答:教育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要素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55、学院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