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课件_第1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课件_第2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课件_第3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课件_第4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 型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发 病 机 制 与 治 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治疗的难度也较大。本文就这二方面的新近概况简述如下,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一、发 病 机 制,病原的因素 免疫的因素 内毒素因素,(一)病原的因素,我国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主要由HBV感染所致。在急性乙肝中可有1%-3%发生急性或亚急性重肝,占重肝的90%以上,其中合并HAV感染可达10%、合并HCV感染可达30%、合并HDV感染可因地而异(2%-30%)。,据杭州报道在慢性重型肝炎中,HBV占96.15%。其中58%为单纯HBV感染,42%为重叠其他肝炎病毒。重叠HEV最多,占23%,病死率也最高,而与HAV重叠最少,只有3%。由HCV所致慢性重肝中,无1例为单纯HCV感染,均为HBV与HCV重叠感染。,又据河北省固安县因献血浆而爆发丙肝流行,观察51例,无1例重肝,但发生慢迁肝可达44%-70%。据日本Yoshiba 等报道6例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的暴发型肝炎中,发现有3例GBV-C RNA阳性,提示与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有关。,值得注意的有些所谓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实际上是在静息的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无症状HBV感染基础上的病毒再活动(reactivation)而引起,即所谓A on C (acute on chronic)。再活动是指HBV复制由低水平转换为高水平,或可因重叠其他肝炎病毒而激发(常通过输注血制品),或因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包括中草药)治疗或手术创伤,使原已静息的病毒再次活跃复制,也可因病毒变异而自发活动。,S基因区(前S1、前S2和S期)变异: HBsAg大蛋白(L)合成过多,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类似细胞因子致伤的敏感性增强。结果造成肝细胞严重损伤。,基因变异:, 前C基因变异 A1896或A83变异: nt1896,G变为A,前C 28密码子TGG(色氨酸)变为终止密码TAG,中断前C mRNA翻译为HBeAg前体蛋白,造成HBeAg()、抗HBe()、HBV DNA ()的前C基因突变株感染。 缺乏HBeAg的免疫调节,CTL集中攻击肝内感染细胞导致肝细胞大片溶解、坏死。 广州报道,慢重中前C区变异占59.8。,C基因变异: 基本核心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or,BCP)内nt1762A被T取代T1762突变,nt1764 G被A取代A1764突变降低了前C mRNA的转录效果,HBeAg下降,(二)免疫因素,非特异的单核巨噬细胞(macrophage,M)介导-TNF细胞毒的作用: 肝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包括定居的枯否(Kupffer)细胞和炎症渗出的单核巨噬细胞,在HBV感染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吞噬病毒、清除内毒素,另一方面又被病毒或内毒素所激活,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TNF、IL-1、IL-6、白三烯(LT)、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其中TNF是内毒素引起肝损害的重要介质。,TNF只有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膜型受体(mTNFR)特异结合,才能发挥毒性效应,但受血清中可溶性TNF受体(sTNFR)的调节和制约(又称为TNF抑制因子)。慢性乙肝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浆TNF上升,sTNFR不能有效抑制其活性时,通过高表达mTNFR而使肝细胞损害加重。TNF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后向靶细胞内移,使溶酶体稳定性降低,多种水解酶外漏,引起细胞溶解。还能激活核酸内切酶,降解基因DNA而加速细胞凋亡。最近Nagaki等报道发现暴发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TNF和IL-10的浓度与致死率相关,因而检测这二项结果对严重肝病的程度有预测价值。, 特异的细胞毒性T细胞(CD8,CTL)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CTL/穿孔素造成肝细胞坏死: HBV的核壳抗原是CTL的主要靶抗原,大部分较重的慢乙肝存在着核壳抗原的胞浆和胞膜的表达。经HLA-1处理的抗原肽,即肽-HLA复合物,表达在感染肝细胞表面时,CTL才能进行有效的抗原识别。CTL与靶细胞结合后释放出一种溶解性颗粒,此颗粒含有穿孔素(perforin)和丝氨酸酯酶的颗粒酶(granzyme)。,穿孔素从颗粒中释放插入靶细胞膜上,聚合成穿膜的管状结构,使Na+、水经此通道进入靶细胞,K+和大分子物质从靶细胞释出,造成靶细胞因胶体渗透压差而被溶解。丝氨酸脂酶也可经穿孔道进入细胞而促进杀伤作用,最后造成感染肝细胞大量的坏死。,CTL/CD95(Fas) 引起肝细胞凋亡:CTL可经CD95-CD95L(Fas-Fas L)介导引起HBV感染细胞凋亡。在重肝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二种方式:,CTL识别感染细胞,表达CD95配体(CD95L)与肝细胞上CD95特异结合,导致肝细胞凋亡(他杀)。 通过感染肝细胞自身介导造成“兄弟相杀(fratrieide)”、”旁分泌(paracrine)”和“自分泌(autocrine)”机制互相残杀。,近来发现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存在CD95-CD95L导致肝细胞凋亡。人类CD95分子由3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位于第10号染色体的长臂。CD95在成熟活化的淋巴细胞上均有高表达,肝细胞虽然不属于淋巴组织,但在胚胎和成熟的肝脏也有CD95受体存在。CD95L为一40Kd的型跨膜蛋白,在活化的T细胞、肝细胞均有表达,CD95L可与穿孔素、颗粒酶系统一起介导T细胞毒,通过凋亡清除CD95阳性靶细胞,CD95L亦可作为效应细胞,使肝细胞之间互相残杀,造成凋亡和坏死同时发生。 CTL的细胞毒效应是IL-2依赖的。, ICAM1表达参与介导乙肝肝细胞坏死:近来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重型乙肝患者肝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表达明显增强。表达越强,肝组织 坏死越重,说明肝细胞ICAM-1表达参与介导乙肝患者肝细胞坏死。ICAM-1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种粘附因子,其配体是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LFA1,CD11A/CD18),ICAM-1/LFA-1相互作用能增强CTL对靶细胞表达抗原和MHC-1分子的“双识别”,强化CTL对靶细胞的攻击和破坏,是造成肝细胞大块坏死的原因之一。,图2 CTL粘附、攻击靶细胞模式图, AICD与重肝发生的关系:T淋巴细胞发生的“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 AICD)”与重肝有相关性。AICD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一种特殊凋亡,又称”抗原诱导性细胞死亡( antigen induced cell death)”. AICD反映T细胞的功能状态。 HBeAg阴性突变株,发生AICD的能力减弱,使CTL应答亢进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增强和延续。北京302医院发现:慢重肝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AICD显著少于轻度或中度慢乙肝。,图3 免疫损伤感染肝细胞主要作用机制,近年来由于器官移植工作大量开展,移植后大量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致使原先存在慢性HBV携带者或仅有轻度慢性乙肝患者出现HBV激活而高度复制,或过度表达病毒抗原。这些堆积在肝细胞内大量的HBsAg 及HBcAg 可以直接致细胞病变,因为发现肝窦周围出现纤维化条带显著,肝内淤胆及大量的毛玻璃样肝细胞的病理特征,而炎症细胞浸润很少,难以用免疫反应损伤来解释。, 免疫抑制诱导性暴发性肝衰竭:,据报道在免疫抑制的诱导下,HCV复制和表达均呈过度活跃,准种高度变异,离散度较严重,也会直接对肝细胞产生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纤维淤胆性肝炎(fibrosing cholestatic hepatitis, FCH)”其临床经过凶险,常在数周至数月内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这类病人抗病毒治疗致关重要。,(三)内毒素因素,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肝脏枯否细胞吞噬细菌及清除内毒素能力下降,因而并发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是比较多见的,就较易造成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又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损害肝脏。 肝内单核巨噬细胞对内毒素的应答具有双重作用,在低水平内毒素血症时,具有保护肝脏作用;在高水平内毒素时,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量TNF及其他前炎症因子,促使肝细胞死亡。,内毒素血症还能增强体内的分解代谢,导致肌蛋白加速释放谷氨酰胺,肠上皮细胞可利用血浆中高浓度的谷氨酰胺产生大量的氨,氨能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引起细胞损害。近来研究由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的本质,即是一氧化氮(NO),NO作为激活枯否细胞释放的一种生物活性介质,可导致内毒素诱导的肝损伤。,二、治 疗,近几年来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不大,虽然采用了一些新措施,可以使病死率在急性重肝由70%-90%降至40%-50%,亚重肝由50%-70%降至30%-40%,但还是相当高的。因而仍必须强调综合治疗措施。,(一)支持疗法,给予适当的饮食及输注糖、维生素及血制品,保证每日热量1200-1600千卡。 强调早期多次输注白蛋白、血浆或其他血制品(如补血康)或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复方氨基酸是治疗重肝最主要的措施。 适当应用脂肪乳(Intralipid)或长链脂肪乳(Lipofundin)是很必要的。,(二)调节免疫功能,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血清胆红素迅速升高、或伴肝昏迷早期的急性或亚急性重肝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仍是值得一试的措施。建议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300mg/日,同时加用地塞米松10-20mg/日或强的松龙40-60mg/日,观察3-5日,无效即停,有效减量,总疗程不超过2周。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重肝患者不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采用胸腺肽-1或其他免疫促进剂。,据上海报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1治疗重型肝炎27例(亚急重9例,慢重18例)每日1.6mg皮下注射,共12天,结果死亡7例(病死率为25.9%),经4年随访20例中仍有15例存活,提示其有远期疗效。,(三)保护肝细胞药物,从动物实验及大量临床资料已初步证明以下几种药物,对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解毒及胆汁排泌等有一定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重型肝炎。,从乳猪中提取的小分子量多肽类活性物质,国内实验在LPS和D-GaIN联合造成的肝坏死模型中能显著降低其血中TNF活性,并发现在重肝患者体内也能显著下调TNF水平,提示pHGF不仅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功能,而且还有抑制致肝细胞坏死的细胞因子活性。鉴于重型肝炎时其体内已有相当高的HGF水平,此时肝细胞受损严重,其表面的c-met受体几乎损失殆尽,致使肝细胞对pHGF缺乏反应性。因此只能在重肝的早期,应用较大剂量才能有效,国内天津、徐州、广州及杭州等地报道要求200mg/日,每日静滴。,1.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前列腺素E 1是由机体细胞内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的前体物质,通过相应促酶而生成的,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本品安全无毒性,但应用后有一定副反应。并且在体内代谢较快,每次通过肺循环约有80%被灭活,难以持久发挥作用。 近来研究作了改进,将前列地尔(Alprostadil)溶解于大豆油中,在高压匀质机中将其封入直径仅为0.2m的脂微球中,称为Lipo PEG(商品名凯时),具有明显降低在肺内灭活,并易在病变部位处集聚,发挥其靶向效果,并能明显降低副反应,因而本品已成为治疗慢乙肝(重度)及重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一般用量为20-40g/日,缓慢静滴。,2.前列腺素E 1(PGE 1):,是由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商品名TAD。具有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代谢,解毒及清除自由基等功能。一般剂量为1.2g/日静脉滴注,3周为一疗程。如与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应用,效果可能会更好些。,3.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 GSH):,商品名“阿波莫斯”,每支10ml中含5g L-鸟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据介绍能直接参与肝细胞的代谢,并能激活肝脏解毒功能中的二个关键酶,迅速降低过高的血氨,还可能增强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每次20ml混入液体内静滴,1-2次/日。,4.鸟氨酸-天门冬氨酸合剂:,从甘草的皂甙中提纯出二种:18-甘草酸(18-GL)及18-干草酸,加以复方制剂。前者如复方甘草甜素(SNMC,美能)、强力宁; 后者如甘利欣等,对重型肝炎治疗也有帮助。一般常用复方甘草甜素(甘草酸胺40mg、甘氨酸400mg、L-半胱氨酸20mg)注射液408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5.甘草酸(glycyrrhizin)复方制剂:,(四)抗病毒治疗,对HBV复制活跃的重型肝炎患者,及早应用抗病毒治疗,降低体内HBV的水平,可能会达到阻止病情发展的作用。近来各地报道试用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口服仍较为安全,可使重肝患者血清HBV DNA 消失,并对ALT、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恢复等均有明显作用。其他核苷类似药物如阿德福韦(Adefovir 10mg/d),洛布卡韦(lobucavir)及恩替卡韦(Entecavir)也会有效。,非核苷类药物磷甲酸钠治疗重型肝炎,国内外均有零星报道,认为抑制病毒效果迅速,能阻止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一般成人2.4g(100ml)-3g(250ml)缓慢静滴,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有肾功能损害及肝肾综合征者不宜应用。由HCV所致的重肝,因其不具有逆转录过程,拉米夫定不会有效,可应用利巴韦林(Ribavirin)抗病毒治疗。,(五)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国内浙江、重庆、天津等地均开展研究及临床应用,已取得一定的经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及血浆吸附为主已应用235例重肝患者治疗,可使患者肝功能改善,血液中内毒素及病毒量降低,氨基酸获得调整,降低病死率。据报告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可使急性、亚急性重肝治愈好转率达86.7%,慢重肝达43.2%,有12例晚期肝硬化、慢重肝病人经人工肝治疗改善后,作肝移植有9例成活。,(六)合并症的治疗,可应用组胺H 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150mg每晚1次口服)以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近来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omeprazole,商品名洛赛克Losec 20-40mg qd,紧急情况下也可用40mg静脉给药),其制酸作用比雷尼替丁强,并对幽门螺杆菌也有作用,因该菌在胃中可将尿素分解为氨而加重脑病。由于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者,可应用八肽生长抑素-善得定(sandostatin)或十四肽生长抑素-施他宁(stilamin)。其他如6-氨基已酸(首剂4-6g)及凝血酶原复合物(400u混入液体内静滴)也有作用。醋酸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acetate),商品名依他停(octostim)0.3ug/kg皮下或稀释至100ml缓慢静滴对大出血治疗有帮助。,1.消化道出血:,发现亚临床型即开始治疗,常用有六合氨基酸、阿波莫斯等。乳果糖口服后在肠内经细菌分解产生乳酸和醋酸,使肠内H+浓度升高而抑制肠内产氨及降低氨,解放军153医院报道乳果糖(10ml/日口服)与思密达(3g/日冲服)联合治疗50例重型肝炎,可使治疗前血中内毒素及TNF含量明显降低,并能使并发症(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思密达又能防止乳果糖所致的腹泻。,2.亚临床型或临床型肝性脑病:,思密达(smeta, 双八面体蒙脱石diotahedral smetite)为一种硅酸铝盐,浙一医院研究生曾用硫代乙酰胺诱导建立的急性肝衰大鼠,应用思密达保护,初步证明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水平及降低胃肠道的细菌总数。已昏迷者可应用特异性鸦片受体拮抗剂-纳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