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剂型指导原则(讨论稿).doc_第1页
改剂型指导原则(讨论稿).doc_第2页
改剂型指导原则(讨论稿).doc_第3页
改剂型指导原则(讨论稿).doc_第4页
改剂型指导原则(讨论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天然药物改剂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讨论稿)中药、天然药物改剂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2二、基本原则及要求2三、立题依据4四、剂型选择5五、药学研究5六、非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试验研究8七、临床试验研究9主要参考文献 10著者 10中药、天然药物改剂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等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导原则,其主要用于指导申请人开展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简称“改剂型”,下同)的研究。药物上市销售后,随着对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对药物成分、作用等的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条件的改善,为研究制成更合适的药物剂型以适应临床使用的需要提供了可能。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改剂型的立题依据、剂型选择及改剂型研究所涉及的药学、非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试验研究方面的相关考虑及要求。申请人应根据本指导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及药品注册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原剂型与新剂型进行比较研究,评估剂型改变后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确证剂型改变符合相关法规与本指导原则的基本原则及要求。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建议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以避免相应的研发风险。本指导原则中提及的各项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可参见相应的指导原则。二、基本原则及要求(一)尊重原剂型 改剂型研究是在原剂型基础上的再研究。原剂型一般已在临床使用多年,有较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因此,改剂型研究应充分了解原剂型确立的科学合理性,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深刻认识原剂型的缺陷与不足,并明确改剂型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改剂型研究只有在尊重原剂型的情况下,才能赋予新剂型更丰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内涵,彰显新剂型的优势。(二)必要、科学、合理剂型的改变应符合剂型选择的要求,体现剂型改变的必要、科学、合理性。申请人应通过对剂型改变的研究,包括对原剂型与新剂型在工艺(包括由于工艺改变可能导致的药物成分的改变)、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进行的比较研究,及其对研究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分析,说明剂型改变的必要、科学、合理性。试验数据或相关依据与结论之间应具有逻辑性,经得起推敲。(三)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原剂型由于一定条件的限制使之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新剂型的改变应当通过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处的新技术一般是指适合于本品、原剂型不曾采用或较原剂型所用技术有所改进,有助于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生产工艺技术。(四)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改剂型研究应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新剂型与原剂型比较应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临床有效性:新剂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原剂型。需说明的是新剂型有效性的提高,应在符合安全性评价的前提下。2.提高临床安全性:原剂型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隐患,改剂型后,新剂型的安全性提高。如原剂型为橡胶膏剂,皮肤刺激性或者过敏性发生率较高,改剂型后,皮肤刺激性或过敏性发生率明显降低。需说明的是新剂型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其有效性不能降低。3.其他:新剂型与原剂型相比,在有效性、安全性外的其他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具有实质性的提高。如:(1)顺应性具有实质性的提高。原剂型顺应性差,以致患者难以正常使用或不能坚持使用,新剂型在有效性、安全性不降低的情况下,明显提高顺应性。如有些散剂口服极不方便,改为其他剂型后方便了使用;搽剂使用不方便,改为喷雾剂后方便使用。原剂型为小儿用药,但不适合小儿使用,需在使用前进一步处理,改新剂型后不需再做进一步处理,方便了小儿患者的使用。(2)新剂型生产成本有极大的优势。由于新剂型生产成本的极大降低,使新剂型在临床使用推广上存在极大的优势,可使更广大的患者受益。(3)避免了对环境的极大影响。如原剂型为气雾剂,由于其中氯氟化碳类(CFCs)抛射剂对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剂型。又如黑膏药改变剂型。三、立题依据改剂型的申报应提供体现临床应用方面优势的立题依据。由于是在原剂型基础上改变药物剂型,因此立题依据的提出应基于原剂型与新剂型的比较,应符合上述基本原则和要求,并且原剂型的缺陷与不足应是原剂型本身所不能解决的。立题依据应从临床用药、药物性质等角度,对改变剂型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改变剂型合理性的充分依据。剂型的选择应符合剂型选择的原则和要求。试验数据或相关依据与改剂型的目的之间应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缓释、控释制剂应根据普通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临床实际需要作为其立题依据。四、剂型选择 新剂型的选择应在深入了解原剂型的临床使用情况及有效性、安全性,了解药物成分、作用等的基础上进行,并符合中药、天然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有关剂型选择的要求。剂型选择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确证临床应用优势:剂型是服务于临床的,剂型改变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临床应用的优势。新剂型的选择和确定,应围绕临床应用优势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临床治疗需要、患者用药的顺应性等方面考虑。由于原剂型具有广泛的临床使用背景,因此新剂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原剂型在临床应用上的缺陷与不足,并注意加以改进,通过研究,确证与已有制剂相比新剂型具有明显的优势。2.原料的性质是否符合所选剂型的特点:在选择剂型时,应考虑中药原料的性质是否符合所选剂型的特点,了解其与辅料的相互作用,必要时还应了解其生物学性质。其内容既包括各药味成分的性质,也包括用于一起成型的中间体(指用于成型的生药粉末、提取物及其混合物等)的性质。3.用于制剂成型的中药处方量:中药制剂在剂型选择时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于制剂成型的中药处方量较大,因此应根据其处方量与临床用药剂量,综合考虑不同剂型的载药量、需要加入的辅料种类与用量、患者的顺应性等来选用适宜的剂型。五、药学研究改剂型的药学研究应符合相关法规及中药、天然药物原料前处理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纯化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中试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并结合改剂型研究的特点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基于中药制剂的特点,改剂型药学研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原辅料1处方中所用原料应与原剂型一致,应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其质量标准,必要时增加相关质量控制项目。所用药材一般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产地加工、采收期等。以炮制品入药的应明确详细的炮制方法。无法定标准的原料,一般应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建立质量标准,附于制剂质量标准后,并应提供确证资料说明与原剂型所用原料的一致性。2.所用辅料一般应具有法定药用辅料标准。进口辅料还应提供进口注册证。如使用新辅料应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并随制剂一起申请注册。(二)制备工艺1选择的制备工艺应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并考虑工艺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的影响。制备工艺步骤及条件均应明确,并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及工艺验证资料,说明其合理性。中药制剂原料与化学药物制剂原料存在差异,对于中药剂型改变的合理性及工艺选择的考虑,其内涵更为丰富、更为复杂。中药的原料包括药材、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等,用于制剂成型的半成品(或中间体)包括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物及用于制剂成型的药材粉末等。原料的性质各异,对制剂成型工艺、辅料、设备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可供选择的剂型。在改剂型的工艺研究中,为适应新剂型的需要,常改变原剂型的药材前处理、提取、纯化等工艺,这些改变均可能导致药物成分或组成的变化,从而影响新剂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因此,对于可能导致药物成分较原剂型发生改变的工艺,需要进一步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角度,阐述工艺选择的合理性。2制剂处方研究。对所用原料或中间体的理化性质应进行充分的研究,为制剂处方设计提供依据。 所用辅料的种类、规格及用量等的确定应有充分的合理性。 制剂处方设计还应结合制备工艺、稳定性影响因素等研究,对制剂处方进行优选。3应进行合适的中试以上规模的工艺验证研究,以保证确定的工艺与实际大生产的工艺相一致。(三)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研究1.质量研究是指根据工艺、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基础研究,是根据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的均一性、稳定性的要求而进行相关研究。质量研究工作中,应进行新剂型与原剂型的质量比较研究。对于可能发生药物成分变化的,应进行药物成分方面的比较研究。关于药物成分的变化,可根据研究结果并参照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指导原则(一)进行评估。2. 质量标准应能体现控制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的均一性、稳定性方面的要求。3.质量标准研究用样品应为中试以上规模的产品。根据质量研究的结果,确定必要的检测项目和合理的检测方法,制订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达到目前中药新药质量控制要求。4.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应进行原剂型与新剂型中主要成分溶出情况的比较研究。(四)稳定性研究稳定性研究应根据处方、工艺及其所含成份的理化性质、药品的特点和质量控制的要求等选择能灵敏反映药品稳定性的指标进行,必要时,应进行新剂型与原剂型的稳定性比较研究。六、非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试验研究改剂型的非临床试验研究应根据药学研究结果,参照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指导原则(一)评估剂型改变对药物成分及其吸收利用的影响。若研究证明剂型改变后药用物质基础变化不大,且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小,可根据需要提供药理毒理研究资料。若药用物质基础变化较大,或剂型改变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大的,应提供相关的药理毒理研究资料。对于改剂型的药效学试验应根据立题依据进行合理的设计。如立题依据为通过改剂型提高疗效,则应通过改剂型前后的药效学试验比较,说明其疗效是否提高。如立题依据为通过改剂型而改变药物的起效时间或维持时间,则应通过改剂型前后药效学试验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比较,说明是否改变了起效时间或维持时间。如立题依据为通过改剂型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则应通过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说明是否达到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在进行比较研究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试验项目及检测指标,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原剂型及现剂型均应选择合适的剂量组进行比较。最终应根据非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试验结果,综合判断其可能的临床意义。缓释、控释制剂临床前研究应当包括缓释、控释制剂与其普通制剂在生物学方面的对比研究试验资料。七、临床试验研究改剂型的临床试验研究应在药学研究与非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试验研究后,评估了剂型改变对药物成分及其吸收利用的影响,对有效性、安全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等要求开展临床试验研究,以证明改剂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具体临床试验研究的设计应根据改剂型的立题目的和依据进行,如定位于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试验研究应采用优效性设计,临床试验研究的病例数应同时符合统计学要求和法规规定最低病例数要求;如定位于提高临床顺应性,临床试验研究应采用非劣效设计。法规规定最低病例数要求:若药材基原、生产工艺(包括药材前处理、提取、分离、纯化等)及工艺参数、制剂处方等有所改变,药用物质基础变化不大,剂型改变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小,应进行病例数不少于100对的临床试验,用于多个病证的,每一个主要病证病例数不少于60对;若药材基原、生产工艺(包括药材前处理、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