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陈涉世家,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篝()火 烹()食 徇() 恚() B適(zh)戍 辍()耕 笞() 铚() C社稷() 嗟()乎 蕲() 罾(),A,D闾()左 鸿鹄() 谯() 柘() 【解析】“徇”读作x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辍耕 辍: (2)之垄上 之: (3)屯大泽乡 屯: (4)皆次当行 次: (5)今亡亦死 亡: (6)等死 等: (7)数谏故 故: (8)楚人怜之 怜: ,停止。,去、往。,停驻。,编次。,逃走。,同样。,缘故。,爱戴。,(9)卜者知其指意 指意: (10)丹书帛曰 丹书: (1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12)间令吴广 间: (13)次所次 所: (14)陈胜王 王: (15)指目陈胜 指目: ,意图。,用朱砂写。,渔网,此处作动词,用网捕。,私自、偷着。,军队驻扎的地方。,称王。,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16)素爱人 素: (17)忿恚 忿恚: (18)笞广 笞: (19)藉第令 藉第令: (2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 ,一向、向来。,使恼怒。,用鞭、杖或竹板打。,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难道。,(21)徇蕲以东 徇: (22)比至陈 比: (23)会计 会计: (24)刑其长吏 刑:,攻占(土地)。,等到。,集会商议。,惩罚。,恰逢。,集会。,名词,将领、大将。,动词,率领、带领。,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写。,字条。,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 通 , 。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 , 。 (3)固以怪之矣。 通 , 。 (4)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 。,“適”,“谪”,发配,“唱”,“倡”,首发,“以”,“已”,已经,“被”,“披”,穿,5理解性默写。 (1)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 第一是“ ”; 第二是“ ”。 (2)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 。 (3)起义的根本原因: 。,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4)陈涉世家与孟子所主张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观点相似的一句话是: 。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8)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诸郡县)苦秦吏,6.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话是什么?后文中的哪些句子照应了这句话。 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文照应: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大楚兴,陈胜王。陈胜自立为将军。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7.陈胜起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什么? 偶然性: 。 必然性: 。,暴雨断道而误期限,误了期限就要杀头,秦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8陈胜、吴广是用哪些方式制造舆论的?其目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这一迷信做法的?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答:方式: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目的:树立陈胜在士兵心目中的地位。看法:这些方式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正确的斗争策略,是借人们的迷信思想来迅速取得陈胜的领导地位。表现了陈胜、吴广的随机应变、足智多谋。,9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答: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10陈胜能够从一个农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原因是什么? 答: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高超的组织能力,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以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11阅读下面故事,领悟故事的寓意。 山庙里有一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铺在山路上的石阶抱怨道:“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佛像笑了笑:“当年,你只挨六刀,做了一方石阶,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凿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示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付出与所得成正比。,12综合性学习。 请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材料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二十四节气歌,【材料三】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到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合称“四立”,它们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雪、寒露、霜降三,个节气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选自二十四节气,有删改,(1)材料一、二都是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说说它们各自在语言上的特点。 答:材料一很简洁,便于记忆。材料二很形象,富有诗意。(言之有理即可),(2)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的景色,请根据材料二、三说说下面诗句表现的是什么节气的景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雨水,霜降,(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理解它,需要进行一次宣传活动。请你策划本次宣传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流程等) 名称: 流程:,示例:二十四节气图解,先用文字配合插图,叙述二十四节气的季节特点、景物特征、与农业的关系等,直观地展示出它们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然后联系各班班长,组织同学参观展览。,(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会天大雨 会: (2)今亡亦死 亡: (3)宜多应者 应: (4)旦日,卒中往往语 旦日: ,适逢,恰巧遇到。,逃走。,响应。,第二天。,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 译: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2)上使外将兵。 译: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15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做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解析】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16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意思相近即可),(二)课外阅读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朝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意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了“史圣”家乡的地理位置之重要。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D,【解析】A项,汉武帝与司马迁结缘,和太史公故乡挖出的灵芝草没有关系;B项,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C项,作者看来,司马祠是“史圣”最佳长眠之处,因此不能入祖茔并不是司马迁的悲哀。,18第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意对即可),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答: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意对即可),20文章最后一段中,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答: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意对即可),21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 答:提示:从司马迁的遭遇和他所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的角度来谈。语言简洁、表达流畅即可。,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