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招教师教育心理学考试专用试题.doc_第1页
公招教师教育心理学考试专用试题.doc_第2页
公招教师教育心理学考试专用试题.doc_第3页
公招教师教育心理学考试专用试题.doc_第4页
公招教师教育心理学考试专用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D社会活动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二、境空题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四、论述题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五、论述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1、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2、教学内容要正确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3、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4、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5、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六、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2、简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范要求。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内容:(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6、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答: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7、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答: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有以下五种:(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8、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答: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以下五个特点: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9、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答: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10、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答: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1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答: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13、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答:德育的主要有三大功能:(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1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答:中小学德育有四大主要任务:(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以上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15、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任务。答:中小学体育有三大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16、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答:中小学美育有四大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17、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答:中小学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18、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答:教学模式有以下八大种类:(1)传递接受式; (2)自学辅导式;(3)引导发现式; (4)情境陶冶式;(5)示范模仿式; (6)目标导引式;(7)研究探索式; (8)活动体验式。19、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2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和讨论法; (3)练习法; (4)实验法;(5)演示法; (6)实习作业法; (7)参观法; (8)读书指导法。21、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答: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1)目的要明确; (2)内容要精选; (3)分量要适当;(4)难易要适度; (5)检查要及时; (6)批改要认真。2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答:中小学德育的原则:(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答: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 (5)自我教育法; (6)品德评价法。24、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答: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25、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答: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26、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答: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1)认识自己; (2)自我激励; (3)自我控制; (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 (6)学习技能辅导; (7)职业发展辅导27、简述教育测验的功能。答:教育测验的功能:(1)激励功能; (2)诊断功能; (3)区分和选拔功能; (4)评定功能。28、简述教育测验的种类。答:教育测验的种类:(1)按测验目的分: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总结性测验。(2)按测验内容分:成就测验;学能测验。(3)按规范程度分: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29、简述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 答: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1)实用性; (2)信度; (3)效度; (4)难度; (5)区分度心理学部分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题1、心理现象又称为()。A 心理规律 B 心理活动 C 心理过程 D 个性心理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A 心理过程 B 心理现象 C 个性心理 D 认识过程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A 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 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C 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 D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4、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 认识过程 B 心理过程 C 意志过程 D 情绪、情感过程5、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是于1879年创建于()。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德国6、在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A 意识 B 信念 C 性格 D 理想7、个性心理特征的构成成分是()。A 认识、情感、意志 B 感知、记忆、思维C 能力、气质、性格 D 情绪、情感二、判断题1、心理过程就是认识过程。()2、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和丰富多彩的,因此也是神秘莫测的。()3、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主要靠估计和猜测。()4、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就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D 4、B 5、D 6、C 7、C二、判断题1、2、3、4、第二章 心理实质一、选择题1、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A 第一信号系统 B 第二信号系统 C 操作性条件反射 D 无条件反射2、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这种反射是( )。A 经典性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非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3、有机体的一切心理活动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 )。A 反馈 B 反应 C 反映 D 反射二、判断题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有怎样的客观现实必定会产生怎样的心理。( )2、一个人专心学习时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种现象是负诱导。( )3、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4、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反射,因此心理与客观现实之间并无直接联系。( )5、成语中“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6、谈梅生津、望梅止渴都是条件反射。( )7、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8、潜移默化是无意识的作用。( )9、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意识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人的参加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D 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第三章 注 意一、选择题1、注意是一种( )。A 独立的心理过程 B 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 个性心理特征 D 以上皆不是2、人在反映外界事物时多数事物处于( )。A 注意的中心 B 注意的边缘 C 注意范围之外 D 以上皆不是3、个人的意志努力与( )关系密切。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以上皆不是4、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 )。A 起伏 B 分配 C 转移 D 以上皆不是5、( )直接引起无意注意。A 直接兴趣 B 学习动机 C 内容性质 D 具体任务6、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 转移 B 分配 C 分心 D 起伏7、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点( )。A 广度 B 强度 C 时间 D 空间8、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 )。A 转移 B 分配 C 分心 D 起伏9、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以上皆不是二、判断题1、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注意。( )2、当注意力不集中时,人们对当前感知的事物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注意是很重要的认识过程。( )3、注意的稳定性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同一对象。( )4、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分配。( )6、一览无余、一目十行都说明人的注意范围很大。( )7、注意的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能防止疲劳。( )8、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 )9、稳定的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10、刺激强度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简答题1、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3、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B 4、A 5、A 6、C 7、C 8、C 9、A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三、简答题1、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等;二是主体的主观状态:包括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情绪状态、个体的期待作用、个体的知识经验等。2、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合理地组织活动;3) 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3、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干扰因素;B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富有吸引力;C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明确学习的目的与任务;B正确组织教学活动;C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3)充分利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充分利用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一、选择题1、( )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A 思维 B 情绪 C 能力 D 感觉2、感觉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个性倾向性 D 个性心理特征3、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外部感觉( )。A 运动觉 B 肤觉 C 平衡觉 D 内脏觉4、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 )。A 嗅觉 B 肤觉 C 味觉 D 机体觉5、感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的( )。A 提高 B 降低 C 提高或降低 D 以上都不是6、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 )。A 提高 B 降低 C 提高和降低 D 以上都不是7、看到一面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视觉8、观察实质上是一种( )过程。A 记忆 B 知觉 C 想象 D 以上都不是9、能够察觉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绝对感觉阈限10、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11、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 )。A 刻板印象 B 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 晕轮效应12、甜甜的话语,轻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 )现象。A 代偿 B 对比 C 适应 D 联觉13、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二、判断题1、感觉对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 )2、当人的某种感觉失缺后,可以用其他的感觉来补偿。( )3、感觉和知觉是没有联系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4、在相对固定的背景下,活动的事物容易被感知。( )5、人的感受性是天生的,它并不能随生活实践的增多而改变。( )6、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换的。( )7、人的感觉器官只能接受特定的刺激的作用,否则就不进行反应。( )8、人的感受性是由感觉阈限来衡量的,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感受性好,感觉阈限就大。(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适应现象。( )10、下雨时,我们把落下的一个雨点看成一条线,这是一种错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B 4、D 5、C 6、B 7、C 8、B 9、B 10、B 11、D 12、D 13、D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第五章 记 忆一、选择题1、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 )。A 保持和遗忘 B 识记、保持和遗忘 C 再认和回忆 D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 )记忆是人类特有的记忆形式。A 逻辑 B 形象 C 情绪 D 运动3、( )记忆对人类的学习和工作最为重要。A 瞬时 B 短时 C 长时 D 以上都不是4、追忆是( )回忆的一种形式。A 有意 B 无意 C 有意和无意 D 以上都不是5、记忆后( )回忆效果好。A 立即 B 适当延迟 C 尽量延迟 D 以上都不是6、一般地说,学习程度在百分之( )时,记忆效果最好。A 100 B 125 C 150 D 2007、记忆的品质有四个,其中最重要的是( )。A 敏捷性 B 持久性 C 精确性 D 准备性8、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由于( )造成的。A 倒摄抑制 B 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C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 消退抑制9、当过去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叫( )。A 再认 B 再现 C 联想 D 回忆10、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 )。A 多样化复习 B 及时复习 C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D 过度学习11、由“骄兵”想到“必败”属于( )联想。A 因果 B 相似 C 对比 D 关系二、判断题1、在记忆中,我们能够再认和回忆过去的事物,主要是依靠记忆表象来实现的。( )2、一般情况下,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因此,机械识记是没有意义的。( )3、无意重现是没有预定目的的,无缘无故地发生的。( )4、一般情况下,学习材料的数量越多,识记的效果越好。( )5、在复习中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6、在保持过程中,保持的内容只会发生量的变化,而不发生质的变化。( )7、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进程先快后慢,遗忘的速度是均衡的。( )8、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9、过度学习超过150时,记忆效果并不继续上升。这是因为超限抑制的问题。( )10、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出现倒摄抑制的可能性越大。( )11、意义识记是指对有意义材料的识记。( )12、两种学习材料完全相同时不产生倒摄抑制,完全不同时倒摄抑制最大。( )13、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C 4、A 5、A 6、C 7、C 8、C 9、A 10、B 11、A二、判断题1、 2、 3、 4、 5 、 6、 7、 8、 9、 10、 11、 12、 13、第六章 思维和想象一、选择题1、通过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新形象,不是记忆的简单重现、而是对( )的重新改组和重现。A 知觉 B 语词 C 表象 D 以上都不是2、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称为( )。A 表象 B 再造想象 C 梦 D 幻想3、( )与创造思维密切联系着,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A 再造想象 B 睡眠 C 创造想象 D 理想4、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为( )。A 分析 B 综合 C 比较 D 抽象5、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A 低强度 B 中等强度 C 高强度 D 零强度6、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 )。A 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动作思维 D 情绪思维7、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A 抽象思维 B 直觉思维 C 发散思维 D 集中思维8、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其关键的步骤是( )。A 发现问题 B 分析问题 C 提出问题 D 验证假设二、判断题1、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能引起学生的思维。( )2、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成正比。( )3、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运用变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分化概念。( )4、思维灵活的人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5、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一种形式。( )6、学生演算一道数学难题,进行一题多解是试探,这种心理状态是聚合思维。( )7、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8、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也越大。( )9、小学生扳着手指算数,说明其思维是形象思维。( )10、想象具有超现实性,没有相应的感知材料同样能产生想象。( )11、定势又叫心向,它是指对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只能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12、看小说时,头脑中会构成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叫创造想象。( )三、简答题1、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2、创造性思维分哪几个阶段?其条件有哪些?应该怎样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C 4、A 5、B 6、C 7、C 8、A二、判断对错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三、简答题1、解决问题的阶段: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感知材料的呈现与组织形式;2)功能固着;3)定势的作用;4)动机强度;5)迁移的作用;6)个体的情感与个性品质。2、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包括: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领悟阶段;4)验证阶段。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包括:1)社会实践的需要;2)原型启发与联想;3)知识的积累和表象储备;4)推理能力;5)灵感的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措施:1)激发个体的创造意识,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3)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和激励作用;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5)要为灵感的产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条件;6)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一、选择题1、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种情感是( )。A 道德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义务感2、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 激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