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外国诗二首(三) 豹-在巴黎植物园 蛇本课话题生命一、从课本中积累它们高昂着头/ 用滑溜溜的肚皮/ 向前游动:/ 在树下,/ 穿过藤蔓和枝干,/ 翻过石头,/ 穿过花的田野。/ 它们在旅行,/ 像一次竞赛,/ 像一种舞蹈,/ 像一场爱情。两条蛇自由、流畅地旅行,充满了昂扬和欢乐的精神,体现了爱与美的完美结合。诗人以人性观物性,表达出了对生命的热爱。二、从现实中积累大型纪录片第三极讲述了青藏高原上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之间的故事和奇妙关系。人们为了不轧死公路上蛾子的幼虫,停下车耐心地将它们捡进桶里,再放生到草原深处;正在放牛的农妇达娃卓嘎捡到一只断了一条腿的黑颈鹤,养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决定将它送到救助站;狼袭击了羊群,咬死了牧民养的20多只羊,牧民损失惨重,然而不久后,牧民在风雪中发现一窝走散的狼崽,却向小家伙们伸出援手,把它们带回温暖的帐篷,还用被狼咬死的羊的肉来喂它们在这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并不是有目的的给予,而是近乎本能的慈悲与关怀。在牧民心里,只要是生命,就应该被拯救,无论是仇人,抑或是路边的一只虫。第三极呈现的故事传递着这样的情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与动物之间,不是简单的给予或者索取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激发和相互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充满欢乐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舞,是生命魅力的彰显。三、从自然中积累在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吸收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的花。让人叹惋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的工夫,它就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生命纵然短暂,也要积蓄满怀的希望与长久的期待,只为与美丽相约一次,而无怨无悔,这是生命的达人,更是生命的智者。能从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中悟得真理,乃是人生的达人,人生的智者。一、作者简介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生于铁路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早期创作具有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内容偏重神秘、梦幻与哀伤。欧洲旅行之后,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表示抗议,对人类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作品:图像集祈祷书新诗集和新诗续集。代表作为长诗杜伊诺哀歌和诸多14行诗。美国当代中西部女诗人玛丽奥利弗玛丽奥利弗,1935年9月10日生于俄亥俄州枫树岭。13岁开始写诗。1952年枫树岭高中毕业,1953年前往纽约,与诗人诺玛米利认识并与诗人的姐姐成为好朋友。1955年至1956年玛丽回到俄亥俄州,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再赴纽约。1962年玛丽前往伦敦,任职于移动影院有限公司和莎士比亚剧场。后来回到美国,并搬到马萨诸塞州居住。玛丽奥利弗没有一个正式的本科文凭,但她的诗词研讨会却在各地举办并在各大学盛行。1993年她的新诗选荣获1993Ohioana图书奖,玛丽奥利弗的诗歌赢得不少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并在1984年获普利策奖。代表作有夜行等。二、背景回放1豹本诗发表于1903年,后收入新诗集,为“咏物诗”的代表作,堪称里尔克最负盛名的佳作。奥古斯特施塔尔对本诗的一句评语可以视为本诗的创作背景:“自然的生活空间的丧失或者对它的威胁是世纪更替时的一个重要题目。”本诗的含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惘、彷徨和苦闷的心情”。2蛇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流水线把人当成了工具,各种思想和观念给人戴上了无形的枷锁,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使人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与烦躁之中,心理疾病患者与日俱增,因而一批关注着现代文明下人的生存和意义的诗人应运而生。他们用诗歌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抗,唱出了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和向往。蛇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写成的。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疲倦(jun) (2)强韧(rn)(3)昏眩(xun) (4)眼帘(lin)(5)浸入(jn) (6)丛林(cn)(7)舞蹈(do) (8)嚷着(r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肚 (2)蔓mn2语境辨析法(3)在杂技蹬技表演中,女杂技演员仰卧在一椅子上,以脚蹬起并转(zhun)动重达100公斤的一口大缸,还现场邀请了一名体重65公斤的观众坐在缸里进行旋转(zhun)表演。(4)于某等人供认,其团伙到一些中(zhng)档饭店吃饭后,都悄悄喝一些呕吐药,以食物中(zhng)毒需要住院治疗为由敲诈勒索饭店老板钱财。二、写准字形(1) (2)(3) (4)(5) (6) 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化为乌有:乌有,虚幻,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辨析正误中国驻韩大使表示:萨德系统可能会让中韩良好关系瞬间化为乌有。辨析:使用恰当,此处意在表明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严重后果。(二)易混辨析收留vs收容填一填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表示,葡萄牙愿意收容关塔那摩监狱的囚犯,将有助美军按计划关闭这座古巴监狱的进程。因与父亲争吵,14岁女孩桃桃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孤身一人的她幸好遇到了江城好心的哥郭家富,郭师傅收留她住宿,并多方努力找到她父亲。辨一辨 收留:接收容留。多为主动的、个人的。 收容:收纳容留。多为被动的、国家的。明大意1豹作者借用关在铁笼里豹的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内心活动。他们脱离群众,和当时的革命运动有很大距离,在窒息的社会的压抑下,感到无处发挥自己的力量,因而苦闷、彷徨,好像铁笼中的豹一样,被束缚在一个极小的圈中,以致“伟大的意志昏眩”。2蛇这首诗表达了生命力、自由、爱和美的完美结合,这种生存状态是作者所赞美的,也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人们所缺乏的。所以,诗人对这两条蛇的赞美,实际上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与反抗。理脉络1豹 2蛇蛇豹1豹这首诗歌对囚困在铁笼中的豹这个意象进行了细致而逼真的观察和描绘,诗人是从哪些方面着力刻画豹的形象的?诗人笔下的豹身上有哪些特点?答:_参考答案:诗人抓住豹的心理和眼神刻画了豹的形象。豹是疲倦的、柔弱的、目光呆滞的。疲倦的表象使豹的精神都柔化得值得怜悯。这种情感上的弱化,使豹的感情、力量、生命力全都隐匿于一种病态之中。它是悲哀与无奈的。2豹第一节中,“缠得这般疲倦”中“缠”用得很传神,试分析好在哪里。答:_参考答案:第一节中豹的眼帘因“疲倦”而垂下,一个“缠”字形象地把铁栏比作蟒蛇或柔软但越勒越紧的绳索,豹被束缚得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变得麻木。3豹中的拟人化手法非常典型,试举例说明。答:_ 参考答案:拟人化手法即将物赋予人的感情的艺术手法,跟修辞格中的拟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比如描写豹的眼光,就如同把豹当成人来写一样。如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拟想它的“疲倦”“昏眩”,它的无奈、忍耐,它的厌倦、苦恼等等,这种比拟从外在行为一直深入到内在心理。4第三节诗中诗人再次写了豹的眼睛,和第一节相比,你认为豹的目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表现了豹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第一节中,豹的目光是疲倦的,而第三节中发生了变化,豹由开始的疲倦垂下眼帘,变为有时无声地撩起眼帘。豹的眼帘疲倦地垂下、无声地撩起,说明豹的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而变得麻木;不过豹的眼帘的有时撩起,也说明它没有被完全打垮,有一天还有可能会重新奔跑。蛇5诗歌中“它们在旅行,/像一次竞赛,/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的含意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解说。答:_参考答案:像一次竞赛,说明它们非常有活力,生命力旺盛;像一种舞蹈,说明它们的形体和运动都非常美;像一场爱情,说明它们相亲相爱、欢乐到极点的状态。6蛇以“知更鸟嚷着:下雨”作为全诗的结句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知更鸟的欢叫是对蛇的羡慕与赞美,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和谐与美好。这是诗人面对现代社会发出的渴望。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回味的空间。 7诗人为什么要赞美这两条蛇?答:_参考答案:因为它们生命力旺盛,自由自在,它们是爱与美的完美结合。作者以此表达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反抗。豹1拟人化的手法诗人拟想豹的“疲倦”,拟想它“伟大的意志昏眩”,从它的行为一直深入到它的心理,写豹,实际上也是写人。2象征的手法这首诗明写豹,实际上写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诗人和像诗人这样的年青一代的象征。豹的厌倦、苦闷、迷惘正是人的厌倦、苦闷、迷惘。豹的形象,可以有很多象征意义:可以是被束缚的自由和生命力,可以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追求者,可以是被物质和世俗世界围困的精神世界,可以是坐困愁城的英雄可以象征所有胸怀大志的人处于被囚困状态的悲剧。蛇1语言清新简洁这首诗的语言,不像有些现代主义诗歌那样抽象、晦涩,而是简洁自然,用词精准,给读者一种清新流畅之感。如:“它们的身子/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措词简单,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描写对象具体形象。“在树下,/穿过藤蔓和枝干,/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语言简洁精准,三个动词的连用,使诗歌的节奏流畅有气势。2描绘形象传神这首诗中对蛇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充满了昂扬和欢乐的精神,引人深思,给人以鼓舞。如“像一次竞赛”,“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从不同方面描述了蛇的生命力、爱和美,充满了昂扬和欢乐的精神;“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是美和爱的结合。“像两根黑皮鞭”比喻形象精准,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这些描述符合蛇的动物形象和动作形态,诗人以人性观物性,道出了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3托物言志的手法这首诗描写了两条并行穿过荒野的蛇,它们的身体非常有力,兴致勃勃,像参加完美的音乐会;它们非常自由,和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诗歌通过描写两条蛇,表达了诗人昂扬和欢乐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而美好的生命状态的赞美。写法指导写作中巧妙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时要注意:1搜寻物象,把握特征,明确立意当作者选择了一种能够表达自己某种思想的事物时,就得准确地把握这一事物的特征。如“竹子”,它的特征是“常青”、“有节”、“空心”,人们就抓住它的这一生物形态特征,赋予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并把它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岁寒三友”等,借以歌颂那些具有挺拔坚韧、宁折不弯、虚心上进气节和品格的人们。2开拓思路,展开联想,状摹事物选择最佳角度,避俗出新,运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描摹出形神兼备的事物,使人耳目一新,如临其境,使文章所言之“志”有所依托。3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描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如爱莲说中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姿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作者通过对莲的描写,从而表达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针对练笔阅读下面一篇以“苔藓”为描写主体的托物言志的散文诗,任选一种事物,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语段,表达对具有这种事物品格的人的赞美。苔藓,是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命,只是矮矮的一片,成千上万挤挤挨挨生长一起,点缀着大地。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却值得赞扬。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它们几乎被人忘却,但它们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 默默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 参考答案: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上它们的那一瞬。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没有火柴,能烹出可口的饭菜吗?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牺牲了自己,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这短暂的生命,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它们是伟大而崇高的!考点对接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豹和蛇中有许多动词运用得精炼传神,我们在赏析这两首诗歌时,应该重点把握这些词的妙处。炼字类的题目也是高考中重要的考查点,为此,我们应该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精练传神、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修辞手法,叫作炼字。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字炼得好,不仅准确地写出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感情,还有言有尽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引发读者体会弦外之音,味外之旨。而高考中赏析“炼字”就是品味诗歌中表现力强、意蕴丰富、韵味十足的字,品味其深藏的情感或体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炼字”的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考题印证 (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注 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首先,应明确“软”的意思和所用的手法;其次,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画面内容,“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最后,点明“软”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技法汇总1炼字题目的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2解答炼字题的方法技巧(1)找出关键字词(或引述关键字词)。(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状。(4)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美文评点秋日写于1902年9月,那年里尔克仅27岁,对生活还是很迷惘的,这种情绪在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人开篇就确定了谈话的对象是上帝,“主呵,是时候了”这语气短促而庄重。“夏天盛极一时”,显然是一种感叹,即不可一世的夏天终于过去了,迎来了新时代。诗中这两组意象有一种奇妙的对位关系,即你的影子与风,日晷与牧场。在上下文中彼此呼应,互为因果。 诗的第二段是虚写秋日果实的成熟,诗中的意象全是诗人对秋日的臆想。第三段是全诗的高潮。“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这两个名句几乎概括了里尔克一生的主题,即他没有故乡,注定永远寻找故乡。最后三句都是处于动态中:醒来,读书,写信,徘徊。而落叶纷飞强化了这一动态,凸现了孤独与漂泊的凄凉感。最后两句“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尤其动人,一个孤独遐思的漫步者形象呼之欲出,读者会跟随他坠入丰盈而唯美的秋之意境。这是一首完美的诗作。从整体上看,每段递增一句的阶梯式的结构是刻意营造的,逐步推向最后的高潮。还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主呵,是时候了”和“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但同时又非常克制,像激流被岩石压在地下,到了时候才喷发出来。这激情来自正视人类生存困境的勇气,因触及我们时代的“痛点”而带来精神升华。这首诗的玄妙正是基于意象的可感性,读者可由此进入,体验一个漂泊者内心的激情。(时间:40分钟 满分:51分)一、语言文字专练(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奥利弗反对诗歌中的形式主义,主张诗人应_生命本身,诗作的语言应质朴、清新。在自己的周围,有那么一群人,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总能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不论世上风云如何_,他们依然能过着得意的生活。我用青草_一个故事,却发现里面深藏着一匹马。A关注 变幻 编造 B关心 变幻 编制C关注 变换 编制 D关心 变换 编造解析:选A “关注”指关心重视。“关心”指(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或爱护。二者意思相近,但前者的程度比后者重。“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前者多指抽象事物,后者多指具体的事物。“编造”有三个义项: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凭空想象,创造(故事);捏造。“编制”也有三个义项: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制成器物;根据资料做出(规程、方案、计划等);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明年上海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但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B“一号文件”再次吹响了集结号,让我们举全国之力富裕农民、惠及农村、强化农业,坚持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顿,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C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D针对近期多地城市污水无法全部处理的现状,不少行业专家建议,应从加快处理规模扩建、提升排放标准、完善监测惩处等采取有效措施,为城市地表水质“减负”。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可在“招生”后加“模式”。B项,语序不当,应为“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D项,成分残缺,可在“等”后面加上“方面”。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上下文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叙事性诗歌中,_但因为自己的胸中积郁着浓郁、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就自然地流向笔端。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觉真诚。A作者往往不将自己的情感直接显示于读者,而是将事情朴素地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B作者往往将萦绕心头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特定的环境中酣畅淋漓地倾诉而出。C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从作者心中冲出,一泻千里。D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都渗透在作者所描写的大自然风光中。解析:选A 根据后文,横线处应填的内容是不流露感情,B、C、D三项显然违背这一要求。4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四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4分)征稿启事泮湖杂志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文学刊物。多年来,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下列栏目:“心花一束”“新秀推介”“泮湖论坛”等。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字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泮湖编辑部邮箱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李老师处。泮湖编辑部2016年9月1日(1)_(2)_(3)_(4)_解析:“诚邀”,诚挚地邀请,不合语境。“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辞,多用于对别人表示感谢。“敬谢不敏”, 表示能力不够,难以胜任而恭敬地予以辞谢,也表示辞谢对方的邀约,不能从命。多用作自谦。应改为“错失良机”。“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所用的敬辞。参考答案:(1)“诚邀”改为“真诚欢迎”。(2)“鼎力”改为“竭力”“尽力”。(3)“敬谢不敏”改为“错失良机”。(4)“斧正”改为“誊清”“誊正”“打印好”等,或删去“斧正后”。5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出,完成全诗的创作。要求:第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处和第处应保持语意连贯;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6分)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不管皱纹怎样锁着前额,_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_参考答案: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这一切岂不随风飘去?6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按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5分)青年购买服装鞋帽时的影响源与他们对怪异装扮的态度的关系对怪异装扮持不同态度的人群购买服装鞋帽时的影响源自己家长同学广告流行的潮流看不惯很想模仿无所谓商品化40.543.84.74.86.337.218.27.04.133.546.831.36.13.412.444.633.55.83.812.2注 表中数字为百分比。根据图表可知,流行的潮流对青少年服装鞋帽的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比广告的作用大,尤其对于那些_的青少年来说,流行的趋势对他们的影响更大。然而,就整个青少年群体来看,他们对于服装鞋帽的接受程度主要影响源是_,其次是_,这体现了青少年群体_的特点。解析:根据语段中第空前的“流行的潮流”,可知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图表的最后一列,在这一列中,百分比最高的是“很想模仿”的青少年群体,所以第空可知。根据第空前的“整个青少年群体”可知,我们应该观察图表的最后一行,或总体看各种人群, 可得出第两个空的答案。最后,由“这体现了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可知,需要根据以上数据来进行总体概括。参考答案:“很想模仿”怪异装扮 自己的看法(自己) 家长的意见(家长) 自主性越来越强(个人主义倾向加强),但也并未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二、阅读能力达标(27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79题。(8分)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设计师考试提前准备计划试题及答案
- 《下肢淋巴引流》课件
- 委托购买理财协议
- 《高级医古文:词义》课件
- 创新驱动下的研究生培养新策略与实施路径
- 产教融合推动财经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 纺织工程师资格考试备战攻略试题及答案
- 工程合同挂靠协议书
- 采购合同合同协议书范本
- 续签家政合同协议书
- 福建省福州市2025年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学试卷(无答案)
- 2025-2030中国城市规划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全国焊工作业人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练习题库(900题)含答案
- 道岔区无砟轨道我国高速铁路道岔区采用的无砟轨道主要有长枕埋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各章节内容-第二十六章 行政赔偿及诉讼
- 2025年江苏省高邮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9物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45中(橡树湾)中考一模物理试卷
-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计算机系统规划与管理考试内容试题及答案
- 关务培训课件
- 北京市丰台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试题 地理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