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牛图”与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1页
“鱼牛图”与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2页
“鱼牛图”与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3页
“鱼牛图”与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4页
“鱼牛图”与课堂教学改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牛图”与课堂教学改革姚安县大河口中学 任亚林“鱼牛图”来源于德国的一个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鱼和青蛙都是在池塘里长大的朋友。青蛙长大后离开小池塘,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有一天,青蛙回到池塘,鱼儿问青蛙:“青蛙大哥,你在外面看到了什么?”青蛙说:“外面的世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比如说牛吧,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爱吃草、头上长着一对犄角、身上长着花斑和四条腿、有奶囊”于是,鱼依照青蛙的描述立刻在脑海里形成了它所理解牛的样子(如图)。大家看了可能会觉得又奇怪又好笑,怎么会有这种“似鱼非鱼、似牛非牛”的怪物呢?是不是想象力太丰富了?仔细想想,这么些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就是经常在编写着“鱼牛图”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吗?这里的鱼就好比是我们的学生,青蛙就好比是教师,牛好比是教师所教的知识(教学内容),“鱼牛图”就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这个“鱼学生”天天在池塘里生活,没有见过世面,当然只会按照自己所见去推之牛的形象。“青蛙老师”所犯错误就是没有考虑鱼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而从自己的角度去简单描述牛的知识,结果才出现“鱼牛”怪物的错误知识。看着这幅可爱而又可笑的图画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反省。问题一:要不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它主要是采用灌输式(或讲授式),一节课基本上是教师一人“把着讲”,45分钟从头讲到尾,甚至意犹未尽,还拖堂。这种课堂的情形往往是: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天花乱坠;学生云里雾里、呆若木鸡、昏昏欲睡。老师讲的很舒服、很得意,或者说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听得很疲惫、很痛苦,甚至还会有“你不讲我还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的尴尬。可能有人会认为我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评判过于偏激,那么试想一下,我国政府已经实行了真正的免费的义务教育,并且还给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给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现在又给学生弄营养餐,为何还有学生在辍学、流失?还有学生逃课、躲学?当然造成学生逃课、流失,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我认为,多数原因和主要原因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每当说到这个话题,我们很多老师都想当然的说:现在的学生多厌学,太难教了。有位专家撰文评论:说中国学生厌学,其实是最大的冤案,中国学生并不厌学,他们厌恶的是当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道不是吗?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说:学生厌学,触目惊心。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课堂不应该让学生“难受”,而应该远离“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试问:我们的教育适合学生吗?“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这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灌输式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往往不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单纯搞知识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传统课堂过分强调知识的权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是学问,而是学答。即教师设计好问题,再编制好标准答案,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答问题,并且答案必须是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永远活在教师的思维中,没有自己的思维,那就更别说创新了。这样一来,教育效果充其量只能是“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基本不可能“胜于蓝”。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共和国培养不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灌输式教育难道不是原因之一吗?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概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立的。教学其实是一个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的过程。联合国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到触目惊心:中国有2亿4千万学生亟待改变学习方法,中国有1600万教师亟待改变教育观念。联合国为什么将这一“教育信息”写入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中,将其作为对中国现状的评价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结论是,要想避免重复“鱼牛图”这样的故事,必须对传统教学进行颠覆性的变革。问题二: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1、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材”为“学材”,变“教会”为“学会”。教师走下讲台,由主演变为导演,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由组织者变为参与者,由知识的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2、教师要树立和学生一起发展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是这些年我们教育者都常说的一句话,我们认真反思一下,这句话对吗?全面吗?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劳动作为中介来实现的,难道教师不希望得到发展吗?校长不想得到发展吗?冯恩洪教授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 教师只有树立和学生一起发展的理念,才会求得心理的平衡和宁静,才会消除职业倦怠感,才会永远充满激情,才会真正成为当前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力军。3、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呢?首先,要抓好学习培训。选派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到成功名校挂职、跟班学习;聘请教育专家、名师到学校培训、指导。其次,要选定学习榜样。结合本校实际,选定一所成功名校为学习榜样,学习名校的先进教育思想、先进管理理念、先进教学方法。重点是领悟名校的精神,掌握其教育精髓和本质方法。其三,直接套用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成功的名校并非是因为先有了课堂教学模式才成功,才出名,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学校教育改革取得成功成名以后,为了总结提高,便于推广学习,教育部门组织教育专家总结提炼出来的。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理论支撑,操作性强,易于模仿,可避免少走弯路。譬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三清运动”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武汉二桥中学“一二四阳光课堂”模式,走班制差异教学,参与式教学等,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去选择模仿。这些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共同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高度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活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都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都注重学生的情感体悟。我们要坚决杜绝教师“一言堂”,教师不要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当然,我们提倡用“临帖”和“描摹”的这种机械方式来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因为我们传统课堂教学喜欢灌输的习惯惯性很大,要一下子改变、“封嘴”很难,而不得不借助“模式”这个载体来加以改变。因此,我们学习借鉴这些“课堂教学模式”时,我们的教学千万不要模式化,而应该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上演“邯郸学步”的悲剧。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乎教育改革的成败,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为了避免再发生“鱼牛图”、“鱼马图”、“鱼鹰图”、的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