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试题(恩施).doc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试题(恩施).doc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试题(恩施).doc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试题(恩施).doc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试题(恩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三月月考试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 命题人:何孝银1、 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春霄 踯躅 (zh zh) 绰约(zhu) 扁舟子(pin) 回眸一笑B轩冕 绸缪(chu mi) 戎马(rng) 捣衣砧(zhn) 豆蔻词工C危樯 迤逦(y l) 荠麦 (j) 玉簟秋(din) 列缺霹雳D祠堂 潺湲(chn yun) 碣石(ji) 玉搔头(sho) 云栈萦纡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王安石、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前,我总是对时光的流逝漠不关心;直到上学了,被周围同学抓紧时间,刻苦学习的行动耳濡目染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时间如此宝贵,稍纵即逝。B.从前他们又要办厂,又要做公债,也居然稳渡了两次险恶的风波,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如果那个统治者,将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贪污腐败,骄奢淫逸,为非作歹,必将会落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境地。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2、 诗歌阅读(24分)(1) 唐诗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5.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6.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2) 宋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南歌子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注释】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 7.本词上片开头两句一直为人赞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中“暗”“明”二字的妙处。(4分) 8.本词与柳永雨霖铃均是送别词,试比较一下,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6. 元曲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1)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2)趱zn:赶快。(3)苫shn:用草覆盖。 9.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4分)答_ 10.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4分)答_ 3、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_,洞庭波兮木叶下。2. 心非木石岂无感,_。3. 映阶碧草皆春色,_。4. 忽魂悸以魄动,_。5. _,乾坤日夜浮。6. _,皓腕凝霜雪。7. 秦人不暇自哀,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 文言断句(8分)12(1).与 可 无 以 答 则 曰 吾 言 妄 矣 世 岂 有 万 尺 竹 哉 余 因 而 实 之 答其 诗 曰 世 间 亦 有 千 寻 竹 月 落 庭 空 影 许 长(2).其 施 于 外 事 吾 不 能 知 其 居 于 家 无 所 矜 饰 而 所 为 如 此 是 真 发于 中 者 耶 呜 呼 其 心 厚 于 仁 者 耶五、散文阅读(38分)(一)课内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萌:芽B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亡失C平居自视了然 了然:了不起的样子D烧笋晚食,发函得诗 发函:打开信件14下列各句中,全都是作者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的一项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A BC D1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抒发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B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C第二段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D这两段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汩汩,毫无滞碍,所有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2)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二)课外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吾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shn)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节选自泷冈阡表,有删改)【注释】生:出生。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俾(b):使。毋:勿要;不可.6累:牵累。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庇为生 庇:依靠 B间御酒食 御:进用C其心厚于仁者 厚:厚道,忠厚D屡废而叹 废:停止,搁置 18.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成为欧阳修父亲“必将有后”的依据的一组是( ) 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A. B. C. D.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之父居官廉洁,俸禄微薄,他不让俸禄有节余是因为他认为俸禄会成为自己的累赘。B.泷冈阡表是一篇墓志文。泷冈是地名,阡是墓道,表即墓碑。这种文体是表彰先人生前的德行,刻在坟前的碑石上,以供后人瞻仰的。C.文章在表现父亲高尚人格的同时,也描写了母亲对他的慈爱和厚望。D.全段文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不加雕饰,流露出作者对父亲崇敬之情。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译文: (2)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译文: 6、 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由自己。 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知止,是从心灵出发的。心里这么想,付诸行动,才会成为“行为”。 知止,不但是针对“欲壑”,懂得说,够了;也要对“痛苦、烦恼”,懂得说,行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知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三月月考试卷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考号_班级_姓名_得分_123413141517 18 19CACBCCACDA5、“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2分),使主题更加鲜明(1分)。6、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 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2分)。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2分)。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1分)。7、“暗”,窗前槐树绿叶繁茂低垂,所以室内显得昏暗;“明”,室外榴花竞相开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2分)这两个字眼简洁形象地描绘出初夏繁茂明艳的景色,曲折地反衬出话别双方感伤凄苦的心境。(2分)8、融情于景。柳词以“寒蝉”“骤雨”的萧索烘托离别的怅惘愁苦,黄词以“烟雨”的迷蒙渲染话别的感伤凄苦。(2分) 虚实结合。两首词都写到眼前分别时的凄恻缠绵,这是实写;又都宕开一笔,想象别后酒醒的孤寂凄冷,这是虚写。虚实结合,把离愁别恨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2分)9、写了两个层次。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10、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