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祥——期末考试——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1页
吴忠祥——期末考试——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2页
吴忠祥——期末考试——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3页
吴忠祥——期末考试——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4页
吴忠祥——期末考试——诗词鉴赏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考试复习第一单元题破山寺后禅院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2.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清晨,破山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诗人颇为浓厚的隐逸情怀。3.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的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4.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8.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深幽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 宁静、空灵 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9.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11.诗的最后两句“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万籁俱寂,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15.“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1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登岳阳楼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写的景象。答: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3、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5、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答:个人经历: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6、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不禁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7、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8、登岳阳楼一诗写景以“大”衬“小”,抒情则以“小”抒“大”,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大”与“小”?诗篇以洞庭湖之“大”,衬孤舟之“小”;以个人命运之“小”,反衬国家命运之“大”。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赵 普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普)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答:(赵普)虽然多忌妒而刻薄,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答:过了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 ,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3、刻画人物善用细节。写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指闭门谢客,排除一切干扰。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碎裂”足以表明怒的程度,再加一个“掷”字,怒不可遏的样子可想而知。写沉着镇定,描写了“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然而,赵普岂止“拾之”,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那被撕碎的奏牍,要恢复原样,需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第三单元黄鹤楼1、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齐名,号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2、这篇文章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由来之根据充足,用了“事列神仙之传,迹有述异之志”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耸构巍峨,高标 ”一组对偶。3、阎伯理的黄鹤楼用“坐窥井邑,俯拍云烟”写登楼远眺城乡景色,崔颢的黄鹤楼也写了登楼远眺的美景,这两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4、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5、黄鹤楼的美景由“仙”字总领。6、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证明费祎登仙并以之命名事实不虚,增强命名由来的说服力;增强黄鹤楼的神话色彩;突出楼的不同寻常;扣住“仙”字,为主旨服务,为下文打伏笔。7、古代诗词中写黄鹤楼的名句很多,你能默写出两相连的句来吗?写黄鹤楼的古诗: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黄鹤楼(唐崔颢)8、这篇文章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由来之根据充足,用了“事列神仙之传,迹有述异之志”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耸构巍峨,高标 ”一组对偶。于园 1于园作者 张岱 , 明末清初 (朝代)文学家。2 课文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来写,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前堂后厅卧房槛外再后;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构思。3给选文第二节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1)第一层:“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到“以幽阴深邃奇”写于园奇在磊石。 (2)第二层:从“再后一水阁”到“颓然碧窈”写水阁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3)第三层:“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4文章开头交待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并强调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从侧面告诉我们建园耗资巨大,强调园子不寻常,说明这次游园机会难得。5作者依次介绍了于园的哪些景观? 磊石、大池、壑、水阁、假山6“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为什么说前堂的石坡“以实奇”? 答:石坡“果子松数棵”沿坡“植牡丹、芍药”,不留空隙,因此“以实奇”。7“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为什么说后厅“以空奇”? 答:后厅旁,一泓池水,池中建假山,池面浮莲花,由下往上看,蓝天、碧水、红荷、奇峰,组合一种空灵的意境。8“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身在于园为什么能让人在置身山林的感觉? 答:于园里有状如小船的水阁、小河、灌木丛、啼鸣的禽鸟等景物,显得动静结合,有限的空间,却有着十分幽远的意境,给人一种在置身山林的感觉。9体会“四围灌木蒙丛”一句“蒙丛”一词: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10体会“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一句的生动性:运用通俗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11于园的“磊石”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奇”,从“实”“空”“幽阴深邃”三个方面说明。12找出课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有什么作用?如:“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水阁的形状。13本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 说明描写 和 和抒情议论。描写如: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说明如: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议论抒情如: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14表现对于园构思精巧,景色优美的赞叹的句子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15“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一句的用意是什么?衬托于园,突出其建造得自然、真实、奇特。16扬州还有哪些有名的园林?举一个例子,说一说它的特点。如个园以竹子和太湖石取胜。第四单元阅读蝉1、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品格高尚者的化身,是人格化的形象。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3、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诗人借蝉这一意象引发议论:任何人,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可以说是虞世南的蝉一诗的点睛之笔,你认为这两句诗妙在何处?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是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诗人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句中的诗眼是“居高”的“高”字。 5、“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6、“垂绥饮清露”两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7、“流响出疏桐”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4、阅读孤雁(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孤雁: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野鸦: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2)“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两句对表达诗人的感情有何作用?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结尾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3)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4)“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受?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叫声。这两句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5)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情感浓挚,悲中有壮。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它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5、 读郑谷的鹧鸪(1)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2)郑谷的鹧鸪之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中,“雨昏”“花落”点染了怎样的环境?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青草湖”“黄陵庙”这两个意象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3)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中“乍、才”的表达作用。“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4)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 “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5)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or(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6)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一字师”。4、黔之驴 1、翻译句子。(1)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2)蔽林间窥之。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3)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老虎见了它,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4)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5)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_(6)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7)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3黔驴之技有哪些?驴是什么形象的代表?一“鸣”一“蹄”。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本领。4、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5、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6.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分) 虎见之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7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8、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9、“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答题100字左右。)【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老虎看见驴个子很大,又听见它的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老远就躲开。后来逐渐接近它,驴只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见驴的技能只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见于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后来用来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10.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_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2分。意对即可。) 名著阅读西游记1、作者吴承恩,明代著名小说家。2、西游记是长篇神魔小说,全书共一百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8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中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13回至100回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3、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非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4、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昄依佛门,唐僧他取名为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列佛。5、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6、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师祖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定海神针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昄依佛门,给唐僧做大徒弟。7、通过大闹天宫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象征意味是很深厚的,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孙悟空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8、名著阅读。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1)“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1分)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很幽默。(2)“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1分) 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变成妖精的妈妈去赴唐僧肉宴,深入妖精洞内打死白骨精,救出了师傅等人。 (3)“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1分)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9、阅读名著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请问:“裙钗”指的是谁?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ch】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10、名著阅读。(3分)话说孙悟空来到翠云山向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孰料这铁扇公主竟是被悟空当年降服的红孩儿之母,悟空闻之,不禁大惊失色,暗暗叫苦。11、名著阅读(4分)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 (1)这段文字中的 “罗刹”又叫铁扇公主,她因为儿子红孩儿被害 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恨。(2分)(2) 孙悟空此次借扇子的结果怎样?后续故事如何?(2分)借的是假扇子不仅扇不灭火,而且越扇越大。此后,孙悟空又去借扇子,又被牛魔王骗回,然后再战牛魔王,无法降服,最后凭借托塔李天王和儿子收复牛魔王,才借到真扇,扇灭火焰山,保得唐僧继续西去。保护野生动物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保护野生动物,绘就生态家园。”;“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善待它们”;“拒食野生动物,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第五单元爱莲说 托物言志的手法1.翻译句子。(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2.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正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3. “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分)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4.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5.用原文找出“予独爱莲”的原因。(2分) “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_6.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2分) 7.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_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8. 比喻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只能在远处恭敬的观赏,而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9.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菊,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我”爱莲的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写莲花可爱形状的目的是: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10.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11.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2.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3.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14.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答(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15、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着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16. 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答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人,也就是“近墨者黑”。17. 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18.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是可以很高尚的。(2分)19.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第六单元沁园春 雪1.“风骚”中的“风”原指国风,“骚”原指离骚,“风骚”在词中指的是文学才华,与它同义的还有“文采”一词。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15.“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16.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1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2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3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答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1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可是它意在言外,像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 自喻 的。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对梅花品格的表现有着怎样的作用? 写出了梅花处境的艰困,环境的冷峻。比较: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和卜算子咏梅 陆游7.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第一首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的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 第二首“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8.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毛泽东的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 陆游的词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9.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_示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白居易观刈麦1、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4、“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5、“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6、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宋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归园田居一、按要求默写。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本诗点睛之笔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中能体现诗人要按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赏析。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作者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辛苦而美好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也有表现,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4、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种豆南山下”,语言亲切朴素,以平淡的口吻写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及自己闲适的心境。“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5、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从诗的内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多收些豆子。从诗的主题看,是指希望能隐居田园,远离官场的污浊,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7、“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