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多维外国语学校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多维外国语学校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多维外国语学校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多维外国语学校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多维外国语学校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多维外国语学校2019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10小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1-12小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共26分)1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将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这种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比值定义法。我们在学习下列物理概念时:温度,热量,功,重力,压强,功率。其中用到比值定义法的是()ABCD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草叶上形成“白霜”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是利用汽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4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 如果手刹处在拉起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 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ABCD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条形磁铁静止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左往右滑动的过程中,弹簧将()A缩短B伸长C静止不动D先伸长后缩短6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着许多力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大于乒乓球对球拍的作用力B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仍受球拍的作用力C球拍击球时,只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D乒乓球惯性小,所以容易来回抽杀7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的液面相等,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大小关系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上面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在它们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关于火箭搭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的总量不变B机械能的总量变小C动能不变D重力势能变大9关于下列四个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实验现象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B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C实验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D实验研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10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A,在大小为20N方向向左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秒,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左移动了30cm的距离,滑轮与绳子质量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摩擦不计,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m/s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20NC拉力F的功率为2WD拉力F做的功是12J11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V2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V1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D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不变二、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34分)13我国自主研发的“歼10”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340千米/时。起飞时,飞机的动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以地面为参照飞行员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以最大速度飞行0.2小时,则飞行距离为 千米。14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液体密度计是应用 的典型例子;水坝边上修筑的船闸是 应用的实例;登月舱每个支脚底部都安装了一个面积较大的底盘(如图所示),减小它对月球表面的 ,避免在着落时深陷松软的表面。15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一木板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在A端挂一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P,一个体重为500N的中学生站在B点时,P对地面的压强刚好为零,且OA1m,OB4m,则物体P的重力为 N,当人向左走1m时,P对地面的压强为 Pa。16电炉子工作时,导线与电炉丝 联,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而电炉丝电阻比导线的大,根据 可知,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 ,所以,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17如图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的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的甲,乙、丙三个导体的UI图象,根据图象可知三个导体串联接在电路中的总电阻是 ;甲、乙、丙三个导体并联接在同一电路中,通过电流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导体。18如图所示,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时阻值为650.0),报警器(内阻很小,通过的电流Ig超过10mA时就会报警,超过20mA时可能被损坏),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在此范围内可调节出阻值准确可读的电阻值),电源(输出电压U约为18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00),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1)根据系统工作要求,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 (选填“a”或“b”)端,再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这一阻值为 。(2)将开关S向 (选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 ;(3)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三、作图题(本题共6分)19如图所示,光线AO从空气射到玻璃表面,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和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OC。20如图所示,小球在A、C之间来回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到的细绳拉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21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1)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22在图中插座和电灯(带开关)是组成家庭电路的常用器件,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器件分别连人电路中,要求符合安全用电原则。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15分)23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2)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当 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3)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 (填序号)。f甲f乙 f甲f乙 f甲f乙。24(5分)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小组1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小组2猜想: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1)小组1的做法是:按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填“断开”或“闭合”)。保持定值电阻R10不变,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得到多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2)小组2连接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正确的实验步骤为:让5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将5电阻换成10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填“左”或“右”)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 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将10电阻换成15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C滑动变阻器断路D定值电阻短路。25张华同学到正大养殖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帮助工作人员捡拾鸡蛋时,想知道新鲜鸡蛋的密度有多大,请你从“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细盐、烧杯、水、细线、玻璃棒”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在不打碎鸡蛋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新鲜鸡蛋的平均密度(蛋水)要求:(1)写出所选实验器材:(2)简要说明测量方法。五、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19分)26将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在a、b间接一根导线时,电路中的电功率将变为原来的4倍;在a、b间接电压表时,其示数为3V;在a、b间接电流表时,其示数为1A求:(1)电源的电压U;(2)R1的阻值;(3)a、b间不接任何东西时,电路的总功率。27水平放置的平底柱形容器A重3N,底面积是200cm2,内装有一些水,不吸水的正方体木块B重5N,边长为10cm,被一体积可以忽略的细线拉住固定在容器底部,如图所示,拉直的细线长为L5cm,受到拉力为1N(g取10N/kg,水1.0103kg/m3)求:(1)木块B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28(10分)美国研制出“会飞的汽车”,如图所示,其车身和一般汽车相似,但车门多了两个可折叠的翅膀,在陆地行驶时,翅膀折叠,在空中飞行时,翅膀张开。汽车的质量为600kg,地面最大行驶速度可达150km/h,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约为0.12m2,空中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00km/h,发动机功率为75kW问:(1)该汽车在地面以最大行驶速度匀速行驶0.2h,通过的距离是多少?(2)该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3)若汽车在空中以最大飞行速度匀速飞行200km,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2019年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多维外国语学校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10小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1-12小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共26分)1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将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这种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比值定义法。我们在学习下列物理概念时:温度,热量,功,重力,压强,功率。其中用到比值定义法的是()ABCD【分析】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解答】解: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不是比值定义法;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改变内能的多少,不是比值定义法;功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采用的是乘积定义法,不是比值定义法;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是比值定义法;压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p,是采用的比值定义法;功率是功与做功时间的比值,即P,是采用的比值定义法。所以采用比值定义法的是。故选:A。【点评】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方法中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物理概念定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草叶上形成“白霜”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分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B。【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是利用汽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正确;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是利用水汽化时吸热,起到降温作用;故B正确;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不正确;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故D正确。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 如果手刹处在拉起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 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ABCD【分析】由题意知:开关S1与S2是串联关系,分析各电路图找出符合条件的电路。【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当开关S1与S2同时闭合时,指示灯亮,当开关S1与S2中有一个断开时,指示灯熄灭,由此可见,两开关是串联关系,(2)由电路图知,A图中,两开关与灯泡串联,符合要求,故A正确;图B、C、D电路中开关是并联关系,不符合要求;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设计,认真审题、明确电路设计要求,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条形磁铁静止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左往右滑动的过程中,弹簧将()A缩短B伸长C静止不动D先伸长后缩短【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确定电路中的电阻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1)根据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N、S极,然后根据螺线管的磁性变化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弹簧长度的变化。【解答】解:(1)滑片从左往右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2)由图知,电流从螺线管的下方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则螺线管和条形磁铁相对的磁极为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螺线管对磁铁的吸引力增大,弹簧的长度变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电磁铁磁性的决定因素,会根据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分析电磁铁磁性强弱变化。此题的综合性和逻辑性都非常强,环环相扣,要仔细分析。6乒乓球运动中蕴含着许多力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大于乒乓球对球拍的作用力B乒乓球在空中运动时,仍受球拍的作用力C球拍击球时,只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D乒乓球惯性小,所以容易来回抽杀【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时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个是可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4)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答】解:A、用球拍打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的力与乒乓球对球拍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用球拍打击球后,由于惯性乒乓球仍在空中运动,此时球不再受球拍的作用力。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球拍击球时,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改变。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容易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即容易来回抽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学中的多个知识点,都是基础内容,是必须掌握的。7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的液面相等,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大小关系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上面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分析】知道两管液面相平、试管相同,可知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又知道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关系。【解答】解:由图知,V甲V乙,因为m甲m乙,所以,根据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甲乙,又因为pgh,两管液面相平(液体的深度h相同),所以,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p甲p乙。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要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深度h相同是本题的突破点。8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在它们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关于火箭搭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的总量不变B机械能的总量变小C动能不变D重力势能变大【分析】(1)分析火箭的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考虑。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2)火箭升空过程中,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所以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判断机械能的变化。【解答】解:“天舟一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由“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飞船的机械能增大。故选:D。【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9关于下列四个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实验现象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B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C实验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D实验研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分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题目给出了四个类似的实验,首先要弄清各实验所揭示的原理,再结合题设要求来进行选择。【解答】解:A、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小磁针的运动可以显示磁场的存在,它是研究电流的磁效应的,是奥斯特实验,故A正确,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电流由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沿电流方向,则大拇指向右,即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该图没有电池,验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图,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通电后,导体棒在磁场中发生运动,是研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磁场力的,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实验学科,很多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实验,在学习中应重视实验的学习,要牢记一些重要实验装置图。10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A,在大小为20N方向向左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秒,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左移动了30cm的距离,滑轮与绳子质量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摩擦不计,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m/s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20NC拉力F的功率为2WD拉力F做的功是12J【分析】(1)已知物体3s通过的距离为30cm,根据v即可求出物体运动的速度;(2)当滑轮被水平使用时,此时滑轮克服的就不是物体的重力,而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即有几段绳子在拉物体,拉力就是摩擦力的几分之一。(3)先根据物体运动的速度求出自由端F的速度,直接根据PFv即可求出拉力的功率;(4)直接根据WPt即可求出拉力做的功。【解答】解:A、物体运动的速度:v0.1m/s;故A错误;B、因为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条数为2,所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2F220N40N;故B错误;C、自由端F的速度:v2v20.1m/s0.2m/s,则拉力F的功率:PFv20N0.2m/s4W,故C错误;D、拉力F做的功:WPt4W3s12J故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涉及两个考点:一是动滑轮的水平使用,此时克服的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二是功率的推导公式PFv的应用。11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同时掌握漫反射的概念。知道要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需要发生漫发射。【解答】解: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所以A说法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越向上移动,所以B说法正确。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所以C说法错误。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要做到灵活运用,同时还考查了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V2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V1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D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不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1示数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V2示数的变化,进一步判断电压表V1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以及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故B错误;因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所以,电压表V1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的比值变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好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二、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34分)13我国自主研发的“歼10”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340千米/时。起飞时,飞机的动能增大(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以地面为参照飞行员是运动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以最大速度飞行0.2小时,则飞行距离为468千米。【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3)知道飞机的最大速度和飞行时间,利用svt求飞行距离。【解答】解:(1)“歼10”战斗机起飞时,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增大,动能增大。(2)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行员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飞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3)v,svt2340km/h0.2h468km。故答案为:增大;运动;46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动能、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判断动能变化要利用好控制变量法。14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液体密度计是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典型例子;水坝边上修筑的船闸是连通器应用的实例;登月舱每个支脚底部都安装了一个面积较大的底盘(如图所示),减小它对月球表面的压强,避免在着落时深陷松软的表面。【分析】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仪器,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根据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由P可知,在力F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解答】解:密度计的设计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密度计在液体中漂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F浮G物,物体的重力不变,浮力就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锅炉水位计和锅炉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液面就是相平的,液面就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我们通过观察水位计中水位的高低就可以知道锅炉中水的多少,及时加水。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登月舱每个支脚底部都安装了一个面积较大的底盘,从而增大接触面积,能减小压强。故答案为:阿基米德原理;连通器;压强。【点评】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增大压强的方法、连通器原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考查方式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考试需要准确区分各物理知识点及其应用。此点中考出现概率很高。15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一木板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在A端挂一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P,一个体重为500N的中学生站在B点时,P对地面的压强刚好为零,且OA1m,OB4m,则物体P的重力为2000N,当人向左走1m时,P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分析】中学生站在B点时,P对地面的压强刚好为零,说明绳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计算物体P的重力,当人向左走1m时,人的力臂变小,绳对正方体P的拉力变小,正方体P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根据压强公式可计算P对地面的压强。【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GOAG人OB,物体的重力:G2000N,当人向左走1m时,根据F1L1F2L2得:F1OAG人OB,F11500N,则F压GF12000N1500N500N,物体P对地面的压强:p2000Pa。故答案为:2000;2000。【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和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应用杠杆平衡条件与压强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6电炉子工作时,导线与电炉丝串联,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而电炉丝电阻比导线的大,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所以,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分析】电炉丝与导线串联,电炉丝烧得发红,而跟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说明相同的时间内电炉丝产生的热量大于导线产生的热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QWI2Rt分析电热与电阻的关系。【解答】解:电炉在使用时,电炉丝和导线串联,I电炉丝I导线,通电时间t相同,因为R电炉丝远大于R导线,根据焦耳定律QI2Rt,所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电流产生的热量:Q电炉丝Q导线,因此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其相连的导线却几乎不热。故答案为:串;焦耳定律QI2Rt;正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焦耳定律及应用,以及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关系的了解和掌握,知道电炉丝和相连接的导线为串联是本题的关键。17如图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的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的甲,乙、丙三个导体的UI图象,根据图象可知三个导体串联接在电路中的总电阻是35;甲、乙、丙三个导体并联接在同一电路中,通过电流最大的是丙(选填“甲”“乙”或“丙”)导体。【分析】(1)从甲,乙、丙三个导体的UI图象中读出任意一组数据,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三电阻的阻值,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三个导体串联接在电路中的总电阻;(2)甲、乙、丙三个导体并联接在同一电路中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得出通过电流最大的导体。【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U甲U乙4V时通过的电流I甲0.2A、I乙0.4A,当U丙3V时通过的电流I丙0.6A,由I可得,甲,乙、丙三个导体的电阻分别为:R甲20,R乙10,R丙5,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三个导体串联接在电路中的总电阻:RR甲+R乙+R丙20+10+535;(2)甲、乙、丙三个导体并联接在同一电路中,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I可知,导体丙的电阻最小,通过的电流最大。故答案为:35;丙。【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18如图所示,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时阻值为650.0),报警器(内阻很小,通过的电流Ig超过10mA时就会报警,超过20mA时可能被损坏),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在此范围内可调节出阻值准确可读的电阻值),电源(输出电压U约为18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00),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1)根据系统工作要求,电路接通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b(选填“a”或“b”)端,再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这一阻值为650.0。(2)将开关S向c(选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报警器开始报警;(3)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分析】根据仪器原理进行分析,明确电阻箱的作用以及实验过程和实验安全的分析,则可以明确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和实验现象。【解答】解:(1)因要求热敏电阻达到60时报警;此时电阻为650;故应将电阻箱调节至650;然后由最大调节滑动变阻器,直至报警器报警;故开始时滑片应在b端;目的是让电流由小到大调节,保证报警器的安全使用;(2)将开关接到c端与电阻箱连接,调节滑动变阻器直至报警器开始报警即可;然后再接入热敏电阻,电路即可正常工作;故答案为:(1)b;650.0;(2)c;报警器开始报警。【点评】本题关键在于明确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步骤才能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方法;从而确定各步骤中应进行的操作和仪器的使用情况。三、作图题(本题共6分)19如图所示,光线AO从空气射到玻璃表面,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和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OC。【分析】(1)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以上内容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解答】解: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的内容,在玻璃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与入射在同种介质中,折射与入射在两种介质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0如图所示,小球在A、C之间来回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到的细绳拉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分析】(1)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2)绳子的拉力作用在小球上,方向沿绳子向上。【解答】解:小球受重力和细绳的拉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沿绳并指向绳,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要注意所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并注意在线段末端标明所画的力。21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1)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2)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做出右脚的像,右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必然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经过眼睛和像点,两者的连线确定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解答】解:(1)被测者到视力表像的距离是4.6m,被测者到视力表的距离是0.4m,所以视力表到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人到视力表的距离是0.4m,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1m如图。(2)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P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P点的像P点,连接眼睛A和像点P,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P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点评】本题注意一次是视力表成像,另一次是被测者的右脚成像,前者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后者考查光的反射定律。22在图中插座和电灯(带开关)是组成家庭电路的常用器件,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器件分别连人电路中,要求符合安全用电原则。【分析】灯泡的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解答】解:灯泡的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安装插座时,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开关、插座的接法。开关接在火线与电灯之间,可以使开关断开时,电灯灯座上没有电,这样在换灯泡时不会发生触电。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15分)23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2)小车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3)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填序号)。f甲f乙 f甲f乙 f甲f乙。【分析】(1)此实验把动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距离越远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2)该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同一小车保证了质量相同,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推力做功越多,就可以说明木块的动能越大,从而得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3)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果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则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就没有改变。【解答】解:(1)本实验研究的是小车,由于是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因此探究的是小车的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那么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就不同,小车推动木块做功,运动距离越远,做功越多,动能越大。所以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结论是: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3)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因没有改变木块和接触面,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即f甲f乙故选。故答案为:小车;质量;速度;。【点评】明确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24(5分)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小组1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小组2猜想: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1)小组1的做法是:按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填“断开”或“闭合”)。保持定值电阻R10不变,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得到多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2)小组2连接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正确的实验步骤为:让5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将5电阻换成10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填“左”或“右”)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1.5 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将10电阻换成15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B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C滑动变阻器断路D定值电阻短路。【分析】(1)为防止连接最后一根导线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原件,开关应断开。(2)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要保持电压不变。(3)定值电阻变大时,两端电压相应变大,为保持电压一定,必须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电阻相应变化。【解答】解:(1)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2)将5电阻换成10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为保持电压表的示数1.5V不变,应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增大接入电路的电阻。由图3可知,将10电阻换成15电阻、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大于1.5V,说明定值电阻分得的电压仍然太大,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故答案为:(1)断开;(2)右;1.5;B。【点评】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怎样调节才能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是此题的关键。25张华同学到正大养殖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帮助工作人员捡拾鸡蛋时,想知道新鲜鸡蛋的密度有多大,请你从“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细盐、烧杯、水、细线、玻璃棒”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在不打碎鸡蛋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新鲜鸡蛋的平均密度(蛋水)要求:(1)写出所选实验器材:(2)简要说明测量方法。【分析】鸡蛋悬浮时,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把鸡蛋全部浸入水中,并不断加盐,当鸡蛋悬浮时,用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即为鸡蛋的密度。【解答】答:(1)要测量鸡蛋的密度,需要的实验器材:密度计、水、烧杯、细盐、细线、玻璃棒;(2)将鸡蛋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往水中不断加盐,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鸡蛋悬浮为止,然后用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为;鸡蛋悬浮时,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所以蛋。【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设计,注意物体悬浮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并且密度计可以测量液体密度。五、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19分)26将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在a、b间接一根导线时,电路中的电功率将变为原来的4倍;在a、b间接电压表时,其示数为3V;在a、b间接电流表时,其示数为1A求:(1)电源的电压U;(2)R1的阻值;(3)a、b间不接任何东西时,电路的总功率。【分析】(1)将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路中,根据电阻的串联和P表示出电路的总功率;在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