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工电子学期末复习题(上篇)本复习题使用说明:复习题内容是按照知识点编写的非按章节编写请同学们阅读时注意!第大部分:上篇一、客观题(选择题)(一)、电路的基本知识(1)考查学生对理想压源和理想流源的理解程度:1、3、图 示 电 路 中,当 R1 增 加 时,电 压 U2 将 ( )。(a) 变 大 (b) 变 小(c) 不 变2、6、把图1 所示的电路改为 图 2 的 电 路,其 负 载 电 流 I1 和 I2 将( )。(a) 增 大 (b) 不 变(c) 减 小3、9、图 示 电 路 中,用 一 个 等 效 电 源 代 替,应 该 是 一 个( )。(a) 2 A 的 理 想 电 流 源(b) 2 V 的 理 想 电 压 源(c) 不 能 代 替 ,仍 为 原 电 路4、27、把图1所示的电路用图 2 所示的等效理想电流源代替 , 该等效电流源的参数为( )。(a) 2 A (b) -4 A (c) -2 A5、30、 已 知 图 1 中 的 US1 = 4 V,US2 = 2 V。用 图 2 所 示 的 理 想 电 压 源 代 替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该 等 效 电 压 源 的 参 数 US 为 ( )。(a) 4 V (b) -2 V(c) 2 V(2)考查学生对负载和电源的理解(判断电路中哪部分电路是电源,哪部分电路是负载)6、12、 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 的 电 源 是( )。(a) 理想电压源(b) 理想电流源(c) 理 想 电 压 源 与 理 想 电 流 源7、15、图示电路中,IS1 ,IS2 和US 均为正值,且IS2 IS1 ,则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电 压 源 US(b) 电 流 源 IS2(c) 电 流 源 IS2 和 电 压 源 US8、36、已知图示电路中的 US =2 V, IS = 2 A。电阻R1 和 R2 消耗的功率由 ( )供给。(a) 电 压 源(b) 电 流 源(c) 电 压 源 和 电 流 源9、39、图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P为 ( )。(a) 12 W (b) -12 W(c) 30 W10、42、图 示 电 路 中,理 想 电 流 源 IS1 发 出 的 电 功 率 P 为 ( )。(a) -3 W (b) 21 W(c) 3 W(3)考查学生对额定值的理解11、18、已知白炽灯A和B 的额定电压相等,但A的电阻值大于B 的电阻值。现将A 和B 并联后接于额定电压 的电源上,则白炽灯A 中的电流 ( )。(a) 较 大 (b) 较 小(c) 不 确 定 12、57、某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R = 1 kW , 额定功率 PN2.5 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 ( )。(a) 50 mA(b) 2.5 A(c) 250 mA13、60、线性电阻器的额定值为 220 V,880 W。现将它接到 110 V 电源上,则此时消耗 的功率为 ( )。(a) 440 W(b) 220 W(c) 880 W(4)考查学生对电路的参考方向的理解14、21、电 路 及 其 对 应 的 欧 姆 定 律 表 达 式 分 别 如 图1、图 2、图 3 所 示,表 达 式 错 误 的 是( )。 (a) 图 1(b) 图 2(c) 图 3 15、63、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U4 V,电 流 I = 2 A,则 电 阻 值 R 为( )。(a) -2 W(b) 2 W(c) -8 W16、79、图 示 电 阻 元 件 R 消 耗 电 功 率10 W,则 电 压 U 为( )。(a) -5 V(b) 5 V(c) 20 V(5)考查学生对等效电阻的理解和求解17、24、在图示电路 中,电源电 压U =10 V,电 阻 R =20 W,则电流 I 值 为 ( )。(a) 1 A(b) 2 A(c) 3 A18、45、图示电路中,A、B 间的等效电阻的估算值 ( 误 差 不 超 过 5% )为 ( )。(a) 100 kW(b) 50 kW(c) 1 kW19、48、图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RAB 为 ( )。(a) 10 W (b) 5 W(c) 4 W(二)、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1)考查学生对实际电源的理解程度:1、1、某 电 源 向 一 负 载 电 阻 RL 供 电 ( 如 图 所 示 )。当 负 载 电 阻 RL 从 100 W 减 至 10 W ,负 载 电 压 U 约 下 降 1% 。则 该 电 源 是( )。(a) 理想电压 源 (b) 理 想 电 流 源(c) 含 有 内 阻 R0 0.1 W 的 电 压 源2、7、在 图 示 电 路 中,U、I 的 关 系 式 正 确 的 是( )。(a) U = US + R0 I (b) U = US RL I(c) U = US R0 I3、9、若电源的外特性为U = (10 - 2I ) V的关系,则外接电阻 RL = 2 W 后的电流为( )。(a) 5 A (b) 2.5 A(c) 1 A(2)等效电源变换方法(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的等效变换方法):4、11、已 知 图 1 电 路 中 的 US = 2 V。用 图 2 所 示 的 等 效 电 流 源 代 替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则 等 效 电 流 源 的 参 数 为 ( )。(a) IS = 2 A,R = 1 W(b) IS = - 2 A ,R = 1 W(c) IS = 2 A, R = 2 W5、13、把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 用 图 2 所 示 的 等 效 电 压 源 代 替,则 等 效 电 压 源 的 参 数 为 ( )。(a) US = 4 V ,R = 2 W(b) US = 1 V ,R = 0.5 W(c) US = -1 V ,R = 0.5 W6、15、已 知 图 1 中 的 US 2 V。用 图 2 所 示 的 等 效 电 流 源 代 替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该 等 效 电 流 源 的 参 数 为 ( )。(a) IS = 1 A ,R = 2 W(b) IS = 1 A ,R = 1 W(c) IS = 2 A ,R = 1 W (三)、基尔霍夫定律及电位的求解(1)考查学生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即SI=0的理解程度:1、5、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 电 流 I11 A,I32 A,则 电 流 I2 为 ( )。(a) -3 A(b) -1 A (c) 3 A提示可将蓝色虚框看做一个节点2、8、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US =10 V,I1 =4 A,I2 =1 A。电 流 I3 为( )。(a) 1 A(b) 2 A (c) 3 A提示:与上题解法类似,可将蓝色虚框看做一个节点3、11、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US 2 V,IS 2 A。电 流 I 为 ( )。(a) 2 A(b) 4 A (c) 6 A4、14、在 图 示 电 路 中,电 流 I 为 ( )。(a) 8 A(b) 2 A (c) -2 A5、23、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 电 流 I1 6 A,则 电 流 I 为( )。(a) 2 A(b) 0 A(c) -2 A(2)考查学生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即SU=0的理解程度:6、26、在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 U 10 V,若使电压 U1 = 6 V,则电阻R 应 为( )。(a) 4 W(b) 6 W (c) 8 W7、29、在 图 示 电 路 中,电 压 UAB 的 值 为 ( )。(a) 2 V(b) 3 V (c) 1 V8、32、图 示 电 路 中 的 电 压 UAB 为 ( )。(a) 46 V(b) -34 V (c) 34 V9、38、图 示 电 路 中,开 路 电 压 UAB 为 ( )。(a) 9 V(b) 11 V (c) -11 V(3)考查学生对电位概念的理解程度:10、41、在 图 示 电 路 中,当 开 关 S 断 开 时 A 点 的 电 位 VA ( )。(a) 3 V(b) -6 V (c) 0 V11、47、在图示电路 中,已 知 电 源 电 压 U = 200 V,A 是 电 位 器 的 滑 动 端。当滑动端上 滑动时,A 点 电 位 的 最 大 值 和 最 小 值 分 别 是 ( )。(a) 150 V ,100 V (b) 150 V, 50 V (c) 50 V,0 V12、50、图 示 电 路 中,A 点 的 电 位 为 ( )。(a) 18 V(b) 2 V (c) -14 V13、53、在 图 示 电 路 中,A 点 的 电 位 VA 为 ( )。(a) 7 V (b) -14 V(c) -20 V(四)、戴维宁定理1、2、实验电路如图 1 所示 ,测得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外特 性 曲 线 如 图 2 所 示 ,则 该 网 络 的 戴 维 宁 等 效 电 压 源 的 参 数 US 和 R0 分 别 为 ( )。(a) 2 V ,2 W (b) 4 V ,0.5 W(c) 4 V ,2 W2、38、在 图 示 电 路 中 ,A、B 间 电 压 为 12 V ,当 将 电 流 源 移 走 后 ,测 得 有 源 二 端 线 性 网 络 的 开 路 电 压 UAB = 8 V ,则 该 有 源 二 端 线 性 网 络 的 等 效 电 压 源 的 内 阻 值 为( )。(a) 4 W(b) 2 W (c) 1 W3、8、某一有源二端线性网络如图1所示,它的戴维宁等效电压源如图 2 所示 ,其中开路电压 US 和等效内阻R0的值为 ( )。(a) 6 V,3 W (b) 4 V,2 W (c) 2 V ,2 W4、10、某 一 有 源 二 端 线 性 网 络 如 图 1 所 示,已 知:US1 = 1 V,IS1 = 2 A。该 网络的戴 维 宁 等 效 电 压 源 如 图 2 所 示,其 中 US 和 R0 值 为 ( )。(a) 1 V,1 W (b) 2 V,2 W (c) 3 V ,1 W5、12、图1的等效电压源如图2所示,已知图2中的 R0 = 5 W,则图1中R2 的值为( )。(a) 5 W (b) 10 W (c)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6、20、图 1 所 示 电 路 的 等 效 电 压 源 电 路 如 图 2 所 示。则 图 2 中 的 US 和 R0 的 值 分 别 为 ( )。(a) 20 V,6 W(b) -4 V,10 W (c) -4 V,6 W7、22、图 1 所 示 电 路 的 等 效 电 压 源 电 路 如 图 2 所 示。则 图 2 中 的 US 和 R0 的 值 分 别 为( )。(a) 1 V,1 W(b) 2 V,3 W (c) 3 V,1 W8、24、图 1 所 示 电 路 的 等 效 电 压 源 电 路 如 图 2 所 示。则 图 2 中 的 US 和 R0 的 值 分 别 为( )。(a) 16 V,2.4 W(b) 0 V ,2.4 W (c) 0 V,4 W(五)、叠加原理1、2、在 计 算 非 线 性 电 阻 电 路 的 电 压 和 电 流 时,叠 加 原 理( )。(a) 不 可 以 用(b) 可 以 用 (c) 有 条 件 地 使 用2、4、图 示 电 路 中,电 压 UAB = 10 V,I S = 1 A 当 电 压 源 US 单 独 作 用 时,电 压 UAB 将 ( )。(a) 变 大(b) 为 零 (c) 不 变3、6、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知:US = 15 V,当 IS、US 共 同 作 用 时 UAB = 12 V。那 么 当 电 流 源 IS 单 独 作 用 时,电 压 UAB 应 为 ( )。(a) 18 V(b) 9 V (c) 6 V4、8、 在 图 示 电 路 中,当 电 流 源 IS 单 独 作 用 时,通 过 RL 的 电 流 是 2 mA,那 么 当 电 压 源 US 单 独 作 用 时,通 过 电 阻 RL 的 电 流 IL 是 ( )。(a) 0.75 mA(b) 1 mA(c) 1.5 mA5、10、在 图 示 电 路 中 ,当 电 压 源 US 单独作用时 ,电阻RL 的 端 电 压 UL = 5 V ,那 么当电流源 IS 单独作用时,电阻 RL 的 端 电 压 UL 又 将 变 为 ( )。(a) 20 V(b) -20 V (c) 0 V6、12、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US = 15 V,当 IS 单 独 作 用 时, 3 W 电 阻 中 电 流 I1 = 2 A,那 么 当IS、 US 共 同 作 用 时 ,2 W 电 阻 中 电 流 I 是 ( )。(a) -1 A(b) 5 A (c) 6 A7、14、图示电路中,已知 :IS = 5 A ,US = 5 V。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1 A,那么,当电流源和电压源共同作用时流过电阻R 的电流I值为 ( )。(a) 2 A (b) -3 A (c) 4 A8、16、图示电路中,已知:IS1 =3A ,IS2=6A。当理想电流源 IS1 单独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是1A ,当理想电流源 IS1 和 IS2 共同作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I 值为( )。(a) -1 A(b) 1 A (c) -2 A9、18、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当 -12 V 电 源 单 独 作 用 时,A 点 电 位 为 -6 V ,那 么 当 +12 V 电 源 单 独 作 用 时 ,A 点 电 位 VA 为 ( )。(a) 9 V(b) 6 V (c) 3 V10、24、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S =15 V ,IS = 5 A ,R1 = 2 W。当US 单独作用时,R1 上消耗电功率18 W。那么当US 和IS 两个电源共同作用时,电阻R1 消耗电功率为 ( )。(a) 72 W(b) 36 W (c) 0 W(六)、正弦交流电路1、5、用幅值 (最大值) 相量表示正弦电压 u = 537sin(wt90 ) V 时,可写作 ( )。(a) (b) (c) 2、15、 如 相 量 图 所 示 的 正 弦 电 压 施 加 于 容 抗 XC = 5W 的 电 容 元 件 上,则 通 过 该 元 件 的 电 流 相 量 = ( )。(a) 2 120 A (b) 50 120 A(c) 2 60 A3、25、正弦电流波形如图 示,其 相量表达式为 ( )。(a) (b) (c) 4、65、已 知 复 阻 抗 ,则 其 阻 抗 为( )。(a) (b) (c) 5、80、 图 示 正 弦 交 流 电 路 中,无 条 件 地 表 示 U,U1 和 U2 各 电 压 有 效 值 关 系 的 表 示 式 为 ( )。(a) (b) (c) 6、85、 正弦交流电路的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与无功功率 Q 的关系为( )。(a) (b) (c) 7、125、 已 知 某 电 路 的 电 压 相 量 ,电 流 相 量,则 电 路 的 有 功 功 率 P 为 ( )。(a) 705 W (b) 500 W(c) 0 W8、185、 已 知 无 源 二 端 网 络 在 外 加 电 压 U = 200 V 时,I = 10 A, 无 功 功 率 Q =1 200 var,则 它 的 等 效 复 阻 抗 为 ( )。(a) W(b) 16 j12 W(c) W9、100、 在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 中,已 知 ,给 定 u1 ,u2 的 相 量 图 如 图 2 所 示,则 u为 ( )。(a) 200 sinwt V (b) (c) 10、115、图示正弦交流电路 中,R 3 W,则为 ( )。(a) 0.853.1 A (b) 0.653.1 A(c) 0.836.9 A11、150、 在 电 源 频 率 和 电 压 保 持 不 变 的 条 件 下,调 节 L 使 R,L,C串 联 电 路 发 生 谐 振,则 该 电 路 的 电 流 将 ( )。(a) 达 到 最 大 值(b) 达 到 最 小 值(c) 随 L 增 大 而 减 小12、155、 在 电 源 频 率 和 电 压 保 持 不 变 的 条 件 下,调 节 C 使 R,L,C 并 联 电 路 发 生 谐 振,则 该 电 路 中 总 电 流 将 ( )。(a) 达 到 最 大 值(b) 达 到 最 小 值(c) 随 C 增 加 而 增 大13、90、 某 感 性 负 载 额 定 电 流 为 IN , 并 联 电 容 后 接 额 定 电 压 UN,若 所 并 联 的 电 容 使 电 路 发 生 谐 振,则 电 源 供 出 的 电 流 I 与 其 额 定 电 流 I N的 关 系 是 ( )。(a) I I N(c) I = I N14、210、 图 示 正 弦 电 路 中,Z = ( 40 + j 30 ) W,XL = 10 W,有 效 值 U2 = 200 V, 则 总 电 压 有 效 值 U 为 ( )。(a) 178.9 V(b) 226 V(c) 120 V15、215、 图 示 电 路 中,R = XL= XC= 1 W,则 电 压 表 的 读 数 为 ( )。(a) 0(b) 1(c) 216、220、 图 示 电 路 中,电 压 有 效 值 UA B = 50 V,U A C = 78 V,则 XL 为 ( )。(a) 28 W(b) 32 W (c) 60 W(七)、三相交流电路1、2、 某 三 角 形 连 接 的 三 相 对 称 负 载 接 于 三 相 对 称 电 源, 线 电 流 与 其 对 应 的 相 电 流 的 相 位 关 系 是 ( )。(a) 线 电 流 导 前 相 电 流 30 (b) 线电流滞后相电流30 (c) 两者同相2、4、 作 星 形 连 接 有 中 线 的 三 相 不 对 称 负 载,接 于 对 称 的 三 相 四 线 制 电 源 上,则 各 相 负 载 的 电 压 ( )。(a) 不 对 称 (b) 对 称 (c) 不 一 定 对 称3、6、 某 三 相 电 路 中 A,B,C 三 相 的 有 功 功 率 分 别 为 PA,PB, PC ,则 该 三 相 电 路 总 有 功 功 率 P 为 ( )。(a) (b) (c) 4、8、对称 三 相 电 路 的 无 功 功 率 ,式 中 角 j 为 ( )。(a) 线 电 压 与 线 电 流 的 相 位 差 角(b) 负 载 阻 抗 的 阻 抗 角(c) 负 载 阻 抗 的 阻 抗 角 与 30 之 和5、10、 对 称 星 形 负 载 接 于 三 相 四 线 制 电 源 上,如 图 所 示。 若 电 源 线 电 压 为 380 V,当 在 D 点 断 开 时,U1 为 ( )。(a) 220 V(b) 380 V(c) 190 V6、12、 对 称 星 形 负 载 接 于 线 电 压 为 380 V 的 三 相 四 线 制 电 源 上,如 图 所 示。当 M 点 和 D 点 同 时 断 开 时,U1 为 ( )。(a) 220 V(b) 380 V(c) 190 V7、14、已 知 某 三 相 电 路 的 相 电 压 V, V, 137V,当 t = 19 s 时,三 个 线 电 压 之 和 为 ( )。(a) 0 V(b) 220 V (c) 8、16、 某 三 相 电 路 的 三 个 线 电 流 分 别 为 iA = 18 sin ( 314 t + 23 ) A,iB = 18 sin ( 314 t97) A,iC = 18 sin ( 314 t + 143 ) A,当 t = 10 s 时,这 三 个 电 流 之 和 为 ( )。(a) 18 A (b) (c) 0 A9、18、 三 相 交 流 发 电 机 的 三 个 绕 组 接 成 星 形 时, 若 线 电 压 ,则 相 电 压 uA = ( )。(a) (b) (c) 10、20、 一 对 称 三 相 负 载 接 入 三 相 交 流 电 源 后,若 其 相 电 压 等 于 电 源 线 电 压,则 此 三 个 负 载 是 ( ) 接 法。(a) U(b) U0 (c) D11、22、 额 定 电 压 为 220 V 的 照 明 负 载 接 于 线 电 压 为 380 V 的 三 相 四 线 制 电 源 时,必 须 接成 ( ) 形。(a) U(b) D(c) U0 12、24、 某 三 相 发 电 机 每 相 绕 组 电 压 为 220 V,在 连 接 成 U 形 时,如 果 误 将 两 相 绕 组 的 未 端 X,Y,与 另 一 相 的 首 端 C 连 成 一 点 ( 中 点 ),此 时 电 压 = ( )。(a) 220 V(b) 380 V (c) 127 V13、26、 某 三 相 交 流 发 电 机 绕 组 接 成 星 形 时 线 电 压 为 6.3 kV,若 将 它 接 成 三 角 形,则 线 电 压 为 ( )。(a) 6.3 kV (b) 10.9 kV(c) 3.64 kV14、28、 复 阻 抗 为 Z 的 三 相 对 称 电 路 中,若 保 持 电 源 电 压 不 变,当 负 载 接 成 星 形 时 消 耗 的 有 功 功 率 为 PY ,接 成 三 角 形 时 消 耗 的 有 功 功 率 为 PD ,则 两 种 接 法 时 有 功 功 率 的 关 系 为 ( )。(a) (b) (c) 15、30、 在 纯 电 容 负 载 作 三 角 形 连 接 的 三 相 对 称 电 路 中,各 相 XC = 38 W,电 源 线 电 压 为 380 V,则 三 相 负 载 的 无 功 功 率 是 ( )。(a) 11.4 kVar(b) 3.8 kVar(c) 6.58 kVar16、32、 某 三 角 形 联 接 的 纯 电 容 负 载 接 于 三 相 对 称 电 源 上,已 知 各 相 容 抗 XC = 6 W,线 电 流 为 10 A,则 三 相 视 在 功 率 ( )。(a) 1 800 VA(b) 600 VA(c) 600 W(八)、电路的暂态分析1、5、 在图示电路中,开关S在t = 0瞬间闭合,若 ,则 iC( 0+) 为 ( )。(a) 1.2 A (b) 0 A (c) 2.4 A 2、10、 在图示电路中,开关S在t =0瞬间闭合,若 ,则 ( )。(a) 0 A (b) 0.5 A(c) 1 A 3、15、 在 图 示 电 路 中,开 关 S 在 t = 0 瞬 间 闭 合,则 = ( )。(a) 0.1 A(b) 0.05 A (c) 0A 4、20、 在 图 示 电 路 中,开 关 S 在 t = 0 瞬 间 闭 合,则 ( )。(a) 1 A (b) 0.5 A(c) 0 A 5、25、 在图示电路中,开关S在t =0 瞬间闭合,若 ,则 ( )。(a) 1 A(b) 2 A (c) 0 A 6、30、 在图示电路中,开关S在t=0 瞬间闭合,若, 则( )。(a) 10 V (b) 10 V(c) 0 V7、40、 图 示 电 路 在 达 到 稳 定 状 态 后 增 加 R,则 该 电 路 ( )。(a) 因 为 发 生 换 路, 要 产 生 过 渡 过 程 (b) 因 为 C 的 储 能 值 不 变, 不 产 生 过 渡 过 程(c) 因 为 有 储 能 元 件 且 发 生 换 路, 要 发 生 过 渡 过 程8、45、 图 示 电 路 在 已 稳 定 状 态 下 断 开 开 关 S ,则 该 电 路( )。(a) 因 为 有 储 能 元 件 L,要 产 生 过 渡 过 程(b) 因 为 有 储 能 元 件 且 发 生 换 路,要 产 生 过 渡 过 程(c) 因 为 换 路 时 元 件 L 的 储 能 不 发 生 变 化,不 产 生 过 渡 过 程9、50、 图 示 电 路 在 换 路 前 已 处 于 稳 定 状 态,在 t = 0 瞬 间 将 开 关 S 闭 合,且 uC(0- ) = 20 V,则 =( )。(a) 2 A (b) 1.5 A(c) 1 A10、55、 在 图 示 电 路 中,开 关 S 闭 合 后 的 时 间 常 数 为 ,断 开 后 的 时 间 常 数 为,则 和 的 关 系 是( )。(a) (b) (c) 11、60、 图 示 电 路 在 开 关 S 闭 合 后 的 时 间 常 数 值 为( )。(a) L / R1(b) L / ( R1+R2 )(c) R1 / L12、65、 工程上认为图示 电 路 在 S 闭 合 后 的 过 渡 过 程 将 持 续 ( )。(a) (3050) ms (b) (37.562.5) ms (c) (610) ms13、85、 图示电路,t = 0 时将开关S 闭合,开关S闭合后的时间 常 数 为 ( )。(a) (b) (c) 14、95、 积 分 电 路 具 有 以 下 作 用 ( )。(a) 把 矩 形 脉 冲 波 形 转 换 成 三 角 波 (b) 把 矩 形 脉 冲 波 转 换 成 尖 脉 冲(c) 把 三 角 波 转 换 成 矩 形 波15、104、 R,C 电 路 在 零 状 态 条 件 下,时 间 常 数 的 意 义 是 ( )。(a) 响 应 由 零 值 增 长 到 稳 态 值 的 0.632 倍 时 所 需 时 间(b) 响 应 由 零 值 增 长 到 稳 态 值 的 0.368 倍 时 所 需 时 间(c) 过 渡 过 程 所 需 的 时 间(九)、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1、1、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同 步 转 速 决 定 于( ) 。(a) 电 源 频 率(b) 磁 极 对 数(c) 电 源 频 率 和 磁 极 对 数2、4、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旋 转 方 向 决 定 于( ) 。(a) 电 源 电 压 大 小(b) 电 源 频 率 高 低 (c) 定 子 电 流 的 相 序3、7、三相鼠笼式电动机转子电路的感应电动势 E2 与转差 率 s 的 关 系 是( ) 。(a) (b) (c) 无 关4、10、鼠 笼 式、 绕 线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区 别 在 于 ( ) 。(a) 定 子 结 构(b) 转 子 结 构 (c) 定 子 和 转 子 的 结 构 均5、13、旋转磁场的转 速 n1 与 极 对 数 p 和 电 源 频 率 f 的 关 系 是( ) 。(a) (b) (c) 6、19、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转 差 率 s = 0 时,其 转 速 为 ( ) 。(a) 额 定 转 速(b) 同 步 转 速 (c) 零7、22、额 定 电 压 为 660 /380 V 的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其 连 接 形 式 在 铬 牌 上 表 示 为 ( ) 。(a) U / D (b) D / U(c) D U8、25、 绕 线 式 三 相 异 步 电 动 机 在 负 载 不 变 的 情 况 下,若 增 加 其 转 子 电 路 的 电 阻,则 转 速 将( )。(a) 增 加 (b) 降 低(c) 不 变9、28、 三 相 鼠 笼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在 空 载 和 满 载 两 种 情 况 下 的 起 动 电 流 的 关 系 是( )。(a) 满 载 起 动 电 流 较 大(b) 空 载 起 动 电 流 较 大(c) 两 者 相 等10、37、 小 型 鼠 笼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常 用 的 起 动 方 式 是( )。(a) 降 压 起 动 法 (b) 直 接 起 动 法(c) 转子串电阻起动法11、40、 在起重设备上的绕线式异步电 动 机 常 采 用 的 起 动 方 式 是 ( )。(a) 转 子 串 电 阻 起 动 法 (b) 降 压 起 动 法(c) 直 接 起 动 法12、43、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只接通 了 二 根 电 源 线 的 情 况 下,电 动 机( )。(a) 能 起 动 并 正 常 运 行(b) 起 动 后 低 速 运 行(c) 不 能 起 动13、52、 单 相 电 容 分 相 式 异 步 电 动 机 的 定 子 绕 组 中 有( ) 。(a) 一 个 绕 组(b) 一 个 或 两 个 绕 组(c) 二 个 绕 组 14、55、 单相电容分相 式 异 步 电 动 机,产 生 起 动 转 矩 的 措 施 是 ( )。(a) 起 动 绕 组 串 电 感(b) 起 动 绕 组 串 电 容(c) 起 动 绕 组 串 电 阻15、56、 三 相 电 动 机 如 果 在 起 动 时 就 断 了 一 线,则 电 动 机 ( )。(a) 仍 能 起 动(b) 不 能 起 动,且 电 流 很 小(c) 不 能 起 动,且 电 流 很 大,时 间 长 会 使 电 机 绕 坏(十)、继电控制1、10、 图 示 控 制 电 路 中,在 接 通 电 源 后 将 出 现 的 现 象 是( )。(a) 按 一 下 SB2,接 触 器 KM 长 期 吸 合(b) 接 触 器 的 线 圈 交 替 通 电 断 电 造 成 触 点 不 停 地 跳 动(c) 按 一 下 SB2 ,接 触 器 不 能 吸 合 2、11、 图 示 控 制 电 路 的 作 用 是 ( )。(a) 按 一 下 SB1 ,接 触 器 KM 通 电,并 连 续 运 行 (b) 按 住 SB1 ,KM 通 电,松 开 SB1 ,KM 断 电,只 能 点 动(c) 按 一 下 SB2 接 触 器 KM 通 电,并 连 续 运 行。按 动 SB1 ,电 动 机 停 转。 3、13、 分析图示控制电路,当 接 通 电 源 后 其 控 制 作 用正确 的 是( )。(a) 按 SB2 ,接 触 器 KM 通 电 动 作;按 SB1 ,KM 断 电 恢 复 常 态(b) 按 着 SB2 ,KM 通 电 动 作,松 开 SB2 ,KM 即 断 电(c) 按 SB2,KM通电动作,按 SB1 ,不能使 KM 断电恢复常 态,除 非 切 断 电 源4、14、 在 图 示 的 控 制 电 路 中,按 下 SB2,则( )。(a) KM1 ,KT 和 KM2同 时 通 电,按 下 SB1 后 经 过 一 定 时 间 KM2 断 电(b) KM1 ,KT 和 KM2 同 时 通 电,经 过 一 定 时 间 后 KM2 断 电(c) KM1 和 KT 线 圈 同 时 通 电,经 过 一 定 时 间 后 KM2 线 圈 通 电 5、15、 在 图 示 的 控 制 电 路 中,SB 是 按 钮,KM 是 接 触 器,KT 是 时 间 继 电 器。在 按 动 SB2 后 的 控 制 作 用 是( )。(a) KM 和 KT 通 电 动 作,进 行 到 一 定 位 置 后 KT 切 断 KM(b) KT 通 电 动 作,经 过 一 定 时 间 后 KT 接 通 KM(c) KM 和 KT 线圈同时通电动作,经过一 定时间 后 KT 切 断 KM,随 后 KT 也 断 电 6、16、 在 图 示 电 路 中,接 触 器 KM1 和 KM2 均 已 通 电 动 作,此 时 若 按 动 按 钮 SB3 ,则( )。(a) 接 触 器 KM1 和 KM2 均 断 电 停 止 运 行(b) 只 有 接 触 器 KM1 断 电 停 止 运 行(c) 只 有 接 触 器 KM2 断 电 停 止 运 行7、17、 在图示控制电路中,SB是按钮,KM是接触器。若 按 动 SB2 ,则( )。(a) 接 触 器 KM2 通 电 动 作 后 KM1 跟 着 动 作(b) 只 有 接 触 器 KM2 通 电 动 作(c) 只 有 接 触 器 KM2 通 电 动 作8、18、 在 图 示 电 路 中,SB 是 按 钮,KM 是 接 触 器,KM1 和 KM2 均 已 通 电 动 作,此 时 若 按 动 SB4,则( )。(a) 接 触 器 KM1 和 KM2 均 断 电 停 止 运 行(b) 只 有 接 触 器 KM2 断 电 停 止 运 行(c) 接 触 器 KM1 和 KM2 均 不 能 断 电 停 止 运 行9、19、 图 示 的 控 制 电 路 中,SB 为 按 钮,KM 为 交 流 接 触 器,若 按 动 SB1 ,试 判 断 下 面 的 结 论 哪 个 是 正 确 的( )。(a) 只 有 接 触 器 KM1 通 电 动 作(b) 只 有 接 触 器 KM2 通 电 动 作(c) 接 触 器 KM1 通 电 动 作 后 KM2 跟 着 通 电 动 作10、20、 在 图 示 控 制 电 路 中,SB 是 按 钮,KM 是 接 触 器,均 已 通 电 运 行,若 按 动 SB3,则 ( )。(a) 只 有 KM1 断 电 停 止 运 行(b) KM1 和 KM2 均 断 电 停 止 运 行 (c) 只 有 KM2 断 电 停 止 运 行11、21、 在 图 示 电 路 中,SB 是 按 钮,KM 是 接 触 器,若 先 按 动 SB1 ,再 按 SB2 ,则 ( )。(a) 只 有 接 触 器 KM1 通 电 运 行(b) 只 有 接 触 器 KM2 通 电 运 行(c) 接 触 器 KM1 和 KM2 都 通 电 运 行12、22、 图 示 控 制 电 路 中,SB 是 按 钮,KM 是 接 触 器,若 先 按 动 SB2 ,再 按 SB1,则 ( )。(a) 接 触 器 KM1 和 KM2 都 不 能 通 电 运 行 (b) 只 有 接 触 器 KM1 通 电 运 行(c) 接 触 器 KM1 和 KM2 都 通 电 运 行13、27、 图 示 的 控 制 电 路 中,具 有 ( ) 等 保 护 功 能。(a) 过 载 和 零 压(b) 限 位 和 零 压 (c) 短 路 和 过 载 14、28、 图 示 的 控 制 电 路 中,具 有 ( ) 保 护 功 能。(a) 短 路 和 过 载(b) 过 载 和 零 压 (c) 短 路,过 载 和 零 压 二、非客观题(计算题)注:(一)(四)练习的是解题的基本计算方法,(五)和(六)练习的是根据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的原理,再加上前面(一)(四)的解题方法解题(一)、电路的基本知识(支路电流,叠加、戴维宁定理、暂态等)4、求 图 示 电 路 中 各 电 源 发 出 或 吸 收 的 功 率 值,并 说 明 哪 个 是 电 源,哪 个 是 负 载 ?6、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 IS1 1 mA,IS2 =2 mA,IS3 = 4 mA,R1 =30 kW,R2 = 20 kW。计 算 电 路 中 的 电 流 I1 ,I2 。说 明 图 中 的 有 源 元 件 哪 个 是 电 源,哪 个 是 负 载?并 校 验 功 率 平 衡 关 系。8、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US1 =100 V,US2 = 80 V,R2 = 2 W,I = 4 A,I2 = 2 A,试 用 基 尔 霍 夫 定 律 求 电 阻 R1 和 供 给 负 载 N 的 功 率。(二)、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解电路3、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IS = 2 A,US1 = 18 V,US2 = 9 V,US3 = 2 V,US4 = 10 V,R1 = 6 W,R2 = 3 W,R3 = 8 W,R4 = 10 W,R5 = 5 W,R6 = 20 W,R7 = 10 W。用 电 源 等 效 变 换 法 求 电 流 I 。6、用 电 源 等 效 变 换 法 求 图 示 电 路 中 的 电 流 I 和 电 压 UAB 。15、用 电 源 等 效 变 换 法 求 图 示 电 路 中 电 阻 R 的 值。21、 试 用 电 源 等 效 变 换 法 求 图 示 电 路 中 的 电 流 I 。27、 试 用 电 源 等 效 变 换 法 求 图 示 电 路 中 的 电 流 I 。28、试 用 电 源 等 效 变 换 法 求 图 示 电 路 中 的 电 流 I 。(三)、电位的计算1、已 知 图 示 电 路 中 的 B 点 开 路。求 B 点 电 位 。5、 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US1 = 6 V,US2 =10 V,R1 = 4 W,R2 = 2 W,R3 = 4 W,R4 =1 W,R5 = 10 W。求 电 路 中 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前端技术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合同法中的漏洞与改进
- 2025员工试用期合同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 2025珠宝首饰购销合同范本
- 2025酒店管理租赁合同范本
- 婚内财产协议书范本(正式文本)
- 公告知识培训课件
- 搭建帐篷安全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公司财务知识培训视课件
- 网络开庭的申请书模板(3篇)
- 手术医师人员档案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临床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
- 班组长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 包钢集团就业协议合同
- 医学防汛知识课件
- GB/T 19212.2-2025变压器、电抗器、电源装置及其组合的安全第2部分:一般用途分离变压器和内装分离变压器的电源装置的特殊要求和试验
- 2025年税法知识培训
-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24
- 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