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壁穿刺引流并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后包裹性积液1例报告.doc_第1页
经腹壁穿刺引流并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后包裹性积液1例报告.doc_第2页
经腹壁穿刺引流并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后包裹性积液1例报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腹壁穿刺引流并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膀胱后包裹性积液1例报告 【摘要】 患者,“卵巢癌子宫附件全切术后”出现腹、盆腔多处包裹性积液,最大一处在膀胱后方,辨认及穿刺困难,采用导尿后彩超指引下经腹壁穿刺引流积液并灌注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法,获得成功,有效避免了误穿膀胱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遏制了积液复发,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关键词】 腹腔穿刺;灌注化疗;膀胱后积液;治疗 近日,我们成功为1例“卵巢癌子宫附件全切术后”腹、盆腔多发包裹性积液的患者进行了经腹壁穿刺引流并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积液全部消失,经半年随访无复发。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5岁,4年前行“卵巢癌子宫附件全切术”,术后恢复好;近1年来出现下腹胀痛,大、小便困难;彩超示:腹、盆腔多处包裹性积液。在外院行腹腔穿刺引流后缓解,但因最大一处在膀胱后方,极易误穿膀胱(膀胱与包裹囊不易区分),故予以保留,患者因此出现腹胀、尿急、尿频及大便困难等压迫症状。 患者来我院后,首先请妇科会诊,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吸膀胱后积液获成功,但1周后复发。经共同讨论后我们认为:该患者系恶性包裹性积液,产生速度较快,单纯穿刺抽液效果差,若行腔内灌注化疗控制其复发应较为理想;但妇科认为经阴道后穹隆注射化疗药物易外渗造成局部刺激甚至组织坏死,故不予支持。经分析论证,我们决定在彩超引导下经腹壁穿刺引流积液并灌注化疗药物,以避免后穹隆组织薄弱、弹性差而造成的化疗药物外渗等副反应。 首先留置导尿管,术前排空膀胱,常规静脉输液,包括“格拉司琼3mg iv drip”等以预防胃肠道反应;在超声定位下,明确积液位置,选择、标记腹壁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麻满意后,以9号腰椎穿刺针垂直刺入皮下暂固定,此时经尿管向膀胱内缓慢注入足量生理盐水,同时行超声检查,以区分包裹囊与膀胱,体积不变或受压变形者为包裹囊,缓慢充盈者为膀胱,在避开膀胱的情况下继续进针入包裹囊内,回抽见淡红色液体,穿刺成功,外接引流管,缓慢引流出约800ml积液后,超声提示液体残留明显减少,试回抽,仍有少量积液(证明针尖在囊内),注入以适量生理盐水溶解的顺铂60mg,丝裂霉素8mg,继以生理盐水30ml内加2%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10mg冲入残余药液后,迅速拔出穿刺针,以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嘱其翻身混匀,操作结束。周围其余包裹囊择其较大者予以常规穿刺引流,不予注药。 术后随访:3周后复查彩超,有积液约500ml,周围积液亦明显减少,重复上述治疗;第六周复查,患者仅有少量(约200ml以下)积液,穿刺成功后未予继续抽吸,直接注药,第九周复查无复发,积液完全吸收,半年回访并复查亦无复发。2 讨论 该患者为恶性腹、盆腔包裹性积液,最大处位置在膀胱后方,难以区分膀胱与包裹囊,传统穿刺方法用腹穿针亦难以到达,我们通过尿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利用彩超引导辨认包裹囊,改用腰穿针进行穿刺引流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