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_第1页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_第2页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_第3页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_第4页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学院(系、所)名称: 物理系 研究生课程体系负责人: 易 林 提 交 时 间: 2008.4.28 研究生院印制二七年九月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及填表说明1、学院(系、所)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指本院(系、所)为保证所培养的研究生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而开设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先进的各类课程总和。本院(系)研究生根据培养目标需要选修其他院系开设的课程不列入本院系研究生课程体系,可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体现。2、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同类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3、研究生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层面”,也要考虑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层面”4、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同时,要加强研究生实践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5、根据人才培养与课程目标的需要,支持开设专题前沿讲座课程6、研究生课程内容要体现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区别,同样内容的课程不应重复设置7、鼓励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8、研究生专业课原则上每门不超过32学时(2学分,16学时=1学分)9、课程类型指: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其中,专题讲座指由一个或多个校内外专家为研究生开设的学术报告或系列讲座,每年讲座专家及内容可不同10表3中的“先修课程”是指在选修本课程前应先修的课程或应具备的背景知识物理系2007年研究生课程汇总表序号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课程类型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适用专业1012.500广义相对论讲授644春罗俊(教授)理论物理2012.50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讲授322秋罗俊(教授)理论、无线电物理3012.502分子模拟讲授483秋肖奕(教授)理论物理4012.503生物分子物理讲授483秋肖奕(教授)理论物理5012.504黑洞天体物理学I讲授483秋汪定雄(教授)理论物理6012.505天体物理的辐射机制讲授322春汪定雄(教授)理论物理7012.506非线性物理讲授483春刘中柱(教授)理论物理8012.507标准模型讲授322秋刘中柱(教授)理论物理9012.508神经信息传输与处理讲授483春龙长才(教授)理论物理10012.509生理与心理声学讲授483秋龙长才(教授)理论物理11012.510引力实验原理讲授483春胡忠坤(教授)理论、无线电物理12012.511弱信号检测讲授322秋吴书朝(教授)理论、无线电物理13012.512测试技术基础讲授322秋周泽兵(教授)理论,无线电物理14012.513生物信息学讲授483春黄延昭(副教授)理论物理15012.514实测天体物理学讲授483秋龚碧平(副教授)理论物理16012.515低维物理讲授322春姚凯伦(教授)凝聚态17012.516有机磁理论讲授402.5秋姚凯伦(教授)凝聚态18012.517群论讲授644秋李智华(副教授)物理系所有专业19012.518计算物理讲授322秋(春)郁伯铭(教授)材料物理(光学)20012.519分形物理讲授322秋郁伯铭(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21012.520透射电子显微学讲授322秋高义华(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22012.521现代物理实验方法讲授483秋魏合林(副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23012.522纳米材料学讲授483秋(春)魏合林(副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24012.523凝聚态物理讲授483秋魏合林(副教授)凝聚态,光学25012.524高等量子力学讲授644秋吴颖(教授)物理系所有专业26012.525原子光学讲授402.5春吴颖(教授)光学27012.526量子光学讲授483春吴颖(教授)光学28012.527光纤孤立波理论讲授483春易林(教授)光学29012.528凝聚态量子理论讲授644春易林(教授)凝聚态,光学30012.529介观物理讲授483秋易林(教授)光学31012.531非线性光学讲授644秋成泽(教授)光学32012.532量子场论讲授483春成泽(教授)理论物理33012.533固体光学讲授483秋成泽(教授)光学34012.534协同学讲授483秋杨明(副教授)光学,理论物理35012.535高等统计物理讲授483秋杨明(副教授)光学36012.536随机动力学讲授483秋杨明(副教授)光学,理论物理37012.537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讲授483春刘祖黎(教授)材料物理38012.538低温固态物理讲授402.5秋袁松柳(教授)光学,材料物理39012.540高等固体物理讲授483秋袁松柳(教授)材料物理40012.541材料物理学讲授483秋唐超群(教授)材料物理41012.542磁性材料及磁性物理讲授483秋熊曹水(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42012.543薄膜物理与薄膜材料讲授483秋(春)熊曹水(教授)材料物理(凝聚态)43012.800量子测量学讲授322秋罗俊(教授)理论、无线电(博士)44012.801黑洞天体物理学II讲授322秋汪定雄(教授)理论物理(博士)45博士生跨一级学科课程2物理系所有博士46博士生专题研讨6物理系所有博士物理系2007年本科生课程汇总表序号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课程类型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适用专业1力学讲授644春胡忠坤(教授)2热学讲授402.5春柯圣志(副教授)3电磁学讲授724.5秋熊曹水(教授)4光学讲授483春喻力华(副教授)5原子物理讲授483秋刘祖黎(教授)6分析力学讲授563.5春肖奕(教授)7电动力学讲授644秋易林(教授)8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讲授563.5秋刘中柱(教授)9量子力学(一)讲授644春吴颖(教授)10数学物理方法讲授805秋刘中柱(教授) 邵成刚(副教授)11固体物理讲授483春姚凯伦(教授)12低温固体物理讲授402.5秋袁松柳(教授)13纳米材料学讲授322秋魏合林(副教授)14磁性物理讲授322秋熊曹水(教授)15凝聚态物理导论讲授402.5秋姚凯伦(教授)16材料物理导论讲授322秋杨凤霞(讲师)17等离子体物理讲授322春刘祖黎(教授)18激光物理讲授402.5秋杨明(副教授)19光电子技术讲授322春刘会平(讲师)20计算机模拟与符号计算讲授402.5秋肖奕(教授)21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讲授402.5秋邵成刚(副教授)22量子力学(二)讲授563.5秋葛国勤(教授)23统计物理(二)讲授48324计算物理讲授,实验60秋柯圣志(副教授)25现代光学和量子技术实验讲授322秋刘会平(讲师) 杨凤霞(讲师)物理学院研究生课程体系汇总表(2009年更新)注:课程编码012.500012.559为硕士研究生课程,课程编码012.800012.801为博士课程序号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课程类型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及职称适用专业1012.500广义相对论讲授644春罗俊(教授)理论物理2012.50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讲授322秋罗俊(教授)理论、无线电物理3012.502分子模拟讲授483秋肖奕(教授)理论物理4012.503生物分子物理讲授483秋肖奕(教授)理论物理5012.504黑洞天体物理学I讲授483秋汪定雄(教授)理论物理6012.505天体物理的辐射机制讲授322春汪定雄(教授)理论物理7012.506非线性物理讲授483春刘中柱(教授)理论物理8012.507标准模型讲授322秋刘中柱(教授)理论物理9012.508神经信息传输与处理讲授483春龙长才(教授)理论物理10012.509生理与心理声学讲授483秋龙长才(教授)理论物理11012.510引力实验原理讲授483春胡忠坤(教授)理论、无线电物理12012.511弱信号检测讲授322秋吴书朝(教授)理论、无线电物理13012.512测试技术基础讲授322秋周泽兵(教授)理论,无线电物理14012.513生物信息学讲授483春黄延昭(副教授)理论物理15012.514实测天体物理学讲授483秋龚碧平(副教授)理论物理16012.515低维物理讲授322春姚凯伦(教授)凝聚态17012.516有机磁理论讲授402.5秋姚凯伦(教授)凝聚态18012.517群论讲授644秋李智华(副教授)物理系所有专业19012.518计算物理讲授322秋(春)郁伯铭(教授)材料物理(光学)20012.519分形物理讲授322秋郁伯铭(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21012.520透射电子显微学讲授322秋高义华(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22012.521现代物理实验方法讲授483秋魏合林(副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23012.522纳米材料学讲授483秋(春)魏合林(副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24012.523凝聚态物理讲授483秋魏合林(副教授)凝聚态,光学25012.524高等量子力学讲授644秋吴颖(教授)物理系所有专业26012.525原子光学讲授402.5春吴颖(教授)光学27012.526量子光学讲授483春吴颖(教授)光学28012.527光纤孤立波理论讲授483春易林(教授)光学29012.528凝聚态量子理论讲授644春易林(教授)凝聚态,光学30012.529介观物理讲授483秋易林(教授)光学31012.531非线性光学讲授644秋成泽(教授)光学32012.532量子场论讲授483春成泽(教授)理论物理33012.533固体光学讲授483秋成泽(教授)光学34012.534协同学讲授483秋杨明(副教授)光学,理论物理35012.535高等统计物理讲授483秋杨明(副教授)光学36012.536随机动力学讲授483秋杨明(副教授)光学,理论物理37012.537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讲授483春刘祖黎(教授)材料物理38012.538低温固态物理讲授402.5秋袁松柳(教授)光学,材料物理39012.540高等固体物理讲授483秋袁松柳(教授)材料物理40012.541材料物理学讲授483秋唐超群(教授)材料物理41012.542磁性材料及磁性物理讲授483秋熊曹水(教授)凝聚态,材料物理42012.543薄膜物理与薄膜材料讲授483秋(春)熊曹水(教授)材料物理(凝聚态)43012.800量子测量学讲授322秋罗俊(教授)理论、无线电(博士)44012.801黑洞天体物理学II讲授322秋汪定雄(教授)理论物理(博士)45012.544等离子体电磁流体力学讲授483秋等离子体物理46012.545电磁流体力学讲授483秋胡希伟(教授)等离子体物理47012.546等离子体动力学讲授483春等离子体物理48012.547高温等离子体诊断讲授483春等离子体物理49012.548现代等离子体技术讲授483秋等离子体物理50012.549非线性等离子体物理导论讲授483秋等离子体物理51012.550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讲授483春等离子体物理52012.551计算等离子体物理讲授322春等离子体物理53012.552磁约束离子体物理原理讲授483秋等离子体物理54012.553近代物理专题讲授483秋等离子体物理55012.554惯性约束等离子体原理讲授322秋等离子体物理56012.555电弧等离子体及其工业应用讲授322秋等离子体物理57012.556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其材料处理讲授402.5秋等离子体物理58012.557尘埃等离子体基础讲授402.5春等离子体物理59012.558微波激发等离子体原理讲授402.5秋等离子体物理60012.559托卡马克高级运行模式讲授402.5春胡希伟(教授)等离子体物理表3 物理系 高等固体物理 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高等固体物理英文名称:Advanced Solid State Physics课程类型: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考核方式: 考查 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材料物理、凝聚态、固体电子 适用层次: 硕士 博士 开课学期: 秋 总学时/讲授学时: 48 / 48 学分:3先修课程要求: 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课程组教师姓名职 称专 业年 龄学术专长袁松柳教授材料物理47材料与凝聚态物理王雪黎讲师材料物理31材料与凝聚态物理刘莉讲师材料物理31材料与凝聚态物理教学大纲(章节目录):本课程旨在固体物理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和物理图像及固体物理中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通过某些专题的讲授,引导学生从读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近自由电子1.1 自由电子气模型1.2 单电子本征态和本征函数1.3 基态和基态能量1.4 电子气的费米能量1.5 电子比热1.6 泡利顺磁性1.7 自由电子输运理论第二章 固体电子2.1 固体电子系统Hamilton量及近似处理思路2.2 Bloch定理及能带理论2.3 弱周期势近似2.4 紧束缚势近似2.5 金属和绝缘体2.6 玻尔兹曼方程2.7 电导率2.8 热导率和热电势2.9 霍尔效应和磁电阻第三章 强电子关联3.1 能带理论建立的过程3.2 库仑场中运动的电子3.3 强关联物质复杂的电子态3.4 强关联物质出现的规律3.5 强关联物质奇异的物理性质第四章 固体电阻4.1 能带理论对固体电子导电性的理解4.2 金属或绝缘体的判断依据4.3 金属中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4.4 极化子及相应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4.5 半导体材料中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4.6 金属陶瓷及相应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第五章 固体比热5.1 研究比热的意义5.2 晶格比热5.3 电子比热5.4 磁比热5.5 Schottky比热第六章 磁电阻6.1 引言6.2 磁电阻效应6.3 正常磁电阻6.4 各向异性磁电阻6.5 自旋散射有关的磁电阻6.6 巨磁电阻6.7 隧穿磁电阻6.8 庞磁电阻第七章 物质的磁性7.1 物质的磁性:顺磁、铁磁、反铁磁7.2 顺磁性半经典量子理论7.3 铁磁起因及其理论描述7.4 反铁磁性及其理论描述7.5 自旋玻璃第八章 固体无序效应8.1 无序导致的定域8.2 定域的标度理论8.3 弱定域化8.4 跳跃电导8.5 非晶态的比热和热导率第九章 小尺寸系统中的尺寸效应9.1 介观体系的物理9.2 纳米微粒9.3 团簇9.4 库仑阻塞第十章 低维系统中的维度效应10.1 半导体低维电子系统10.2 二维体系中的相变10.3 准一维导体教材: 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1、 固体物理导论 基特尔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年2、 固体物理基础 阎守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3、 低温物理学 曹烈兆 中国科大出版社 1999年4、 磁电子学 焦正宽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专家组长专 家 年 月 日表3 物理系 纳米材料学 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纳米材料学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anomaterial课程类型: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考核方式: 考查 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 材料物理、凝聚态 适用层次: 硕士 博士 开课学期: 秋 总学时/讲授学时: 48 / 48 学分:3先修课程要求: 课程组教师姓名职 称专 业年 龄学术专长魏合林教授凝聚态45纳米材料教学目的:从上个世纪中叶提出纳米科学概念到现在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应用等知识体系已逐渐完善。进入新世纪以来,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更是形成了新的热潮。因此,有必要使学生了解纳米材料相关知识。开设本课程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前沿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性能、用途以及表征方法等内容;二是为将来从事与纳米科技研究及产业相关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以便它们快速进入相关领域工作,满足社会之需要。课程基本内容简介:纳米材料是指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1100nm),或由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的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纳米材料学就是讨论纳米材料制备方法、性能、用途和表征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所介绍的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点、纳米管、纳米丝、纳米薄膜、纳米固体、纳米组装体系以及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将对用于纳米材料表征和测量的仪器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作简要介绍。基本要求:理解及掌握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常识,包括纳米材料的种类、经典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成功的应用实例以及典型的表征方法。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本课程的目的是,全面系统介绍纳米材料制备,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测量和应用,为深入研究纳米材料奠定基础。学习本课程的基础课程为: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现代物理测量技术。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概述1.1纳米的概念1.2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1.3自然界的纳米现象1.4纳米材料研究的意义1.5纳米材料的特点及性质第二章 纳米材料的制备2.1 纳米粒子的种类2.2 纳米粒子的制备原理2.3 纳米粒子的常规制备方法2.4 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第三章 纳米材料的观测及表征3.1 X射线衍射(XRD)3.2能谱分析(EDS)3.3扫描电镜(SEM)3.4透射电镜(TEM)3.5扫描隧道显微镜(STM)3.6原子力显微镜(AFM)第四章 碳纳米管及碳604.1碳纳米管及碳60的发现4.2 碳的几种异构体介绍4.4 纳米碳管的制备4.5 纳米碳管的性质4.6 纳米碳管的应用第五章 纳米薄膜5.1 纳米薄膜的分类与性质5.2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第六章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6.1 纳米材料的光性质6.2 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质6.3纳米材料的电学性质6.4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6.5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质第七章 纳米复合材料9.1 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9.2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9.3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9.4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教材: 张立德,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科学出版社, 2001主要参考书:曹茂盛等, ,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2李玲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专家组长专 家 年 月 日表3 物理系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现代物理实验方法英文名称: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 Method课程类型: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考核方式: 考查 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 材料物理、凝聚态 适用层次: 硕士 博士 开课学期: 秋 总学时/讲授学时: 48 / 48 学分:3先修课程要求: 课程组教师姓名职 称专 业年 龄学术专长魏合林教授凝聚态45纳米材料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资料阅读和试验操作几种形式。通过课堂讲授,主要使学生对材料的结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等)与性能(电、磁、热、声等)的关系有较直观的了解,并及时了解现代物理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同时对试验原理以及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有一个基本了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试验,得到一些基本的试验技能。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概述1.1 现代物理实验简史1.2 现代物理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1.3 现代物理实验技术发展第二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材料制备技术2.1 材料的分类2.2 材料的制备原理2.3 材料的常规制备方法2.4 材料的制备技术第三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X射线衍射技术3.1 X射线衍射技术发展3.2 X射线衍射原理3.3 X射线衍射方法3.4 X射线物相分析基础3.5 X射线衍射应用第四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电镜技术4.1 电子显微技术发展4.2 电子显微技术原理4.3扫描电子显微镜4.3.1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4.3.2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4.3.3扫描电子显微镜应用4.4透射电子显微镜4.4.1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4.4.2衍射与成像4.4.3明场像与暗场象4.4.4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4.4.5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4.4.6透射电子显微镜应用第五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电子探针技术5.1 电子探针技术发展5.2 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STM)5.2.1 STM原理5.2.2 STM结构5.2.3 STM工作模式5.2.4 STM实验过程5.2.5 STM应用5.3 原子力显微镜(AFM)5.3.1 AFM原理5.3.2 AFM结构5.3.3 AFM工作模式5.3.4 AFM实验过程5.3.5 AFM应用5.4 其它的扫描探针技术5.4.1 激光力显微镜5.4.2 摩擦力显微镜5.4.3 磁力显微镜5.4.4 热力显微镜5.4.5 弹道电子显微镜5.4.6 近场光学显微镜第六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能谱技术6.1 能谱技术的发展6.2 能谱技术原理6.3 红外光谱技术6.4 紫外光谱技术6.5 光电子能谱技术6.6 厄歇电子能谱技术 第七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磁性测量技术7.1 物质的磁性7.2 磁性测量原理7.3 振动样品磁强计7.4 提拉样品磁强计7.5 超导量子干涉仪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磁共振技术8.1 磁共振技术发展8.2 核磁共振技术8.3 铁磁共振技术8.4 顺磁共振技术8.5 光磁共振技术8.6 穆斯堡尔谱技术第九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其它测量技术9.1 质谱技术9.2 光谱技术9.3 中子衍射技术9.4 正电子湮没技术9.5 中子散射技术9.6 低能电子衍射技术教材: 常铁军 祁欣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主要参考书:. 谭延昌 主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专家组长专 家 年 月 日 表3 物理系 薄膜物理与薄膜材料 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薄膜物理与薄膜材料英文名称:Film Physics Properties and Film Materials课程类型: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考核方式: 考查 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 材料物理、凝聚态 适用层次: 硕士 博士 开课学期: 秋 总学时/讲授学时: 48 / 48 学分:3先修课程要求: 量子物理课程组教师姓名职 称专 业年 龄学术专长熊曹水教授材料物理54凝聚态教学大纲(章节目录):本课程为物理系材料物理和化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专业选修课(也适合于其它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介绍几种主要的制备薄膜材料的物理方法,比如蒸发法、电子束蒸发法、溅射法和脉冲激光沉积法等;介绍几种主要的研究薄膜的方法,比如X射线衍射方法、电子显微术和扫描探针显微术;最后结合几种常用的薄膜材料,比如巨磁电阻金属薄膜、庞磁电阻氧化物薄膜、 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膜、氧化物铁电薄膜、氧化物介质薄膜和半导体薄膜,介绍几种研究薄膜物理特性的方法,比如电子输运、磁性、磁电阻等,从而达到了解一些材料物性(比如电磁输运特性(磁电阻)、磁性及相变等)的物理起因,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制备薄膜的工艺以及处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零章 序言 补充知识一:真空实验技术简介第一章 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概论 1.1 薄膜科学发展概况 1.2 薄膜制备方法简述 第二章 薄膜研究方法 2.1 X射线衍射方法 补充知识之二: 有关工作介绍(结构分析方面)2.2 电子显微术 2.3 扫描探针显微术第三章 薄膜材料的物理特性研究 3.1 巨磁电阻金属薄膜3.2 庞磁电阻氧化物薄膜 补充知识之三: 介绍有关工作(物性方面)3.3 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膜 3.4 氧化物铁电薄膜3.5 压电薄膜 3.6 半导体薄膜 3.7 氧化物介质薄膜 3.8 氧化物导电薄膜教材: 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1)几种新型薄膜材料 吴锦雷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2)电子薄膜科学 杜经宁等 科学出版社 1997年(3)电子薄膜材料 曲喜新等 科学出版社 1998年(4)薄膜物理 薛增泉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1年(5)薄膜生长 吴自勤等 科学出版社 2001年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专家组长专 家 年 月 日物理系 磁性物理和磁性材料 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磁性物理和磁性材料英文名称:Magnetic Properties and Magnetic Materials课程类型: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考核方式: 考查 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 材料物理、凝聚态 适用层次: 硕士 博士 开课学期: 秋 总学时/讲授学时: 48 / 48 学分:3先修课程要求: 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课程组教师姓名职 称专 业年 龄学术专长熊曹水教授材料物理54凝聚态教学大纲(章节目录):本课程为物理系材料物理和化学专业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课,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磁性现象及规律的理论、物理模型和工艺条件, 为深入研究磁性材料与器件及其工程应用打下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1.1 序言 1.2 基本磁现象和当代磁学的若干新进展第二章 磁性物理2.1 分子场理论2.2 双交换作用和超交换作用2.3 RKKY理论 2.4 自旋波理论2.5 金属磁性的能带模型理论 第三章 磁性测量 (特斯拉计、磁通计、磁天平、振动样品磁强计、PPMS、MPMS)第四章 磁性材料4.1 磁畴结构和技术磁化4.2 高磁导率材料 4.3 磁记录材料4.4 磁光效应材料 4.5 高矫顽力材料教材: 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姜寿亭 凝聚态磁性物理 科学出版社 2003奥汉地利 现代磁性材料原理和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戴道生 铁磁学(上,中,下) 科学出版社 1987宛德福 磁性物理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李国栋 当代磁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9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专家组长专 家 年 月 日表3 物理系 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 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英文名称:Plasma Physics课程类型: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考核方式: 考试 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 材料物理 适用层次: 硕士 博士 开课学期: 春 总学时/讲授学时: 48 / 48 学分:3先修课程要求:课程组教师姓名职 称专 业年 龄学术专长刘祖黎教授材料物理64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的运动规律、物理性质以及等离子体在受控核聚变中以及在工业、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本课程的基础课程为:电动力学,电磁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经典力学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等离子体基本性质1.1 等离子体的定义1.2 等离子体参数1.3 德拜屏蔽1.4 等离子体的应用第二章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2.1 带电粒子在均匀电磁场中运动2.2 带电粒子在非均匀电磁场中运动2.3 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2.4 导向中心的漂移2.5 绝惹不变量第三章 磁流体动力学理论 3.1 流体运动方程 3.2 磁流体运动方程 3.3 垂直于磁场的流体漂移第四章 等离子体波 4.1 等离子体振荡 4.2 电子等离子体波 4.3 离子波 4.4 离子波和电子波的比较 4.5 外磁场为零时的等离子体波 4.6 垂直于外磁场的电磁波 4.7 截止与共振 4.8 平行于外磁场的电磁波第五章 等离子体中的输运过程 5.1 弱电离气体中的扩散和迁移率 5.2 稳恒态解 5.3 穿过磁场的扩散 5.4 完全电离等离子体中的碰撞和扩散第六章 平衡和稳定性 6.1 磁流体平衡 6.2 磁场进入等离子体的扩散 6.3 等离子体的稳定性第七章 动力学理论 7.1 动力学理论方程 7.2 等离子体振荡和朗道阻尼 7.3 朗道阻尼的意义 7.4 朗道阻尼的推导第八章 等离子体应用 8.1 受控聚变 8.2 磁约束 8.3 激光聚变 8.4 等离子体加热 8.5 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 教材: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F.F.chen 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等离子体物理原理” 马腾才等 中国科大出版社“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F.F.chen 高等教育出版社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专家组长专 家 年 月 日表3 物理系 低温固态物理 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低温固态物理英文名称:Solid State Physics at Low Temperature课程类型: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考核方式: 考查 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 材料物理、光学 适用层次: 硕士 博士 开课学期: 秋 总学时/讲授学时: 40 / 40 学分:2.5先修课程要求: 课程组教师姓名职 称专 业年 龄学术专长袁松柳教授材料物理47材料与凝聚态物理王雪黎讲师材料物理31材料与凝聚态物理刘莉讲师材料物理31材料与凝聚态物理教学大纲(章节目录):本课程重点讲授低温下固体的电、磁、热等物理性质,强调基本概念和物理图像以及处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技巧,有意引导学生从读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低温及其低温技术1.1 低温的概念1.2 低温物理的意义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