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A.焦耳B.帕斯卡C.牛顿D.千克【答案】B【解析】【详解】在国际单位制中,A.焦耳是功、能、热量的单位;B.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C.牛顿是力的单位;D.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故选:B。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吃饭用的小瓷碗质量约3kgB.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1NC.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ND.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0Pa【答案】B【解析】【分析】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或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实际的答案。【详解】A、吃饭用的小瓷碗质量约100g,故A错误;B、10个较小的鸡蛋约500g,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那么托住两个鸡蛋的力约为G=mg=0.05kg10N/kg2=1N,故B正确;C、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体重大约为500N;故C错误;D、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单脚与地面接触面积约0.02m2,由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故D错误;故选:B。3.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如图所示,队员们拿着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直冲。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龙舟B.水C.运动员D.船桨【答案】B【解析】用船桨奋力向后划水时,船桨对水向且施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会给船桨一个向前的力,此力使船前进,所以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选B。点睛:相互作用力成立的条件: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车轮安装防滑链B.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C.气垫船工作时喷出压缩空气D.旱冰鞋下装有滚轮【答案】A【解析】【分析】(1)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3)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也可以减小摩擦【详解】A、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车轮安装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B、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C、气垫船工作时喷出压缩空气,使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D、旱冰鞋下装有滚轮,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D不合题意。故选:A。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户外捆扎带做得很宽B.安全锤的头部做成锥形C.斧刃磨得很锋利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细【答案】A【解析】【分析】(1)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2)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详解】A户外捆扎带做得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B安全锤的头部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使玻璃容易击碎,故B不符合题意;C刃磨的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把物体劈开,故C不符合题意;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篮球落到地面被弹回B.用力压气球气球变瘪了C.撑竿被跳高运动员压弯D.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答案】A【解析】【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篮球落地后被弹起,篮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B、气球在人的压力下变瘪了,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C、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撑杆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D、用力拉弹簧,弹簧长度变大,形状发生改变,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记录了中国体操运动员张楠参加世界女子平衡木比赛时单脚静立在平衡木上的精彩瞬间。此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A.张楠受到的重力和张楠对平衡木的压力B.张楠受到的重力和平衡木对张楠的支持力C.平衡木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平衡木的支持力D.张楠对平衡木的压力和平衡木对张楠的支持力【答案】B【解析】【详解】A张楠受到的重力和张楠对平衡木的压力,二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张楠受到的重力和平衡木对张楠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C地面对平衡木的支持力等于平衡木和张楠的重力之和,不等于平衡木受到的重力,所以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张楠对平衡木的压力和平衡木对张楠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B【点睛】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是个难点,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而相互作用力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对力的大小都相等,方向都相反,也都作用在一条直线上。8.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A.乙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丙D.甲和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故选C。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9.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图所示。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28cm处,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于A.幻灯机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答案】C【解析】【分析】(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称为焦点,而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详解】如图所示,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28cm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选C.10.如图是用同一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的实验情景,此现象可以说明A.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B.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有关C.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相等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另外牢记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深度越深、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详解】如图,压强计的金属盒朝向相同方向,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不同的是: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发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同,表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如图,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沿虚线以四种方式被切割后,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分别为、,若砖未切割前对地面的压强为,则切割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分析,即由压强公式可得:,此公式对规则的,密度均匀的固体依然适用,据此分析。【详解】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可用公式分析。前两种方法切割后,砖的密度和高度不变,根据知压强不变,故A、B错误;按照第三种方法切割后,砖的密度不变,高度h变小,根据知,对地面压强变小,即p3p,故C错误;按最右边的图,沿斜线切割后,拿走右半部分,剩余一半,但受力面积大于一半,重力与底面积的比值变小,即对地面压强变小,p4p,故D正确。故选:D。12.2015年12月1日世界蹦床锦标赛在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直做加速运动B.在最低点时受力平衡C.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D.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速度最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D、运动员接触绷床后,绷床的弹力从零开始不断增大,绷床的弹力先小于人的重力,后大于人的重力,则人的合力先向下,后向上,则人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所以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在弹力等于重力时动能最大,运动员速度最大故A、C错误,D正确;B、运动员在最低点时,绷床向上的弹力大于运动员的重力,合力不为0,也就是运动员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故选D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竖直向上抛出篮球,当它运动到最高点瞬间静止时,则篮球受力是平衡的B.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手对水桶的作用力等于水桶对手的作用力C.木箱静止在地面上,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D.在地球附近同一位置,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答案】B【解析】【分析】(1)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力平衡,对运动到最高点瞬间静止的篮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作出判断;(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其重力;(4)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详解】A、竖直向上抛出篮球,当它运动到最高点瞬间静止时,只受到重力一个力作用,故篮球受力是不平衡的。故A错误;B、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手对水桶的作用力与水桶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二者大小相等。故B正确;C、只有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木箱所受的重力,若在倾斜的地面上,二力不相等。故C错误;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重力没有关系,所以只能描述为: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B。14.如图所示,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两容器,底面积相等,为柱状容器.现分别往两种容器中注入等质量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两液面高度相同,已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可知,又知质量相等,可得A、B液体的密度关系;又因为液体的深度相同,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以判定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2)再根据两容器底面积的大小关系,得用判断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关系。【详解】(1)如图所示,VAVB;由于mA=mB,所以根据得:AB;再根据可知:A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即:pApB;(2)已知A、B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F=pS可知:液体A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即:FAFB;故选:A。15.如图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A.1:1B.2:1C.4:1D.8:1【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质量相等时两者的体积之比,进一步根据体积公式求出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2)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详解】由图可知,当m甲=12g时V甲=2cm3,当m乙=3g时V乙=4cm3,甲的密度为:,当m乙=3g时V乙=4cm3,乙的密度为:,密度之比为:;质量相等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根据V=L3得,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故选:C。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16.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CD【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详解】A、小杨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40cm,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若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30cm,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若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1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若蜡烛放置在45cm刻度线处,蜡烛到透镜的距离5cm,小于1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故D正确。故选:CD。17.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C.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答案】CD【解析】【分析】(1)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2)抛出的物体,根据受到重力和阻力关系分析合力;(3)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详解】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锤柄撞到石墩后静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A错误;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重力大于阻力,合力向下,故B错误;C、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踢出去后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故C错误;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18.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游船在水上行驶时,坐在船上的游客相对于船是运动的B.用力拉弓使弓张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司机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能向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BCD【解析】【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如果未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3)惯性是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对于有害的惯性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详解】A、坐在船上的游客相对于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相对船是静止的,故A错误;B、用力拉弓,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C、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司机或乘客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被撞伤,所以系安全带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D、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浆向后划水,水对浆有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使皮划艇前进,故D正确。故选:BCD。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由于水桶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手上B.用3N的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3NC.用大小不变的力F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钩码,F一定大于mgD.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跳板向下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大小相等【答案】BD【解析】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由于手收到水桶的压力形成的,是手收到力。水桶的重力作用的水桶上而不是手上。A错误。3N的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等于摩擦力。B对。用大小不变的力F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钩码,有可能是匀速提升,那么二力平衡就可以判定,F一定等于mg,所以C说一定大于错误。人对跳板的作用力与跳板对人的作用力属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对考点:力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的密度B.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需要控制受力面积一定D.探究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物体的密度【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变量,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详解】A、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时,改变物体的质量,测出对应重力,重力与密度无关,不需要控制物体密度不变,故A错误;B、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都有关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故B正确;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需要控制受力面积一定,故C正确;D、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跟物体的密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C。21.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1、m2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若在甲物体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放在乙物体上面,此时甲对桌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2,则m1、m2及P1、P2的大小关系为A.m1m2B.P1P2C.m1m2D.P1P2【答案】CD【解析】【分析】(1)根据图知,乙的底面积大,压强又相等,根据求出两者的压力关系,重力关系,质量关系;(2)在甲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放在乙上面时,两者的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压强公式判断两者压强变化量之间的关系。【详解】由图可知,S1S2,因实心正方体甲和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由F=pS可得:F1F2,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G=mg,所以,G1G2,m1m2,故A错误,C正确;在甲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放在乙上面时,两者的受力面积不变,截去部分的重,即压力一定,且S1S2,根据知,压强的变化量:p1p2,故B错误,D正确。故选:CD。22.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所受重力为GA,物体A所受的支持力为N,物体B所受重力为GB,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绳子对物体A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1,绳子对物体B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2,忽略绳子重力与滑轮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GB、f之和与F大小相等B.F与f是一对平衡力C.F1与F2大小相等D.GA与N大小相等,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AC【解析】【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才力相互作用,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详解】AB、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F向左,物体B所受重力对物体A的拉力向左,摩擦力f向右,三个力平衡,所以GB、f之和与F大小相等,故A正确;B错误;C、绳子通过定滑轮对物体A水平向右的拉力F1和绳子对物体B竖直向上的拉力F2,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所以二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D、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因此物体A所受重力GA和物体A所受的支持力N,都作用在物体A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AC。三、实验与探究题23.如下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答案】1N【解析】【分析】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详解】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N。24.如下图所示是光线穿过透镜后的折射情况,请在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答案】【解析】【分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详解】如图中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如图所示:25.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调零;如下图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的情景,请指出图中存在的操作错误:_。【答案】力的方向应该和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有分度值;(2)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3)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详解】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拉力方向必须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减小误差。所以图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拉力方向没有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26.如图所示,王刚用四个力拉同一根锯条,F1=F3=F4F2,使其发生图中四种形变:甲图和丙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有关;乙图和丁图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原因是没有控制力的_相同。【答案】(1).方向(2).大小【解析】【分析】力的三要素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详解】甲图和丙图,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而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乙图和丁图没有控制力的大小相同,所以不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27.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答案】【解析】【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详解】重力的作用点在球心,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并标出重力的符合G,如图:28.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首先将弹簧的B端固定,再用两个测力计沿相反方向拉A端,使A端到达某一点O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再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A端,仍将A端拉伸到O点,记录下此时拉力的大小与方向。施力情况大小方向用两个测力计F1=2.5N向右F2=1N向左用一个测力计F=1.5N向右(1)从表记录中你能得到的关于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_。(用字母表示)(2)实验中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时,仍要将弹簧A端拉伸到O点再读数的原因是:_。【答案】(1).F1-F2(2).合力和分力作用的效果相同【解析】【分析】(1)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时,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详解】(1)由实验数据知,1.5N=2.5N-1N,所以F与F1、F2的大小关系为:F=F1-F2。(2)力F的作用效果与力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时,这个力F才叫做F1,F2的合力。F1,F2叫分力,故将弹簧A端拉到O点再读数的原因是保证合力和分力作用的效果相同。29.小军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它们发现在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较小的砝码轻轻放在右盘后,观察到木块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小军用图乙中所示的小车B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小红用图丙中所示的硬纸板C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1)小军、小红分别用小车B和硬纸板C替换木块B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小红在实验中应使用_硬纸板。(选填“轻质”、“厚重”)【答案】(1).为了减小摩擦力的影响(2).轻质【解析】(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实验时,它们发现在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较小的砝码轻轻放在右盘后,观察到木块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木块和桌面之间产生了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和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是平衡力。要避免这种现象要减小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用小车代替木块,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的影响;(2)小红用图丙中所示的硬纸板C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使得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实验中应使用质量小的纸板以减小重力的影响。点睛:两个物体接触时,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3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的烧杯口上的硬纸板上有一个静止的象棋子,棋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将棋子下的硬纸片用手指突然弹出,棋子却没有和纸片一起飞出,这是因为棋子具有_。【答案】(1).平衡力(2).惯性【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分析棋子没有和纸片一起飞出的原因。【详解】鸡蛋静止在硬纸板上,受到重力和硬纸板的支持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在鸡蛋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将棋子下的硬纸片用手指突然弹出,该硬纸片受力出去,鸡蛋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没有随纸板一起飞出。3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其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木块上放一个钩码,使木块再次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其实验目的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和_有关。【答案】压力【解析】【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时,控制另外一个因素相同。【详解】增加一个钩码时,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使木块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研究,目的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3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2,F1、F2均为3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答案】3【解析】【分析】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平衡状态下读数,所以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示数显示一侧拉力的大小。【详解】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2,可以理解为其中一个力起到了固定作用;且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测力计不可能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3N。3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三次实验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具有相同的_。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水平表面对小车的阻力越_,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时速度减小得越慢。实验结果表明,力是_(选填“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1).初速度(2).小(3).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析】【分析】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实验中要求从同一点滑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则水平面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时速度减小得越慢。【详解】同一高度开始运动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符合控制变量的思想;所以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具有相同的初速度;由图可知,水平面的摩擦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则小车运动时速度减小得越慢。说明阻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所以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34.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两幅图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2)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答案】(1).凹陷程度(2).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没有控制压力不变【解析】【分析】(1)本实验采用了转换法,即通过泡沫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实验同时应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详解】(1)实验时小明是通过观察泡沫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甲乙两图中,受力面积相同,乙图上面增加钩码,所以压力更大,泡沫的凹陷程度更明显,故得出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实验中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大小改变了,所以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不能得出正确结论。35.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面扎有橡皮膜的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管中倒入的液体越来越多,橡皮膜下凸的程度越显著,小民提出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小红根据液体越来越深,橡皮膜下凸的程度越显著,于是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们按图所示器材来验证(B、C器材底部都可以与A连接组合使用),实验时他们在两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_(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时,他们是在验证_(选填“小红”或“小民”)的猜想。若记录的橡皮膜下凸的程度相同,说明该猜想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深度;不同;小民;错误【解析】分析:(1)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两个因素有关,研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2)本实验中液体的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橡皮膜下凸的程度体现的,橡皮膜凸的程度越显著,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解答:解:(1)实验时,管中倒入的液体越来越多,液体越来越深,橡皮膜下凸的程度越显著,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2)图2中两个容器的形状不同,在两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液面位置相同,因此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是不同的;但是橡皮膜凸起的程度相同,说明产生的压强相同,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故答案为:深度;不同;小民;错误36.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答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解析】【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据此分析解答。【详解】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说明两同学对沙滩的压力作用不同,所以可提出的问题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37.如下图甲所示,材料向下弯曲偏离水平位置的距离h叫下垂量。为了探究材料的下垂量h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甲、乙两种材料进行实验,同时控制两支撑柱间距离s一定,忽略材料自重的影响。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军所探究的问题中,自变量是_。(2)甲、乙两种材料下垂量较大的是_。(选填“甲”或“乙”)(3)材料的下垂量h与所受拉力F成_。(选填“正比”或“反比”)【答案】(1).拉力(2).乙(3).正比【解析】(1)由题意可知,拉力F是变化的,故自变量是拉力;(2)由图可知,当拉力相同时,乙的h变化较大,故下垂量较大的是乙;(3)由图可知,甲、乙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故材料的下垂量h与所受拉力F成正比故答案为:(1)拉力;(2)乙;(3)正比【点睛】能根据图象分析出图象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8.小雨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为:F=_。x/cm051015202530F/N0100200300400500600【答案】F=(20N/cm)x【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弹力为1N时,弹簧伸长量为2cm;当弹力为2N时,弹簧伸长量为4cm;当弹力为3N时,弹簧伸长为6cm,依此类推,可得出结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设,则比例系数:所以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弹簧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在总结结论时一定要加条件:在弹性限度内。39.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中,这位扮相为孙悟空的京剧演员连续地展示了两个亮相动作,他对地面的压力及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F甲_F乙,p甲_p乙。(填“”或“【解析】【分析】(1)水平面的物体静止时,压力生于物体的重力;(2)根据两图中受力面积的不同,结合判断压强大小。【详解】水平面的物体静止时,压力生于物体的重力,由于演员的重力不变,所以两图中地面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由图知,乙图中受力面积更大,根据知,乙对地面的压强小,即p甲p乙。40.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选填选项的字母)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但像在光屏的下方,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蜡烛向_方向移动.(选填“向下”或“向上”)。【答案】(1).A(2).D(3).向下【解析】【分析】(1)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2)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据此解答;(3)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进行分析。【详解】(1)由图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应使物距缩小,像距变大,所以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故D正确;(3)像在光屏的下方,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像向上移动,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的特点,应将蜡烛向下移动,此时像会上移。41.小明学完液体压强后,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液体内部压强(p)和液体的深度(h)成正比。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实验中提供微小压强计)。【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只有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p)和液体的深度(h)才成正比。可以在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实验,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详解】实验器材:水、盐水、两只烧杯、刻度尺、微小压强计。实验步骤:(1)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浸在A烧杯的水中,探头所在的深度为h,并记录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为h1。(2)将探头再缓慢浸入B烧杯的盐水中,探头所在的深度为2h,记录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为h2。分析结论,再次实验时,深度增加了一倍,但,实验说明液体压强p与液体深度h不成正比,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42.小利同学家里装修,爸爸选用木质地板时,想选相对粗糙一点的。小利爸爸选了同种木质3种花纹不同的板子(分别命名为木板1、木板2、木板3)。用手触摸,感觉光滑程度差不多,想仔细辨别一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辨别哪种花纹的木板更粗糙,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提供的器材: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已调零精度足够的测力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