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北京高三化学 高考氧化氧化还原专题复习(学案及强化训练)知识点:一: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高价金属阳离子: (3)高价态或较高价态化合物: (4)其他 2、常见还原剂:(1)活泼和较活泼的金属: (2)某些非金属单质: (3)低价金属阳离子: (4)非金属阴离子: (5)较低价化合物: 3、常见的氧化剂对应的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产物KMnO4Mn2+H2O2O2K2Cr2O7Cr3+Fe2+Fe3+H2O2H2OSO2、SO32、HSO3SO42Cl2ClH2C2O4CO2HNO3(浓)NO2S SO2HNO3(稀)NONH3NOH2SO4(浓)SO2ClCl2O2O2 H2O H2SSFe3+Fe2+ NaClOCl强化训练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月饼等富含油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加入抗氧化物质,下列不属于抗氧化物质的是( )A生石灰B还原铁粉C亚硫酸钠D维生素C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3、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将乙醇滴入酸性K2Cr2O7溶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B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C将H2C2O4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D将乙醛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并加热至沸腾,出现红色沉淀4、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发生以下反应:Cu2S+2Cu2O=6Cu+S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9.2gCu,反应中转移1.8mol电子5、在酸性条件下,向含铬废水中加入FeSO4 ,可将有害的Cr2O72-转化为Cr3,然后再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使Cr3转化为Cr(OH)3沉淀,而从废水中除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SO4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废水的pH会减小C若该反应转移0.6 mol e-,则会有0.2 mol Cr2O72- 被还原D除去废水中含铬元素离子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6、镁锰干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式为:Mg+2MnO2+H2O = Mg(OH)2+Mn2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可以选择碱性溶液作为电解质C反应后正极和负极附近溶液的pH均升高D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MnO2H2O2e Mn2O3 2OH7、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序号氧化剂还原剂其他反应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Cl2FeBr2/ClKClO3浓盐酸/Cl2KMnO4H2O2H2SO4O2Mn2+A表中组的反应可能有一种或两种元素被氧化 B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KClO3Fe3+Cl2Br2C表中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KCl,电子转移数目是6eD表中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 3H2O2 + 6H+=2Mn2+ + 4O2+ 6H2O8、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一定条件下,氯气和CN-反应生成无毒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B该反应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N2C当1 molCN-参与反应时,转移3 mol e-D处理含0.1 mol 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5.6L9、用铁酸钠(Na2FeO4)对来自河、湖的淡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新技术,下列对铁酸钠用于饮水处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Na2FeO4在溶液中显酸性,能杀菌消毒D在Na2FeO4中铁元素显+6价,具有强还原性,能杀菌消毒CNa2FeO4的还原产物为Fe3+,其易水解产生Fe(OH)3胶体,使水中悬浮物聚沉DNa2FeO4的还原产物Fe2+水解得Fe(OH)3胶体,使水中悬浮物聚沉 10、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B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11、某种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Li1-xCoO2 +LixC6 = 6C + LiCoO2,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xC6发生氧化反应B充电时,L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C 充电时将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1-xCoO2 + xLi+ + xe = LiCoO212、以下的实验及说明,正确的是 ( ) A. CuCl2H2SCuS2HCl (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强)B. 2NaCl(固)H2SO4(浓) Na2SO42HCl(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C. H2SCl22HClS(氯的氧化性比硫强)D. 3Na2S2FeCl36NaCl2FeSS(氯的氧化性比硫弱)13、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点时溶液中含有I-和Br-B. DE段表示n (Fe2+)的 变化情况C. 原溶液中n (Fe2+) :n (I-) :n (Br-) = 3 :1 :2D当通入2mol Cl2时,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2Fe2+ + 2I- + 2Cl2 = 2Fe3+ + I2 + 4 Cl-14、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右。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15、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16、次磷酸(H3PO2)是一元弱酸,工业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NaH2PO2制H3PO2。(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阳极室有H2生成 B阴极室溶液pH减小 C原料室溶液pH保持不变 D阳极室可能有H3PO4生成1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粉撒入稀硫酸中.2Fe + 6H+ = 2Fe3+ + 3H2 B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H2S气体.2Fe3+ + 3H2S = 2FeS + S + 6H+ C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 + 4Br- + 3Cl2 = 2Fe3+ + 6Cl- + 2Br2 D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中.Fe(OH)3 + 3H+ = Fe3+ + 3H2O19、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从废液中提纯并结晶出FeSO47H2O。将FeSO47H2O配制成溶液。FeSO4溶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的浊液。将浊液过滤,用90热水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FeCO3固体。煅烧FeCO3,得到Fe2O3固体。 已知:NH4HCO3在热水中分解。(1)中,加足量的铁屑除去废液中的Fe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中,需加一定量硫酸。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硫酸的作用 (3)中,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FeCO3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5)IV中,通过检验SO42-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SO42的操作是 (6)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现煅烧464.0 kg的FeCO3,得到316.8 kg产品。若产品中杂质只有FeO,则该产品中Fe2O3的质量是 kg。(摩尔质量/gmol-1:FeCO3 116 Fe2O3 160 FeO 72)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中用饱和食盐水的原因: (3)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 。(4)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 振荡后,CCl4层略微变橙色。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5)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 (SCN)2 。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与水发生水解反应。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 。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20、(1)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Cl2+H2OH+ +Cl-+HClO,用饱和的食盐水可以减少氯气和水反应的量,有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杂质HCL气体。(3)关闭止水夹b,打开活塞a,向分液漏斗中注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4)Cl2 Br2 Fe3+ (5)过量氯气和SCN 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Fe3+ +3SCN-Fe(SCN)3 平衡逆向移动而褪色。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上述推测合理。(或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上述推测合理。(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BrCl + H2O = HBrO + HCl反应只产生Cl-,不产生Br-。 BrCl+2KI=KCl+KBr+I2 写分步反应的方程式也可21、某小组查文献得知:氧化性IO3Fe3+I2,3Br2+6FeCl22FeBr3+4FeCl3;I22S2O32S4O622 I; CuI是一种白色沉淀(Ksp1.31012)。.该小组为确定一份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的成分,设计定性实验加以猜想和验证。(1)实验过程如下:(2)该碘盐中肯定不含的物质是_(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达)。(3)根据信息推断Fe3+、S4O62、I2、Br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第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 取0.40 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淀粉作滴定指示剂,用0.100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 mL。(1)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2)CuCl2溶液与K 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百分数为_。答案I.(1)Fe3+ ,CCl4(每个答案1分)(2) KI(3)Br2 Fe3+ I2 S4O62(4)2 Fe3+ +2I= 2 Fe2+ + I2 ,IO3 +5 I+6H+ = 3I2+3H2O, .(1)蓝色褪去,放置一定时间后不恢复原色(或半分钟内颜色不变化)(该空1分)(2)2CuCl24KI2CuII2+4KCl(3)85.522、工业上用某矿渣(含有Cu2O、Al2O3、Fe2O3、SiO2)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下:已知: Cu2O + 2H+ = Cu + Cu2+ + H2O沉淀物Cu(OH)2Al(OH)3Fe(OH)3Fe(OH)2开始沉淀pH5.44.01.15.8沉淀完全pH6.75.23.28.8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混合物A中的成分是 。 (2)反应完成后,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填离子符号) 请写出生成该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 (3)x、y对应的数值范围分别是 、 。 (4)电解法获取Cu时,阴极反应式为 ,阳极反应式为 。 (5)下列关于NaClO调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NaClO可使溶液的pH降低 b. 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生反应ClO+ H+HClO, ClO消耗H+,从而达到调节pH的目的 c .NaClO能调节pH的主要原因是由于NaClO水解ClO+ H2OHClO+OH,OH消耗H+ ,从而达到调节pH的目的(6)用NaClO调pH,生成沉淀B的同时生成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 (1)SiO2、Cu(各1分)(1) Fe2+ (2分) 2Fe3+ + Cu = Cu2+ + 2Fe2+(2分)(2) 3.2pH4.0 5.2pH5.4(各1分)(3) Cu2+ +2e = Cu 2Cl- 2e = Cl2(各1分)(4) b (2分)(5) 5ClO+ 2Fe2+ + 5H2O = 2Fe(OH)3 + Cl+ 4HClO(1分) (或 2Fe2+ +7ClO+ 2H+ 5H2O = 2Fe(OH)3 + Cl+ 6HClO)24、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优质漂白剂。一种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制备NaClO2 粗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纯ClO2 易分解爆炸,空气中ClO2 的体积分数在10%以下比较安全;NaClO2 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在酸性溶液中迅速分解;含水NaClO2 受热易分解。(1) 试剂A 可以选择_(填字母序号)。a. SO2 b. 浓硝酸 c. KMnO4(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 下列关于上述流程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填字母序号)。a. 反应进行过程中应持续鼓入空气b. 反应后得到的母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Clc. 反应中NaOH 应过量(4) 已知压强越大,物质的沸点越高。反应结束后采用“减压蒸发”操作的原因是_。(5) 中间产物二氧化氯(ClO2)在生产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用ClO2 处理泄漏的氰化钠(NaCN),得到无毒的NaCl、N2 和CO2。若处理含NaCN 410-5mol/L的废水 1000L,至少需要ClO2 的质量为_g。【答案】(1)a (2)2ClO2 + H2O2 + 2OH- = 2ClO2- + 2H2O + O2 (3)ac (4)在较低温度蒸发浓缩,可防止温度过高NaClO2分解 (5)2.72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实验。提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乙同学认为发生双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 实验验证: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为了检验所用Na2SO3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取5mL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得出结论: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说明的问题是:实验,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 实验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拓展探究:丁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其可能的原因除SO32水解能力较CO32小外,还有 。答案(12分)2Fe3+SO32+H2O=2Fe2+SO42+2H+ BaCl2溶液、稀盐酸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 Fe(OH)3(胶体)+ 3SCN = Fe(SCN)3 + 3OH 2Fe3+ + 3CO32 + 3H2O = 2Fe(OH)3 + 3CO2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O32没有还原性 (每空2分 共12分)26: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步骤操作现象I向2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的Na2SO3溶液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_7(填“”、“”或“=”)。 (2)分析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原因: (3)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_ _。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 SO32- + = F e2+ + +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1Fe2+与SO32-反应生成墨绿色的絮状沉淀FeSO3;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4)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操作现象II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出现“丁达尔效应”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的理由是_ _。(5)为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操作现象III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IV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II中的红褐色溶液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经检验步骤III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_(填字母)。 aK3Fe(CN)6 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已知H2SO3是弱酸,请结合电离方程式说明步骤III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 。(6)结论: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答案(1)(1分)(2) Fe3+3H2OFe(OH)3+3H+,加入Na2SO3后,c(H+)下降,平衡正向移动,生成Fe(OH)3 2Fe3+ + SO32- +H2O =2Fe2+ +SO42-+2H+ (3)FeSO3和FeCl3的混合溶液也可能出现“丁达尔效应” (4) a H2SO3H+HSO3; HSO3H+SO32,SO32与被还原生成的Fe2+结合为FeSO3,与剩余的FeCl3溶液混合而呈现红褐色27、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 。(2)操作X的名称为 。(3)氧化时,在三颈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0C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 。(4)已知:5SO32+2IO3+2HI2+5SO42+H2O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答案(1)SO32-+I2+H2O=2I-+SO42-+2H+ 使四氯化碳当中的碘单质进入溶液(2)分液 (3)防止碘升华或者被氧化,增大氯气的溶解度,氢氧化钠(4)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氯化铁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碘离子,若溶液不变蓝,说明不含;另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亚硫酸钠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碘酸根离子,若溶液不变蓝,说明不含碘酸根。28、某同学清洗银镜实验后试管内壁上的银并探究其中的反应原理,进行下列实验。(1)用稀硝酸可以清洗试管内壁上的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消除(1)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改为如下实验。实验编号操 作现 象I剧烈反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反应停止后,试管内壁上的银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液体a。(1) 该同学由现象推测H2O2将Ag氧化为Ag+,但通过实验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他的操作及现象是:取实验I所得液体于试管中, 。(2) 经查阅资料,发现:实验I中银镜溶解后经一系列反应,最后产物为Ag,但是因为颗粒很小(直径在1100 nm间)分散在液体中,肉眼无法识别。该同学设计实验,证实了a中存在直径在1100 nm间的颗粒。他的操作及现象是: 。(3) 写出实验I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ZXXK(3)进一步探究银的化合物在H2O2分解反应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来源:学&科&网操 作现 象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7课 浙江绿谷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人·自然·社会
- 项目主题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华东师大版2020选择性必修2 网络基础-华东师大版2020
- 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2 We're going to cheer the players第4课时说课稿(新版)外研版
- 2025护士甲亢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洁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刃磨机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医院会计岗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试题(村医培训)附答案
- DB37T 4884-2025互花米草治理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 DB32T 5206-2025中医护理门诊建设与服务规范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课件
- 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一年级16《柳林风声》译文和答案
-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档案
- 各种汉服款式剪裁图大全
- GB/T 6391-2003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
- GB/T 28733-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
- GB/T 18591-2001焊接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
- 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课件
-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申报培训课件
- 血管活性药物课件
-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全册教案 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