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 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能够正确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u 学会化学方程式的几种常见配平方法。u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并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知识点一 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及其写法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知识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写: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果反应物或者生成物不止一种,就用“+”连接,读作:“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读作:“生成”配平: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反应前后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2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点燃、催化剂等;标出生成物的状态,如:,把短线改成等号2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例1. 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ACaSiO4BCa2SiO3CCaSi2O3DCaSiO3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SiO2X+CO2,反应前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1、1、5、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0、1、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SiO3答案: D例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解析: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 D例3.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和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B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解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错误;B、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是甲烷和水,是两种,错误;C、反应前在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发生了改变,错误;D、反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28=4:7,正确;答案: D例4. “题16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右图是C2H4O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即H2O分子与C2H2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C2H4分子答案:C2H2+H2OCH3CHO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 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 。答案: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相等2.在化学反应:2A2 + 3B2 = 2C中,C的化学式是 ( )AAB BAB2 CAB3 DA2B3答案: D3、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 + 3O2=2CO2 + 2H2O,则X的化学式 。答案: C2H44、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甲烷(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答案:(1)CH4+O2=CO2+2H2O;(2)Zn+H2SO4=ZnSO4+H25、根据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写出所提供的任意3条信息。(1)_;(2)_;(3)_。答案: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四个磷原子和五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属于化合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6、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4TNT+21O2=28CO2+10H2O+6N2,则TNT的化学式为 ,它的一个分子的原子个数为 。答案: C7H5O6N3 , 217、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条件、配平、箭头、短线改为等号)(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3)双氧水分解、(4)水通电 答案:4P + 5O2 点燃2 P2O5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2 H2O2 MnO2 2H2O + O2 ;2 H2O 通电 2H2+ O28、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 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CaO2+H2O=Ca(OH)2+O29.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点燃后,既能在氮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氮化镁(氮显-3价)固体的化合物;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与一种白色固体粉末。试写出以上发生的两条化学方程式:答案: 3Mg + N2 点燃 Mg3N2 2Mg + CO2 点燃 2MgO + C 知识点三 配平u 最小公倍数法 u 要点: 寻找化学反应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且原子个数相差最多的元素为配平起点。 例如:Fe2O3+CFe+CO2 选择O原子为配平起点,由于3与2的最小公倍数为6,故Fe2O3系数为2,而CO2的系数为3,然后调节C与Fe2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既原方程变为:2Fe2O3+3C4Fe+3CO2。 u 观察法(俗名:干瞪眼法) u 要点: 当反应方程式两边有的物质组成较为复杂时,考虑用观察法。即观察分析反应式左右两边相关物质的组成,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各自化学式前的系数;在推导其他原子的个数。 例如:Fe2O3+CFe+CO2 反应中:CCO2 ,C夺取了Fe2O3 里两个O原子,那么一分子的Fe2O3 里的3个O原子可以供给个C个CO2,然后调节为整数系数为:2Fe2O3+3C4Fe+3CO。u 奇数配偶法要点:寻找反应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原子,且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为配平的起点。将奇数的原子用2、4、4、8.等偶数配成偶数,调节其他元素的原子的个数。 例如:Fe2O3+C-Fe+CO2 选择O原子,因O原子的个数为一奇一偶,所以先将 Fe2O3用偶数2配平,再依次推导出C、Fe2O3 、CO2的系数,分别为3、4、3,即得:2Fe2O3+3C4Fe+3CO2 。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例1.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P + O2 点燃 P2O5 (2) C + O2 点燃 CO (3) Al + O2 点燃 Al2O3 (4) Fe + O2 点燃 Fe3O4 (5) Mg + O2 点燃 MgO (6) H2O2 MnO2 H2O + O2 (7) H2O 通电 H2+ O2 (8) H2 + O2 点燃 H2O 解析: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先配奇数大)答案:(1) 4P + 5O2 点燃2 P2O5 (2) 2C + O2 点燃 2CO (3) 4Al + 3O2 点燃 2 Al2O3 (4) 3 Fe + 2O2点燃 Fe3O4 (5) 2Mg + O2 点燃 2 MgO (6) 2 H2O2 MnO2 2H2O + O2 (7)2 H2O 通电 2H2+ O2 (8) 2 H2 + O2 点燃 2H2O 例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CuSO4 + NaOH Na2SO4 + Cu(OH)2(2) Mg + HCl MgCl2 + H2 (3) Fe2O3 + H2SO4 Fe2(SO4)3 + H2O(4) Al + H2SO4 Al2(SO4)3 + H2 (5) Fe(OH)3 + H2SO4 Fe2(SO4)3 + H2O(6) Al2(SO4)3 + NaOH Na2SO4 + Al(OH)3解析: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答案:CuSO4 + 2NaOH Na2SO4 + Cu(OH)2Mg + 2HCl MgCl2 + H2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2Fe(OH)3 + 3H2SO4 Fe2(SO4)3 + 6H2OAl2(SO4)3 + 6 NaOH 3Na2SO4 + 2Al(OH)31.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1) KMnO4 K2MnO4 + MnO2 + O2(2) Al + CuSO4 Al2(SO4)3 + Cu (3) Zn + HCl ZnCl2 + H2 (4) Al2O3 + H2SO4 Al2(SO4)3 + H2O (5) Fe2(SO4)3 + NaOH Na2SO4 + Fe(OH)3答案: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Zn + 2HCl ZnCl2 + H2 Al2O3 + 3H2SO4 Al2(SO4)3 + 3H2O Fe2(SO4)3 + 6NaOH 3Na2SO4 + 2Fe(OH)32Fe(OH)3 + 3H2SO4 Fe2(SO4)3 + 6H2O2.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H4 + O2 点燃 CO2 + H2O(2) C + CO2 高温 CO(3) NH3 + O2 催化剂 NO + H2O(4) CO + Fe2O3 高温 Fe + CO2答案: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C + CO2 高温 2CO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3CO + Fe2 O3 高温 2Fe + 3CO2知识点四 化学方程式相关计算1.意义:质的方面: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物(或原料)和生成物(或产品) 量的方面:表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基本书写依据和格式:a计算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进行计算; b计算步骤: 解,设未知量 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列比例式,求解 简明作答 3.常见题型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若遇到不纯物时,应先把不纯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的质量比例3. 16.8g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需要消耗 g氧气,同时生成 g四氧化三铁 。解析: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y。3Fe + 2O2 点燃 Fe3O4 168 64 23216.8g x yx =6.4g= 168 16.8g 64 xy=23.2g= 168 16.8g 232 y答:反应中消耗6.4g氧气,生成23.2g四氧化三铁。答案:6.4g,23.2g例4. 已知4.8g金属M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MSO4和0.4g氢气,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解析:解: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M + H2SO4 = MSO4 + H2x 24.8g 0.4g= x 2 4.8g 0.4g x =24答: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答案: 24例5. 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解析: 答案: 32.5t,64.8t120g的高锰酸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再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8,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A. 19.8 B. 0.2 C. 2.0 D. 不能确定答案:B 2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8g碳与3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得到11g二氧化碳 B6g碳与16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得到22g二氧化碳 C10g碳与1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得到22g二氧化碳D32g碳与1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得到44g二氧化碳答案: B4在实验室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若制取0.6g铜需要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答案:8g 5实验室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氧气,反应前二氧化锰占固体质量的25%,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占32.7%,氯酸钾的分解率为多少?(计算过程保留三 位小数,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80%6加热31.6g高锰酸钾,当得到3.2g氧气时,剩余的固体为( )AK2MnO4和MnO2 BKMnO4和MnO2CKMnO4和K2MnO4 DKMnO4、K2MnO4和MnO2 答案: A7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4 B. 48 C. 4 D. 8 答案: A84.6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需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H2O,该有机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可能含氧答案: C9将干燥、纯净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取31g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21.4g,试回答: (1)根据 定律,反应后可生成氧气 g; (2)21.4g剩余固体中含有 和 两种物质; (3)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答案:质量守恒定律 9.6g 氯化钾、二氧化锰 24.5g 1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A2:1 B4:8 C1:8 D1:16答案: C2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 )克A10 B6 C5 D12答案: C3制取71克五氧化二磷,需要磷_克,需要烧氧气_克( )A30克30克 B30克40克 C31克40克 D40克31克答案: C4. 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答案: C5由化学方程式CxHyOz + 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A1、2、3 B2、4、1 C4、8、2 D4、4、1答案: C6如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答案: C7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2FeTiO3+6C+7Cl22X+2TiCl4+6CO,TiCl4+2MgTi+2MgCl2 则X为()AFeCl2BFeCl3CFe2O3DFeCO3答案: B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 D11已知化学反应Al2O3+2NaOH=2R+H2O,推断R的化学式是()ANa2OBAl(OH)3C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NaAlO2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DNaAlO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答案: C124克氧气可跟( )克氢气完全反应。A1 B0.5 C2 D4答案: B13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41662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82x12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的值是4D该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5答案: D14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MNXY微观示意图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B在该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为5:9C若反应中消耗17 g M,生成X的质量为30 g D在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与管理-洞察及研究
- 地丁三味汤散与党参、白术配伍的临床疗效研究-洞察及研究
- 基于LBS的用户行为分析-洞察及研究
- 信息港语义理解中的问答系统开发-洞察及研究
- 涵江安全培训班课件
- 设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设备安全生产培训心得课件
- 玉石毛料采购合同3篇
- 海运操作流程培训课件教学
- 海绵宝宝wedo课件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闻考点+答题方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5
-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公司注册登记培训课件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
- 2025年宿州市公安机关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10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课标(水平一)体育与健康《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