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资*源%库3.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教学难点】1. 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是将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的特定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师:(方法引导:实现区域农业一般步骤是: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我们以成熟的农业区域来了解其形成过程。师: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生:东北。师:这一地区还是我国著名的牧业基地。这个地区有哪些地理条件,它们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让我们带着好奇,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及农业的布局特点。板书: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师:大家知道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基本地理位置吗?请同学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生: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师: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界线、纬度位置及临海、邻国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师:阅读相关章节,初步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板书:一、地理条件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农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品种、复种制度及产量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也是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师: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又有哪些?(师生交流观点)影响东北农业区的主要自然因素中有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师:农业影响因素中,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的因素?生:有利条件是地形、土壤、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不利条件是气候(热量条件较差)、市场狭小(人少)。课件展示:材料一: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的干湿地区师:根据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讨论影响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利弊。生: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为我国温带师:东北地广人稀,也使得东北农业市场狭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引发思考)如何有效地通过市场的扩大刺激东北农业的发展呢?生:东北地广人稀,本地粮食市场的需求量不大,但粮食作物可提供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可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实现商品农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市场的扩大。只要发展合理,市场前景广阔。师:由此得出,换一种思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综上所述,东北发展的地理条件如下:板书: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齐全,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地广人稀师:(承上启下)东北作为成熟的农业区,农、林、牧全面发展。区域内部,根据生产条件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师: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生:(合作互动)从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可看出,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是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师:广大农区舍饲养畜业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畜种;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学生活动:1.根据课本,用示意图归纳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2.归纳东北地区布局的自然条件及其内部差异。参考答案:1.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发展 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亚麻等)地形类型齐全 农林牧综合发展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作物高产“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实现机械化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苗木节能减排保障措施
- 【真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
-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稳定化运营措施
- 2025年春季学校行政后勤协调计划
- 六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学困生帮扶计划
- 以形启思:初中几何图形分析导向的变式教学应用探索
- 以小见大:秦皇岛市青云里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 以图式为翼破听力之茧: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新探索
- 2025年度电商数据隐私保护计划
- 通信行业技术负责人职责聚焦
- 照明组装生产车间试题带答案
-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学生卷
- 福建福州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末数学试题
-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考核试卷
- 交通执法培训课件新
- l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 健康评估(第3版)课件6-2 泌尿系统常见症状评估
- 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 2025年云南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附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附答案)
- 武汉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物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