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盛佩,曹玲春,王晋 ( 台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浙江 台州 3 1 8 0 0 0) Abstract:By studying the accelerated coagulation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wet-screened mortar in the concrete.The dosage and required varieties of setting accelerator in the wet-screened mortar are different in the concrete with diverse fluid states, mineral additives and strength grades; In terms of the concrete with less than 0.4 water-cement ratio or delivered by high-strength pumping, the dosage of setting accelerator should be less.Its accurate quantity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experiment.According to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experiment results, the concrete strength gained from the mortar accelerated setting method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s endowed with better correlativity with the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with 28 day standard maintenance,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strength controlling and the mix proportion of adjustment to the concrete premixing enterprises and construction concrete producing sites. Key words:concrete; wet-screenedmortar; acceleratedsettingwithhightemperatureandpressure; CSAsettingaccelerator; CSsettingaccelerator 摘要: 通过对混凝土中湿筛砂浆的促凝压蒸试验研究,表明了不同流态的混凝土和不同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及不同强度等级的 混凝土, 其促凝剂在湿筛砂浆中的用量和品种要求是不相同的, 对于水胶比小于 0 . 4 或高强泵送混凝土, 促凝剂的用量应更少, 具体用量 由试验确定。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 用砂浆促凝压蒸法来推定混凝土标准养护 2 8 d 强度, 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可以作为预拌混凝 土生产企业及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的强度控制和配合比调整。 关键词: 混凝土;湿筛砂浆;促凝压蒸;C S A促凝剂;C S 促凝剂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 0 6 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 0 0 2 - 3 5 5 0(2 0 0 9 ) 0 1 - 0 1 1 4 - 0 5 Fast estimating concrete strength by accelerated setting mortar method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uring SUN Sheng-pei, CAO Ling-chun, WANG Jin (Tai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Center, Taizhou 318000, China ) 砂浆促凝压蒸法快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 收稿日期:2008-07-14 0 引言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 预拌混凝土以其先进的生 产工艺、 稳定的产品质量、 绿色环保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由于预拌混凝土生产效率高, 怎样能使混凝土强度在生产过 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原行业标准 JGJ 1583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中的沸水法、 热水法和温水 法三早期推定方法, 最短试验时间也需 7 h, 按预拌混凝土生 产能力 60 m3/h 估算, 7 h 已生产混凝土 400 m3左右。而砂浆 促凝压蒸法的试验时间一般在 1.5 h 之内, 生产的混凝土不到 100 m3, 显而易见采用此方法能更加快速推定混凝土强度, 对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保证混凝土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 有着重 要的作用。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 152008 早期推 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自 2008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主要 修订的内容之一是增加了砂浆促凝压蒸法推定混凝土强度的 试验方法。 1 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 20 世纪 20 年代, 世界各国就曾以压蒸釜作为加速养护设备, 由于当时认为快速养护条件与标准养护条件及生产构件的实 际养护条件均不大相同, 设备价格又很高, 因而未能得到广泛 使用。促凝压蒸法的兴起主要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到 80 年 代初, 许多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压蒸法的试验研究。 例如: 日本株式会社 70 年代末, 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生产 过程中的快速推定,并于 80 年代初应用于建筑工程早期质量 控制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水 电部天津设计院科研所合作项目 用促凝压蒸技术即时推定混 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以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论 证了采用湿筛砂浆快速测定混凝土强度的可行性。到 90 年 代, 制定了 JTJ 0539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 提 出了促凝压蒸法进行混凝土快速试验。 促凝压蒸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举例如下: (1 ) 福州泉州大桥在施工中采用 1 h 促凝压蒸技术, 及时发 现混凝土质量异常, 查出了一批不合格的 325 号水泥, 避免了 一起质量事故。 (2 ) 柳州水泥厂扩建工程自 1985 年 4 月至 1986 年 5 月, 采用 1 h 促凝压蒸法及时提供信息, 先后避免了由于配合比计算 错误或称量设备失灵等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 5 起。 (3 ) 安徽马钢高速线材工程建设过程中, 采用促凝压蒸技 术, 及时提供信息, 先后避免了由于水泥不合格、 计量设备失 混凝土 Concrete 实用技术 PRACTICAL TECHNOLOGY 2 0 0 9年 第1期( 总 第 2 3 1期) Number 1 in 2009 (Total No.231 ) doi: 10.3969/j.issn.1002-3550.2009.01.033 114 (6 ) 膨胀剂: 安徽巢湖生产的 UEA-H (改进型 ) 膨胀剂, 混凝 土在水中 7 d 自由膨胀率为 1.1510-4, 见图 1。 (7 ) 专用促凝剂: 专用促凝剂采用分析纯或化学纯化学试剂, 并按表 5 规定质量比配制。 3 . 3 试验步骤 (1 ) 将试模擦净, 在四周缝隙处涂抹少许黄油, 紧密装配, 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压蒸锅内加水至离蒸屉约 20 mm 高 度, 将水烧沸并检查压蒸锅是否漏气。 铝酸钠 NaAlO2 - 15 表 5促凝剂配合比 (质量比 )% 型号 CS CAS 无水碳酸钠 Na2CO3 75 60 无水硫酸钠 Na2SO4 25 25 表 4石的性能指标 含泥量 /% 0.48 0.52 0.50 材料名称 人工碎石 (531.5 ) 天然卵石 (531.5 ) 破碎卵石 (531.5 ) 表观密度 / (kg/m3) 2 635 2 628 2 640 堆积密度 / (kg/m3) 1 370 1 330 1 385 紧密密度 / (kg/m3) 1 560 1 545 1 555 压碎指标 /% 9.6 9.3 8.2 针片状含量 /% 10.3 3.2 6.5 (2 ) 掺合料: 台州电厂磨细粉煤灰和安徽朱家桥 S95 磨细矿 粉, 技术指标见表 2。 (3 ) 细骨料: 台州三门中砂和福建中砂 (人工级配) 互掺及 宁波淡化砂, 技术指标见表 3。 (4 ) 粗骨料: 台州人工碎石、 天然卵石、 破碎卵石, 粒径均为 531.5 mm 连续级配, 技术指标见表 4。 (5 ) 高效缓凝减水剂: 台州鲁班公司生产的 LJ-202 型减水 剂, 主要成分为羟基磺酸复合物, 具有高效减水、 增强、 改善混 凝土和易性及可泵性。 表 3砂的性能指标 含泥量 /% 1.4 0.4 0.6 材料名称 三门砂 福建砂 宁波淡化砂 细度 模数 2.85 2.70 2.58 表观密度 / (kg/m3) 2 635 2 675 2 656 堆积密度 / (kg/m3) 1 500 1 530 1 515 紧密密度 / (kg/m3) 1 650 1 695 1 670 表 2粉煤灰和 S95 矿粉性能 材料 名称 粉煤灰 S95 矿粉 含水率 /% 0.09 0.20 细度 /% 9.20 0.27 烧失量 /% 3.65 0.86 需水比 /% 99.2 102.0 活性指数 28 d 67.2 101.4 7 d - 76.1 灵、 生产管理信息传递误差或搅拌站原材料管理上的失误等原 因造成的质量事故 7 起。 (4 ) 2000 年以来, 浙江台州四强建材有限公司采用了 1 h 促凝压蒸法及时提供信息, 也多次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如 2002 年 10 月, 12 万 m3的鑫泰广场由于材料管理上的失误, 错 将矿粉当水泥应用于一层柱、 梁板, 由于采用了 1 h 促凝压蒸技 术, 及时发现问题, 将已浇筑完的 18 m3混凝土拆除, 避免了一 起重大质量事故, 后通过调整配合比重新浇筑。 (5 ) 采用 1 h 促凝压蒸法试验及时提供信息能节约水泥, 据 统计采用快速测强技术的工程, 都有不同程度地节约水泥, 节约 量在 5%10%之间, 在保证了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 2 修订工作情况 砂浆促凝压蒸法是在 JTJ 0539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 试验规程 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由于我国的混凝土生产已进 入预拌化时代, 高强高性能绿色混凝土需要掺各种不同的矿物 掺合料和外加剂,而 JTJ 05394规程中用到的促凝剂用量已不 能满足不同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因 此本次修订时做了这方面的大量试验工作。另外, JTJ 05394 所用混凝土湿筛砂浆振动筛分成型两用机, 比较适用于施工现 场。对于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 作为内部生产中的控制 和调整, 可以不用两用机, 而利用现有的混凝土振动台和水泥 净浆搅拌机等设备即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另外将专用试模尺寸 改成 40 mm40 mm50 mm, 目的是利用水泥抗压试验机。 因此 在本次修订中,在仪器设备方面与 JTJ 05394相比有较大的 变化, 目的是为了生产企业试验室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 减少 设备投资, 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3 试验研究 3 . 1 仪器、 设备 主要利用试验室现有仪器设备, 所用仪器设备如下: (1 ) 水泥压力机 0300 kN (I级精度 ) 、 水泥抗压夹具; (2 ) 混凝土磁力振动台、 水泥净浆搅拌机; (3 ) 筛子孔径为 准5 mm, 并配备相应尺寸的料盘; (4 ) 5 kg 台称, 精度 5 g; 100 g 天平, 精度 0.1 g; (5 ) 专用压蒸仪 (准240 mm ) 数个; (6 ) 40 mm40 mm50 mm 三联专用试模; (7 ) 2kW 电炉及控制仪; (8 ) 配套工具: 坍落度桶、 铲刀、 捣棒等。 3 . 2 原材料 (1 ) 水泥: 安徽铜陵生产的海螺牌水泥及江西亚东生产的 洋房牌水泥, 它们与外加剂的相容性好, 物理力学性能见表 1。 表 1水泥物理性能力学性能 凝结时间 /min抗压强度 /MPa抗折强度 /MPa烧失量 /% 3.1 2.6 4.0 3.8 水泥品牌及等级 海螺 P II 52.5 洋房 P II 52.5 海螺 P O 42.5 洋房 P O 42.5 终凝 178 167 213 225 初凝 138 132 125 145 3 d 31.0 30.5 17.0 17.5 28 d 61.5 60.2 44.8 45.2 28 d 8.7 8.8 7.2 7.4 3 d 5.7 6.0 4.2 4.5 安定性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细度 /% 0.90 0.88 1.00 1.20 图 1混凝土膨胀率发展曲线图 115 图 2线性方程散点图 (2 ) 称取促凝剂, 根据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在试验中具体确 定用量。 (3 ) 每成型一组标准养护 28 d 混凝土试件的同时, 留取代表 性的混凝土试样不宜少于 3 kg。将湿布擦过的筛子与料盘组装 后置于混凝土振动台上, 将留取的混凝土试样一次性均匀摊放 在筛子中, 开动振动台, 手持小铲翻拌筛内的混凝土拌合物, 筛 至粗集料表面不沾砂浆并基本不见砂浆落入料盘时停止振动。 (4 ) 混凝土筛分完毕后, 立即将料盘中的砂浆试样拌匀, 称 取 600 g 砂浆试样置于湿布擦过的水泥净浆搅拌锅中, 均匀撒入 事先称好的促凝剂, 开动搅拌机, 快速搅拌 30 s。 (5 ) 立即用小刀将砂浆刮出搅拌锅, 一次加入置于混凝土 振动台上的专用试模中, 开动振动台, 振动 2050 s。然后用小 刀将高出试模的砂浆刮去, 抹平, 盖上刷过机油的钢盖板。从加 促凝剂至试件放入压蒸锅, 宜在 3 min 内完成。 (6 ) 将成型好带模试件 (上盖钢板 ) 立即放入水已烧沸的压 蒸锅内, 立即加盖、 压阀, 压蒸时间从加盖、 压阀后起计, 宜为 1 h。 记录压蒸过程中的时间 (加盖、 压阀后蒸汽达到 (9010 )kPa 并 开始释放蒸汽时 ) , 各次试验应保持在 (151 )min。 (7 ) 压蒸到规定时间, 切断加热源, 去阀放气。在确认锅内 无气压后, 开盖取出试模, 立即拆模, 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抗 压试验按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 ) 规定的 方法进行。从切断加热源到测抗压强度试验, 控制在3min 之内。 3 . 4 流动性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流动性混凝土是预拌生产企业的常用泵送混凝土。在本次 试验中, 采用相同的原材料, 不同的用量 (配合比略 ) , 混凝土设 计强度等级为 C20C50, 实测坍落度在 170200 mm 之间。通 过试验比对, CSA 促凝剂用量为湿筛砂浆质量的 1% (即 6 g ) 比 较合适, 在成型过程中没有发现砂浆干硬无法成型的情况。 本次试验自 2005 年 4 月 11 日至 2005 年 4 月 19 日, 分 5 次 重复成型, 共成型 45 对组试块, 对这 45 对组数据 (1 h 压蒸强 度与 28 d 强度 ) 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 6。 对表 6 的试验结果分别采用线性方程、 指数方程和幂函数 方程三种模式进行回归分析并绘制成图 24 的散点图。 3 . 5 塑性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塑性混凝土是非泵送混凝土, 主要是施工现场拌制的混凝 土, 本次试验进行了这类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试验中采用相同的原 材料、不同的用量(配合比略 ) ,配合比设计时水胶比从 0.70 到 0.40, 间隔 0.05, 强度等级为 C20C50, 坍落度控制在 60110mm。 试验的第一阶段从 2005 年 7 月 12 日至 2005 年 7 月 24 日, 这一阶段主要是寻找合适的促凝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 如在 600 g 的湿筛砂浆中掺 6 g CSA 促凝剂, 则有二十多组试件因干 硬而无法成型, 后改为掺 4 gCSA 促凝剂, 但在 C40、 C45、 C50 混 凝土的湿筛砂浆成型中, 发现砂浆凝结太快, 来不及成型。经过 多次试验, 最后选取 4 gCS 促凝剂, 才能满足成型的要求。 试验的第二阶段从 2005 年 7 月 25 日至 2005 年 8 月 8 日, 是在选定的 4 g CS 促凝剂的基础上进行的。掺入 4 g CS 促凝 剂, 成型过程没有出现砂浆干硬无法成型的情况。试验分五次 重复成型, 共成型 45 对组试块 (其中一对组试验中出现异常, 未取用 ) , 取得 44 对组数据, 见表 7。 对表 7 的试验结果分别采用线性方程、 指数方程和幂函数 方程三种模式进行回归分析并绘制成图 57 的散点图。 3 . 6 高强泵送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高强泵送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已日益广泛应用, 因此进行 了这部分混凝土的试验研究。采用相同的原材料、 不同的用量 (配合比略 ) ,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60C80, 水胶比 0.4, 设计 坍落度为 200230 mm。 当促凝剂用量选用 6 gCSA 及 4 g CSA 时, 均不能满足成型 要求, 改用 2 gCSA 时, 基本能满足成型要求, 故确定 2 g CSA 作 为本次试验的促凝剂用量, 但要求操作一定要熟练。 试验自 2005 年 9 月 24 日开始到 2005 年 10 月 16 日, 每 次成型 C60、 C65、 C70、 C80 四个等级, 分 8 次成型 32 对组试块, 取得 32 对组数据, 见表 8。 表 6流动性混凝土数据汇总表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X 9.6 10.1 10.7 12.5 8.0 11.7 8.2 12.0 13.9 10.5 13.7 9.5 15.5 18.3 16.3 Y 18.0 20.7 26.2 23.0 21.3 22.8 23.4 28.0 29.8 23.5 29.6 25.0 35.0 33.6 31.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 21.5 19.0 23.4 23.9 22.7 22.9 20.2 23.8 24.6 23.5 24.8 19.1 24.3 22.4 22.7 Y 33.3 34.8 40.0 38.9 33.3 37.3 38.4 47.7 43.3 41.8 39.8 41.9 49.6 50.7 43.6 Y 48.9 46.7 53.7 54.2 48.5 52.8 48.3 58.0 63.0 57.6 57.3 53.9 63.4 58.6 51.3 X 16.3 12.8 18.9 17.8 16.5 16.1 14.9 20.9 18.5 19.5 17.5 16.8 21.0 19.9 21.9 注: X 为 1 h 促凝压蒸强度, MPa; Y 为28 d 标养强度, MPa。 图 3指数方程散点图 图 4幂函数方程散点图 116 表 8高强泵送混凝土数据汇总表 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X 15.7 16.6 17.1 28.9 15.4 17.1 20.6 25.3 15.0 15.1 16.5 Y 68.1 72.9 79.0 87.5 65.8 69.3 79.4 90.4 63.3 73.1 76.7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X 18.6 25.8 14.6 17.9 17.5 26.8 14.7 15.6 20.2 30.2 Y 86.9 63.2 73.8 79.0 89.6 69.1 72.3 76.4 86.9 64.1 72.0 Y 74.5 90.5 65.0 70.7 76.0 88.7 71.5 77.3 86.5 93.2 X 26.5 14.1 15.2 20.5 23.9 15.1 15.2 16.5 27.1 14.2 15.5 注: X 为 1 h 促凝压蒸强度, MPa; Y 为28 d 标养强度, MPa。 对表 8 的试验结果分别采用线性方程、 指数方程和幂函数 方程三种模式进行回归分析并绘制成图 810 的散点图。 4 试验结果的分析、 评价 4 . 1 促凝剂的用量 流动性混凝土中掺 1%CSA 促凝剂时,在试件成型过程中 没有出现砂浆干硬、 凝结过快的现象, 满足成型要求。这是因为 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大, 凝结时间比较慢, 促凝剂用量可适当 大些, 参照 JTJ 05394 标准, 促凝剂用量取为试样质量的 1% 比较合适。 对于塑性混凝土, 因坍落度比较小、 凝结时间较快, 应减少 促凝剂用量。试验表明, 大水胶比的塑性混凝土, 促凝剂用量可 以大一些; 小水胶比的塑性混凝土, 促凝剂用量减少到 4 g CS, 才能满足成型要求, 因此规定对于塑性混凝土, 促凝剂用量宜 为试样质量的 0.6%0.8%, 具体用量由试验确定。 对于水胶比小于 0.4 的混凝土,因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相 对含量增大, 如采用相同的促凝剂用量, 则砂浆凝结硬化速度 过快无法成型。通过试验比较, 掺加 2 g CSA 促凝剂基本能满 足成型要求, 但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很熟练。由于试验研究工作 时间紧, 没有在这部分混凝土的促凝剂用量上做深入研究, 因 此提出具体用量由试验确定, 可能存在不加促凝剂也能进行这 部分混凝土的压蒸快速试验。 4 . 2 回归分析结果的评价 上述三部分混凝土数据回归结果汇总, 如表 911。 从上述结果可见, 对流动性混凝土, 采用指数函数回归较为 理想, 相关系数、 剩余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均优于线性方程和幂函数 图 5线性方程散点图 图 6指数方程散点图 图 7幂函数方程散点图 表 7塑性混凝土数据汇总表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X 9.5 14.5 22.3 11.1 14.5 18.3 24.0 9.8 13.5 15.5 21.3 9.8 13.5 15.5 21.3 Y 19.7 33.2 48.4 21.0 31.8 42.5 49.9 17.9 33.5 44.0 50.2 19.3 37.8 44.4 56.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 15.8 18.5 13.2 16.6 20.6 26.6 25.8 25.2 24.8 23.9 24.2 22.3 26.3 23.6 Y 17.8 40.3 45.9 53.5 18.3 33.6 50.4 53.6 27.9 43.0 52.6 26.9 40.1 48.3 29.0 Y 43.9 53.6 29.0 44.4 53.4 65.4 67.4 66.2 61.3 59.3 58.6 59.3 69.2 62.3 X 8.8 14.3 17.8 23.1 8.7 12.1 19.8 22.4 10.5 14.5 20.8 10.5 14.3 16.4 12.5 注: X 为 1 h 促凝压蒸强度, MPa; Y 为28 d 标养强度, MPa。 图 8线性方程散点图 图 9指数方程散点图 图 10幂函数方程散点图 117 表 11高强泵送混凝土 (32 对组数据 ) 回归结果汇总表 幂函数方程 0.901 4 3.96 5.17 相关系数 剩余标准差 /MPa 变异系数 /% 线性方程 0.900 7 3.97 5.18 指数方程 0.885 7 4.24 5.54 注: 28 d 标养强度的平均值 76.6MPa。 方程; 对塑性混凝土及高强泵送混凝土采用幂函数或线性方程回归 较为理想, 相关系数、 剩余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均优于指数函数。高 强泵送混凝土的相关性差于另外二种混凝土的相关性, 分析其原 因, 可能是促凝剂造成成型困难, 部分试件不密实, 导致数据离散。 通过上述三部分混凝土试验, 采用砂浆促凝压蒸法推定标 准养护 28 d 混凝土强度, 其相关系数均在 0.9 以上, 剩余标准 差为标养 28 d 平均强度的 5.17%10.0%之间, 满足建立强度关 系式的要求。 5 结论 试验研究表明, 采用相同的原材料, 选定相同用量的促凝 剂, 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 并在同一试验条件下, 砂浆促凝压蒸 强度与混凝土标养 28 d 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砂浆促 凝压蒸法是一种可行的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方法, 它可 作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及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调 整混凝土配合比的一种手段。 6 注意事项 (1 ) 建立强度关系式的试验条件和应用强度关系式的试验 条件必须相同。 (2 ) 当原材料品种、 规格发生变化时, 必须重新建立强度关 系式。 (3 ) 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 以保证精度满足试验要求。 (4 ) 采用相同的促凝剂且应现配现用, 防止使用过期变质 的促凝剂。 (5 ) 操作人员要熟练且应相同的人员, 避免不同操作引起 试验数据的离散。 参考文献: 1 JTJ 0539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S.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 社, 1994. 2 新拌混凝土质量快速检测技术编写组.新拌混凝土质量快速检测技 术M.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1. 作者简介: 孙盛佩 (1962-) , 男, 高级工程师, 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与研究工作。 单位地址: 浙江省台州市经济开发区纬一路 83 号 (318000 ) 联系电话:表 9流动性混凝土 (45 对组数据 ) 回归结果汇总表 幂函数方程 0.945 6 4.20 10.37 相关系数 剩余标准差 /MPa 变异系数 /% 线性方程 0.949 3 4.06 10.02 指数方程 0.952 5 3.93 9.70 注: 28 d 标养强度的平均值 40.5 MPa。 表 10塑性混凝土 (44 对组数据 ) 回归结果汇总表 幂函数方程 0.955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纤维生产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派遣工绩效考核考核试卷
- 毛皮制品加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卷
- 内蒙古包头市第二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2月份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网络安全技术实践教程(微课版)-教案 Linux操作系统安全加固
- 山东体育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十堰市郧县2025届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山西工商学院《中国文化英语教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石嘴山市名校2025届初三第一次模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回头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下载家长会课件的方法
- 2025年陕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教研项目合同协议
- JJF 2231-2025感应式磁传感器校准规范
- 云南省昆明地区2025届小升初模拟数学测试卷含解析
- 委托设计框架合同协议
- 风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
- 【浙江卷地理试题+答案】浙江省高考科目考试2025年4月绍兴市适应性试卷(绍兴二模)
- 农艺师行业标准与职业道德探讨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