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论文-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doc_第1页
农林学类论文-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doc_第2页
农林学类论文-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doc_第3页
农林学类论文-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doc_第4页
农林学类论文-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论文关键词优质小麦;影响因素;发展对策;山东聊城论文摘要分析了影响聊城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因素,包括品种混杂、品质不稳、产量较低、种植不规范、产业化水平低、种麦效益低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和发展对策。聊城市发展优质小麦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986年就从山东农业大学引进PH82-2-2小麦品种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阿县、茌平县,1988年面积达1.67万公顷,1995年以来又引进了PH85-4、PH85-16、济南17、济麦19、烟农19等。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聊城市优质小麦发展一直没有起色,2005年种植面积仅达16.53万公顷,属于起步早,进度慢。1影响优质小麦生产的因素1.1品种混杂许多优质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造成新品种引进后,很快混杂、退化,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同时也严重影响品质。1.2品质不稳小麦品质年度之间变化很大,许多优质品种往往生产不出达到企业指标要求的商品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除品种自身原因外,主要是栽培技术不配套,生产条件差,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作用。1.3产量较低由于生产条件、栽培技术、品种不配套,优质小麦产量4500kg/hm2左右,比普通小麦产量偏低,影响农民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影响农民收入,限制了优质小麦的发展。1.4种植不规范优质小麦种植分散,缺乏区域性主导产品,单品种种植面积较少,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按照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不仅不利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加大了管理和收购的难度。1.5产业化水平较低本市大型小麦加工企业较少,在实行订单农业过程中,由于技术不配套,生产不出合格商品,使订单无法落实。1.6种植效益低由于技术不配套,种麦成本高,加上没有实行优质优价,使种植优质小麦和种植普通小麦效益基本一样,在产量偏低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不如种普通小麦收入多的现象。2优质小麦生产发展对策2.1应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品种是决定品质和产量的基础,经过大量田间试验,并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筛选出了适宜聊城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济南17、烟农19、济麦20;中筋小麦品种:济麦19、淄麦12、济麦21、潍麦8号等优质小麦新品种,促进品种的更新换代。2.2科学配比肥料,实行配方施肥经大量试验证明,用肥不科学是小麦成本高的主要因素。在各种元素种类上,各种必需元素配比不合理,某一种元素偏多或过少;在施肥方法上表施较多,造成浪费严重,同时对提高小麦品质不利。因此,一要增施有机肥料,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肥保肥能力;二要根据土壤各种养分状况,实施配方施肥,适当增加微量元素;三要改进施肥技术,采用深施、分层施、集中施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四要在氮肥应用上采用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春季追肥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提高小麦品质,使小麦产量、品质、效益三提高。2.3采用综合节水栽培技术农水浪费是小麦成本增高的又一因素,在节水技术上实行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在工程节水方面有:塑管深埋代替渗漏严重的水渠,利用“小白龙”输水软管直接灌溉,以节省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在农艺节水方面有:秸秆覆盖,采用化学保水剂拌种,适时中耕等,减少水蒸发损失。为提高小麦品质,在用水量和时期上,视农时季节情况把浇水安排在小麦需水关键的起身拔节期及孕穗期,在浇水量上,禁止大水漫灌,并后期适当控水。2.4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使小麦生产保持持续发展,在耕作技术方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机械化秸秆还田,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建立浅耕与深耕轮耕制度,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以免造成流失;有一定坡度的地块适当采用免耕技术。2.5完善改进传统技术主要有适期播种技术,根据品种特性,我市适期为10月5日左右;提高播种质量技术,采用机耕机播,淘汰普通耧播;大力推广精播和半精播,节省种子,达到适宜播量,提高播种及出苗质量;开沟造墒技术,节约用水,使小麦达到足墒播种的目的。2.6综合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减少污染,重点做好对小麦地下害虫、蚜虫、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小麦的抗逆性。2.7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农业、种子、农机、水利、科研等部门的关系,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采用边试验示范、边加强技术培训,边加速推广的技术路线,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采取区域化种植,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统一管理、统一供种;实行订单农业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根据企业加工对小麦品质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订立生产合同,以质论价,统一收购;实行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宋璐,瞿爱莲,常辉.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7(3):19-20.2原野,崔树芳,申振江,等.优质小麦示范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