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育出版社《我的安全我知道》小学4-6年级版第五章《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说课稿_第1页
江西教育出版社《我的安全我知道》小学4-6年级版第五章《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说课稿_第2页
江西教育出版社《我的安全我知道》小学4-6年级版第五章《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说课稿_第3页
江西教育出版社《我的安全我知道》小学4-6年级版第五章《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睁开慧眼识网络说课稿车头中心小学 钟丽萍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网络世界浩瀚无边,对于分辨与自控能力差,追求新奇、刺激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是天使也是魔鬼,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抑弊扬利,趋利弊害,所以青少年用慧眼看清网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今天我说课的主题便是:睁开慧眼识网络。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学情把握,目标拟定,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一、紧扣重点,说教材本课选自江西教育出版社我的安全我知道小学4-6年级版第五章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教材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把握心理,说学情青少年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正处于成长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所以对安全隐患缺乏预见和判断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三.有的放矢,说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情感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不迷恋网络,做健康的阳光少年。2、能力目标:加强学生对不良网上内容的抵抗力。3、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防止上网成瘾和预防网络诈骗的知识和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利用网络。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网络自控力,让学生文明健康地上网。四、促进发展,说教法1、注重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本节课将开展辩论赛,测一测,帮一帮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领悟。2、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坚持生活统领,努力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3、情境设置与情感体验法。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在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避免一些说教式的教育。五、情感互动,说流程为了实践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从: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睁开慧眼识网络我与网络我们倡议,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第一环节:“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安全教育更应该唤醒学生沉睡的安全意识。所以,新课伊始我以安徽省庐江县罗埠中学学生胡彬的故事引入,(2005年10月31日,安徽省庐江县,一个淫雨霏霏的日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和魔幻小说不能自拔的少年胡彬在连续上网11天后,觉得无法面对父母而选择服毒自杀,一个曾经在父母心中孝顺的孩子,老师眼里活泼开朗的少年,同学心中热情善良的伙伴,就这样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胡彬死后,他的父母收到的一封名为天堂来信中这样写到:如果可以回到从前, 我一定会选择不再来,如果可以回到从前,保留了我现在的记忆,我一定会选择更好的办法, 如果可以回到从前,我一定会选新的道路,新的人生。 摘自胡彬手记 真实的故事,天堂的来信,伤感的音乐就像锤子敲在了学生的心坎上,此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表达,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假如你是胡彬的父母,假如你是胡彬的老师,假如你是胡彬的同学,假如你就是胡彬,你有什么话想说?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的感受胡彬父母,老师,同学悲痛的心情。然后教师适时引导:人生不可重来,胡彬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也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老师和同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像他这样的悲剧还有许多许多。教师进而展示“新闻链接” 和新闻调查图片及示意图。(网游上瘾难自控,少年竟然24楼跳向虚拟世界;乡下少年因迷恋网络游戏“玩”杀人游戏;17岁少年网吧玩游戏时兴奋过度而猝死;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共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据调查:炎炎夏日,家家网吧,座无虚席,清一色都是青少年学生,其中81%的人上网玩游戏、聊天、听歌, 62%的人每人每天上网时间3-5小时,19%的人甚至每人每天10小时。)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让人触目惊心,一组组数字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教师不由提出质疑:难道网络的用途仅仅是玩游戏和聊天吗?难道大好的青春时光就是泡网吧吗?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一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过度迷恋网络的危害和正确认识网络的重要性。为下一步“睁开慧眼识网络”奠定了情感认知基础。第二环节:“睁开慧眼识网络”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这一环节我将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开展“青少年上网是利是弊?”的辩论赛,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网上的哪些内容对我们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真理越辩越明,这一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辩论等活动形式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需要网络,它让我们搜索信息更便捷,交流方式更多样,网络购物更便利,娱乐生活更精彩;但是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网络游戏让有些人无法自控,不良网站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网络聊天让他们上当受骗,防不胜防。面对网络,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三环节:“我与网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源自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确,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因此我设计了“我与网络”这一环节。此环节中我安排了两项活动。活动一:“测一测”教师首先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网络健康”心理测试题,其中有八个问题,让学生结自身情况进行是否判断,如果有4项或4项以上表现,且持续时间达1年以上,那么就表明已经患上了“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要下定决心立即戒除网瘾。这一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并认识到过度迷恋网络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进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何抵制网络诱惑,防止上网成瘾呢?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要从小胸怀大志,调整心态,接受师生监督,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才能抵制网络诱惑,防止上网成瘾。活动二“帮一帮”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剧,剧中小萍是一个网络爱好者,经常上网查资料,也经常上网玩游戏或上网聊天。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设置了三个情境:1、网友约见,充满好奇的小萍该去吗?2、小萍能把真实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告诉网友吗?3、如何摆脱因迷恋网络带来的精神恍忽,成绩下降的困扰?让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建议并说明原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理智的分析、判断、和交流,认识到上网时不要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要相信网友的任何话,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及时远离“危险”网友,有情况及时求救等预防和应对网络诈骗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四环节:我们倡议课堂至此,水已到,渠已成,“文明上网,远离网络游戏”已深入学生心里,教师适时发出倡议,学生在男儿当自强的雄壮歌声中,依次走上讲台,在倡议书上签名,同学们签下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字,还是思想的领悟和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