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的研究现状.pdf_第1页
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的研究现状.pdf_第2页
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的研究现状.pdf_第3页
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的研究现状.pdf_第4页
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的研究现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9专题论述食品科学2009, Vol. 30, No. 09 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的研究现状 顿玉慧 1,赵更峰2,郑启伟3 ( 1 . 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 温州 3 2 5 0 2 7 ;2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 5 3 0 0 7 ; 3 . 浙江省发展规划院,浙江 杭州 3 1 0 0 1 2 ) 摘 要: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是热处理也不能灭活的毒素,没有方法可以去除食品中致吐毒素C e r e u l i d e 。因此, 探讨食品中哪些因素影响致吐毒素产生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对蜡样芽孢杆菌孢子、致吐毒素产生株的特点及致吐食 源性中毒,分离、检测和定量食品中 C e r e u l i d e 的国内外新方法及影响致吐毒素产生的因素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 C e r e u l i d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f E m e t i c T o x i n o f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DU N Y u - h u i 1 ,Z H A O Ge n g - f e n g 2 ,Z H E NG Qi - w e i 3 ( 1 . We n z h o u E n t r y - E x i t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Q u a r a n t i n e B u r e a u , We n z h o u 3 2 5 0 2 7 , C h i n a ; 2 . C o l l e g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 H e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n x i a n g 4 5 3 0 0 7 , C h i n a ; 3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l a n n i n g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1 2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e m e t i c t o x i n ( c e r e u l i d e ) o f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c a n n o t b e i n a c t i v a t e d b y h e a t i n g t r e a t m e n t , a n d e v e n n o m e t h o d s a r e k n o w n f o r d e t o x i f y i n g c e r e u l i d e i n f o o d . T h e r e f o r e i t i s i m p o r t a n t t o k n o w t h e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c e r e u l i d e i n f o o d . I n t h i s r e v i e w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p o r e s a n d e m e t i c t o x i n - p r o d u c i n g s t r a i n s o f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a s w e l l a s e m e t i c f o o d - b o r n e p o i s o n i n g w e r e d e s c r i b e d . Mo r e o v e r , t h e n e w m e t h o d s f o r i s o l a t i n g , d e t e c t i n g a n d q u a n t i f y i n g c e r e u l i d e i n f o o d w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 F i n a l l y , e m e t i c t o x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b y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w a s d i s c u s s e d . Ke y wo r d s: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e me t i c t o x i n C e r e u l i d e 中图分类号:T S 2 0 7 .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2 - 6 6 3 0 ( 2 0 0 9 ) 0 9 - 0 2 5 9 - 0 5 收稿日期:2 0 0 8 - 0 8 - 2 6 作者简介:顿玉慧( 1 9 7 4 - ) ,女,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饲料及化妆品中微生物检验。E - ma i l :d u n y u h u i 1 6 3 . c o m 蜡样芽孢杆菌是内生孢子型细菌种类,在许多国 家,此菌是普通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欧洲国家,蜡 样芽孢杆菌在方便食品和大规模的餐饮中是主要的致病 菌 1 。因蜡样芽孢杆菌产生许多种毒素,其中的两种最 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1 ) 不耐热肠毒素,容易被热破 坏; ( 2 ) 致吐毒素 C e r e u l i d e ,食品被热处理也不能灭活 此毒素 2 - 3 。污染食品原料的不耐热蜡样芽孢杆菌肠毒素 可以通过加热使其失去毒性,但没有方法可以灭活食品 中致吐毒素的毒性。因此,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引 起了各方的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报道的蜡样芽孢杆菌致 吐毒素产生株的特点、食物中毒机理及毒素检测方法以 及影响毒素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1蜡样芽孢杆菌及其孢子 芽孢杆菌是 G+,有芽孢,杆状,低 G+C含量, 厚壁菌门,异质的一群细菌 4 。芽孢杆菌亚群1 (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s e n s u l a t o g r o u p ) 包括炭疽杆菌、蜡样芽孢杆菌、 蕈状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假真菌样芽孢杆菌、韦 氏芽孢杆菌 5 - 6 及新的致病菌 B a c i l l u s n e o c e r e u s ( 还没有真 正被描述的种) 7 。He l g a s o n 8 等对所有的蜡样芽孢杆菌 间亲近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 所有芽孢杆菌种类能形成热稳定内生孢子 9 。蜡样 芽孢杆菌孢子是食源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子。孢子的 D9 5 从低于1 mi n 到超过3 0 mi n ,观察不到孢子的新陈代 谢活动,但孢子可以在没有营养的条件下存活许多年。 内生孢子是休眠、硬的和非再生结构。内生孢子最初 的功能是确保细菌能承受环境压力。孢子高度耐热、干 燥、有毒化学物质、U V射线、 射线和其他不利的环 境因素。芽孢杆菌孢子是最耐受灭活的生命形式,有 从2 5 4 0 百万年的琥珀中和从贴有2 5 0 百万年的盐水包 含物中成功复活孢子的报道 9 - 1 0 。 一些蜡样芽孢杆菌的孢子比嗜温型枯草芽孢杆菌和 地衣芽孢杆菌的孢子更耐热 1 1 ,因此,他们可以经受 烹调食品中的很多程序 1 2 。C a r l i n 1 1 等调查了 1 7 个产 2009, Vol. 30, No. 09食品科学专题论述260 C e r e u l i d e 的耐热菌株和8 3 个不产C e r e u l i d e 蜡样芽孢杆菌 菌株的结果表明:产C e r e u l i d e 菌株的孢子比不产C e r e u l i d e 型菌株耐热多许多倍。致吐型菌株的孢子在 9 0 有更高 的 D值,在 9 0 ,1 2 0 mi n 加热后比非致吐型菌株有更 多的存活率。这些实验结果提示食品中致吐型蜡样芽孢 杆菌难以灭活。 2致吐食源性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致吐食物中毒的致病媒介是致吐毒素 C e r e u l i d e ,其最早被A g a t a 1 3 等确认是耐热的非核糖体合 成的小肽,大小 1 . 2 k D 。C e r e u l i d e 由2 个氨基酸和2 个羟 基酸( D - O - l e u - D - A l a - L - O - V a l - L - V a l )组成的3 个环状重复序 列。C e r e u l i d e 结构类似于链霉菌属产生的缬氨霉素 1 3 。 K +是 C e r e u l i d e 和缬氨霉素的载体 1 4 - 1 5 。 C e r e u l i d e 可以耐受热、极端p H值和胃蛋白酶及胰 岛素的蛋白水解作用 16。如果摄取的食物中含有 C e r e u l i d e ,则毒素可以保持完整并可能变成活性毒素的 形式吸附于内脏。C e r e u l i d e 限制细胞毒素活动并抑制人 类自身的杀伤细胞产生,因此是潜在的免疫抑止剂 1 7 。 在以前,C e r e u l i d e 是食品中唯一被认知的热稳定蜡样芽 孢杆菌毒素。但 Wa n g等 1 8 从海洋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S C R C分离到同样具有1 1 6 6 D分子量的H o m o c e r e u l i d e ,并 证明了它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然而,Ho mo c e r e u l i d e 从来没有和致吐毒素发挥同样作用,也从来没有引起食 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引起人类致命中毒的毒素包括毒素K 和C e r e u l i d e 1 9 ,C e r e u l i d e 可以引起健康的年轻人死亡 2 0 。 进食污染的食物 0 . 5 5 h 后,食品中的毒素就引起恶心 并呕吐 6 2 4 h 的症状。在胃中,C e r e u l i d e 会干扰 5 - HT 3 ( 血清素) 神经感受器的传入以至于使胃衰竭。在食 虫动物中,切断这条神经,摄入 C e r e u l i d e 也没有呕 吐反应 2 1 。 研究表明,老鼠口服人工合成的 C e r e u l i d e 不受影 响,但腹腔注射 C e r e u l i d e 就会引起肝脏空泡形成,通 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到肝细胞的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的 缺失,随服用剂量的增加细胞质中小的脂肪粒增加 2 2 。 进食 1 0 g 的 C e r e u l i d e 几小时后就可引起老鼠死亡。呕 吐食物中毒经常和进食米饭有关,许多呕吐病人是吃了 土豆泥等淀粉类食品而引起的 2 。研究表明,淀粉可以 促进蜡样芽孢杆菌生长并产生致吐毒素 2 3 。产致吐毒素 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株大多不能水解淀粉 2 4 ,且淀粉食品 口感好以至于该菌菌落形成多。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 致吐食物中毒经常和淀粉类食品有关的原因。据报道, 食品中C e r e u l i d e 的含量在 5 到1 2 8 0 n g / g 间变化 2 5 - 2 6 ,因 为在大多食品中毒性可能是不均匀分布,因此数目精确 性在于稀释一步,即使用更精确的分析方法,人类毒 性剂量也很难精确测量。 3产致吐毒素的蜡样芽孢杆菌的特点 研究者基于表型特性认为致吐毒素产生株和芽孢杆 菌的特定种类有关 2 7 - 2 8 。现在,更多的证据证明 C e r e u l i d e 产生株比以前认为的更多样性 2 9 - 3 0 。许多已知 的蜡样芽孢杆菌C e r e u l i d e 产生株属于H 1 血清变型。然 而,许多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产生株属于 H3 和 H1 2 血清型 2 8 , 3 0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有非常大的核酸酶模式 序列。2 0 0 0 年以前研究的大部分产致吐毒素菌株具有同 样的核酸酶模式 3 1 ,但最近有新的核酸酶模式的致吐菌 株被报道 2 9 , 3 2 。 4分离、检测和定量 Cereulide 的方法 C e r e u l i d e 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通过高压液相 色谱( H P L C ) 结合固相质谱( MS ) 来鉴定和定量。在H P L C - MS 分析中,C e r e u l i d e 和缬氨霉素有相似的反应( 同样毒 性浓度,MS中同样的峰) 33。由于没有商业纯的 C e r e u l i d e 用作标准,缬氨霉素被用作 C e r e u l i d e 定量的 参考。最近使用P C R来鉴定潜在的蜡样芽孢杆菌致吐菌 株 3 4 - 3 5 。定量P C R 检测C e r e u l i d e 合成酶基因的存在和密 度是可靠的方法 3 6 。毒性合成酶基因的存在要求产 C e r e u l i d e 。然而,它的存在不能指示是细菌本身产生 的还是食品中 C e r e u l i d e 的含量是否足以致病。S h a h e e n 等 3 2 曾使用L C - MS 结合生物素的方法来确定婴儿配方食 品中毒性的来源。 以前,研究者通过离心液体培养基,弃去沉淀, 上清液煮沸或高压灭菌( 以破坏热不稳定的毒素和活的菌 体) 后进行毒性分析 3 7 。从毒力结果来看,结合在细菌 细胞体中或食品碎片上的毒素丢失,因为上清液中没有 脂肪来保持毒性。这样的结果对于脱脂牛奶是适用的, 但全奶的结果完全不同。如果离心前高压灭菌,就获 得高产量的 C e r e u l i d e ,可能是因为高压灭菌溶解了细 胞,降低细胞体的尺寸,因此增加了上清液中的毒素 产生 3 8 。 检测或定量C e r e u l i d e 的试剂和设备还没有被商业化 生产。致吐毒素检测的经典标准是猴子喂养分析 2 3 。然 而,2 0 0 7 年 6 月 1 日生效的欧盟委员会R E A C H中规定 所有动物不准用于喂养实验。因此,食品中毒素检测 必须使用活体外实验。E l i n a 等 3 9 设计了可以从实验室培 养的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量中定量提取致吐毒素的方 法,而且此方法也可直接用于食品中。C e r e u l i d e 是不 溶于水的高亲脂性物质,利用有机溶剂有效的从细菌生 物量和食品中溶解C e r e u l i d e ( 1 0 0 ,1 0 3 . 4 b a r ) ,提取的 261专题论述食品科学2009, Vol. 30, No. 09 Ce r e u l i d e 通过 L C从别的组分中分离,然后根据 C e r e u l i d e 特定的NH4 +,H+,N a+和 K+加和物的 m / z 值 进行定量,毒素的生物量使用同样的提取方法。使用 新的野猪精子微生物分析方法和新的基于 L C - MS 基础 上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和 C e r e u l i d e 中毒暴发有关 的膳食的实际残留及 C e r e u l i d e 引起健康成年人致病的 剂量 3 9 。两种方法表明,C e r e u l i d e 是已鉴定的毒素, 尽管使用了破坏性的提取方法但还保留了它的生物活性 ( 毒力) ,而且 C e r e u l i d e 引起严重疾病的剂量比其他已知 的微生物热稳定毒素的剂量低。 最近出现了体外快速检测蜡样芽孢菌耐热毒素菌株 存在的方法 4 0 。研究者基于5 mi n 内 C e r e u l i d e 对野猪精 子细胞的影响,发现蜡样芽孢杆菌毒素阳性菌株总是在 血琼脂平板上不溶血,这种关系可用于预选不溶血菌落 来进行毒素分析。通过研究人类 He L a 、C a c o - 2 、P a j u 和 C a l u - 3 细胞序列中 C e r e u l i d e 的毒性端点发现野猪精子 细胞和人类细胞的 C e r e u l i d e 的毒性端点的相似率很低, 表明检测极限是2 n g / m l C e r e u l i d e 。这指示通过提取野猪 精子细胞中被怀疑含有蜡样芽孢杆菌线粒体毒素的 C e r e u l i d e 进行分析,可以体外评估 C e r e u l i d e 对人类细 胞可能的影响。 C e r e u l i d e 的实际产量和菌株有关 2 9 ,也受环境影响 3 2 。 为了评估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素引起的食品中毒风险, 需要直接分析食品中的该毒素。因此,风险评估应当 基于食品中真实存在的毒素或食品或内脏中可能形成的 毒素。所以,直接的 C e r e u l i d e 特定分析法使得鉴定环 境因素是促进或防止毒素产生成为了可能。 5影响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致吐毒素的因素 5 . 1温度的影响 蜡样芽孢杆菌的 C e r e u l i d e 产生率易受周围环境的影 响 3 3 。致吐毒素生长的最适宜的温度是2 0 3 0 4 0 。许 多蜡样芽孢杆菌致吐菌株可以生长在 4 0 以上 3 3 ,有些 达到 5 2 1 1 , 4 1 。F 4 8 1 0 / 7 2 菌株在低于 8 和4 0 不产生 C e r e u l i d e 3 3 。F i n l a y 4 2 等表明低温( 1 0 ) 抑制生长,因 此,在 1 0 时,菌株F 4 8 1 0 / 7 2 、F 3 7 4 8 / 7 5 、F 3 7 4 4 / 7 5 、 F 4 5 6 2 / 7 5 、F 4 5 5 2 / 7 5 、F 2 4 2 7 / 7 5 、F 2 5 4 9 A 、F 5 8 8 1 、F 4 8 1 0 / 7 2 、N S 1 1 7 及 N S 1 1 在脱脂乳介质中致吐毒素的生长也受 抑制。相似地,菌株F 4 8 1 0 7 7 2 、NC 7 4 0 1 和F 5 5 8 1 在胰 蛋白大豆肉汤中低于 1 2 时可以检测到 C e r e u l i d e ,但产 量很低 3 3 。R a j k o v i c 4 3 等使用脑心浸液肉汤作为培养基 证明菌株 F 4 8 1 0 / 7 2 、N S 1 1 5 和N S 1 1 7 在1 2 没有产生致 吐毒素。 5 . 2培养状态的影响 蜡样芽孢杆菌N C 7 4 0 1 和F 4 8 1 0 / 7 2 在静止状态下接种 胰蛋白大豆肉汤培养 2 4 h 后,产生少量的 c e r e u l i d e ( 0 . 0 2 g / m l ) ,而在1 5 0 r / m i n 的摇动下产多量的c e r e u l i d e ( 1 g / ml ) 3 3 。研究表明在摇动状态比在静止状态的牛 奶中多产 9 0 %的致吐毒素 4 4 。然而,无论是摇动状态 还是静止状态,蜡样芽孢杆菌F 4 8 1 0 / 7 2 菌株接种于婴儿 配方奶类食品中产生少量的C e r e u l i d e ,但当接种谷类配 方食品时,在2 1 2 3 静止培养比温和摇动( 6 0 r / m i n ) 2 4 h 多产 5 0 倍 3 2 。 5 . 3在不同大气中 C e r e u l i d e 的产生 研究实验室环境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产生 C e r e u l i d e 时发现,当气体中O2少于1 . 6 %( V / V ) 时,在胰大豆琼脂 中 2 8 培养 2 4 h 中没有 C e r e u l i d e 产生( 蜡样芽孢杆菌 NS 1 1 7 5 9 6 4 a 菌株) ,但当O2浓度4 . 5 %( V / V ) 时,就有 多量的 C e r e u l i d e ( 大约 1 g / g 湿重生物量) 产生。当 N2 含量9 9 . 5 %( V / V ) 时,实验室液体介质和两个被研究的 固体食品( 大米和豆类) 中,没有 C e r e u l i d e 产生。但当 C O2存在没有 O2时,C e r e u l i d e 也会产生 4 4 。对于兼性 厌氧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株,C O2或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可 能会促进毒素产生,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5 . 4在不同培养基中C e r e u l i d e 的产生 蜡样芽孢杆菌生物量中 C e r e u l i d e 的含量明显的受细 菌生长环境的调控 4 4 。从丰富的琼脂培养基( 胰蛋白大豆 琼脂,脑心浸液琼脂和血平板) 的蜡样芽孢杆菌生物量 中收获2 2 0 4 5 0 g / g 湿重含量的C e r e u l i d e 。同样条件 下,中度营养琼脂( MY P ,R 2琼脂或大米 - 水琼脂) 中仅 2 2 7 1 g / g 。在MY P 琼脂( 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 B琼脂) 中,蜡样芽孢杆菌生长的好,收获的 C e r e u l i d e 的含量 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的量同等。在R 2琼脂和大米 - 水 琼脂上,蜡样芽孢杆菌生长的不多,但可见明显的菌 落。L - 缬氨酸、L - 亮氨酸和 L - 苏氨酸是蜡样芽孢杆菌 生长及 C e r e u l i d e 产生的重要物质。因此,添加自由氨 基酸L - 亮氨酸和L - 缬氨酸可刺激C e r e u l i d e 于少营养的R 2 琼脂或大米- 水琼脂上多产 1 0 2 0 倍。提示在食品工艺 中被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的L - 亮氨酸和L - 缬氨酸是不安 全的。有趣的是,添加肉蛋白 ( 5 g / L ) 包含同样肽的氨基 酸( 0 . 3 g / L ) 在同一培养基可以促进毒素生长,但是对 C e r e u l i d e 生长没有明显的效果。 研究液体介质对 C e r e u l i d e 产生的影响时发现当预先 接种同一蜡样芽孢杆菌 NC 7 4 0 1 菌株时,在商业脱脂乳 中产生C e r e u l i d e 的值比在脑心浸液( B HI ) 、胰酪胨大豆 肉汤( T S B ) 或营养肉汤中高 2 6 。 5 . 5培养时间的影响 从室温2 1 2 3 蜡样芽孢杆菌N S 8 5 、N S 8 8 、N S 1 1 5 和N S 1 1 7 在胰蛋白大豆琼脂上生长7 d 后获得的生物量进 行 C e r e u l i d e 分析发现:其中两株生物量中 C e r e u l i d e 的 2009, Vol. 30, No. 09食品科学专题论述262 浓度持续增长 3 d ,另外两株增长 6 d ,表明尽管相同的 来源,个别菌株有产生 C e r e u l i d e 不同的动力学。当培 养 6 7 d 后,蜡样芽孢杆菌菌株中 C e r e u l i d e 的含量减 少。H a g g b l o m等 3 4 研究表明 C e r e u l i d e 在肉汤中的累积 始于稳定期,例如孢子形成之前,然后保持稳定的浓 度 2 4 h 。有研究报道在营养丰富的介质中( 脑心浸液琼 脂) ,C e r e u l i d e 的最终浓度可能在过夜后就达到,而在 胰蛋白大豆肉汤中,在 2 2 C e r e u l i d e 产生始于潜伏期 后 1 6 h 4 4 。结果进一步表明,C e r e u l i d e 开始产生的时间 在固体中比液体中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液体食物 中 C e r e u l i d e 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 5 . 6不同食品对C e r e u l i d e 的敏感性 研究几个工业化制成的食品来确它们对累积 C e r e u l i d e 的敏感性时发现:当储存在非冷藏温度下4 d , 大米、大米制成的糕点及豆类累积了 0 . 3 5 . 5 g / g 的 C e r e u l i d e 4 5 ,结果表明,如果蜡样芽孢杆菌致吐菌株存 在食品中,食品中毒的风险不能被忽视。如果没有冷藏 设备时,面包等食品应当生产后尽快食用。在调查了食 品和C e r e u l i d e 累积的关系时发现大米糕点和肉类糕点( 接 种蜡样芽孢杆菌菌株F 4 8 1 0 / 7 2 、B 1 1 6 和B 2 0 3 ) 在4 d 内累 积 C e r e u l i d e 0 . 7 5 . 5 g / g ,家常的熟米饭也累积 2 4 g / g 的 C e r e u l i d e 。单独的大米就包含足够的重要氨基酸 ( 苏 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因此能够维持蜡样芽孢杆菌 的生长和C e r e u l i d e 的产生。研究发现C e r e u l i d e 产生株 ( B 1 1 6 ,B 2 0 3 和F 4 8 1 0 ) 可以耐受加热过程( 糕点2 5 0 烘烤 2 0 mi n 和烹饪食品煮沸大约3 0 mi n ) 。 研究发现正常零售的含有大米和面条的食品( 即食食 品) 中含有蜡样芽孢杆菌 1 。面条、土豆泥、牛奶和大 米接种蜡样芽孢杆菌N S 1 1 7 和5 9 6 4 a 后,对产生的C e r e u l i d e 进行 L C - MS 分析发现:土豆泥、面条和大米中C e r e u l i d e 的含量分别是4 、3 和2 g / g ,表明不同食品对C e r e u l i d e 产生的灵敏性 4 6 。牛奶中C e r e u l i d e 的产生是有趣的,即 使4 d 前接种1 0 6C F U / m l 的C e r e u l i d e 产生株,摇动的脱脂 乳在 2 2 也不产生C e r e u l i d e ( 0 . 5 n g / m l ) 。A g a t a 等 2 6 报 道了不同的结果,从摇动培养的牛奶通过H E p - 2 细胞分析 发现( 0 . 6 4 g / g C e r e u l i d e ) 比静止培养的牛奶( 0 . 0 1 g / g ) 有 更多的毒性。因此,蜡样芽孢杆菌在食品中的产毒潜 力很难预测。 蜡样芽孢杆菌 NC 7 4 0 1 株接种不同食品后C e r e u l i d e 产生情况时发现:接种温度和时间相同时,在煮熟的 米饭中获得( 基于毒性) 3 2 0 n g / g C e r e u l i d e 包含物,从相 似处理的面包和蛋糕中仅得 2 0 n g / g 。在鸡蛋及制品中 得 5 1 0 n g / g 2 6 。 白米被接种蜡样芽孢杆菌F 4 8 1 0 / 7 2 菌株 2 7 培养 1 8 h 后,水萃取热稳定毒素 ( 毒素值5 1 2 ) 比膏粱米( 毒素 值 1 2 8 ) 或速煮米 ( 毒素值 2 5 6 ) 高 3 7 。在目前的研究中, 毒性分析没有被校准,因此毒素值还不能和其他研究者 的结果相比较。 6结 语 尽管卫生方面已经有所改善,但最近几年蜡样芽孢 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率还是呈增加趋势,其可能 的原因在于最近工业化国家食品生产工艺改变的趋势, 同时报告和诊断方法也有所改善,食品和水传播疾病是 世界上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蜡样芽孢杆菌引起中毒 的食品多是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米饭等淀粉类食品, 这就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况且,蜡样芽孢杆菌致吐毒 素C e r e u l i d e 对肝脏损害的病原学严重性也没有被充分认 识,更增加了健康的潜在危害。因此,应加强开展该 菌准确、快速定量检测的方法,以便确定该菌的致病 剂量,进而建立预测模型,从而更好的进行食品中该 菌的风险评估,以便有效的控制该菌在食品中的污染, 保护公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WI J N A N D S L M, D U F R E N N E J B , R O MB O U T S F , e t a l .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p o t e n t i a l l y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i n f o o d c o mmo d i t i e s i n t h e N e t h e r l a n d s M . J o u r n a l o f F o o d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0 6 , 6 9 : 2 5 8 7 - 2 5 9 7 . 2 J A Y J M, L OE S S NE R M J , GOL DE N D A , e t a l .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g a s t r o e n t e r i t i s M / / Mo d e r n f o o d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7 t h e d , Ne w Y o r k : S p r i n g e r S c i e n c e B u s i n e s s Me d i a I n c , 2 0 0 5 : 5 8 3 - 5 9 0 . 3 G R A N U M P E .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M / / D O Y L E M, B E U C H A T L . F o o d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f u n d a me n t s a n d f r o n t i e r s . 3 r d e d . Wa s h i n g t o n , D C , A S M P r e s s , 2 0 0 7 : 4 4 5 - 4 5 6 . 4 H O L T J G , F R I E G N R , S N E A T H P H A , S T A L E Y S T , e t a l . G e n u s B a c i l l u s M / / B e r g e y s ma n u a l : De t e r mi n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o l o g y . 9 t h e d . U S A : Wi l l i a ms a n d Wi l k i n s , 1 9 9 4 : 5 5 9 - 5 6 4 . 5 G R A N U M P E .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a n d f o o d p o i s o n i n g M / /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s y s t e ma t i c s o f B a c i l l u s a n d r e l a t i v e s . U S A : B l a c k w e l l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mp a n y MA , 2 0 0 2 : 3 7 - 4 6 . 6 J E NS E N G B , H A NS E N B M, E I L E NB E R G J . e t a l . T h e h i d d e n l i f e s t y l e s o f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a n d r e l a t i v e s J . Mi n i r e v i e w i n E n v i r o n m e n - t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2 0 0 3 , 5 : 6 3 1 - 6 4 0 . 7 V A N DE R Z W C , P A R L E V L I E T G A , S A V E L K OU L P H , e t a l . O u t b r e a k o f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a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t r a c e d t o b a l l o o n s u s e d i n ma n u a l v e n t i l a t i o n J .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2 0 0 0 , 3 8 : 4 1 3 1 - 4 1 3 6 . 8 H E L GA S ON E , K S T A D O A , C A U GA NT D A , e t a l . B a c i l l u s a n t h r a c i s ,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a n d B a c i l l u s t h u r i n g i e n s i s o n e s p e c i e s o n t h e b a s i s g e n e t i c e v i d e n c e J . A p p l i e d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2 0 0 0 , 6 6 : 2 6 2 7 - 2 6 3 0 . 9 H E N R I Q U E S A O . MO R A N C P . S t r u c t u r e , a s s e m b l y ,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s p o r e s u r f a c e l a y e r s J . A n n u a l R e v i e w s o f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2 0 0 7 , 6 1 : 5 5 5 - 5 8 8 . 1 0 S A G R I P A N T I J L , C A R R E R A M, I N S A L A C O J , e t a l . V i r u l e n t s p o r e s o f B a c i l l u s a n t h r a c i s a n d o t h e r B a c i l l u s s p e c i e s d e p o s i t e d o n s o l i d s u r f a c e s h a v e s i m i l a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o c h e m i c a l d e c o n t a m i n a n t s J .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2 0 0 6 , 1 0 2 : 1 1 - 2 1 . 1 1 C A R L I N F , F R I C K E R M, P I E L A A T A , e t a l . E m e t i c t o x i n p r o d u c i n g 263专题论述食品科学2009, Vol. 30, No. 09 s t r a i n s o f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s h o w d i s t i n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i t h i n t h e B a c i l - l u s c e r e u s g r o u p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F o o d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2 0 0 6 , 1 0 9 : 1 3 2 - 1 3 8 . 1 2 S H I N A G A WA K , U E N O Y , H U D , e t a l . Mo u s e l e t h a l a c t i v i t y o f a H E p - 2 v a c u o l a t i o n f a c t o r , c e r e u l i d e , p r o d u c e d b y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v o mi t i n g t y p e f o o d p o i s o n i n g J . J o u r n a l o f V 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1 9 9 6 , 5 8 : 1 0 2 7 - 1 0 2 9 . 1 3 A G A T A N , MO R I M, O H T A M, e t a l . A n o v e l d o d e c a d e p s i p e p t i d e , c e r e u l i d e ,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c a u s e s v a c u o l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H e p - 2 c e l l s J . F E MS Mi c r o b i o l o g y L e t t e r s , 1 9 9 4 , 1 2 1 : 3 1 - 3 4 . 1 4 A N D E R S S O N M A , H A K U L I N E N P , H O N K A L A MP I - H A MA L I E N E U , e t a l . T o x i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f i l e o f c e r e u l i d e , t h e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e me t i c t o x i n , i n f u n c t i o n a l a s s a y s w i t h h u ma n , a n i ma l a n d b a c t e r i a l c e l l s J . T o x i c o l o n , 2 0 0 7 , 4 9 : 3 5 1 - 3 6 7 . 1 5 T E P L OV A V V , MI K K OL A R , T ONS H I N A A , e t a l . T h e h i g h e r t o x i c i t y o f c e r e u l i d e r e l a t i v e t o v a l i n o m y c i n i s d u e t o i t s h i g h e r a f f i n i t y f o r P o t a s s i u m a t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p l a s ma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J . T o x i c o l o g y A p p l i e d o f P h a r ma c o l o g y , 2 0 0 6 , 2 0 1 : 3 9 - 4 6 . 1 6 K R A ME R J M, GI L B E R T R J .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a n d o t h e r B a c i l l u s s p e c i e s . i n f o o d b o r n e b a c t e r i a l p a t h o g e n s M . N e w Y o r k : Ma r c e l D e c k e r , 1 9 9 8 : 2 2 - 7 0 . 1 7 P A A NA NE N A , MI K K OL A R , S A R E NE V A T , e t a l .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h u ma n n a t u r a l k i l l e r c e l l a c t i v i t y b y c e r e u l i d e , a n e me t i c t o x i n f r o m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J . C l i n i c a l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m m u n o l o g y , 2 0 0 2 , 1 2 9 : 4 2 0 - 4 2 8 . 1 8 WA N G G Y S , K U R A MO T O M, Y A MA D A K , e t a l . H o m o c e r e u l i d e , a n e x t r e m e l y p o t e n t c y t o t o x i c d e p s i p e p t i d e f r o m t h e m a r i n e b a c t e r i e u m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J . C h e mi s t r y L e t t e r s , 1 9 9 5 , 9 : 7 9 1 - 7 9 2 . 1 9 L U N D T , D E B U Y S E R M L , G R A N U M P E . A n e w c y t o t o x i n f r o m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t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