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课件魏晋南北朝.ppt_第1页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课件魏晋南北朝.ppt_第2页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课件魏晋南北朝.ppt_第3页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课件魏晋南北朝.ppt_第4页
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课件魏晋南北朝.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魏 晋 南 北 朝 美 术,第一节 概述 魏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三百余年。 魏、蜀、吴三国(220-265年) 西晋 265 司马炎晋武帝统一三国,到317年 东晋 317年 司马睿在建康即南京建都,到420年 南朝420年起到589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建隋)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代 北朝386年-581年,386年道武帝建立北魏。 北朝经过北魏、北齐、北周。,在割据与分裂的形势下,出现了民族融合和民族迁徙局面,各民族人民以艰巨的劳动和斗争促进着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的发展。西晋末年的战乱中,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和南方人民共同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开发,出现了富饶的局面,出现了东晋及南朝经济的繁荣;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以后,生产也逐步有所发展,北魏孝文帝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斗争中实现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南北两地的发展和后来隋朝统一,为繁荣昌盛的大唐帝国打下了基础。,北魏从内蒙牛川迁到平城(大同),孝文帝493年将首都迁到洛阳。 魏晋南北朝在思想上出现了新的情况,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被瓦解,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崇尚老庄高谈玄理的风气和颓放通脱的生活作风在士大夫中流行;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对人物的赏鉴品评也更重视风度、才识、气质,而不象东汉时期停留在道德、操守方面,这些都给审美取向和艺术的创新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使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佛教有了滋生的土壤。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对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巨大,同时也促进了与西域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取得了新的成就,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画家。书法创作上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圣”和书法大师。 这一历史时期佛教美术得到了大发展。各地纷纷大规模地建造和开凿石窟,北魏寺庙12700余处,仅洛阳就有寺庙500所。南方有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北方的石窟艺术是最突出的艺术成果。代表有三大石窟:平城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印度佛教开始中国化,佛教雕塑和壁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除人物画外,山水画也独立产生,花鸟画也萌芽出现了。 画论、画评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出现了东晋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刘宋时期宗炳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南陈姚最的续画品。建立起中国美术批评的艺术标准和提出了中国美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如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绘画六法”、宗炳的“澄怀味象”、王微的“山水畅神”等观点。对后世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二节 绘画,一、曹不兴、卫协 曹不兴,三国吴人,最早画佛像,擅长人物画,以及龙水题材。 卫协西晋人,谓“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并将其列为上品。 二、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最重要的画家,(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主要从事绘画活动。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誉。他提出以“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观点。,他的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其作品充分运用线的表现力来造型,被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正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相表里,成为与内在心绪、精神面貌水乳交融般的整体。 洛神赋图是根据三国文学家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创作的描述作者在由京师返回封地途中与洛水女神相遇的爱情故事。画面开始,曹植在侍卫仆从的簇拥下,来到洛水边,他面对洛水微波,惆怅徘徊,神情忧郁。水面上女神梳着高髻,步履轻盈地缓缓漂浮而来,目光顾盼,欲行又止。接着表现洛水女神在天空、在水间舒袖歌舞,曹植携从相送。然后女神坐在异兽驾驭的车上,乘风而去。曹植一行站在渡河的楼船内凝目远视,最终乘车慢慢地离去。全画用笔细劲古朴,如春蚕吐丝。人物神态刻画细腻,设色鲜艳、厚重。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洛神赋图在宋代摹本颇多,先共存三卷,但以此卷为最完整。,洛神赋图卷,东晋 顾恺之(宋摹本) 绢本设色 纵27.1厘米 横57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646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列女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至南宋已不全,现存10段,共28人。每段都有人名和颂辞。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此图不但铁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秀丽流畅的游丝描有别;而且特别强调晕染,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女子眉毛多染朱色。此卷无款,原作已散佚,今天所见的是忠实原作最佳的宋人摹本,难能可贵。与洛神赋图比较,此卷更显顾氏风范。 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写的女史箴而作的设色的长卷。主要表现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古代宫廷妇女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列女仁智图卷 东晋 顾恺之 (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5.8厘米,横470.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4 .8厘米,横348.2厘米 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三、陆探微、张僧繇、肖绎 陆探微系活跃于刘宋文帝至明帝期间的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道释及古贤、贵族、名士肖像,也画类似风格性和花鸟题材的作品,他画人物“秀骨清相”,反映了当时士族赏“一笔画”,“精细润媚,新奇妙绝”,和顾恺之同被列为笔迹周密的“密体”。陆探微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是5世纪后半期最有影响的画家。 张僧繇的主要创作活动在萧梁时期,吴人,擅画佛像、人物、肖像、禽兽等。梁武帝天监年间为武陵王侍郎、直密阁知画事,历任右将军、吴兴太守,是具有很高地位的御用画家。梁武帝萧衍狂热地提倡佛教,大规模修建佛寺,故而道释画在张僧繇创作中占了相当比重。他有教高的写实能力武帝曾派他为分散在各地的王子们画像,收到“对之如面”的生动效果。他又善于用简练的线描概括形象,“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成为有别于顾、陆的“疏体”。他在金陵安乐寺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神异传说,表现了人们对他艺术的钦慕。他曾经用“天竺法”画金陵一乘寺门楣凹凸花,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显示了勇于吸收外来艺术精神。张僧繇所画人物面相丰腴,有别于陆探微的“秀骨清像”,折射出当时社会审美情趣所发生的变化。,萧绎是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后在江陵称帝,为西魏战败所俘。萧梁诸王多爱好文艺,萧绎更是才华横溢,传说他曾画孔子像并题赞,被认为文章、书法、绘画“三绝”,又曾画蕃客入朝图、职贡图,描绘外国使臣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朝的对外关系。传为他的职贡图尚有摹本传世。 四、蒋少游、杨子华、曹仲达 杨子华,北齐著名画家,善画贵族、人物、车马、宫苑等,其人物画继顾恺之、陆探微后又有新的提高,当时被称为“画圣”,受到北齐统治者的重视,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他的画在隋唐时期有重大影响,被阎立本认为“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惟有子华”。现存北齐校书图,据说是宋人根据他的画本临摹的。 曹仲达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原为西域曹国(今中亚撒马尔罕一带)人,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画人物衣服紧窄,有“曹衣出水之称”,世谓之“曹家样”。,职贡图卷 梁 萧绎 (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198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北齐校书图 (局部),北齐(宋摹本),传杨子华作,绢本设色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五、宗炳、王微、谢赫的画论 宗炳,字少文,南阳人,所著的画山水序却流传至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和风景画的专门论文。其中谈及“含道映物”、“澄怀味像”,并提出“畅神”之说。他还具体论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上画出广阔的山水景物,谓:“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这种经验总结早于西方透视学之原理。 王微,字景玄,琅琊临沂人。著有叙画,论及山水创作不同于“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清流”的地图,而应融入画家的心思情感,故画山水“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能给人以精神的怡悦,而这种审美享受是“金石之乐,圭章之琛”难以比拟的。宗炳和王微的山水画作已失传,他们在理论上的建树,却为后来中国山水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绘画“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被后人誉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为中国后来的美术批评提供了艺术标准。,六、敦煌壁画 莫高窟位于敦煌县东南20之鸣沙山断崖上,开凿于苻秦建元二年(366),一说开凿于晋永和九年353。十六国至南北朝占据此一地区的统治者都笃信佛教,修建洞窟已具相当规模,至唐代极盛,洞窟达1000余座,规模亦极壮丽,五代宋元陆续开凿后改建,前后经历1000余年。经自然和人为的毁坏和近代的盗窃破坏,至今仍保存有从十六国至元代洞窟492个,彩塑2000余躯,壁画45000余平方米。,莫高窟北朝壁画 内容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佛教要人们把现实看作虚幻的东西,对苦难遭遇要忍辱苦修,以期来生获得善报或死后进入天国,并以佛前几世舍己为众生的故事为榜样,宣传忍辱牺牲的精神。于是敦煌北朝洞窟中本生故事成为流行题材,常见的有尸毗王本生、萨埵王本生,从中宣扬牺牲自我、拯救生灵以修正果的思想。此外,宣扬释迦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亦颇为常见。 北朝壁画色彩绚烂,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萨埵太子饲虎本生特写 石窟壁画 克孜尔第38窟卷顶东侧壁,弹琵琶飞天特写,石窟壁画,克孜尔尕(ga)哈第30窟后室顶,平棋图案,北凉 石窟壁画 纵160厘米 横100厘米 敦煌莫高窟 第268窟顶,萨埵本生 北魏 石窟壁画 纵165厘米 横172厘米 敦煌莫高窟 第254窟南壁中部,九色鹿本生 (局部),北魏,石窟壁画,全图纵96厘米,横385厘米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 层,说法图 西魏 石窟壁画 纵250厘米 横123厘米 敦煌莫高窟 第249窟北壁,说法图局部 飞天,窟顶 西魏 石窟壁画 纵570厘米 横463厘米 敦煌莫高窟 第249窟,北披局部 狩猎 西魏 石窟壁画,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北披,北披局部 羽人 西魏 石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 第249窟窟顶北披,东披局部 天宫杂技,西魏,石窟壁画,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东披,供养人 西魏 石窟壁画,纵60厘米,横80厘米,敦煌莫高窟 第285窟北壁东侧下,莲花藻井 西魏 石窟壁画,纵246厘米,横245厘米,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窟顶,东披局部 伏羲、女娲 西魏 石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萨埵本生,北周,石窟壁画,纵190厘米,横420厘米 敦煌莫高窟第428窟东壁南侧,萨埵本生局部 驰马还宫,佛传(之一),北周,石窟壁画,全图纵90厘米,横275厘米, 敦煌莫高窟第290窟窟顶人字披东披,莲花飞天藻井 北周 石窟壁画 纵250厘米 横230厘米 敦煌莫高窟 第296窟窟顶,东王公(帝释天),北周,石窟壁画,纵55厘米,横80厘米, 敦煌莫高窟第296窟西壁龛北侧上,西王母(帝释天妃),北周,石窟壁画,纵50厘米,横80厘米, 敦煌莫高窟第296窟西壁龛南侧上,屯垦 西晋 墓室壁画,高54厘米,宽88厘米, 甘肃省嘉峪关市3号墓南壁左上角,1972年发掘,猎兔,西晋,墓室壁画,高17厘米,宽36厘米, 甘肃省嘉峪关市7号墓前室东壁,1972年-1973年发掘,仪卫出行(之二),北齐武平元年,墓室壁画,高130厘米, 宽168厘米,山西太原市王郭村娄叡墓墓道西壁 1979-1981年发掘,牛与神兽 北齐武平元年,墓室壁画,高约80厘米,宽212厘米 山西太原市王郭村娄叡墓墓道西壁 1979-1981年发掘,歌舞(部分),高句丽(公元4世纪),墓室壁画,高130厘米 宽150厘米,吉林省集安县舞踊墓墓室东壁右侧,第三节 雕塑,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在继承前代优秀传统与不断吸收外来的造型样式和技巧下,通过广大匠师的创作实践,艺术水平飞跃发展。佛教造像占有极大比重,风格递变,格外引人注目。装饰宫廷建筑和陵墓的石雕,以及贵族墓中的陶俑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规模宏伟,生动细腻,已完全摆脱了汉代古拙风格,艺术上出现了飞跃的进步。佛教重视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宣传,雕塑便是其中强有力的形式之一。石窟造像又是佛教雕塑的又一个主要部分。,一、云冈石窟北朝造像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约15公里的武州山之南,前临武州川。现存洞窟53个,东西绵延1公里。中有两道小峡谷,将石窟分为东、中、西三区。东区为第1至4窟,中区为第5至13窟,西区为第14至53窟,共计窟龛1100多个,大小造像51000多躯。关于云冈石窟的开凿,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在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任命来自凉州的宋人昙曜为沙门统,“帝奉以师礼,曜白帝于京城(平城)西武州赛,凿山石壁,开凿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者六十尺,雕饰奇伟,冠绝一时,”即今云冈石窟中第16至20窟,世称“昙曜五窟”,为云冈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自此之后,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大规模的开凿工程在云冈迄未间断,并成为云冈石窟造像最为兴盛的时期。现云冈石窟的第1、2双窟,5、6双窟,7、8双窟,9、10双窟继11、12、13等窟都是这一时期的成果。在迁都洛阳以后到北魏政权分裂,平城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造像运动亦转消沉,新开凿的多是一些新型窟龛,在前期开凿的一些洞窟中也有此期刻补的小型龛像。,佛窟外景,北魏,山西大同云冈第20窟,佛及菩萨,北魏,石刻 山西大同云冈第3窟,坐像龛,北魏,石刻 山西大同云冈,胁侍菩萨,北魏,石刻 高160厘米 山西云冈第3窟,佛像,北魏,石刻 头高45厘米 山西云冈第5窟,佛龛,北魏,石刻 高150厘米 山西云冈第5窟,佛,北魏,石刻 高790厘米 山西云冈第五窟,窟龛,北魏,石刻 山西云冈第五窟,佛龛,北魏,石刻,佛高105厘米,山西云冈第五窟,菩萨像(右图为局部) 北魏,石刻,高180厘米 山西云冈第五窟,飞天,北魏,石刻,长100厘米,山西云冈第6窟,飞天,北魏,石刻,长100厘米,山西云冈第6窟,佛传故事 北魏,石刻,高110厘米 山西云冈第6窟,9窟东壁,北魏,石刻 山西云冈第9窟,列柱,北魏,石刻 山西云冈第10窟,立佛,北魏,石刻 山西云冈第11窟,弟子像(局部),北魏,石刻,头高50厘米,山西云冈第18窟,写实菩萨(局部) 北魏 石刻 山西云冈第18窟,佛像,北魏,石刻 高800厘米 山西云冈第19窟,坐像,北魏,石刻 高1400厘米 山西云冈第20窟,坐像及立佛 北魏 石刻 山西云冈第20窟,飞天,北魏,石刻,高45厘米,山西云冈第34窟,二、龙门石窟北朝造像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南郊,其地两岸山岩对峙,伊水从中间流过,又称伊阙。孝文帝在太合十七年(493)迁都洛阳以后,大规模在此开凿石窟,其后东魏、西魏、北齐和隋、唐皆陆续有修造,唐代贞观至天宝年间更盛极一时。今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还有题记碑刻3600多品,成为继山西大同云冈以后的又一庞大的石窟群。 龙门北魏时期的主要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和莲花洞等。,菩萨,北魏,石刻 高370厘米 河南龙门古阳洞,狮子,北魏,石刻 高236厘米 河南龙门古阳洞,飞天和供养菩萨 北魏 石刻 高长140厘米 河南龙门古阳洞,力士 北魏 石刻 高450厘米 河南龙门宾阳中洞,造像一铺,北魏 石刻, 高842厘米 河南龙门宾阳中洞,三、莫高窟塑像 莫高窟保存有北朝塑像的洞窟主要有275、259、257、254、248、432、297、290等窟。 作为礼拜偶像的彩塑佛像,有释迦佛,弥勒菩萨(未来佛)和释迦、多宝并坐,而以弥勒(菩萨型活佛型)像为最多,其姿态油交脚,有思维。也有禅定。弥勒信仰的盛行,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现实苦难和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交脚弥勒像,十六国 彩塑 高87厘米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佛,北魏,彩塑 高92厘米 敦煌莫高窟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