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解剖学必须掌握的知识总结.ppt_第1页
课件:解剖学必须掌握的知识总结.ppt_第2页
课件:解剖学必须掌握的知识总结.ppt_第3页
课件:解剖学必须掌握的知识总结.ppt_第4页
课件:解剖学必须掌握的知识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上 肢 第一节 基本要求 一、 掌握内容: 1、体表标志 锁骨、肩峰、喙突、肱骨 内外上髁、鹰咀、尺骨头、 桡骨茎突; 上肢动脉干及三大神经干的 体表投影。,2019,-,1,2、腋腔的构成,三边孔与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 的结构。 3、腋腔内腋A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 关系,腋淋巴结群的位置及流注关系。 4、腋鞘的构成。 5、臂前区血管神经束的行程及束内结构的位置 关系。 6、肱骨肌管的内容及其与肱骨的关系。 7、尺神经的行程。,2019,-,2,8、 浅静脉的吻合类型并了解其应用意义。 9、 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10、 尺神经在肘后区的位置及 临床意义。 11、 桡、尺血管神经束及正中神经血管束的行 程及束内结构间的位置关系。 12、骨间后神经、血管的行程和分布。 13、手掌表面解剖。 14、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排列关系。,2019,-,3,15、掌腱膜的构成。 16、掌中间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 17、腱鞘及滑液鞘的构成及内容。 二、了 解 内 容 1、上肢的境界、分部和划区。 2、肩部的分部。 3、腋区的位置。 4、腋腔疏松结缔组织的交通关系。 5、三角肌区及肩胛区境界。,2019,-,4,6、 肩胛动脉网的构成。 7、 臂前区的浅层结构。 8、 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 9、 臂后区的浅层结构;臂后区骨筋膜鞘的 构成及肌肉。 10、臂部中1/3横断面。 11、肘后区浅、深层结构。 12、肘后三角和肘外侧三角的构成。 13、肘关节动脉网。,2019,-,5,14、前臂前区的浅层结构。 15、前臂前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16、旋前园肌的起止和临床意义。 17、前臂后区的浅层结构。 18、前臂后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的配布。 19、前臂中1/3横断面。 20、手掌浅层结构。 21、掌部深筋膜。 22、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的位置及交通关系。,2019,-,6,23、手背表面解剖及解剖学“鼻烟壶”的构成及 内容。 24、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 25、伸肌支持带及肌腱的排列。 26、手背筋膜间隙、手指皮肤及浅筋膜。 27、指髓间隙。 28、指伸肌腱的构成、附着及功能。,2019,-,7,4、上肢神经干的投影: 正中N: 在臂部与肱A一致;在前臂为从肱骨 内上髁与肱二头肌腱连线的中点至 腕前远侧横纹中点稍外侧的连线。 尺 N: 从腋窝顶,经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 间,至豌豆骨桡侧缘的连线。 桡 N: 自腋后襞下缘外端与臂交点处,斜过 肱骨后方,至肱外上髁的连线。,2019,-,8,二、 肩 部 (一)肩部的分区: 腋区、三角肌区、肩胛区。 (二)腋区: 1、腋区的位置: 臂与胸上部之间。 上肢外展时,向上呈穹隆状的凹陷;其深 部呈四棱锥状腔隙,由四壁、一顶、一底 围成,称为 “腋窝”。 2、腋腔的构成: 顶、底、 四壁。,2019,-,9,腋 窝 顶: 由锁骨中1/3、第一肋和肩胛骨上缘 围成,是腋窝的上口,与颈根部相 通。 底: 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及腋筋膜。 腋筋膜中央部较薄弱,且有皮N、 浅血管及淋巴管穿过呈筛状,故名 “筛状筋膜”。,2019,-,10,3、三边孔与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的结构: 三边孔: 由肱三头肌长头穿过大园肌和 肩胛下肌、小园肌之间,形成 的内侧的孔为三边孔。 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四边孔: 肱三头肌长头与肱骨外科颈之 间为四边孔。 有腋N及旋肱后血管通过。,2019,-,11,位于胸小肌后方的胸肌三角内。 腋 A 分布于前锯肌及乳房。 第二段: 其内侧为臂丛内侧束, 后方为臂丛后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 位于胸小肌下缘至大园肌下缘之间。 腋 A 分布于冈下窝附近诸肌、背阔肌、 第三段: 三角肌及肩关节。 前有正中N内侧根、后有桡N、腋N。 外侧有正中N、肌皮N、内侧有尺N。,2019,-,12,3、腋淋巴结群的位置及流注关系: 外侧淋巴结: 沿腋V远端排列,收纳上肢 的L;注入中央及尖L结。 胸肌淋巴结: 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 前外侧壁、乳房外侧;注入 中央及尖L结。 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神经排列; 收纳背部、肩胛区及胸后壁 的L;注入中央及尖L结。,2019,-,13,中央淋巴结: 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当中, 收纳以上三群淋巴的输出管; 注入尖淋巴结。 尖 淋 巴 结: 位于胸小肌与锁骨之间,沿腋 V近端排列;收纳中央L结的 输出管及乳房上部的淋巴。 其输出管合成锁骨下干,左侧注 入胸导管,右侧注入右L导管。 6、腋鞘: 由颈筋膜包绕腋血管及臂丛而成。,2019,-,14,7、腋腔疏松结缔组织的交通关系: 腋血管、臂丛、及腋淋巴结之间, 有疏松结缔填充,并沿血管、神经 与邻近各区相交通。 向上 经腋鞘达颈根部。 向下 达臂前、后区。 向后 经三边孔、四边孔分别与 肩胛区、三角区交通。 向前 胸肌间隙。,2019,-,15,(三)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三角肌区: 该肌所在的区域,由腋N及 旋肱后血管伴行穿四边孔, 绕肱骨外科颈,向前与旋 肱前血管吻合共同支配。 肩 胛 区: 肩胛骨后面区域 。肌由浅入 深为斜方肌、背阔肌、冈上 肌、冈下肌、大园肌、小园肌, 由肩胛上血管及神经支配。,2019,-,16,三、 臂 部 (一)臂前区: 1、臂前区的浅层结构: 有 臂外侧下皮N、臂内侧皮N、肋间臂N。 头V、贵要V起自手背V网桡侧和尺侧。 头 V: 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 经三角肌与 胸大肌间沟 注入腋V。 贵要V: 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 注入肱V或 腋V。,2019,-,17,2、臂前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 向上 移行于三角肌筋膜及腋筋膜。 向下 移行于前臂筋膜。 在屈、伸肌之间形成内、外侧肌间隔,附 着于肱骨,并共同围成臂前区骨筋膜鞘, 包绕 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 3、血管神经束的行程及结构的位置关系: (1)肱A: 在大园肌的下缘续于腋A 。,2019,-,18,(1)肱 A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深部。 越过喙肱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 肌的前方。 其分支有: 肱深A 起自肱A上端,与桡N伴 行,穿肱骨肌管至臂后部。 尺侧上副A 平肱肌起点处发自肱A,与尺N 伴行穿臂内侧肌间隔。 尺侧下副A 平肱骨内上髁上方5cm处起自肱 A,经肱肌前面行向内侧。,2019,-,19,肱A 在臂上份居肱骨内侧, 在臂中份位于肱骨前内方, 在臂下份行于肱骨前方。 (2)肱V: 有两条V与肱A伴行;贵要V至 臂中点稍下方 穿深筋膜 汇入 肱V。,2019,-,20,(3)正中N: 伴肱A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 在臂上部位于 肱A的外侧, 在臂中点的平面越过 肱A的前面, 在臂下方位于肱A的内侧 至肘窝。 再向下穿旋前园肌进入 前臂。 (4)桡 N: 在臂上部位于肱A后方,再沿 桡N沟走行。 在臂中部绕肱骨背侧转向外下, 穿肱骨肌管至臂后区。,2019,-,21,(5)肌皮N: 自臂丛外侧束发出, 穿喙肱肌, 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向外下。 在肱二头肌外侧沟下份浅出深筋 膜, 称前臂外侧皮N 。 (二)臂后区: 1、臂后区的浅层结构: 臂外侧上皮N: 腋N的皮支 布于三角肌。 臂外侧下皮N: 桡N的分支 布于臂外区。 臂后皮N;前臂后皮N 桡N的分支。,2019,-,22,2、臂后区骨筋膜鞘的构成及肌肉: 臂后区深筋膜厚而坚韧,借臂内、外侧肌 间隔与肱骨共同围成臂后区 骨筋膜鞘, 包绕 肱三头肌。 3、肱骨肌管的内容及其与肱骨肌管的关系: 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与肱骨桡N沟 形成一个绕肱骨中份后面的管道, 称肱骨肌管, 内有 桡N及伴行的肱深血管。,2019,-,23,4、尺N的行程: 在臂上部位于 肱A后方。 在臂中点上方离开肱A, 穿臂内侧肌间隔入臂后区, 与尺侧上副A伴行。 在臂中份以下, 经肘后内侧沟至 前臂前区。,2019,-,24,(三)臂部中1/3横断面: 头V位于 肱二头肌外侧沟的浅筋膜内。 贵要V位于肱血管内侧,肱血管外侧为正中N。 深筋膜在臂部屈、伸肌之间、形成 臂内、外侧肌间隔。 臂内侧肌间隔的后方 有尺N和尺侧上副A 。 肱骨前方为 肱肌和肱二头肌。 肱骨后方为 肱三头肌, 它与肱骨桡N沟之间为 肱骨肌管。,2019,-,25,四、 肘 部 肘部: 介于臂与前臂之间。肱骨内、外上髁连 线上、下各两横指的环形线为上下界。 (一)肘前区: 1、浅层结构及浅V的吻合类型: 头V 与前臂外侧皮N行于肱二头肌腱外侧。 贵要V与前臂内侧皮N行于肌腱内侧。 肘正中V从头V斜向上内,连于贵要V, 吻合成“ N ”形。,2019,-,26,前臂正中V分为 头正中V和贵要正中V, 呈“ Y ”形分别汇入头V和贵要V 。 以上V管粗大,位置表浅,比较固定, 是临上穿插剌及导管插入的常用部位。 2、深层结构: 上续 臂筋膜、下连 前臂筋膜。 向下内止于前臂筋膜的部份称肱二头肌腱 膜。 与肱二头肌腱交角处, 是触及肱A和测血压的听诊部位。,2019,-,27,3、肘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关系: 上 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 为肱桡肌; 构成 下内 为旋前园肌。 浅面 是浅筋膜、深筋膜 及肱二头肌腱膜。 深面 由肱肌及旋后肌构成。,2019,-,28,内容 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 及 有桡N与桡侧副A伴行。 毗邻 平肱骨外上髁处 关系: 桡N分为浅、深两支。 桡N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 改名为骨间后N。,2019,-,29,(二)肘后区: 1、肘后区的结构及神经位置与临床意义: 皮肤厚而松驰。 皮肤与鹰嘴之间有鹰嘴皮下囊。 肱三头肌止于尺骨鹰嘴。 尺N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通过。 肘关节脱位或内上髁骨折时可伤尺N。,2019,-,30,(三)肘关节动脉网: 尺侧下副A的前支 与尺侧返A前支吻合。 尺侧下副A的后支 尺侧上副A 与尺侧返A吻合。 桡侧副A 与桡侧返A吻合。 中副A 与骨间后的骨间返A 吻合。,2019,-,31,五、 前 臂 部 (一)前臂前区: 1、前臂前区的浅层结构: 浅筋膜尺侧 有贵要V及其属支及 前臂内侧皮N。 浅筋膜桡侧 有头V及其属支及 前臂外侧皮N。 正中N和尺N的掌支 于屈肌支持带 近侧浅出深筋膜 。,2019,-,32,4、桡血管神经束的行程及束内结构间的 位置关系: 由桡血管及桡N浅支组成。 走行于前臂桡侧屈、伸肌分界线上。 桡血管上1/3行于肱桡肌尺侧缘, 下2/3位于该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 桡N浅支位于桡A外侧, 在前臂近侧1/3两者相距较远, 中1/3伴行。,2019,-,33,5、尺血管神经束的行程及束内结构间的 位置关系: 由尺血管及尺N伴行。 前臂近1/3位于指浅屈肌深面。 前臂远2/3位于尺侧腕屈肌与 指浅屈肌之间。 在屈肌支持带浅面、腕豆骨桡侧 入掌。,2019,-,34,6、正中神经血管的行程及束内结构的关系: 穿旋前园肌肱、尺两头间, 经指浅、深屈肌腱深面。 至前臂中1/3位于指浅、深层肌之间。 远侧1/3位于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间。 术中应注意与掌长肌腱的鉴别。 其桡侧没有分支,是安全侧。,2019,-,35,7、旋前园肌的起止和临床意义: 肱头起自肱骨内上髁。 尺头起自尺骨冠突,两头间有正中N穿过。 尺头深面有尺A穿过。 肌纤维斜向下外,止于桡骨中1/3的外后面。 止点近端有旋后肌附着, 远端有旋前方肌附着。 桡骨骨折在止点以上和以下, 其错位结果不同。,2019,-,36,(二)前臂后区: 位于尺、桡骨和前臂骨间膜的后方。 1、前臂后区的浅层结构: 浅筋膜内有头V和贵要V的属支。 前臂后皮N是桡N的分支。 与臂内、外侧的N共同分布此区。 2、前臂后骨筋膜鞘的构成: 深筋膜近侧为肱三头肌腱膜增强。 深筋膜远侧在腕背增厚 屈肌支持带。,2019,-,37,深筋膜与前臂内外侧肌间隔、 尺、桡骨及骨间膜共同形成 前臂后骨筋膜鞘。 3、前臂后肌肉的配布: 由桡向尺 腕长短、指总小固尺侧腕。 外侧旋后拇长展、 示固拇长和拇短。,2019,-,38,4、骨间后神经、血管的行程和分布: 桡N在肘窝分为浅、深两支。 桡N深支和 深支 支配桡侧腕长、短伸肌。 骨 间 后 N: 穿旋后肌在桡骨头下方57cm 处改名为 骨间后N。 骨间后A: 骨间膜近侧臂后,营养附近肌及 关节。 在浅层间 伴骨间后N。,2019,-,39,(三)前臂中1/3横断面: 浅层外有 头V和前臂外侧皮N, 尺侧有 贵要V和前臂内侧皮N。 深筋膜向部发出 肌间隔 形成 前臂前、后骨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内有 前臂前肌群、桡N浅支、 及桡血管、尺N血管束、正中N。 后骨筋膜鞘内有 前臂后肌群、骨间后 血管N束。,2019,-,40,六、手 部 (一)手掌: 近侧为 腕前区、 远侧中央呈三角形凹陷称 掌 心, 其桡侧隆起称 鱼 际。 腕近侧纹 平尺骨头, 三条腕 腕中纹约 平尺、桡骨茎突。 横 纹: 腕远侧纹 平屈肌支持带,其 中点对掌长肌腱隆起,是正中N入掌处。,2019,-,41,掌长肌腱居腕前中线,深面有正中N。 三条腱 桡侧为桡侧腕屈肌腱,其与桡侧茎突 隆 起: 间有桡A。 尺侧为尺侧腕屈肌腱,止于豌豆骨。 鱼际纹斜于鱼际尺侧,深面有正中N。 三 条 掌中纹桡侧与鱼际纹重叠,其与掌中 掌 纹 线的交点是 掌浅弓的顶点。 掌远侧纹适对第35掌指关节的连线。,2019,-,42,2、手掌浅层结构: 皮厚无毛囊及皮脂腺,汗腺丰富。 浅筋膜在掌心处致密,浅血管、淋巴管和 皮N穿行其间。 浅V和浅淋巴管多 吻合成网。 尺N掌支和桡N浅支 彼此重叠。 3、腕管的构成及其内容的排列关系: 由屈肌支持带及腕骨沟共同构成。 其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9条。,2019,-,43,9条肌腱分别被屈肌总腱鞘和拇长肌 腱鞘包绕。 均超过屈肌支特带近侧和远侧2.5cm。 两者间有 正中N通过。 腕骨骨折时可压迫 正中N引起 腕管综合征。 4、掌部深筋膜: 分浅、深两层 浅层 有掌腱膜。 深层 有骨间掌侧筋膜。,2019,-,44,5、掌腱膜的构成: 掌长肌腱纤维增厚,呈三角形。 尖向近侧与掌长肌腱相连,远侧纵行纤维 分成四束,横行纤维位于纵行纤维深面。 6、掌中间筋膜鞘的构成: 掌腱膜、内、外侧肌间隔,骨间掌侧筋 膜内侧部及拇收肌筋膜之间。 内有 指浅、深屈肌的8条肌腱,4块蚓状肌、 屈肌总腱鞘、指血管神经等。,2019,-,45,7、掌中间隙的位置及交通关系: 中间鞘的尺侧半, 掌中间隔起自掌腱膜桡侧缘,包绕示指 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 此间隙的近侧位于 屈肌总腱鞘深面, 经腕管 与屈肌后间隙相通。 8、鱼际间隙的位置及交通关系: 中间鞘的桡侧半。 掌中间隔、外侧肌间隔与拇收肌筋膜间。,2019,-,46,近侧为盲端,远侧经第1蚓状肌鞘与 示指背侧相通。 (二)手背: 1、手背表面解剖: 腕背可触及桡骨背侧结节,尺骨头及 尺、桡骨茎突。 2、解剖学“鼻烟壶”的构成及内容: 位于腕和手背桡侧。 伸拇指时,呈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2019,-,47,其桡侧界 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 。 尺侧界 为拇长伸肌腱; 近侧界 为桡骨茎突; 窝底 为手舟骨及大多角骨,可触及桡A 。 3、浅V及皮N分布: 手背V网收集手指及手背浅、深V血。 手背V网的桡侧和尺侧分别与拇指和小指 的V合成 头V和贵要V 。,2019,-,48,桡N浅支和尺N手背支各发出5条指背N, 分别于手背桡侧半和尺侧半, 以及各两个半手指背侧皮肤。 4、伸肌支持带及肌腱的排列: 由腕背侧深筋膜增厚而成。 内侧附着于 尺骨茎突和三角骨。 外侧附着于 桡骨远端外侧缘。 向深面发出五个隔, 附于尺、桡骨 背面,形成 6个骨纤维性管道。,2019,-,49,9块前臂伸肌从桡侧至尺侧依次为: 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 桡侧腕长、 短伸肌腱; 拇长伸肌腱 ; 指伸肌与示指伸肌腱; 小指伸肌腱; 尺侧腕伸肌腱。 5、手背筋膜间隙: 覆盖25掌骨及24骨间背侧肌表面 的深筋膜。,2019,-,50,在掌骨近侧端 以纤维与手背腱膜相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