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粉刺刘清.ppt_第1页
课件:粉刺刘清.ppt_第2页
课件:粉刺刘清.ppt_第3页
课件:粉刺刘清.ppt_第4页
课件:粉刺刘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粉 刺 (Acne),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刘清,概述,粉刺又名肺风粉刺。因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丘疹如刺,或见黑头,能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多见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男女。 从文献记载来看,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寻常性痤疮”(acne vulgaris)。,【病因病机】,肺经风热 多见于青春发育之少男、少女。青年人或个别中年人中素体阳热偏盛者,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窒,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因而发病。 肺胃湿热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而上行过胸,足阳明胃经起于颜面而下行过胸,故肺胃积热,则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故胸、面生粟疹且色红。偏嗜辛辣之品,助阳化热,或多食鱼腥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使中焦运化不周,均可化生火热,使肺胃积热上壅,诱发或加重粉刺。,【病因病机】,气血郁滞 多见于女性。由于血热偏盛和肺胃蕴热未消,日久致血热壅滞;或因情志抑郁,气机失畅,气血郁滞;或天癸至而经血不调,郁而不能畅行。致使肺胃经之气血流通不畅,郁滞肌肤,结聚不散,久治难消。 血瘀痰结 男性多见。病程日久,肺胃积热久蕴不解,炼湿成痰,阻滞经络,使经脉失畅,气血瘀滞,痰与血结,结聚不散。,【病因病机】,粉刺的中医病因病机图示 总之,素体血热偏盛,是粉刺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郁痰结使病情复杂深重。,【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对此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主要与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内微生物密切相关。青春发育期雄激素分泌增加,使皮脂腺合成和排泄皮脂增多,并使毛囊漏斗部角化增殖,造成毛孔堵塞,致使皮脂淤积形成脂栓即粉刺。毛囊内存在的痤疮丙酸杆菌等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刺激局部产生炎症,使毛囊壁损伤、破裂,粉刺内容物逸入真皮,引起炎症性丘疹或脓疱、结节、囊肿等。,【病因病机】,导致痤疮发生的诱因主要有: 1)遗传因素。 2)饮食。糖类、油脂类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可改变面脂类成分并使皮脂的分泌显著增加。 3)胃肠功能紊乱,如便秘等。 4)神经、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睡眠不佳等。 5)某些药物,如碘化物、溴化物,卤化物可产生或加剧痤疮。肾上腺皮质激素、苯妥英纳、异烟肼等也可产生或加剧痤疮。 6)化妆品,如粉饼、油脂类护肤乳膏等可产生粉刺(闭合性粉刺)。 7)体内微量元素(如:锌)缺乏。 8)湿热环境。,【诊断依据】,好发年龄和好发部位:患者多为青年,好发于面部、上胸部及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皮损特点:损害初起多为与毛囊一致的芝麻到绿豆大小、散在性的黑头或白头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对称分布。伴有面部脂溢,出油多,毛孔大。 自觉症状:无明显自觉症状。继发感染时有疼痛感。,【分级标准】,痤疮的严重程度国际改良分级标准: 级别 临床表现 轻度(级) 粉刺为主,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 中度(级) 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 3150之间 中度(级) 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 总病灶数在51100之间,结节少于3个。 重度(级 )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伴有疼痛并形成 囊肿,病灶数多于100个,结节囊肿多于3个。,【证候分类】,肺经风热证; 肺胃湿热证; 气血郁滞证; 痰湿凝结证。,【辨证论治】肺胃蕴热证,症状: 颜面、胸背散在红粟,针头至芝麻大小,淡红或鲜红色。顶有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亦可见脓头。颜面皮肤油腻、滑亮。兼见口干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则: 清肺解毒。,【辨证论治】肺胃蕴热证,1内治法: 清肺饮加减 枇杷叶10g,桑白皮10g,黄芩10g,桅子10g,野菊花10g,黄连10g,赤芍10g,白茅根30g,生槐花15g。 中成药可选用 栀子金花丸、枇杷叶膏。,【辨证论治】肺胃蕴热证,2外治法: 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黄等份,研末。用凉开水或茶水调敷,每日12次,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擦,晨起洗掉。 中药面膜:加味颠倒散 大黄、硫黄、丹参、冰片各等量。研极细未,与适量大豆粉混合,加基质调成稀膏。 先行美容常规步骤,净面、蒸面、针清粉刺,经络按摩,然后涂上药膏,以超声波导入1015min,强度0.5wcm2,由轻逐渐加重,连续波。之后药膏留面上,以硬膜粉或优质医用石膏调成糊,敷于面上,1520min后揭去,清洗面部,涂收缩水。710天1次,3次1疗程。,【辨证论治】肺胃湿热证,症状: 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 清热利湿解毒通腑。,【辨证论治】肺胃湿热证,1内治法: 清热除湿汤加减 茵陈30g,黄连、黄芩各10g,银花、连翘、土茯苓、蛇舌草、丹参、生薏米、生山楂各20g,当归、苦参各10g。每日1剂,日服2次,水煎服。 中成药可选用 石蓝草合剂、除湿丸。,【辨证论治】肺胃湿热证,2外治法: 药物:颠倒散(参见“肺经风热”型。) 中药面膜:(参见“肺经风热”型。),【辨证论治】气血郁滞证,症状: 颜面皮疹红肿坚实,色红或暗,经年不消,久治难愈。素日经血不调,行经带血块,伴腹痛、胸胀,经血来潮皮疹加重,经后减轻。面色晦暗,毛孔粗重,舌暗红或见瘀点瘀斑,脉沉细涩。 治则: 理气化瘀,凉血清热。,【辨证论治】气血郁滞证,1内治法: 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当归10g,生白术10g,赤白芍各15g,茯苓15g,丹皮15g,栀子10g,丹参15g,苦参10g,坤草10g,生甘草10g。1日1剂,日服2次。 中成药可服用加味逍遥丸,早晚各服6g。 或归参丸,早晚各1丸。,【辨证论治】气血郁滞证,2外治法: 药物:(参见“肺经风热”型。) 化毒散膏: 用于红肿、脓疱及结节、囊肿感染明显者。直接涂布于皮损,或先将药膏平摊在纱布上,再贴敷于患处。每日12次。,【辨证论治】血瘀痰结证,症状: 颜面、下颌部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渐成黄豆或蚕豆大小肿物,肿硬疼痛或按之如囊。日久融合,凹凸不平,瘢痕叠起,皮肤粗糙。舌淡苔滑腻,脉濡或滑。 治则: 活血化瘀,消痰软坚。,【辨证论治】血瘀痰结证,1内治法: 海藻玉壶汤加减 海藻10g,贝母10g,陈皮10g,半夏10g,夏枯草15g,鬼箭羽15g,连翘15g,桃仁6g,青皮10g,当归10g,赤芍15g。1日1剂,日服2次。 中成药可选 内消连翘丸、散结灵、大黄蛰虫丸 等服用。,【辨证论治】血瘀痰结证,2外治法: 化毒散膏: 用于红肿、脓疱及结节、囊肿感染明显者。直接涂布于皮损,或先将药膏平摊在纱布上,再贴敷于患处。每日12次。 黑布药膏: 用于粉刺聚瘤,肿硬难消者,使顽硬结节、囊肿软化消散。用时厚敷患处(13mm),上用黑布覆盖,换药前用茶水清洁皮损,23天换药1次,感染化脓的皮损可以每日换药。 黑布化毒膏: 将化毒散与黑布膏混匀即成。用于粉刺聚疖,肿硬疼痛者,使之软化破溃,排出脓毒。使用时将药膏直接涂布于皮损处。,内服中药方剂的加减法,出油多,舌苔厚腻,加生侧柏、草决明、生薏米、生山楂、荷叶等。 有感染,粉刺较红,加银花、连翘;有脓疱加公英、地丁。 口干、口渴,加生石膏、知母; 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全栝楼。大便排泄不爽,加枳壳、厚朴。 皮疹肿硬,触痛且坚者可加元胡10g,制乳、没各5g。 行经腹痛、胸胀可加乌药、元胡10g。 月经提前且量多,加秦皮、椿皮、白头翁10 g。月经色暗有血块,加坤草、泽兰10g,月经量少,加女贞子、旱莲草15。,外用药的选择方法,抗感染为主,首先要控制感染、炎症。 皮损比较轻浅的,以面膜、散剂、酊剂为主;皮损比较深在的以软膏为主。,【西医治疗】内治法,1、抗生素: 主要作用是抗感染、消炎,减少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四环素:0.5g/次,2次/d。连续服用4周,然后减量为每日晨服用0.5g连续8周。 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50mg/次,2次/d。连续服用23周。 克林霉素:0.15g/次,3次/d。病情控制后减为1次/d。,【西医治疗】内治法,2、内分泌治疗: 通过使用抗雄激素或女性激素调节内分泌,控制性激素分泌失调引发的痤疮。但有些药物使用后会进一步加重内分泌的紊乱,应慎重使用。 抗雄激素药物: a. 螺内酯,4060mg/d,连续用1个月。 b. 复方炔诺酮,男性每日1片,连服4周,女性按避孕药规定服用。 c. 达英35(氯地孕酮2mg+甲基炔雌醇0.1mg),仅用于女性。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连续服21天,停药7天,第八天在按上法连续服用。 d. 西米替丁,0.2g/次,2次/d。或雷尼替丁0.15g/次,1次/d。 e. 安体舒通,100200mg/d,分次服用。 女性激素: a. 黄体酮:对月经前加重的患者,在月经来潮前10d肌注黄体酮10mg,前5d再肌注黄体酮5mg。 b. 已烯雌酚:用于严重的病例。于月经来潮第5d开始,0.25mg/d,连服21d停药,待下次月经来潮第5d再重复上述治疗。,【西医治疗】内治法,3、维A酸:此类药物可以减少皮脂的分泌和皮脂腺导管的角化过度、减少或清除存在于皮肤表面的致病菌。目前疗效较好、应用较多的是异维A酸,2550mgd,个月一疗程。维胺酯,25mg/次,23次/d。 4、氨苯砜(DDS):主要用于结节、囊肿、聚合性痤疮。可与抗生素合用。用法:100mg/d,或100mg/次,每周3次。 5、锌制剂:甘草锌,0.25g/次,3次/d。硫酸锌,25mg/次,23次/d。 6、皮质类固醇:只用于炎症反应明显且其他疗法无效严重型结节、囊肿性痤疮。泼尼松20mg/d,每日早晨8点服用,炎症明显减轻后减少用量至5 mg/d,待皮损控制后再单独用抗生素维持。,【西医治疗】外治法,抗生素:红霉素乙醇溶液,氯霉素间苯二酚乙醇溶液,磷酸克林霉素醇水溶液,红霉素软膏,环丙沙星凝胶等。 维A酸类:0.05%维A酸霜或凝胶,0.1%阿达帕林凝胶。 硫磺雷锁锌洗剂,氯柳酊,5%水杨酸醇溶液等。 过氧化苯甲酰。 其它:壬二酸,1520%的霜剂外搽。硫化硒:2.5%硫化硒洗剂。烟酰胺:4%烟酰胺凝胶。,【预防】,饮食宜忌:少吃油脂性或油炸食物、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可乐、茶、咖啡和含酒精饮料,多食青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防伤手:不要用手挤捏粉刺,可使用痤疮针压出。最好上医疗美容机构,由美容医师操作。 局部清洁:常用温水和硼酸皂或硫磺皂洗患处和面部油脂分泌多的部位。根据面部出油脂的多少,一日洗23次。 局部护理:治疗期间,不要用油性化妆品及含有粉质的化妆品,如粉底霜等,以免堵塞毛孔加重病情。面部护肤品选择油少水多的“水包油”型的霜膏,有助于本病的康复。不要擅自使用外用药物,尤其是不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 生活调护: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放松面部肌肉和给予皮肤自我修复的时间。,【预后】,寻常痤疮只要不乱挤压、不发生感染,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可以很快消退,不留痕迹,愈后较好。 伴有严重感染的结节型、囊肿型、聚合型痤疮治疗比较棘手,皮疹消退后常遗留瘢痕,愈后欠佳。因而对此类患者应尽早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免瘢痕形成,影响容貌美观。,【审美评价】,粉刺的发病率较高,是青年人美容的大敌。容貌美除五官端正外,皮肤的色泽和光滑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粉刺恰恰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破坏容貌之美。炎性粉刺使皮肤颜色改变,呈不均匀的鲜红或暗红;黑头粉刺使面部布满黑色小点;过多的皮脂分泌使面部异常光亮而刺眼,且易沾染灰尘,使面部皮肤显得污秽不洁;丘疹、脓疱、结节破坏皮肤的平滑之美和柔软弹性之美。粉刺失治、误治,则可能留下永久性瘢痕,带给人一辈子的遗憾,故对粉刺的治疗不可轻视。粉刺的临床治愈为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美容治愈则不仅皮损消退,且未留印痕及瘢痕,面部皮肤光洁。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皮肤被中药黄染。,【中药学研究进展】,许多作者从单味中药的体外实验来研究中药治疗痤疮的药理机制,如有作者对48种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对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的中药计为8种:丹参、连翘、虎杖、黄柏、山豆根、大黄、黄连和茵陈;对痤疮丙酸杆菌中度敏感的中药计为12种:黄芩、龙胆草、大青叶、金银花、地榆、百部、秦皮、川椒、当归、川芎、草河车和地丁。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脂溶性有效成分,动物实验证明具有抗雄激素作用,能减少皮脂的分泌。大黄的有效成分大黄素抑制厌氧菌作用略优于甲硝唑。大黄素在体内外条件下均可抑制炎性介质白三烯B4的生物合成,是花生四烯酸脂氧酶抑制剂,这一结果阐明了大黄素的抗炎机理。活血化瘀药鸡血藤对迟发性变态反应(DTH)的诱导相和效应相均有抑制作用。利湿药土茯苓主要能影响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及其以后的炎症过程。祛风燥湿药白鲜皮抑制DTH反应的效应相,同时又可抑制体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