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安顺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羁鸟(j) 骸骨(hi) 脑髓(su) 沁园春(qng)B. 庇护(b) 愆期(qin) 迤(y)逦 于嗟女兮(x)C. 呦呦(yu) 吐哺(b) 肖(xio)像 估量(ling)D. 颤(chn)动 遒(qi)劲 给予(j) 饿莩(pio)【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字音要结合表音的部首来识别。本题A项髓应为su,沁应为qn。故答案为A。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组是( )面对这份不虞之誉,这位衣着朴素的东北老人捋一捋胡须,面带微笑地回答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只是举手之劳,每个人遇到都会这样做的。”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面对一本好书,相信深度阅读一定会让我们读者从中获得作者的一得之见。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不俗的业绩,完全得益于公司董事长敏锐的眼光、非凡的魄力和扎实的干劲。在本次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王教授的发言直击时弊,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可谓是空谷足音,引起很大反响。2018年12月29日,安顺迎来了近年来的一场大雪, 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人的技艺十分高超。这里是指自然景观,使用错误。一得之见: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谦虚的说法。不能用来说作者的见解,使用错误。脱颖而出:形容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错,这里应是“纷纷扬扬”。故答案为C。【点睛】解答成语题可以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B. 行政定价虽然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缓解群众“看病贵”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弊端。C. 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时间达3个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但睡眠普遍不足7个小时,低于全球均数。D. 国家语委和央视联合推出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系列节目,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了引领和示范。【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缓解群众看病贵”后加”难题”。C项,句式杂糅,应把“显示”或“根据”删除。D项,偷换主语,应在汉字听写大会前加“的”字。点睛:做此类试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4.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而今安在哉A. 客有吹洞箫者B.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C. 月出于东山之上D.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例句是宾语前置句,而今在安哉。A项,定语后置句,有吹洞箫客,者是定语后置标志词。B项,一般的反问句,没有文言特殊句式。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月于东山之上出。D项,宾语前置句,以何解忧。故选D项。5.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祀乐歌。B.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C.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D. 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干问的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D项“西汉末年”错,应是“东汉末年”。故答案为D。【点睛】识记文学常识的方法。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阅读能力考查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面小题DG辱华事件,除了愤怒,我们还应思考些什么?将于11月21日晚举办的杜嘉班纳(DG)上海“The Great Show”时尚秀,因其设计师涉嫌在ins社交平台发表辱华言论而遭到网友的大幅抵制。与此同时,受邀参与本次大秀的中国明星、模特,先后发表声明拒绝出席。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DG官方迫于压力取消这次时尚秀。其实DG方此前公开的宣传视频由于带有辱华倾向,早已引起网友不满。在同系列广告中,其他国家的广告展现的是各自的特色和美好,而中国展现的却是丑化与尴尬,这样的表现方式令人无法接受。也许对于宣传视频,DG尚可以强行解释为因不了解对象国文化而弄巧成拙,而这次的公开辱华言论,DG方怎么也无法自圆其说。奢侈品之战中曾提到:“在从事奢侈品这一社会性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保有道德。这既指尊重别人,也指尊重自己。正如我们看到并倡导的那样,奢侈品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幸福感,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这一点上,DG就失败的彻彻底底。有些外国高奢品牌赚着国人的钱,却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与尊重当做儿戏,表面上高呼“热爱尊重中国文化”,潜意识里却带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对中国的明显傲慢,我看到的不是品牌方的尊重与诚意,而是对中国文化、中国消费者的轻视与鄙夷。明星发表拒绝出席活动的声明,有关组织义正词严的谴责DG方的辱华言论,民众义愤填膺集体表达“零容忍”的立场,这表明人们从上到下都已到达愤怒的极点。然而,当我们在一腔愤怒泻之于口后,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从巴黎世家到这次的DG,类似的事情不断重演。我们一次次愤怒,媒体一次次沸腾,接着愤怒又一次次被遗忘。让我们难过愤怒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些偏见歧视而已。有些品牌为了打入中国市场假意的逢迎和今天的“歧视”不过就是一体两面,无论是假意逢迎还是被歧视,也许中国消费者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被所谓国际高奢尊重。既然如此,为何不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高奢品牌呢?也许拥有了它,我们就有了自信和底气去直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对我们傲慢偏见的眼光,就拥有了核心的品牌竞争力去展现泱泱大国的文化艺术魅力。奢侈品本身诞生于精妙的文化上,承载了艺术、享乐精神、梦想与人类的自我奖赏,其中亦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本土文化,艺术作品的玄妙与精巧。可是为何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却没有像爱马仕、LV这样自己的世界级奢侈品牌?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但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将它充分的挖掘出来,也没有自豪地将文化以现代艺术和高奢品的方式呈现给世界。这种做法不是复制过去、重复历史,而是用现代的方式重现本土文化的精妙从而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与魅力。只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拥有诞生于我们自己文化根基的奢侈品,它应是高于商业世界的、尊贵的东西,我们应从历史中找寻它的根基。到那时我们致敬的是真正的,根植于我们本土的艺术。那是徽宗的瘦金体,是八大山人的水木清华图,是黄公望,是顾恺之,也是吴道子。那是一种真正的文化的延续,那是我们自己对于我们曾有过的美好发自内心的认同。我们不愿一次次的被别人误解,那些所谓的高奢品牌甚至不愿意深入了解一下中国文化艺术,就重复这种“长辫子、红衣服”的廉价快餐印象来敷衍中国的消费者。我只希望中国能够一步步加强自我的文化自信,重新建立起与过去的联结,到那时属于中国的高奢品牌必然会出现,那时的年轻人也会真的认同根植于这片土地的奢侈品品牌观念。(2018年11月21日新京报)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友的大幅抵制杜嘉班纳(DG)上海“The Great Show”时尚秀是因为其设计师涉嫌在ins社交平台发表辱华言论。B. 其实网友们早已流露出对DG的不满,主要是DG方此前公开的宣传视频已经有过带有辱华倾向的宣传。C.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杜嘉班纳(DG)上海“The Great Show”时尚秀众多明星拒绝出席。D. DG强行解释因不了解对象国文化而弄巧成拙造成了误会,但此次辱华宣传展现的丑化与尴尬却无法自圆其说。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奢侈品之战中言在从事奢侈品这一社会性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保有道德。这既指尊重别人,也指尊重自己。B. 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幸福感,而不是不尊重对方进而破坏和谐关系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C. 外国高奢品牌潜意识里带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对中国的明显傲慢,让我们看不到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看到的只是对中国文化、中国消费者的轻视与鄙夷。D. 此次事件国人到达愤怒的极点,明星发表拒绝出席活动的声明,有关组织义正词严的谴责DG方的辱华言论,民众义愤填膺集体表达“零容忍”的立场都是最好的证明。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有些品牌为了打入中国市场假意的逢迎和今天的“歧视”不过就是一体两面,让我们愤怒的是这些歧视和偏见。B. 我们应该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高奢品牌,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奢侈品牌我们才会有自信和底气。C. 拥有诞生于我们自己文化根基的奢侈品只要充分的挖掘中国辉煌的历史,自豪地将文化以现代艺术和高奢品的方式呈现给世界就能实现拥有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的梦想。D. 奢侈品本身诞生于精妙的文化上,承载了艺术、享乐精神、梦想与人类的自我奖赏,其中亦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本土文化,艺术作品的玄妙与精巧,作为文化大国的我门,目前还缺少一些自主的世界级奢侈品。【答案】6. C 7. C 8. 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混淆时间,“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杜嘉班纳(DG)上海The Great Show时尚秀众多明星拒绝出席”错,据原文“受邀参与本次大秀的中国明星、模特,先后发表声明拒绝出席。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DG官方迫于压力取消这次时尚秀”可知,“明星拒绝出席”在“事件的持续发酵”之前。故答案为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以偏概全,“外国高奢品牌”错。据原文“有些外国高奢品牌潜意识里却带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对中国的明显傲慢”可知,对中国有偏见是“有些外国高奢品牌”而不是所有“外国高奢品牌”。故答案为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曲解文意,据原文“让我们难过愤怒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些偏见歧视而已”,可知“让我们愤怒的是这些歧视和偏见”错。B项条件错误,“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奢侈品牌我们才会有自信和底气”,“只有才”表达过于绝对,有奢侈品只是让我们自信的一个方面。C项过于绝对,“只要充分的挖掘中国辉煌的历史,就能实现拥有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的梦想”表达绝对,不合逻辑。故答案为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荆轲塔断想柴福善荆轲塔,在河北易县的荆轲山上,后人为纪念荆轲而建。当初,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于蓟,即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世称燕上都。后迁都易水之滨,为燕下都,都城长达十几里,居战国都城之首,世事沧桑,今也只存断壁残垣,任凭野草掩映,风雨剥蚀,荒台下落日,山水有余情了。想燕昭王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修筑黄金台,从而使燕国由弱而强,终于战败齐国。千年来,李白来此凭吊,特作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谁知笔锋一转,“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不免以古思己,有些哀怨了。其实,秦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太子丹凭借荆轲一介武夫,刺杀秦王,就想保住江山社稷,太异想天开了。而荆轲带秦武阳赴咸阳,武阳色变震恐,荆轲展图现匕,行刺未果,命丧殿上。读史记的刺客列传,总觉司马迁笔下有些演绎。难怪,史书本身就是断简残篇,过去的历史是无法再现的。荆轲未刺死秦王,即使真刺死了,马上就会有另一个秦王站出来,区区燕国依然是要亡的,天下依然是要统一的。这么说,我无意否定荆轲的英雄壮举,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可以荆轲为代表。而这一壮举,令后人景仰,尤其在易水河边,太子及宾客皆以白衣冠送,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歌流传至今,当地人谈此,竞念出续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易县今有白虹村,传说因荆轲仰天呵气,直贯夕阳,化成一道白虹,见者称异而得此村名。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那击筑相送的高渐离,后变名姓为人庸保,因善击筑受秦始皇召见,识出,秦惜其技艺,赦免一死,乃嚯其目(即用马粪熏炙使其失明)。后在演奏时,以铅置筑中,举筑扑击秦始皇不中被诛。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我来时,天蒙蒙细雨,怎奈山路湿滑,不便车行,只得在车中远远地凭窗而望;塔高十三层,每层八隅悬有风铃,微风摇动。清脆悦耳,声传四野。幽幽地,耳畔似有所闻。【注】延:邀请。9.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中李白的诗句,既有对礼贤下士的燕王的赞美,又有对郭隗的羡慕,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B. 结尾的环境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前后呼应,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沧海桑田、斯人已逝之感。C. 历史是无法再现的,因此作者认为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史官所写的文章都可能有自我的演绎。D. 客观所限,作者虽然最终没有登上荆轲塔,但此番畅想亦让作者的耳畔似有幽幽不止的“历史回声”。10. 作者为什么要写高渐离的故事?【答案】9. B 10. 高渐离的故事是荆轲刺秦的尾声,是作者荆轲塔断想的一部分;高渐离与荆轲一样,两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作者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之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更具历史的厚度和文化底蕴。【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以及情感的考查。做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通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再与选项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沧海桑田、斯人已逝之感”错误,该分析不符合文章整体的氛围。这篇文章主要写我的“断想”,如第二段作者想起了燕昭王的励精图治和李白作古风,充满赞叹之情,第三、四自然段是对荆轲刺杀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回忆和评论,第五段是对高渐离击杀秦王这一事件的回忆和评论,如“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歌颂了英雄的壮举,作者对他们充满了敬佩之情,由此可知文章的氛围并不凄凉。故答案为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本材料安排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情节结构、内容主旨、手法以及特殊效果几个方面来答。本题需要找到高渐离和荆轲之间的联系。第五段的开头说“我们常吟咏英雄壮举,其实还有个尾声”,可见高渐离举筑扑击秦始皇这一事件是荆轲刺秦的尾声,是对荆轲刺秦事件的补充。从高渐离和荆轲的关系上看,无论是荆轲,还是高渐离,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作者对他们都充满了崇敬之情,如“荆轲一样的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高渐离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文章更有历史的厚重感。【点睛】分析叙事类的散文中材料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是材料本身的意义、作用;二是材料对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三是从表达技巧或修辞效果的角度思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圆于教材、课本,而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中国教育报2017年 03月07日第2版)材料二:目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 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 “爱如一炬之大,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 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 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 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依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捕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材料三: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一一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其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喜欢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干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两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B. 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C. 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B. 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C. 材料三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 ,就要亲近“下里巴人”, 也就是要亲近群众。D. 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表明现在很多人愿意了解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E. 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1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答案】11. C 12. AD 13. 中高考要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学校教育改变传统文化的讲授灌输方式传承传统文化,要赋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青少年要多读书,不能用碎片化阅读取代书籍的阅读。社会要加强对民众的阅读引领。【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C“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错,原文结尾段只是说“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选项曲解了文意。【12题详解】试题分析:B“就能焕发生命力”太绝对;C“也就是要亲近群众”错,亲近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E“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错,原文是“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是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传承传统文化”“几种方式”,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如材料一中“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以得出中高考要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学校教育改变传统文化的讲授灌输方式;再如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概括出传承传统文化,要赋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材料三主要以张一清的感受提及社会要加强对民众的阅读引领,不能不能用碎片化阅读取代书籍的阅读。阅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这段,完成下列小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4.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 同舟共济B. 济世安民C. 贩灾济贫D. 无济于事15. 对下列各何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项是(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不阙泰,将焉取之 亦去之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A. /B. /C. /D. /16. 下列对文段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项一是( )A. 烛之武始终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B. 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C. 秦晋势均力故,因为秦与郑结盟,使晋国处于进退两难之地,晋文公经过缜密的分析不得不退兵。D. 左传公羊传东周列国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称为“春秋三传。”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答案】14. A 15. D 16. C 17. (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又怎敢用亡郑这件事来烦劳您呢?(2)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本题题干中:济,渡河。A项,渡河。BC项,救济、帮助。D项,(对事情)有益。故答案为A。【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平时积累十八个常用虚词的用法,熟练掌握它们的分类,然后审清题干要求,逐项比对,得出答案。本题考查“之”字用法。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都是代词,代指晋国想得到的土地,代指这件事,代指郑国;是结构助词,的。故答案为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经过反复哀求”错,烛之武是为秦王分析了厉害关系,打动了秦王,且态度不卑不亢,并未反复哀求。B项“晋文公”错,应是晋惠公。D项“东周列国传”错,应是谷粱传。故答案为C。【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亡,灭亡;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敢,怎么敢,冒昧的;执事,对对方的尊称,您。(2)赐,动词作名词,恩惠;许,答应;济,渡河;设版,筑城,修筑防御工事。【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8.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 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19. 登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8. C 19.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解析】【18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意象意境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他并非只为个人的际遇伤怀而怨天尤人。故答案为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情景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该找出景物描写中的意象,进而概括出诗歌意境的特点。接着借助意象的符号意义,再加上对诗歌背景及作者际遇的把握,正确解读诗人的情感。答情感时要先概括,再分析,既要答出表达了什么情感,又要答出为什么有这种情感。本诗前四句描写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写出了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猿啸哀”,一个“哀”字写出诗人的悲情;“无边”“不尽”既写出空间的辽阔,又写出时间的久远,在这辽远的天地间,人显得那么渺小,转眼人生将尽,当初的理想却仍未实现,诗人不免生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中的“西山”和“清江”。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20.按要求写出对应情境的诗句(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2)归园田居中以比喻手法表达作者思归田园的诗句是:_,_。(3)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侧面描写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答案】 (1). 怅寥廓 (2). 问苍茫大地 (3). 谁主沉浮 (4). 羁鸟恋旧林 (5). 池鱼思故渊 (6). 泣孤舟之嫠妇 (7). 舞幽壑之潜蛟 (8). 夫人之相与 (9). 俯仰一世【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1)中的提示语是“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注意“寥廓”“苍茫”两词的写法。(2)中提示语是“比喻”“思归田园”,注意“羁”字。(3)中提示语是“侧面”“箫声的悲凉与幽怨”,注意“嫠”“壑”字。(4)提示语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综合性学习考查21.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真实的历史,_, 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_,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艺术化的历史_,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答案】 (1). 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 (2). 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3). 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或才能被人们所接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本题第一个空前面说“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真实的历史”,横线后面又说“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可知中间应该是对前文的转折,用“但”字,“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当然是“真实的历史”。故第一空填“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第二空根据后面“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可知横线上应该填“不仅”,根据横线前面“戏弄历史的作品”可知应该填“对历史的不尊重”。故第二空填“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第三空根据横线前后的关联词语“只有才能”可知句式也应是“才能”,而根据横线后“立之当世,传之后人”可知应该填“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或“得到人们的认可”或“才能被人们所接受”。故第三空答“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或才能被人们所接受)”。【点睛】一般来说,这类题目所要求填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准话题,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不能混杂;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再次注意逻辑事理,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照应统一。22.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你班准备组织一次主题为“华夏经典,薪火相传”的经典著作阅读活动。(1)请你从诗经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家这几部经典中任选一部,为其写 一则书评,或表现作品的内容,或点评其写作特点,或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要求语言简洁、 形象,不超过50个字。如:徐霞客游记一一沉实至清,揽历史民俗之实录;详尽婉丽,集山水地貌之文章。人间词话一一风凋碧树,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在意与境中感受词人之心的赤诚,体会那份深藏百年的、无声的悲喜。平凡的世界一一走过岁月山河,历尽劫数,在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中依然不肯辜负 理想,那是一个时代的奋斗。(2)活动结束后,你感到收获很大。但高二的一位同学问你:“马上要高考了,时间那么 紧张,你们还搞这样的活动,划得来吗?”请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答案】(1)示例:诗经三百无邪诗,乘郊野风来,有伊人于彼岸,寻千秋之黍离。(2)略(观点明确,表达得体、通顺,符合情境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观点明确,表达得体、通顺,符合情境即可。写作能力考查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多么方便。城市人很快都爱上了这价廉物美的“共享单车”。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也不少。北京频发单车被损毁事件:有的单车零件缺失,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等等。南京仅某个街口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山东一男子因十几辆单车影响自己路边摆摊,而将车杂乱叠放成“一座小山”。有人说共享单车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蕴藏的巨大创造力;有人说共享单车是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有人说共享单车会被随意停放、破坏,反映了企业运营的不成熟、政府监管的不力。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骑稳共享单车,何止要点共享精神这些天,有关共享单车的新闻很火。比如有的市民给单车加上自己的锁,共享秒变私享了;有的干脆重新喷漆装上儿童座,巧取豪夺地侵占了;再有的到地方顺手一扔,管它占不占道,方便潇洒了还有推测为同行相煎的:比如共享单车一出来,开黑摩的的饭碗没了,那我也砸了你吧!一句话,可怜的共享单车,纵使三头六臂,似乎也难逃多舛的厄运。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好处,自然无需赘言。一则,方便了市民出行,解决了短途交通的不便问题。二则,绿色环保,健康低碳。颜色醒目的共享单车,在路权均衡的城市,简直是现代文明的一道风景。三则,朝阳产业,创新引领。APP加持的共享单车,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引领下,开启了产业竞发的另一片蓝海。有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共享单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学生校服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大闸蟹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蜘蛛600字小学六年级作文15篇范文
-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家长沟通计划
- 雨中的一把伞记事作文12篇范文
- 情感中的甜蜜与苦涩抒情作文13篇范文
- 常用抢救技术护理
- 2025年微波传感快速透明卷门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未来的汽车作文700字14篇
- 科技公司总经理年终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 2025购销茶叶合同范本
- 山东济南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5-2021)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武汉各区2023-2024学年九下化学四调压轴题分类汇编-第8题选择题
- 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 外墙涂料施工劳务合同范本(8篇)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
- 网络灾难与信息安全应急
- 音乐人类学视角-洞察分析
-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