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2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选修.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2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选修.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2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选修.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4.2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选修.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导学号103840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安石对变法前后社会景象的描述:(一)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国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傍过者无颜色。(二)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王安石王安石集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诗病五事(1)根据材料一,概括变法前后的社会变化,并对王安石的结论作简要评价。(2)材料二、材料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两者在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方面的共同缺陷是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变化:由赋役沉重、民生艰难到民殷家实。评价:反映了变法前后差异,但有夸大之词。(2)原因: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破富民之利,税收加重。缺陷:两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都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3)启示:改革要循序渐进,用人得当;既要关注民生,又要顾及社会群体利益。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代官吏俸禄之厚莫过于宋朝。王安石变法时,实行厚禄,以期官吏自重,防止贪污,可以省刑。其俸禄内容有禄粟、职钱和布帛,地方官还有职分田,共分18级,按月发俸钱;春秋两季发衣料;每年一次性发粟米厚禄制度的实行,积极的方面使得官吏们乐于职守,以功报国。但是,官禄过厚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造成了财政危机,实际上也并未能够制止贪污行为的发生历代官吏俸禄之薄莫过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重定文武官岁俸,以九品正从为差,共18级,正一品官禄米1044石,正七品的知县岁俸禄米90石(约合今5440千克)。由于俸禄较薄,使得小官舞弊以救贫,大官贪污以致富,明中叶以后官吏贪污则成了习以为常的政风。摘编自刘鹏九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厚禄制实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两朝俸禄制度的影响。参考答案:(1)原因:希望官吏们能够廉洁自律,防止贪污腐败,减少刑罚。(2)影响:宋代实行厚禄制度,一方面使得官吏乐于职守,以功报国;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造成了财政危机。明代反其道而行之,结果适得其反,大小官员贪污成风。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师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材料二每御敌,皆临时分领兵马,而不经训练服习,将未知士之勇怯,士未知将之威惠。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必致败。铁刃不钢,筋胶不固,长短小大,多不中度。盖造作之所但务充数而速了,不计所用之不堪,经历官司,又无检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对宋初“制兵”持怎样的态度?其依据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采取的变法措施及其效果。参考答案:(1)态度:肯定。依据:北宋前期,无频繁战乱(“天下晏然”),社会安定。(2)措施及效果:实施将兵法,改变了兵将脱节的状况,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设立军器监,专门负责军器的管理,使军器制造逐步得到改善;推行保甲法,加强了对保甲民兵的训练,寓兵于农;通过军事改革,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局面。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孝宗模仿北宋初年的办法,把州县的积余钱物集中到朝廷,设置封桩库,逐年储备,作为备战的军需。1179年,封桩库只有现钱五百三十万贯,到1183年增加到三千多万贯,加上地方桩积钱,共达四千七百余万贯。孝宗慨叹说:“周礼一书,理财居其半。后世儒者尚清谈,以理财为俗务,可谓不知本。”孝宗这时已完全接受了王安石的论点,再一次批驳了反理财的儒者。孝宗的所谓“理财”,只是把地方的财权更多地集中到朝廷,并没有从制度上作重大改革。所谓备战,也只是对军兵作一些整顿,并没有作北上抗战的打算。但孝宗以抗金备战为国策,却使朝廷内外抗战派大受鼓舞,纷纷上书,陈述收复失地的建策。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孝宗理财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孝宗的理财措施。思路解析:第(1)问,可从材料中的“把州县的积余钱物集中到朝廷”“已完全接受了王安石的论点”“把地方的财权更多地集中到朝廷”“只是对军兵作一些整顿”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结合材料的最后两句话以及宋孝宗统治时期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参考答案:(1)以囤积地方钱物并转至中央为主;承袭了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理念;理财措施较为单一。(2)在一定程度上为抗金筹备了大量的物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宋王朝面临的边境危机;理财措施虽传承了宋初的做法,但改革不彻底。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国子监隶属尚书省礼部,管辖六学,即国子学、大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据新唐书选举志:“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学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依据唐六典国子监,四门学生500名,取“文武官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之子”及“庶人子为俊士”者。开元七年(719年)敕令:“通一经及未通经而聪悟有文辞、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结果,四门学生总数增加至1300人,其中500人选录标准大抵同唐六典,余下的800人皆“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唐玄宗又下了一道敕令:“诸州县学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九品子弟。若庶人,并年二十一以下,通一经以上,未及一经而精神聪悟,有文词史学者,每年铨量举送所司简试,听入四门学充俊士。即诸州人省试不第,情愿入学者,听。”摘编自王勇主编东亚坐标中的遣隋唐使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玄宗时期改革“四门学”招生制度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时期改革“四门学”招生制度的影响。参考答案:(1)放宽入学资格,降低年龄、父祖官阶和经学功底等要求,省试不第者也可入选;改革选才方式,从单一的考查经义到兼及文辞史学;扩大招生人数,从500人扩大到1 300人。(2)关照了中下层官吏的利益,缓和了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推动了庶族精英阶层的崛起,有利于抑制门阀士族;促进了文学、史学等各项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唐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影响。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土司制度的出现正如清人所言,“今之土司,即昔之酋长”。它是封建统治者对西南各民族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统治方式。从形式上看,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经济上“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但是,设置土司绝不是封建统治者的最终目的,“开端创始,势不得不然”,这一点封建统治者是十分清楚的。清雍正时岳钟琪在谈到设置土司的必要性时讲得很深刻:“原以番苗蛮倮之属远处边荒,向居化外,故择其中之稍有功者授以世职,俾其约束,此历代权宜一时之计也。”材料二云南来说,也有广阔肥沃的土地,但一直到清雍正时,仍是“额征钱粮,不数支应”,“俱赖外省协济”。“土司不识调制,夷人不知稼穑”。云南曲靖府越州土知州阿资“烧府治,大肆剽掠”,并扬言“国家有万军之勇,我地有万山之险”,叛乱持续七年之久。正德五年(1510年),永顺、保靖二土司因争地相攻,“累年不决”。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改土归流已成为土司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世愉略论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封建统治者推行土司制度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推行改土归流的原因。思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直接概括土司制度的特点;回答封建统治者推行土司制度的主要目的可根据清雍正时岳钟琪的言论进行分析。第(2)问,分析“原因”需要根据材料二中提到的土司制度的弊端进行思考。参考答案:(1)特点:主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