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与应急响应发展与现状.ppt_第1页
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与应急响应发展与现状.ppt_第2页
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与应急响应发展与现状.ppt_第3页
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与应急响应发展与现状.ppt_第4页
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与应急响应发展与现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与应急响应 发展与现状,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运行部 张冰 2004.12.24 CERNET2004年会,主题,互联网网络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现状 应急组织、策略和方法 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工作展望 结论,互联网网络安全面临重大挑战,网络安全漏洞大量存在,数据来源CERT/CC网站,网络安全漏洞大量存在,Windows十大安全隐患 Web服务器和服务 工作站服务 Windows远程访问服务 微软SQL服务器 Windows认证 Web浏览器 文件共享 LSAS Exposures 电子邮件客户端 即时信息,Unix十大安全隐患 BIND域名系统 Web服务器 认证 版本控制系统 电子邮件传输服务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开放安全连接通讯层 企业服务NIS/NFS 配置不当 数据库 内核,来源SANS研究报告,网络安全漏洞发展趋势,利用漏洞发动攻击的速度加快: Symantec统计,2004年上半年,漏洞公布到攻击代码出现时间:5.8天 威胁程度不断增加 2004年1-6月,有攻击代码的漏洞中64%属于高度危险,36%属于中度危险 漏洞利用分析人员兴趣的变化 Web应用的漏洞越来越多 Symantec统计,2004年上半年公布了479个与Web应用有关的漏洞,占总数的39%,病毒、蠕虫、木马等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事例 1988年11月:Morris蠕虫,互联网主体瘫痪 1989年10月:Wank蠕虫 2001年:红色代码、尼姆达蠕虫事件 2003年:SQL SLAMMER、口令蠕虫事件、冲击波蠕虫事件 2004年5月:震荡波蠕虫事件 相互结合,危害无穷 “红色代码”将网络蠕虫、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合为一体,CNCERT/CC通过抽样监测发现,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遭到Mydoom蠕虫、利用RPC漏洞和LSASS漏洞的几类主要蠕虫攻击的主机数目接近200万台,网络安全造成损失越来越大,网络堵塞 SQL SLAMMER:2003年1月25日发作,造成大面积网络拥塞,部分骨干网络瘫痪,韩国网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我国境内感染主机22600余台 业务停顿 2001年的红色代码蠕虫就曾经导致航空售票系统瘫痪,旅客滞留机场的事件 类似事件还有网上招生停顿、网上交易中断等,威胁生命? 造成的财产损失难以估计,数字绝非耸人听闻 2001年,尼姆达蠕虫造成的损失估计大大超过26亿美元 今日美国报道:黑客每年给全世界电脑网络带来的损失估计高达100多亿美元 切肤之痛?,攻击手段越发“高超”,漏洞发布到攻击出现的时间越来越短 Witty蠕虫事件 花样翻新,防不胜防 尼姆达蠕虫:通过email、共享网络资源、IIS服务器传播 变种速度令人惊叹 黑客:从单打独斗到“精诚”合作 Botnet 攻击程序日益自动化、并辍手可得,攻击范围和时间的变化,攻击复杂度与攻击者的技术水平,高,低,1980,1985,1990,1995,2000,猜口令,自我复制程序,口令破解,攻击已知漏洞,破坏审计,后门程序,干扰通信,手动探测,窃听,数据包欺骗,图形化界面,自动扫描,拒绝服务,www攻击,工具,攻击者,攻击者的 知识水平,攻击的复杂度,隐秘且高级的扫描工具,偷窃信息,网管探测,分布式攻击工具,新型的跨主机工具,2004年网络安全热点,网站仿冒(Phishing) 建立假网站 通过垃圾邮件发送服务器大量发信引诱用户访问 使用中奖、系统升级等手段诱使用户输入个人信息 主要针对银行和信用卡服务机构,2004年网络安全热点,基于Botnet的网络敲诈 大量主机被安装了BOT 黑客可以通过IRC服务器实施控制 随时可能发动攻击 BOT可以进行升级,扩大攻击能力,2004年网络安全热点,手机和无线网络(WLAN)的安全 2004年,针对使用Symbian的兰牙手机的病毒出现 针对使用PocketPC的验证性攻击程序也被发现 手机功能和操作系统通用性不断增强,会有越来越多针对手机的攻击 WLAN安全性一直是其应用的关键问题 2004年出现了可利用来对IEEE 1278.11b无线接入点进行拒绝服务攻击的漏洞,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现状,国家整体安全战略需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重点在于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立足国情、以我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各界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国家整体安全战略需要,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 27号文)指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要点在于,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基于密码技术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建设信息安全法制与标准” 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近期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基本目标,积极预防 及时发现 快速响应 确保恢复,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领导 统一指挥 分工负责 积极预防 常备不懈,及时预警 协作配合 快速处理 确保恢复,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组织体系和职责 明确责任、组织保障 预警和预防机制 事件分级、监测、预警预防、平台要求 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及时通报/上报信息、协调配合 后期处置 总结、奖惩评定及表彰 应急保障准备 预案、队伍、培训、经费、演练、联络机制、监督检查、技术储备,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出的要求举例 各经营性互联单位配合CNCERT/CC,每天12时以前采集其互联网24小时内的运行状态数据 发生二级/报警网络安全事件,CNCERT/CC要在8小时内提出建议方案; 发生二级/报警网络安全事件,12小时要上报事件动态 如何落实?,我国公共互联网应急体系,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从点到面,正面经验:2003.SQL Slammer/口令蠕虫,组织:CNCERT/CC;CCERT;各运营商CERT;国际组织 效率:两小时判断情况,半天控制局势 总结: 应急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潜在的问题还有很多,CNCERT/CC简介,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协调处理中心 2000年成立,2003年7月中编办批准现名 英文“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ical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of China” 职责和定位 “在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协调我国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小组(CERT)共同处理国家公共互联网上的安全紧急事件,为国家公共互联网、国家主要网络信息应用系统以及关键部门提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测、预警、应急、防范等安全服务和技术支持,及时收集、核实、汇总、发布有关互联网安全的权威性信息,组织国内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急组织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的组织。,目前具备的主要能力,大规模异常事件的发现能力 理论上确认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所需要时间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初步监测分析能力 包括感染范围和速度、控制效果、对网络的影响情况等 攻击事件的分布式自动验证 拓扑发现和定位分析 分布式问题网站发现系统,2004年1-10月接到事件报告情况,与国际应急组织密切合作,Global Problem, Global Solution:跨国进行的计算机攻击事件的处理推动了国际应急组织的合作 2002年8月,成为FIRST正式成员 APCERT创始成员和指导委员会成员 同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巴西、澳大利亚多个国家CERT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 开始与东盟、泛美、欧洲等地区CERT组织建立合作渠道,应急组织、策略和方法,一些建议,面临的基本问题,如何用合理的投入,使组织面临的整体网络安全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安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不同层面:国家、企业、个人 是否真正知道面临哪些风险? 如何描述风险? 安全的水平不是用投入多少来衡量? ,如何保障整体的安全,有明确整体的网络安全策略 适合组织需要的网络安全应急小组(至少应该有POC) 详细的规章、流程、手册,并真正得到贯彻 建立监测技术平台与应急工具库 开展应急培训、演练 网络安全知识、信息、经验积累、共享与交换 提高组织和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一切都要真正得到贯彻和执行!,网络安全应急组织基础,计算机安全事件相应小组 CSIRT: Computer Security Incident Response Team 负责在确定的组织范围内,执行、协调、支持对计算机实践做出响应的小组 CNCERT/CC、CCERT,理解组织自身的需要,为什么需要CSIRT? 组织的现状? 部门之间如何联系?负责人? 需要说服那些关键人物? 现有的基础:内部的和外部的? 事件处理小组?安全流程?安全策略?法规?标准? 带来哪些好处,存在哪些障碍? CSIRT对整体整体目标带来哪些好处? 商业优势、投资回报?,看看国外的情况,全球应急组织论坛,亚太应急组织,欧洲安全事件交换计划,事件处理的一般阶段,第一阶段:准备让我们严阵以待 第二阶段:确认对情况综合判断 第三阶段:封锁制止事态的扩大 第四阶段:根除彻底的补救措施 第五阶段:恢复备份,顶上去! 第六阶段:跟踪还会有第二次吗,Handling the Incident,恢复 Recovery,根除 Eradication,发现 Identification,预防 Preparation,控制 Containment,跟踪 Follow up Analysis,Incident Response Life Cycle,第一阶段准备,预防为主 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安全政策 帮助服务对象按照安全政策配置安全设备和软件 扫描,风险分析,打补丁 如有条件且得到许可,建立监控设施 应急联络机制,建立事件报告的机制和要求,建立事件报告流程和规范,第二阶段确认,确定事件的责任人 指定一个责任人全权处理此事件 给予必要的资源 确定事件的性质 误会?玩笑?还是恶意的攻击/入侵? 影响的严重程度 预计采用什么样的专用资源来修复?,第三阶段封锁,即时采取的行动 防止进一步的损失,确定后果 确定适当的封锁方法 咨询安全政策 确定进一步操作的风险 损失最小化 可列出若干选项,讲明各自的风险,由服务对象选择,第四阶段根除,长期的补救措施 确定原因,定义征兆 分析漏洞 加强防范 消除原因 修改安全政策,第五阶段恢复,被攻击的系统由备份来恢复 作一个新的备份 把所有安全上的变更作备份 服务重新上线 持续监控,第六阶段跟踪,关注系统恢复以后的安全状况,特别是曾经出问题的地方 建立跟踪文档,规范记录跟踪结果 对响应效果给出评估,网络安全应急技术基础,入侵检测系统 调查分析系统 事件描述与交换系统 事件管理系统 备份恢复系统 应急专用工具(扫描器、补丁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SOC) 更多,应急是一种服务,应急人员的基本素质,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好拥有专门的认证 超强的学习能力,跟上网络安全事件发展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丰富的事件处理、分析、调查经验 撰写规范的事件处理报告的能力,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工作展望,道高?魔高?,攻击者: 发现漏洞 编写攻击代码 (测试) 执行攻击,防御者: 发现漏洞 发布消息 开发补丁程序 发布补丁 风险检查 监测攻击 分析恶意代码 控制传播Propagation Control 发布补丁和工具 恢复被入侵系统 升级/调整/评估,对手有多快?,漏洞随时被发现 攻击代码出现加快:6天甚至更快 零日攻击开始出现 10到30分钟使整个互联网瘫痪已经成为可能,Well, how fast can we be, then ?,很长的路要走,典型漏洞引发的安全事件数量变化曲线,Time,事件数量,应对大规模的主动攻击,如何对付DDoS、BotNet等大范围跨域的大规模网络攻击? 快速控制、追查源头、彻底清除、调查取证 被利用来进行犯罪活动,DDoS攻击造成损失越来越大 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 如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实时跨网防御概念 Real-time Inter-network Defense (RID),Trace Security Incidents to the Source Stop or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an Attack or Security Incident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etwork Providers Integrate with existing and future network components Systems to trace traffic across a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NetFlow, Hash Based IP Traceback, IP Marking, etc. Network devic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