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读出诗的味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边塞诗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伊拉克战争中家园被毁、人民流离、伤亡惨重的悲惨画面。教师随机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图片解说。)师: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给世界和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它又给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百姓带来什么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师板题,学生齐读诗题。)二、感知理解(一)初读诗歌,读通诗句。1、学生自由试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教师检测学生掌握情况。(二)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利用借助工具书与同伴交流等方法解决不理解的字词,最后记下自己没有解决的字词。2、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字词义,师生共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字词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看注释和插图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诗句及学生已理解的字词义。)4、学生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5、指名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首诗所讲的事情。6、指名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整首诗。7、教师配乐朗读。(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1、学生概括本首诗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从哪里知道的。2、从重点内容入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家的凄凉。3、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老人一生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三、积累运用1、背诵整首古诗。2、摘抄感触最深的诗句。四、作业设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则小故事。第二课时一、想象解题,营造意境1、简介边塞诗,引出课题出塞2、齐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边塞)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用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古诗呢?(学生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5、引出出塞诗句,齐读。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古代汉语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jio。按韵律的时候,也应该读教。唐人写诗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跟我读,再读。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我们也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学生试读。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以下,谁来试一试?4、师范读。5、师做手势,学生读。6、学生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三、读中想象,读出情感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学生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2)对于“秦”和“汉”,你了解多少?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3)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省略的词,后文含有前文省略的词的修辞手法叫“互文见义”。(4)引读: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5)再来看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人”指的是谁?(征人)他们在那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征途遥远、历尽苦难。感悟诗歌的情感。)(6)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车辚辚,马萧萧,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7)想象练笔:征人的亲人们,又会想些什么?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 勤劳善良的妻子,牵着一双儿女,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亲人说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一声(学生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完成练习。) (8)引读: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千百年千百万白发双亲,千百万可怜妻子,千百万孤苦孩子,对征人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9)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一句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10)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句,把这种情感带到字里行间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第二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句的理解。(2)“龙城飞将”是谁?(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历史资料)(3)出示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良将的渴求,和对朝廷的不满。(4)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践踏?王昌龄啊王昌龄,你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同学们,在读读这一句,有没有更深的体会?(通过探问,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体会作者满腔的爱国之请,把对诗歌的理解推向高潮。)(5)正是因为王昌龄这满腔的爱国热情,才发出了这气壮山河,流传千古的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6)闭上眼睛,品读诗的意境,背诵诗歌。四、拓展读诗,读懂诗人1、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而王昌龄在出塞(二)中恰好又给这“人未还”交上了另一份鼓舞人心的答案。(出示诗歌内容“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光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师生一起用拍桌子代替击鼓,问:战士听到这样的鼓声,会有什么表现?(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奋勇杀敌的表现。)4、有没有疑问要问这些战士?(你们为什么这么勇敢无畏?难道你们不怕死,不想念亲人?)5、战士们会怎样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一片爱国之情)6、激情总结: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勞動合同樣本下載
- 系统工程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审计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总结
- 2025年山东省潍坊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CN222985095U 一种移动式清洗剂配比装置 (山东格贝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CN120262120A 一种针对涂刷墙安装的插座预埋套件及安装方法 (苏州芒沙科技有限公司)
- 航海导航雷达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电大数控题库及答案
- CN120104288B 一种半实物仿真资源的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
- DSCQ安装操作培训
- 污水处理厂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
- GB/T 20967-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总则
- GB/T 19627-2005粒度分析光子相关光谱法
- 国际投资学(investment)讲义课件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二年级健康成长上册教案
-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概述课件
- 供水公司主要安全风险公告栏(总)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件第三章稻谷精深加工
- 【课件】音响的感知课件-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音乐鉴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