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继承法特留份制度的研究_第1页
关于建立继承法特留份制度的研究_第2页
关于建立继承法特留份制度的研究_第3页
关于建立继承法特留份制度的研究_第4页
关于建立继承法特留份制度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关于建立继承法特留份制度的研究摘 要特留份是对遗嘱继承制度中遗嘱自由的一种限制,它具有保护合法继承人的利益。由于未经限制的遗嘱自由会导致权利的滥用,为了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国外部分继承法中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特留份制度,而在此方面,我国继承法还存在不足。本文首先通过对日本、德国以及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比较分析,然后从我国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现实社会要求方面提出建立特留份制度之根据,最后通过对建立特留份制度所遇阻碍、建立之必要性提出了一部分建议,以期对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从而更有利于配偶和其他近亲属的利益,更好的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关键词 继承法;特留份制度IVIVAbstractPortion is a restriction on the freedom of testamentary succession testament system, it has the interests of the protection of legitimate heir. Because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of freedom of the will would lead to abuse of power,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heirs, the foreign part of the law of succession has established a more perfect the system of legal, and in this regard, we are major defects. Firstly, by Japan, Germany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state succession system, and then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ystem of legal from the history, culture, ethics, social reality of our requirements,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legal obstacles encountered, the necess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posed part of the proposed order to improve our system of intestate succession benefit,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interests of spouses and other close relatives, and better maintenance of harmonious and stable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order.Key works Law of Succession Portion System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引言1一、特留份制度的含义2(一)国外对特留份制度的界定21.法国、德国、日本对特留份制度的界定22.特留份制度的意义2(二)我国继承法相关规定3(三)笔者对国内、国外相关继承制度的比较解读3二、特留份制度的立法根据4(一)家庭关系的影响4(二)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5(三)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5三、关于在我国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几点看法6(一)建立特留份制度的阻碍6(二)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6(三)完善我国特留份制度的建议71.特留份制度与我国相关制度的冲突72.特留份制度对权利人范围的划分8结论9参考文献10引 言案例一:泸州遗赠案1 范愉,判解研究,2002年第二辑,泸州,已婚黄某和张产生恋爱关系,但是黄某已经患上癌症,在黄去世之前,他将自己的财产赠与给了张。黄死后,张要求黄家兑现遗嘱上的利益,但是遭拒,于是将黄家告上法院,法院以协议违反了风俗良俗原则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案例二:杭州遗赠案2 舒广,杭州百万遗赠案法律评析兼论我国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清华大学法学院,杭州,一个老人和一个小保姆之间产生情愫,老人写下遗嘱称,在自己去世后将自己近百万元的遗产全部赠送给小保姆。事后办理了公证。老人走后,小保姆去吴家兑现遗嘱上的利益,但是遭拒,于是将之告上法院,法院以协议是真实有效判定小保姆获得遗嘱上的利益。 “泸州遗赠案”中,法官以案中黄永彬的遗赠违背民法通则的风俗良俗原则为由判令驳回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黄某遗产应由其妻蒋某继承。很明显,法官的判决符合了一部分法外人员的掌声,但是另外的一部分法律人却为此判决产生了疑问,遗嘱是一份赠与合同,遗嘱人拥有自己分配自己财产的真实意思表示,那么遗赠就应该有效的,法官利用民法通则的风俗良俗原则来对抗此赠与合同,是否合理?因此,类似案件,“杭州遗赠案”中的法官却做出了相反的判决,司法判决的不稳定,导致了司法权威受到挑战。“杭州遗赠案”中,小保姆通过遗嘱人合法、意思真实的遗赠而得到百万巨款,这样的判决,引发群众热议。当代社会,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家庭关系面临挑战。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稳定家庭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面临着各种“小三”、“包二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庭关系被社会推向风口浪尖上,孩子的早熟,犯罪,逃学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家庭父母无一不受千夫所指。然而,财产关系是牵动家庭的胎盘,案件中,叶将自己的财产全部遗赠给小保姆,这无疑不是断掉了胎儿的脐带。有人说,在法律和人情之间,这似乎永远存在一道墙,其实不然,合乎大众的法律认识观,才是一部合理的法律。上面谈到的两个案件出现之缘由来自于我国继承法立法不完善。限制遗嘱人遗嘱自由,建立特留份制度迫在眉睫。一、特留份制度的含义特留份是对遗嘱继承制度中遗嘱自由的一种限制。关于特留份的含义,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特留份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的由特定的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一)国外对特留份制度的界定1.法国、德国、日本对特留份制度的界定法国民法典第913条916条规定,遗嘱人可自由处分和不能自由处分两部分,被继承人的子女越多,遗嘱人可自由处分的遗产越少3 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7-01。这样的规定对遗嘱人遗嘱自由做出了适当限制,法国民法典中这样的规定将遗嘱人的财产分为两部分,即是自己可以处分的和不可以处分的,子女越多,那么就应该给合法继人留下更多,也就是说,子女数量与继承人遗嘱可处分财产份额成反比,从而保护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关系和继承权。德国民法典第2303 条规定,特留份权利人包括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父母和配偶,特留份为法定应继份的价额的一半。第 2305 条规定: 未给特留份权利人保留足够的特留份额的,特留份权利人可以向共同继承人请求按照应继份的价额补足特留份4 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法律出版社,2006-2-1。日本民法典第1028条规定:“兄弟姐妹以外的继承人,按照下列规定得到特留份:只有直系卑亲属为继承人时,为被继承人遗产的三分之一;在其他场合为被继承人遗产的二分之一5 日本民法典王书江译,中国法制出,2000年4月。日本民法典中这样的规定将遗嘱人的财产分成了三等分或者两等分,当遗嘱人通过遗嘱将财产分配给直系亲属时,兄弟姐妹之外的继承人(包括子女、配偶)就可以得到相应法律所规定的份额,即是所谓特留份。2.特留份制度的意义特留份制度的目的是限制遗嘱人遗嘱自由,保护合法继承人的继承财产的期待财产权利。特留份制度符合社会本位的原则,能够用来平衡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公平正义之间的矛盾。特留份制度能够在国际民法上广泛的制定成册,其优点无可厚非。虽然在一个意志自由高度开放的民事领域里,但伦理道德作为基本的社会人员行为准则,依旧站在法律的上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伦理道德总是人类的最低限。一个家庭的遗产,是一个家庭的财富,限制遗嘱人遗嘱自由,目的是保护家庭的和谐发展。拉伦茨所说: 伦理学上的人格主义以每个人都具有自主决定以及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为出发点,将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上升为最高的道德命令。不过,仅凭这种人格主义,而不另外加入社会伦理方面的因素,那也还无法构筑某项法律制度,就连构筑私法法律制度也是不够的6 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M谢怀栻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8。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良好的法律应该是符合伦理道德,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基本认识。特留份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保护一个家庭的和谐,即是保护一种身份关系。不考虑合法继承人是否具有“三无”的情节,而是一个正当的合法继承人,即是具有法定继承人的身份,那么遗嘱人在将自己的遗产赠与给别人的时候,合法的继承人就有资格获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财产,这样的做法符合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可以稳定家庭关系。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遗嘱依个人意志处理财产,其中有很多偶然性、任意性、追求自私目的的企图等因素在起作用,承认有权任意订立遗嘱,很容易造成家庭伦理关系的破坏7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杨,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伦理道德也是一种规范,只是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强制性,但是道德在社会上的所起的作用并不比法律小,生活中,道德的调整作用往往更明显,只因为它符合大众对一个事实认识的基本伦理道德价值观的认同。这也是因为“泸州遗赠案”中,为何民众支持法官的判决。(二)我国继承法相关规定我国继承法第十九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8 夏吟兰,婚姻家庭继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0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规定:“遗嘱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按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确定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一日法(民)发198522号。”继承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定继承办理10 房绍坤,,婚姻家庭与继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01月。”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四十五条指出:“应当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没有保留的,应从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中扣回。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继承人继承;如胎儿出生时就是死体的,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一日法(民)发198522号。”我国的法律学者将这种制度简称为“必留份”和“预留份”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胎儿和“双无”人员。(三)笔者对国内、国外相关继承制度的比较解读纵观我国继承法中的相关保护合法继承人的各条款,预留份和必留份明显有很大的缺陷。由于其规定不够仔细,必留份的计算方式给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衡量权,“必要”的遗产到底是多少?这在明文规定中没有给出,而且“双无”的规定台过于苛刻,导致很多没劳动能力者或者没有生活来源的合法继承人得不到父母的遗产。从上面的两个案件中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一些遗嘱人忽视家庭关系,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将自己的所有财产赠与给“小三”、“二奶”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社会不良影响。而法官的自由裁量裁量权由于过大,而且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对于“双无”人员的必要生活费就显得参差不齐。那么就容易造成司法权威的降低,造成家庭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特留份制度区别必留份和预留份制度,特留份具有对所有的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关系具有很好的保护,遗嘱人财产被分割为可分配和不可分配的特留份,这样,合法继承人就可以得到属于自己应该得到的部分。特留份制度做到了平衡遗嘱自由和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基本的伦理关系,不仅可以缓解家庭矛盾,而且也促进了和谐社会全面发展。二、特留份制度的立法根据英国民法典是一个十分强调意志自由的国度,却也建立了特留份制度,来限制遗赠人过度的的意志自由。英国著名思想家哈耶克提出:“一个自由的社会很可能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都要求做到下述两点,一是人的行动应当为责任感所引导,而这种责任在范围上远远大于法律所强设的义务范围;二是一般性舆论应当赞赏并弘扬责任观念,亦即个人应当被视为对其努力的成败负有责任的观念,当人们被允许按照他们自己视为合适的方式行事的时候,他们就必须被认为对其努力的结果负有责任12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1997。”继承应当保持一种被社会所认同的规范,而不是无限制的自我分配。法律上的自由是相对的自由,而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我们能够容忍的是在社会伦理道德之中的自由。(一)家庭关系的影响继承法是身份财产法,纵观各国继承法,无一不是根据每个家庭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建立起的一张网络。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原籍国中明确指出:“随着增加财富,一方面是给了他和她的丈夫比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更加强大,而另一方面,有意向使用增强的状态为他的孩子们的兴趣,并改变传统的系统继承。“一夫一妻制”是建立统治地位的男性的底部,这个统治即产生决定性的是孩子的父亲。这是不可争议的父系血统是必要的因为将来的孩子直接继承他们父亲的财产资格结束的继承人13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3,59”这种由身份关系而产生的继承关系来自于最原始、最传统的伦理道德依据。正因为身份关系的财产继承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没有等价的有偿回报,但是家庭财产的支配系于血亲关系。意志自由不是无止尽的意志自由,继承法中的意志自由就应该在不损害身份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意志自由,特留份制度有限制遗嘱人遗嘱的自由,这样的制度能保护身份关系,保证了公平公正,保护了建立在身份关系基础之上的其他法律,如果破坏了这种身份关系建立起来的其法律,那么我国的民法中调整家庭关系的法律条文将难以施行,而且也会造成道德沦丧的风险。保护家庭关系,就应当从保护家庭财产开始,家庭财产不应当被遗嘱人以过渡的自由而分配给家庭外的第三人或者某个继承人,除非有违法行为,不应当分配的除外,否则就应当给合法的继承人保留一部分财产。死者的近亲属保留法律遗产死去的份额,将是财产的一部分在家庭中,不仅要保证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也表达了对关心的其他感情密切的近亲,错过了财产继承形式的产生,家庭财产的继承和情感慰藉,对死者的记忆的崇敬,是自然的家庭最诚实的伦理和道德的概念是最基本的社会秩序14 夏吟兰,特留份制度之伦理价值分析M现代法学,2012年第5期。“披麻戴孝”是我国的丧葬传统,子女应当为父母的死亡所产生的一切费用而负责,我们都希望父母在死之后能够入土为安,虽然他们死了,但是家庭依旧要继续延续,身份关系也要继续延续。我们都希望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相濡以沫,相互扶持,这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一切不作为或者作为损害家庭另一个成员的利益,我们都应当禁止,而且应当让他受到惩罚。全世界都在提倡亲情至上,全世界都承认了身份关系是让人觉得最坚实、最纯朴的关系,亲情可以给人带来自信和动力。(二)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到我国近代的法律思想来看,“礼乐仁义”一直作为主要的治世警言,西汉贾谊曾说:“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分也15 刘新,中国法律思想史M中国人大出”这里讲到的礼便是伦理道德,风俗良俗。从中国遗嘱的传统来讲,“子承父业”的风俗一直保留至今,这是一种血缘关系的延续,也是一种身份关系的延续,如果遗嘱人通过合同将财产赠与给他人,法定继承人却没得到父母的遗产,这对中国数千年的风俗、伦理道德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中国是一个重礼教、重伦理道德的国家,上千年的封建风俗根深蒂固。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也更加复杂,法律不断更新,保证了私法主体的意志自由,促使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因为市场经济的过度自由,伦理道德被人们慢慢的忽视,各种道德问题也开始凸显。我国儒家、道家、墨家学说创始人无一不将道德问题置于首位,家庭关系的尊卑延续了几千年,人们对此规范的认识也从未否定。道德规范能够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整个社会有序化的标准。古往今来的哲学家都给正义定义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标准,也能够让人们懂得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哲学真谛,法律是正义的化身,但是正义只能是相对的公平正义,所以,法律并不能成为一种完全的公平正义的裁判。遗嘱自由虽然在法律的限度内,只要没有损害社会、集体、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双方意思自治,那么就是有效的,但是作为合法的法定继承人,由身份权力而产生的期待权利,会因为过度的遗嘱自由而受到损害。纵观世界各国,尽管私法主体都有缔结契约的自由,但是身份权利也依然受到重视,伦理道德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基于康德和黑格尔的学说,私法主体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双方之间所达成的契约,就应严格遵循意思自治原则16 崔栓林,论私法主体资格资格的分化与扩张M法律出,但是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以其独特的规范性、概括性、强制性,同样具有约束人的行为,在缔结遗嘱的同时,不仅仅是考虑到法律的规定,道德的约束同样重要。特留份制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我国这种传统的风俗习惯,这样一来,广大的群众对基本的法律认识程度有了更深层次的接受,一条符合道德标准,符合所有人心里最根本的道德标准,那么这样的法律就是一部好法律。(三)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由于现在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道德依然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底限,“小白脸”、“情妇”等挑战道德底线的不正常关系对家庭的矛盾加剧,致使家庭关系紧张,对社会也产生了很大不良的影响,然后,遗嘱的自由,更加导致了家庭财产的外流,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然而在今天,“肥水”将会因为遗嘱人的一纸文书而导致家产被其他人夺走,也许是“小白脸”也许是“小三”不管是谁,这样的不受限制的遗嘱自由已经导致了后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会寸步难行,脱离了财产,而且来自社会上的舆论压力,自己将会一无所有。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有一部分人觉得遗嘱人过度的意志自由已经严重损害了后人,于是有很多人选择了上诉,但是,由于我国的继承法中没有规定特留份,遗嘱人可以通过合法的遗嘱,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赠与给别人。所以,很多人也都以败诉而终,从而引起的社会反响变更加的的强烈,大家都谴责“小三”、“小白脸”为了别人的遗产而“卖身”。现在的社会,六十岁的老太爷保养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终日在小姑娘的甜言蜜语下,而迷迷糊糊的写下遗嘱,通过公证机关,将自己的遗产赠与给“小三”。这在家里其他人全完不知情的情况下,家产便不知不觉已成为了别人的了。家人自然会大怒不已,肯定觉得这样违背了道德,违背了风俗良俗原则,这样的遗赠肯定是非法的。可是,我国继承法却没有做出对遗嘱人遗嘱自由的限制。所以,这样的遗嘱是有效的。众人也只能对死者和法律报以的怨恨、怀疑。久而久之,法律将失去权威。三、关于在我国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几点看法(一)建立特留份制度的阻碍特留份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合法继承人的财产利益,保护家族的身份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更国际接轨,国人的思潮也逐渐开放,这全归功于意志自由的开放。私法主体更广泛的意志自由,促使家庭经济越来越好,遗产的继承无疑是后辈的一大财富。但是由于在民法通则中规定了,只要赠予协议不违背被赠予人的利益和其家属的利益,就是合法的,这种自由的遗赠协议无疑破坏了家庭的财产关系和伦理道德。如今的继承法保护的是私法主体有将自己财产赠予给他人的自由,如果建立了特留份制度,就限制了被继承人的财产处分自由,特留份制度与意志自由背道而驰,如果建立了特留份制度,那么以前的法条是否还可以继续执行?司法权威是一种根深在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没有动摇过,人们信任法律会给自己带来权益,也会合法合理的处理一件纠纷,这种处理原则是不会轻易变动的。如今,特留份制度作为国外的制度,将它引进中国,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会不会损害被继承人的财产自由处分权益?这都是阻碍特留份制度建立的几点原因。在上面提到的案例二中,法院认为遗赠协议是双方真实的意志表示,因此判定小保姆可以获得画师遗赠的财产,真实意志很明显的成为限制特留份制度实施的一道门槛,民法通则中规定了私法主体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缔结协议,小保姆和画师之间的协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达成了,这协议受到法院的支持也是在法理之中。(二)建立特留份制度的必要性特留份制度是一种在限制被继承人财产自由处分的前提下,保护了合法继承人的财产期待权益。遗嘱人的财产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可以自由切割,另一部分不允许被继承人自由处分,这种制度不仅保护了家庭财产不外流,也使得我国千百年来的伦理道德不被经济关系所摧毁。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要搞好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稳定也就指日可待。我国受过三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思想的沉淀,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家丑不外扬”、“肥水不流外人田”“尊尊”、“亲亲”等思想观念如今依旧存在,“父承子业”的家庭财产继承关系如今也依旧盛行。这是一种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具体化,我们应该将这种伦理道德观念宣传得更加具体,而不能够让物欲横流的欲望所占据。但是,正如我们所看见的,社会正面临着挑战,家庭关系日渐紧张,各种“小三”、“情夫”、“小白脸”的出现给家庭的“脸上”蒙羞。更有甚者将自己的遗产赠送给自己在外包养的“小情人”,使得继承人眼睁睁的看着本来属于自己的家庭财产成为别人手中的“馍馍”,“老有所终”,可如今你将遗产赠送了“小情人”,这使得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家族脸面扫光,“老有所终”也成为了一句空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法律的发展方向,法律是工具,是导向人们走向正途的风向标。继承法存在漏洞,我们就应该早日发现,早日解决,特留份制度就是一种可以弥补这缺陷的,好的制度。 之所以出现上面案例一和案例二同样案例却不同的判决,就是因为大家对法律的解读和对社会伦理的解读产生了分歧,是不是意志自由就可以无限制的去破坏社会伦理道德?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完善法律的同时还应该和社会伦理道德并驾齐驱,不应该背离社会伦理道德。再则,司法权威不可怀疑,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继承法制度,这样就不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结果,这对于我国伦理道德的保护和司法权威的树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三)完善我国特留份制度的建议特留份制度是一个保护身份关系,维护家庭关系的良法,它不仅限制了遗嘱人的遗嘱自由,还保护了家庭财产。前面已经提到了,继承法是一部具有强烈的身份关系的财产法,那么,不过在我国应该如何建立这种制度呢?首先,特留份制度会不会损害私法主体的意志自由?特留份是指将遗嘱人的财产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可处分财产,另一部分是不可处分,应该留给合法继承人的特留份。特留份制度在保护了身份关系的同时,也允许了遗嘱人可以处分自己的财产,但不是全部处分。这样折衷的方法,平衡了意志自由,也保护了家庭关系,促进了和谐社会的稳定、长久发展。所以,这样一来,意志自由和身份关系就平衡了。1.特留份制度与我国相关制度的冲突然后,由于我国已经建立了必留份制度和预留份制度,特留份制度的引进会不会导致与必留份制度和预留份产生矛盾?这里有三种学说,取代说,维持说,并存说17 唐慕君,特留份制度研究M扬州大学论文2011年。取代说认为,在我国应该废除必留份和预留份,因其范围和系统均不完善,而特留份制度在各国都已经有了一个完善的系统,所以有必要取代。维持说认为,我国规定的必留份和预留份与西方大陆的特留份概念相差不大,而仅仅是权利人范围的大小不同,而引入特留份肯定会侵害遗嘱人的遗嘱自由。还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由于特留份规定的权利人范围过于广泛,担心会损害“双无人员”的权利。并存说认为,我国必留份和预留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由于这种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建议废除,而是将外国的特留份制度与我国的必留份和预留份制度并存,两者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建立特留份制度势必将会对必留份和预留份产生交集,笔者认为,在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遗嘱继承制度后,特留份制度将会完全的包含必留份和预留份,特留份权利人范围将会细分。2.特留份制度对权利人范围的划分大陆法系在对特留份权利人分类的的范围采用了两个程序,一是将权利人的范围限定为合法的继承人,即是配偶和直系血亲,且不用考虑是否是未出生的孩子或者是“双无”人员;第二种是这些特留份权利人在顺序上有先后。根据我国继承法的立法渊源,笔者将针特留份权利人进行分析。父母。父母生子生女,为了子女成才,含辛茹苦的将孩子拉扯大,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子女长大以后赡养老人是法律上的义务。父母在老了后,更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给他们做护理以及赡养,如果断了这条义务,那么老人将会饿死或者病死?老人是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爱。而且在家庭关系中也是长辈,我国的道德是,尊者,长为大。如果连长辈都不尊敬,老人都不赡养,作为子女,于脸面何存?我国的继承法中,对于法定的继承人权利人范围,都将父母作为了第二顺位继承人,但是,我认为,作为特留份权利人范围,父母理当为第一权利人范围。配偶。配偶在家庭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配偶与另一方相互扶持组建家庭,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从而有了一定的家庭财富,有了一个稳定的生活。配偶也赡养老人,抚养小孩,在自己的生命中把大多时间用于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