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常规异常的术前评价与准备.ppt_第1页
凝血常规异常的术前评价与准备.ppt_第2页
凝血常规异常的术前评价与准备.ppt_第3页
凝血常规异常的术前评价与准备.ppt_第4页
凝血常规异常的术前评价与准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凝血常规异常的术前评价与准备,意义 正常凝血机制 凝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 围手术期凝血常规异常患者的治疗,意义,出凝血异常是麻醉与手术常遇到的血液学问题。异常出血普通外科手术期间的发生率为0.054,心血管手术期间可达12。凝血常规的检查有助于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以致措手不及。,生理性止血,凝血过程示意图,纤溶过程示意图,检查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TT) 纤维蛋白原(FG) D-二聚体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所需要的时间。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实验。 参考值:1.1113s(1114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为异常。 2.凝血酶原比值(PTR):1.0 0.05 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0 0.1 临床意义: PT延长:先天性因子、缺乏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获得性多见于DIC、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症、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使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尿剂等。 PT缩短:先天性因子增多症、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药,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试验。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1.52.0)PT;PTR(1.52.0);INR(2.03.0)。 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PT延长超过正常4秒是肝活检、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的禁忌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2+ 的作用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3243s(2537s)。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APTT延长:先天性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因子缺乏症;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阻塞性黄疸、使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DIC;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注意:时间缩短应预防高凝引起的并发症。,血浆凝血酶时间(TT),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使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参考值:正常对照为1618s(1216s) ,比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TT延长:主要反应血液中有肝素类抗凝物质存在,也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TT降低:无临床意义。,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比浊法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的凝血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计算FG的含量。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心梗,糖尿病,妊高症,休克,恶性肿瘤等。 降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期,重症肝炎,肝硬化等。,血浆D-二聚体,原理:1.乳胶凝集法;2.ELISI法 参考值:1.DD0.5mg/L; 2. DD200g/L. 临床意义:DD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在继发性纤溶(骨折)时,阳性或增高,原发性纤溶不高。,PT,APTT,TT,FG,降解,DD,临床应用,(1)如果APTT延长,PT、TT、FG正常,临床上有出血,建议做凝血因子确定性实验,确定血友病类型;临床上无出血,建议做血浆因子的促酶活性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缺乏症。 (2)如果PT延长,APTT、TT、FG正常,多见于因子缺乏症。 (3)如果APTT、PT均延长,TT、FG均正常,建议做检查确定是否为因子、或多个因子缺乏症。建议做肝功能检查,确定是否为肝脏疾病。 (4)如果APTT、PT、TT均延长,FG降低,建议确定血液中是否存在抗凝物质,否则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5)如果血凝常规与血小板均异常,建议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方面的检查。,出凝血异常的临床表现,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难止; 出血呈广泛性或局限性,常发生于多个部位或寻常部位; 出血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 无法解释的手术或创伤时出血; 一般止血药物效果差,血液制品治疗效果好; 大部分病人有明显的出血史或家族史。,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 VitK缺乏症 血友病 麻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血液稀释和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手术因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常用的血液制品,1.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用于血小板减少症(plt50109/L),1u的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计数510109/L。成人的用法为1u/kg/24h。 2. 新鲜冰冻血浆 FFP在6h内采集分离后储存在-18以下,含有全血中所有的凝血因子。可以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渗血,如严重的肝病、血友病、大量输血后的凝血因子缺乏等。 3. 血浆凝血因子制剂 冷沉淀、凝血酶复合物和因子浓缩物。1u冷沉淀是从1u FFP分离出来,含FG 5070mg/L,解冻后6h内快速输注,速度200ml/h。,常用止血药,促进凝血系统功能的止血药 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促进凝血系统功能药,1. 血凝酶(立止血):应用最广泛,促进肝脏合成和释放凝血因子,并提高其活性。手术前1 h,肌注或前15 min 静注1 kU。无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2. 去氨加压素(弥凝):一种分子结构类似于加压素的合成药物。可促使 因子和vWF的释放,加强凝血。0.3ug/kg,静脉注射。半衰期24h。用于治疗血友病、肝硬化等。 3. 酚磺乙胺(止血敏、特快灵):能促进血小板的增加,并且增强其功能和聚集,加速凝血过程。术前15 30 m in 静滴或肌注0. 25 0. 5 g , 必要时2 h 后再注射0. 25g。静脉注射后1h达作用高峰,持续46h。本品常与缩宫素合用于胎儿娩出后的止血治疗,抗纤维蛋白溶解药,1. 氨甲环酸:主要用于纤溶亢进所致的外科手术出血和妇产科手术出血。该药能透过血脑屏障,故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用法: 250mg,溶于100ml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