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季养生2018.ppt_第1页
中医四季养生2018.ppt_第2页
中医四季养生2018.ppt_第3页
中医四季养生2018.ppt_第4页
中医四季养生201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 石忠 二一八年,中医养生,据报道,17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18世纪为30岁,19世纪以前为40岁,1920年为55岁,1935年为60岁,1952年为68岁,而21世纪的今天,不少发达国家都先后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存的最早的我国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里所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已不再是人类的梦想,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尽管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医养生,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黄帝内经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从而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在于人们是否能够懂得养生之道。古代的圣贤人由于掌握养生之道,年纪活到了100多岁,而形体、动作不显得衰老,但现在的一些人,因不注意养生,往往活不到50岁,形体就衰老了。人不可能不死,但是可以通过后天调养,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康复力、抗衰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四季养生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季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四季养生原则,1.顺应自然: 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的指导下,养生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 2.形神共养:所谓“养形”,主要指脏腑、气血津液、肢体、五官九窍等形体的摄养,“形乃神之宅”,故只有形体完备,才能有正常精神的产生。所谓“养神”,主要是安定情志、调摄精神。 3.动静结合:中医养生学认为“气血极欲动,精神极欲静”,既倡导“养身莫善于动”,又认为“养静为摄生之首务”。因此,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春季养生,气候特点: 春三月:农历节气匀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天气逐渐变暖,但温度较低,或忽冷忽热,风多雨少 阴阳五行脏腑:阳气始生,万物发育,五行在木,五脏为肝,五味属酸,五志为怒。,春季养生要点:,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季养生要点:,一,饮食:少酸宜食甘。辛甘发散,勿收敛,清补,富有营养,新鲜果蔬。如:韭菜、荠菜、香椿芽、牛蒡、蜂蜜、西芹、胡萝卜、苹果、芥兰、莲子、枸杞、大枣 起居:“避风如避剑,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春捂”不可骤减衣服,晚睡早起,不要束缚,活动筋骨;养护阳气,房室有制。 运动:登山、踏青等户外,注意避风防寒。,春季养生要点:,一,情志:保持舒畅,避免郁怒 防病:呼吸道、传染 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花粉过敏,哮喘,皮肤病 亚健康表现:春困,身体困乏,肌肉酸重,失眠,情绪不安,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干咽痛,夏季养生,气候特点: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昼长夜短,入伏 后暑湿高温 阴阳五行脏腑:夏季为阳中之阳,阳气炽盛,暑热夹湿,五行为土,五气为火,五脏为心脾,在志为喜。,夏季养生要点:,二,“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花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忧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 宜顺养心脏,保护心阳,防暑热,防潮湿,防伤脾胃,夏季养生要点:,二,饮食:宜素淡,阳热体质应食苦味,可清热解毒除烦止渴,或食西瓜、酸梅汤清热生津止渴,暑湿季节宜食绿豆芦根汤清暑生津止渴;脾胃虚弱者喝粥养护,不要过食生冷;汗多宜食酸以适当收敛,食咸宜补心;注意适当补钠补钾,茶叶、香蕉、西瓜、紫菜、海带等含大量钾。 起居:防暑降温,足够补水,防止中暑,但应适量出汗,防止空调病,不要睡凉地;勤洗浴,防生痱痤;防蚊虫叮咬,可涂花露水、风油精; 运动:游泳,注意防晒,不宜剧烈运动,夏季养生要点:,二,易患疾病:皮肤感染(痱子、毛囊炎),痢疾,胃肠炎,热伤风,面瘫,关节神经痛 亚健康表现:苦夏症: 困怠、纳差、神疲、头晕、胸闷、恶心、便溏 冬病夏治:三伏“敷贴”治哮喘、老慢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可帮助心脏恢复心阳,调治心力衰竭、冠心病,减轻冬季发作。,秋季养生,气候特点:包括立秋、白露、处暑、秋分、寒露、霜降。自然界阳气渐衰,阴寒日生,雨水减少,气候干燥,天气由热转凉,万物凋零。 气血阴阳脏腑:机能由旺盛到收敛,由阳转阴,秋与肺相应,五行中属金,五志中属悲,秋季养生要点:,三,“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收养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封藏者少。” 顺应自然界秋季阳消阴长、收敛规律, 收藏阴气,养阴防燥。润养肺气,应养护脾土,培土生金。,秋季养生要点:,三,饮食:减辛增酸以养肝,过于辛散,金盛伐木;秋燥易伤肺,皮毛、五窍干燥,故宜润燥生津。 减辛味,少食葱、姜、蒜;多食甘酸:多汁果蔬,梨、猕猴桃、桔、柚、葡萄、藕、蜂蜜、甘蔗、银耳、枇杷、番茄、山药、芝麻、黑木耳、南瓜、白萝卜。 起居:天冷注意增衣,防“秋冻”,保持足够睡眠,注意防燥。 运动:户外活动,秋天登高,慢跑等。,秋季养生要点:,三,调志:秋季易悲,应心情舒畅,乐观积极。 防病:润肺止咳,增加免疫力(运动、冷水洗面),防止秋冬感冒、肺炎。 亚健康表现:秋燥:口鼻皮毛干燥,口渴咽干,大便干燥。,冬季养生,气候: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藏伏,万物闭藏。故天气寒冷、干燥。 五行脏腑关系:五行中属水,五脏为肾,肾主骨,其志为惊恐,冬季养生要点:,四,“冬三月,此谓封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及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顺应冬季自然界封藏规律,冬令进补,积蓄能量;保护阳气,防寒保暖。,冬季养生要点:,四,饮食:少食咸,增苦养心,防止肾水克心火。多食营养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