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析与研究.pdf_第1页
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析与研究.pdf_第2页
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析与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6 卷 第 2 期 2 01 6 年 6 月 安 徽地 质 Ge o l o g y o fAn h ui 、 ,o 1 2 6 NO 2 J u n e 2 01 6 文章编号: 1 O 0 5 6 1 5 7 ( 2 0 1 6 ) 0 2 -0 1 4 3 3 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析与研究 赵付 明, 王博 , 谢超 (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安徽合肥2 3 0 0 0 1 ) 摘要:基于2 0 1 5 年安徽省地质灾害统计数据,对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数量、规模等进行了汇总与分析 ; 总结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时空分布规律 ,初步探讨 了灾害形成的原因;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指标体 系,划分 了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级;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向与措施建议。 关键词 :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评价;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等级 ;防治措施 ;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P 6 9 4 文献标志码 :A 0引 言 安徽省地形复杂 ,地质灾害多 发 、易发 ,且点多 、面广 ,常造成 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查明地质灾害 隐患点分布情况己是刻不容缓的紧 迫任务。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为及时 更新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 摸清地质灾 害隐患点情况 ,准确提 供地质灾害防治科学依据 ,每年组 织开展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核查 ,本文 即在项 目 2 0 1 5 年安徽 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 基础上编 写。 1 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析 1 1隐患点现状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 ,地处 长江 中下游。分布有皖西和皖南两 大 中低 山 区 ,山高 坡 陡 ,岩石 节 理 、裂隙发育,风化较强烈。我省 地 质环 境 脆弱 ,地 质灾 害频 发 , 2 0 01 年 一2 0 1 5 年共 发生 崩塌 、滑 坡 、泥石 流 、地 面 塌 陷等 突发性 地质灾害1 4 7 9 7 起 ,直接经济损失 1 5 8 9 5 0 万元 ,死亡6 9 人 , 经 统 计 ,安徽 省 现 有 (截 止 2 0 l 5 年1 2 月3 1 日) 地质灾害隐患点 4 6 8 2 个 。按灾害类型分 :滑坡 1 3 8 6 个 ,崩塌 1 6 9 1 个 ,泥石流 1 4 0 个 , 地面塌陷1 3 6 个,地面沉降3 个,不 稳定斜坡 1 3 2 6 个 ( 图1);按稳定 程度分 :不稳定3 4 6 6 处 、基本稳定 1 2 1 6 处。共威胁 1 9 5 5 6 户7 8 l 1 9 人, 威 胁财产3 0 6 9 5 9 2 万元 。 不稳定斜 2 8 3 2 泥石流 2 9 9 1 2隐患点时空分布规律 1 2 1时间分布规律 从发生 的时间上看 ,6、7 、8 月份 为安 徽省 的主汛 期 ,地质 灾 害隐患点发生数量最多 ,约 占全 年灾害总数的8 1 2 2 ,其次是2 、 3 、1 0 月份 ,约 占全年 灾害总数 的 塌 1 2 Z b U 图1各类地灾隐患点分布比例图( 2 0 1 5 年 ) F i g l S c ale d r a w i n g o f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v a r i o u s h i d d e n g e o l o g i c a l h a z a r d s p o t s 1 0 6 0 ,其 它几个月较少 ,仅 占全6 1 3 2 9 8 万元 ;沿江丘陵平原共有地 年灾害总数的8 1 8 。 质灾 害隐患点2 4 5 处 ,受威胁 财产 1 2 2空间分布规律 2 8 6 8 1 万元 ;江淮丘 陵共有 地质灾 安徽省地质灾害 隐患点主要分害隐患点9 8 处 ,受威胁财产6 7 9 9 3 布在皖南山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万元 ;淮北平原共有地质灾害隐 点2 4 4 4 处 ,受威胁财产1 1 8 4 8 0 1 万患点4 5 处 ,受威胁财产9 1 6 6 9 万元 元 ,其 次是 大别 山 区 ,共 有地 质 ( 图2)。 灾 害隐 患点 1 8 5 O 处 ,受威 胁财 产1 3隐患点成因分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0 2 2 5 作者简介: 赵付明( 1 9 8 0 - ) , 男, 山东聊城人, 水工环工程师 , 主要从事水工环、 地质灾害研究。 安徽地 质 2 0 1 6 钲 ( 万元 ) 1 4 0 00 0 1 2 0 00 0 皖 南 山区 大别 山 区 沿 江丘 陵 江 淮 丘陵 淮 北平 原 图2 各地貌单元受威胁财产统计图( 2 0 1 5 年 ) F i g 2 S t a t i s t i c m a p o f p r o p e i e s a t r i s k i n e a c h t o p o g r a p h i c u n i t ( 2 0 1 5 ) ( 1 ) 地层岩性与构造:2 0 1 5 年有4 2 3 9 起主要是强降水引发,占灾 所统计的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 ,大害总数的9 0 5 3 。灾害发生数量 、 多发生在砂岩、页岩、泥岩、千枚危险性与降水量大小和持续时间关 岩 、板岩和片麻岩等岩石易风化地系 十分 明显 。降 雨越 大 ,时 间越 区,规模小于 1 0 0 0 m 占9 2 2 6 , 长 ,灾害发生越多 。 主要岩性是风化残坡积物。铜陵、 ( 4 )人类工程活动 :切坡建 安庆的月山镇以及池州东至县是碳房、道路修建、水利工程以及矿产 酸盐岩分布区,埋藏浅 ,岩溶发开采等类活动 ,导致灾害频发。特 育 ,在强降雨和矿山开采抽 ( 排 ) 别是近年山区农民切坡建房和县、 地下水 时,负压强度和土体 自重压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 力超过土体抗剪强度或者负压强度缺乏总体规划设计 、投入资金不 和土体自重压力及振动力大于土体足,防治措施不到位 ,留下不少地 的抗剪强度 ,就会使地 面发生开裂质灾害隐患点。 与塌陷 ,产生岩溶塌陷。 2地质灾害 隐患点危 害程度评价 ( 2) 地形地貌 :降水形成的 分析 坡 面流 的速 度直 接受 地形 坡度 的 控制 ,坡度越大 ,水流速度越大 , 也最 易于引发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 产生 。从隐患点发生情况看 ,安徽 省灾 害主要发生在 中低 山区 ( 标高 2 0 09 0 0 m)地区。泥石流主要发 生在地形坡度在2 5 。 5 0 o ,流域 形态 多为瓢形 的地区。滑坡易发生 在地形坡度大于4 O 。的地 区,崩塌 易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6 0 o 以上的 地 区 。 ( 3)大气 降水降 :水 是滑 坡 、崩塌 和 泥石 流 的重要 诱 发 因 素 ,它 可 以降使 岩 土体含 水 量增 加,软化岩土,降低岩土的抗剪强 度并产生动水压力和潜蚀岩土 ,增 大岩 土容 重 ,从 而 导致 滑坡 、崩 坡 、泥石流发生 。在4 6 8 2 起灾害中 通过地质灾 害隐患点危害程度 评价。 对 已经发生 的地质灾害所造成 的人员伤亡, 房屋 、农 田、公路、通 讯等设施的破坏程度采用 “ 死亡人 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统一 口径进 行量化评价分析 】 。 2 1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指标体系 (1 )人员伤 亡指标 :是 地质 灾害隐患点评价中最总要的指标 , 主要 包括 人员 的死 亡 、受 伤 和失 踪 。 ( 2)居 民家庭财产损失 :由 当地调查人员报送。 ( 3)基础设施 系统指标 :主 要包括教育设施 、公路交通设施 、 铁路交通设施 、工业设施 、社会公 共设施 、水利水 电设施 、矿 山、其 他行业设备等,灾害发生后应对这 些设施 的损害进行调查 ,并 由专业 人员统计 、上报。 列 出调查项 目进行直接损失调 查 ,其 主要 内容 包 括人 员伤 亡 、 居民家庭财产损失 、基础设施损失 等,每一要素逐项调查统计 ,然后 将各项资料汇总 ,即得到灾害的总 直接损失 : 灾害总直接损失= 人员伤亡 数量+ 家庭财产损失十 基础设施 损失 。 通过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程度 评价,可以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 进行规模等级 分类 ( 表 1),对 地 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潜在的危害程度 评价口 】 。 2 2评价结果 安徽 省2 0 1 5 年共有地质灾害隐 患点4 6 8 2 个。按危险陛等级分:特 大型5 个 、大型5 个 ,中型 1 0 8 个 , 小型4 5 6 4 个 ;共威胁1 9 5 5 6 户7 8 l 1 9 人 ,威胁 财产 3 0 6 9 5 9 2 万 元 ( 表 2)。 3地灾防治措施 安徽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 ,地 形复杂 ,应本着 因地制宜的原则来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 。 (1)对 于 潜 在 威 胁 的 隐 患 表1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等级分类表 】 Tab l e1 Gr a di n g of hi dd en ge ol ogi c al ha zar d r i sk i n Anh ui Pr ov i nc e。 0 咖 咖 枷 脚 第 2 6 卷 第2期 赵付明, 等: 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析与研究 1 4 5 点,须进行 日常监测 ,建立预警预 围、工程建设注意事项和转移路线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加强对监测责 报制度 ,设 立警示 牌, 标 明险 区范等 。当灾害出现异常情况时 ,监测任人 、监测人员和群众进行地质灾 表2 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等级分布表( 2 0 1 5 年 ) T a b l e 2 Gr a d i n g o f h i d d e n g e o l o g i c a l h a z a r d r i s k i n 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 2 0 1 5 ) 级别 类 别 皖 南山 区 大 别山 区 沿 江 丘陵 江 准丘 陵 淮 北平 原 合 计 特 大 型 人 口 人 : : : ;。 威胁财产( 万元) D 0 1 0 6 8 0 0 8 2 5 7 5 9 3 2 5 5 大型 人口 人 ; , 0 0 。 6 4 威胁财产( 万元) 8 8 6 0 2 1 2 0 0 0 4 0 0 0 1 4 9 8 0 中 型 个 数 7 2 1 6 1 2 3 5 1 0 8 。 威胁人口( 人) 1 1 9 0 6 3 3 0 4 2 1 0 7 1 3 2 1 1 1 5 1 8 5 6 4 威胁财产( 万元) 3 7 9 2 1 6 0 2 3 6 5 3 0 2 2 5 0 2 9 4 5 5 5 6 6 9 小型 个数 2 3 7 0 1 8 3 2 2 3 2 9 5 3 5 4 5 6 4 一 威胁人口( 人) 2 1 9 6 8 1 8 6 4 9 2 6 8 9 9 2 1 8 6 7 4 5 0 9 4 威胁财产( 万元) 7 1 6 9 9 1 5 3 1 8 6 8 1 1 4 7 1 4 5 4 9 3 2 1 4 9 1 4 3 0 5 5 2 厶 个数 2 4 4 4 1 8 5 0 2 4 5 9 8 4 5 4 6 8 2 威胁人口( 人) 3 4 8 4 1 2 3 2 5 0 6 6 7 8 1 0 5 3 1 2 2 9 7 7 8 1 1 9 壁 坠 盟 f互 ! ! :! ! ! : 堡 ! ! ! ! : ! ! ! ! ! : 人员要及时疏散受威胁群众 ,并及而诱发地质灾害 。同时 ,对人类活 时上报。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动强度大的丘陵区,要通过水土保 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持、植被恢复、退耕还林等措施改 ( 2)实施地 质灾 害治理工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概 程,根据安徽省现状 ,滑崩灾害的率【 。 治理工程应视具体情况采用削方减 ( 4)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安 载、排水、支挡和锚固等方案;泥徽省现有4 6 8 2 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石流宜采用沟道疏通、坡面生物工作为监测点 ,均发放了 “ 两卡” 程和在沟道 口、沟谷交汇处修筑拦 ( 避险明白卡和防灾明白卡 ),落 挡工程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实了监i 贝 0 人和防灾责任人,并进行 地面塌陷则应采用清除填堵法、灌E t 常监测。本省 自上而下建立健全 注法等措施进行治理。 了监测网络的管理制度,实行岗位 ( 3)工程建设 中应减少 切责任制,省、市、县、乡镇 、村应 坡,避免因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 逐级签订责任书,将监测责任落实 害防治知识地宣传和培训 ,提高了 监测的效果。 4结语 安徽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隐蔽性 和易发性强,地质灾害随时随地都 有可能发生 ,并会造成人类生命财 产损失 ,为应对地质灾害造成 的损 失 ,相关部 门不但要加强地质灾害 调查、勘查 、监测与巡查 ,还要积 极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同时 , 在开发利用地质资源时 ,要做到合 理 、科学 、有序开发 ,保护好地质 环境 ,严守地质生态红线 ,实现 国 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向辑 熙 , 地 质 灾害经 济评估 含义 及理论和方法 J 中国地质矿产经 济 1 9 9 6 , ( 2) 2 于庆东, 等 灾害经 济损 失评 估理 论 与方法探 讨 J 】 灾害学 , 1 9 9 6 , 1 1 ( 2 ) : 1 01 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地质灾 害防治条例【 z 】 国务院第3 9 4 号国务 院令, 2 0 0 3 4 】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安徽省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员读本 z 2 0 1 2 5 叶松 源 苍 南县地 质 灾 害调 查和 防治研 究【 D 长 沙 : 中南 大学 , 2 00 7: 5 5 5 7 ANALYS i S AND S TUDY OF CURRENT SI TUATI oN oF S PoTS oF HI DDEN GEoLoGI CAL HAZARDS I N ANHUI PRoVI NCE ZHAO Fu mi ng ,W ANG Be ,XI E Cha o ( Ge o e n v i r o n me n t Mo n i t o r i n g S t a t i o n o fAn h u i Pr o v i n c e , He f e i , An h u i 2 3 0 0 0 1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n s t a t i s t i c s Of g e ol ogi c a l h a z a r ds i n Anh ui Pr ov i nc e i n 20 1 5,t hi s pa pe r pu t t o ge t he r a n d a na l yz e d t he t y pe ,n umb e r a n d s i 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