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52 卷第 3 期 2015 年 6 月 化 工 设 备 与 管 道 PROCESS EQUIPMENT E (3) 式中 Ktt, Ktv, Ktp 的表达式见文 6,附录 A, (A.2-106)式。式中 Mt由本文 3.3 节中圆环形板与 管板布管区连结的变形协调条件解得。 2.2 管板布管区弹性基础圆板的力学分析 本小节各式中关于弹性基础板的符号和公式说 明详见于文 9。弹性基础上的圆板挠度 w 满足方程: DwPNw rrc 22 hmd d=-, 式中调和算符 d d d d r r r r r 2 d =j, 为当量板的刚度削弱系数,反映换热管对于管板支 承作用的弹性基础系数 N=2Et na/LAl, A A t l m =是开孔 后与未开孔管板布管区的面积之比。 Pc= ps -pt(1+na/Al) (4) 称为当量压力组合。取无量纲径向坐标x D N rK R r t 4 h = , 0 r Rt=t R 为管板布管区任一点至 z 轴的距离。 在压力与边缘载荷作用下,挠度 w 的解为 ,w N P R N KV f m K x c t t w m =-h (5) 式(5)中 fw(m,K,x) 及下文中 fr (m,K,x) 均 为汤姆逊函数的表达式,见文 7。管子加强系数 K 为管束刚度与管板刚度之比 K vD E L E na6 1 2 / p t p t 4 1 21 4 rddh = - cc h mm (6) m 为弹性基础板边缘的无量纲弯矩系数 : /m KKM R V ttttt = h (7) 式(5)对 r 求导,可得到弹性基础板各点处的 转角,在 r =Rt (即 x=K)处取值,可得到管板布管区 外缘的转角 t。可见 t也是 (m, K) 的函数, 见文 7。 弹性基础板中的径向弯矩表达式为 , ,M K R V f m K x r tt r= h (8) 将式(2)代入上式,板中沿表面的径向应力 : , , M p D K f m K x 6 4 3 2 r r dtr 22 v ndnd = h (9) 板中的最大径向应力可能发生在管板布管区的 最外缘或布管区内部,分别记做 re和 ri,将式(9) 改写为 : ,/ p D GK m GK mm K 4 3 re d t ee 2 11v nd =cmhh (10a) , ,3, ,/max p D GK m GK mf m K x K 4 d t i ir ri x K 2 1 1 0 v nd = = G c mh hh (10b) 由式(5)并将式(2)代入,得到换热管应力 , ,x L E w P p Kf m K x 21 2 t t c d wv bm =-hh 8B (11) 换热管中的最大应力可能发生在管板布管区的 最外缘或布管区内部xi处, 分别记做te和ti, 将式 (11) 改写为 : ,P p GK m 1 tec d wev bm =-h 8B , (12a) , , , GK m Kf m K K F K F KmKK 22 we w 1 2 2| = - h h h hh6 ,P p GK m 1 tic d wiv bm =-h 8B , (12b) , , , GK m Kf m K x 2 wi wi = h h 式中函数 F1(K) 、 F2(K) 、 (K)和下文中的 F3(K) 都是汤姆逊函数的表达式,见文 6,附录 I,I.2 节。 2.3 管板布管区与非布管区的连续条件,m值的确 定 由管板布管区转角 t和非布管区转角 t表达 式(3) ,并利用式(2)将式(3)中的 pd以 Vt表示, 建立连续条件。从而可解得 Mt与 Vt的关系式 Mt = 2Vt Rt mt, / m pp R M KF K F K v vv KF K K v vv 1 11 11 2 1 8 1 31 t stt t pt pt p ptp p 2 1 3 22 2 1 2 2 ht t h |t = - = + - +- - - +- h h h hh hh h h h hh (13) 由 m 的表达式(7) ,得到 ,/2m KKM R VKm tttttt = h (14) 根据管板的基本几何与材料参数, 由表达式(6) , (14)可计算得到 K,m 值,再由式(10) , (12)可 分别计算管板和换热管应力。 3 GB 151设计方法的制定 为使设计者不需经过反复迭代就能够得到按设 薛明德,等. GB 151中浮头式换热器管板设计方法的 理论依据及其应用 第 52 卷第 3 期 4 化 工 设 备 与 管 道 计要求所需要的管板最小厚度,GB 151 借鉴文 5 的思想,提出设计方法如下。鉴于管板所需的最小厚 度 应当满足 ,1.5max p D GK m GK m 4 2 max r d t ei11v nd v=chmhh66 (15a) 由上式知 : 管板最小厚度与布管区直径之比的 平方( /Dt)2正比于设计压力与许用应力之比。可 定义无量纲参数 . P p 1 5 a d n v = + 6 (16) t Dt d = + (17) 其中Pa + 为由设计条件决定的已知量,t +为待求量。 式(15a)可利用(16) , (17)二式所定义的无量纲 参数表达为 ,maxt D P G G 4 2 t a ie 2 11 d = + + cmh (15b) 上式进一步写作 GB 151 中管板计算厚度的表 达式 : CDP t ad = + (18) 由式(10a,b)和式(15)知,其中 : ,maxC m K P t Gm K Gm K 2 1 11 a ie=+ + hhh6 (19) 问题化为如何得到 GB 151 中的系数 C 曲线。式 (19)中的 G1i, G1e都是 K,m 的函数,而由式(13) , (14)知,m 也是 K 以及 t的函数,所以曲线 C 的纵 坐标 C 是 K 和 t的函数。 先确定曲线 C 的横坐标与已给设计条件的关系。 由反映换热管束对于管板支承作用的管子加强系数 式(6)可知 K 与 (Et na/Ep L)1/4成正比, 为将式(6) 中的未知量与已知量分别表示,进一步由已知条件定 义无量纲的管束模数 K E LD E na t pt t h = + (20) 将K化为已知无量纲参数Kt + 与未知量t +的表达式: K vD E L E na6 1 /1/4 p t p t 2 4 1 2 rddh = - cc h mm (21a) v t K v t K6 16 1 / / / pp t 2 4 3 4 1 4 2 4 3 3 4 t rr = - = - + + uu e hh o 于是 : 1 K t v K 6 1 / / t p 1 3 2 3 4 3 r = - +u h (21b) 由式(19)的第一个等式和上式可知 GB 151 中 曲线 C(a, b)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间具有下列关系: / / 1 KP C KP t P K t v K 6 1 / / / / tata a t p 1 31 21 31 2 1 2 1 3 2 3 4 3 r = - + + + uuh (22a) / 1 KP v CK 6 / 2 / ta p 1 31 2 3 4 3r = - + h (22b) 式(22b)和式(19) ,式(14)说明,GB 151 中曲线 C(a,b)的横坐标也只是 K 与 t的函数, 于是可由下列步骤得到曲线 C 中所有点的坐标 : (1)设 0K 20 分为若干步长,按图中要求设 t; 由 式(13) 求 mt,再由式(14)求 m ; ( = 0.4, vp = 0.3) 。 (2)由式(19)和式(10a,b)根据 K,m 求纵 坐标 C。 (3)由式(22b) 根据 K,t和 C 求对应的横坐 标 /KP / ta 1 31 2 + 。 换热管束应力计算 : 作为一种近似,GB 151 并未按式(12b)计算 布管区内部换热管束的应力,只按式(12a)校核了 布管区最外缘的换热管应力, 更详细的分析见文 10。 GB 151 中系数 Gwe图(a,b)的曲线每一点的 横坐标求法见上述三个步骤,纵坐标值由式(12a) 根据相同的 K,t 和 m 求得。 4 GB 151设计方法的应用 GB 151 给出了管板在设计条件下所需最小厚度 计算方法和对应的曲线,以及该最小管板厚度下对应 的换热管应力。当工程设计所取管板有效厚度 (1)大 于 GB 151 所得到的最小厚度 某一规定的允许值 (例 如 3%)时,可以利用 GB 151 的 C 曲线图和 Gwe曲 线图进一步给出该有效厚度 (1)对应的管板和换热管 应力。其步骤如下 : (1)计算无量纲压力 PP ( ) ( ) aa 1 1 d d = + cm 。 (2)计算 : /KP /( ) ta 1 31 + 。 (3)按 /KP /( ) ta 1 31 + 和 1/t查 C 曲线图, 得到 C(1)。 (4) 以 C(1)重 新 计 算P C D ( ) ( ) ( ) a t 2 1 1 d = + 。 若 3%PPP ( )( )( ) aaa 212 G- + 8B , 则进行步骤(6) ; 否则, 至步骤(5) 。 (5)将 P ( ) a 2 + 代替步骤(3)中的 P ( ) a 1 + ,重复 2015 年 6 月 5 进行步骤(3)和(4) , 得到 C(2)和P C D ( ) ( ) ( ) a t 3 2 1 d = + ,直至所要求的前后两步系数 P ( ) a i + 的误差满足 3%PPP ( )()( ) aaa iii1 G- + - 8B ,则进入步骤(6) 。 (6)对应于厚度 (1)的管板中应力 (1)为 : P P ( ) ( ) a a r i t 1 vv= + + 6 此时计算得到的管板应力(由1/P ( ) a i + 决定)与实 际所取 (1)对应的管板应力之误差可以满足工程设计 的要求。 (7)按 /KP /( ) ta 1 31 + 和 1/t查 Gwe曲线图,得到 Gwe(1),代入式(12a) ,得到对应于管板厚度 (1)情况 下的换热管应力 t(1)。 以下给出一个具体浮头式换热器算例说明如何 应用 GB 151 设计方法计算所设计的实际厚度管板中 的应力和换热管应力。 (1)设计条件。 ps = 0.5 MPa, pt = 0.3 MPa, ts = 350 , tt=350 , Di =1 000 mm,DG =1 039.69 mm。 (2)管板。 材料: 16 Mn 锻件, r t v6 =117 MPa,Ep=1.78105 MPa,厚度 (1) =50 mm,At = 659 200 mm2 ,Al =365 464 mm2 ,Dt =916.14 mm, =0.554 4, . P p 1 5 r d t a n v = + 6 =0.007 12, D D t G t t = =0.881 2。 (3)换热管束。 材料: 10# 钢管, r t v6 =82 MPa,Et =1.78105 MPa, d =19 mm,t =2 mm,n =1 036,S =25,正方形排列, L=5 897 mm, Lcr=1 200 mm, cr= 22.34 MPa, =0.302 8, K E LD E na t pt t h = + =0.051 205 5。 (4)管板最小厚度计算和该厚度下换热管应力 校核。 Pa + =0.084 4, /KP / ta 1 3 + =4.40,1/t =1.135, C=0.363,CDP t ad = + =28.1 mm。 按 /KP / ta 1 3 + 和 1/t 查图 Gwe= 9.50, 只有壳程压 力 作 用 时,,P p GK m 1 tec s wev bm =-h 8B= -26.6 MPa, 即管板厚度取最小计算厚度 ,则换热管轴向压缩应 力不合格。 其余工况下换热管应力合格,略去计算过程。 (5)管板实际厚度下管板和换热管应力 : 以 (1) =50 mm 替换 =28.1 mm。 PP ( ) ( ) aa 1 1 d d = + cm = 0.150, /KP /( ) ta 1 31 + =2.47, 1/t = 1.135,C(1)= 0.371, P C D ( ) (1) ( ) a t 2 1 d = + =0.147, PPP ( )( )( ) aaa 212 - + 8B = 2.2% 3%,P ( ) a 2 + =0.021 6, 可按P ( ) a 2 + 计算管板应力 : P P ( ) ( ) a a r t 1 2 vv= + + 6=38.6 MPa, /KP /( ) ta 1 32 + =2.52, 按 /KP /( ) ta 1 32 + 和 1/t 查 Gwe 曲线图: Gwe(1)=5.02。 只有壳程压力作用,对应于实际厚度管板 : ,P p GK m 1 ( ) tec s we 1 v bm =-h 8B = -13.3 MPa , ( ) te cr 1 1vv6 合格。 5 结论 本文阐述了国家标准 GB 151 中浮头式换热器设 计方法的理论依据,包括浮头式换热器管板应力、换 热管应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得到 GB 151 中浮头 式换热器管板最小设计厚度曲线的方法。在此基础 上,针对工程设计中大量管板的实际厚度大于最小设 计厚度的情况,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如何应用 GB 151 中浮头式换热器对应于最小管板设计厚度的公式与 曲线,计算实际管板厚度下的管板应力和换热管应力 的方法。本文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说明当管板的实 际厚度与其最小设计厚度相差较多时,由于管板的刚 度加大,换热管中的应力可以大大降低。 致谢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陈昊高级工程师根据 其工程设计经验,对于 GB 151 中浮头式换热器管板设 计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宝贵意见,作者谨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 . 钢制石 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 S. 北京 :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1978 : 122-14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 .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 S.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3 : 31-55. 薛明德,等. GB 151中浮头式换热器管板设计方法的 理论依据及其应用 第 52 卷第 3 期 6 化 工 设 备 与 管 道 4 GB 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S. 5 K A Gardner, Tubesheet Design : A Basis for Standardization, Proceedings of 1st ICPVT, Part 1, I-49, 1969, Delft, The Netherlands. 6 JB 473295,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2005 年确认) S. 7 薛明德,魏志忠,谢桂华 . 浮头式、填函式换热器管板设计 方法的改进 J,压力容器,1993,10(5) : 51-57. 8 Hwang K C, Xue M D,Wen X F and Chen G. Stresses of thick perforated plates with reinforcement of tubes and their effective elestic constantsJ. ASME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 1992, 114(3) : 271-279. 9 黄克智,薛明德,李世玉,固定式换热器管板应力的一种建 议计算方法 J. 机械工程学报,1980,16(2) : 1-23. Hwang K C, Xue M D and Li S Y. A proposed method of stress analysis on fixed tubesheets of heat exchangersR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 1980, Vol.3, 50-62. 10 薛明德,徐锋,李世玉,管壳式换热管轴向应力计算方法 的改进 J. 压力容器,2007,24(1) : 21-27.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Design Method Used in GB 151 for Floating Head 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学睡眠保健康课件
- 假期安全主题班会方案
- 基于农业现代化2025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路径研究报告
- 公安护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妇产科护考试题库及答案
- 分班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3(智慧版) Unit 1 课件B3U1 Be yourself,be happy iExplore 2
- 四川省乐山市2026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禁毒班会课课件
- 江苏省姜堰区张甸、港口初级中学2026届中考五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Moser迭代法在椭圆型方程梯度估计上的应用
- 工程合同标前谈判协议
- 数据中心机电安装施工方案
- 挖掘机的安全管理
- 循环农业科技教育
- 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全攻略:精美课件呈现
- 2023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设计表现》课件
- 2025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2025年滨州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LS/T 1235-2024粮食仓房分类分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