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库下载 免费文档下载/本文档下载自文库下载网,内容可能不完整,您可以点击以下网址继续阅读或下载:/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_王丽第27卷第6期200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7?No.6Dec.2009?经管索微?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王丽(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在比较科技创新评价研究现状,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洛阳市企业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关键词:?科技创新;评价指标;洛阳市;企业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10(2009)06-0069-05?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也是支撑和引导区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条件,更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其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已日益为政府和学者所关注。织管理、生产制造、营销能力,1胡恩华在许志晋2五大过程能力划分基础上增加实现能力,进将胡恩华的实现能力改为产出能力,增加财务能力;43杨宏曹崇廷、王怀学又在杨宏进、胡恩华的六大能力基础上又郑春东等在六大能力的基础上5增加创新倾向性指标;官建成、马宁在前五大能6力的基础上增加学习能力和战略计划能力。一、相关理论研究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因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也应包括这两个方面。目前学术界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较多,而鲜有对/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这使得没法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完整、全面的评价。为了保证分析评价过程与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创新能力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要满足指标效度及指标区分度上的要求,还要满足整体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目前最为常见的企业科技创新评价大多是根据创新过程而建立的具有多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通常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为第1层,过程能力指标为第2层,影响过程能力的要素指标为第3层。如果影响过程能力的要素很多,又可根据具体情况往下细分出第4层指标。这种形式的指标体系只是在对过程能力的划分以及指标选取上因人而异:许志晋等将其分解为研发、投入、组上述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大多是根据问题的需要通过主观分析和经验判断来确定的。但所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所需反映的问题是否真有代表性,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是否有重复,评价指标是否满足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导向性、可比性、动态性及操作性等基本原则,评价指标是否合理、冗余等需要进一步说明。如何用较少的指标,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是综合评价中的关键。总体来看,学术界对企业科技创新评价的研究相对不足: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等几个指标展开了深入研究,但忽视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管理能力(企业从战略上、整体上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科技创新活动与过程的能力)这一重要的指标;有些学者即使注意到了这一指标,但由于其量化有一定难度,所以没有将其纳入指标体系中。因此,站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角度,客观、综合地评价各个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用较少的指标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是综合评价收稿日期:?2009-03-20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2007QN023),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D038)作者简介:?王丽(1974-),女,江苏江宁人,硕士,讲师。?70?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根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成功及失败因素的分析,及17家洛阳市企业的调查分析,依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系统的特点和各指标的特点,提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素分解,确定反映各要素所需要的指标。同时,要使各要素所需要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尽可能小,以保证在最后综合评价结果值不会放大。1.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主要考核企业创新投入程度,包括企业创新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投入情况,可以分别从总量、结构和强度三个方面来反映,可分为R&D投入和非R&D投入。企业科技创新决策能否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企业资源的投入与配置。其中,人力投入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是推动科技创新运行的主观源泉;财力支持是支撑科技创新的物质条件,是推动创新运行的客观源泉;信息资源是诱发科技创新的外部因素,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知识源泉。它们之间的有机协调和相互配合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运行的质量。2.企业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主要考核企业利用创新资源、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是实现创新能力与目标的匹配,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水平的关键。考核重点是企业开发研究的科技成果水平,包括专利、专有技术、论文著作、新产品、标准、奖励。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亦是科技能力的表现之一,但其主要表现在有机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因此不再单独列入产出指标。3.企业科技创新实现能力。不仅是开发出若干新产品,更重要的是生产的创新产品进入并占有市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创新实现能力包括市场销售能力、新产品效益、研究研制能力和制造能力等多个方面。4.企业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科技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发现和评价创新机会,进行创新决策,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体现在企业各管理层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能够焕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磨合并协调技术创新各环节和各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创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创新管理能力的高低,尽管不当期反映企业科技能力的大小,但是企业创新系统的慢变量,也是序参量。本研究根据管理的职能,把创新管理能力分为创新计划能力、创新组织能力/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创新领导能力、创新控制能力4个方面。二、指标体系构建建国后,洛阳市经历了从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到借助资源优势充分发展现代工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再到以中部崛起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为引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战略机遇期阶段。目前处于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最高的时期。为了解洛阳市企业创新的情况,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构建了洛阳市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基本上可以反映洛阳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状况。本研究在把握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基础上,结合企业科技创新成功及失败因素的分析,依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各指标的特点,提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对洛阳市17家企业调查的数据,经专家打分及群体层次分析,量化确定了各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整体权重。在评价中,本研究强调从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链条出发,从创新的投入、过程和产出的框架出发来系统评价企业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通常先有基于市场的新思想,然后进行研究开发,再进行产品设计、批量生产和销售。我们在指标设计中考虑了这些因素,使企业创新能力板块由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实现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4方面构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可大致分为两个依次相关的层面,其外层是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这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中间是创新产出能力以及创新实现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制造能力,都体现在产出和实现能力上,它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的表现。这就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结构。根据科技创新各阶段包含的关键要素,该体三、评价体系的改进,第6期王丽:?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71?以下因素:(1)指标设计的合理性问题。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过程,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是否应该或仅仅包括上述4个方面的能力因素,尤其每一个具体指标的设计,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都有待创新实践发展的检验。(2)指标设计的完备性问题。指标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因素,虽然要考虑到指标的可/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操作性和简易性,但重要指标不能遗漏。(3)指标设计的内涵问题。给出的指标或多或少出现了内涵交叉,要区分其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比如工人技术等级的比例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人数,在内涵上就有一定程度的交叉。(4)指标的归属问题。指标归属于不同的能力类别对总体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有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既可以划分到这个能力类别,也可以划分到其他能力类别。如企业研发机构等级既可划入创新投入能力,也可划入创新管理能力。总之,关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这需要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去逐步地充实和完善。1.定量指标的重新设计。由于指标重叠,在定量指标中首先剔除了指标工人技术等级的比例。这一指标的剔除,强调了管理能力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技术人员流动增大,产品开发风险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使得管理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次,剔除了指标企业生产仪器设备原值,根据专家意见用?企业设备新度系数?代替。这是因为很多企业设备老化,固定资产更新速度慢,生产仪器设备原值已不能反映企业的科技物资投入能力,而设备新度系数则更能反映评价要求。由于在回收的企业科技创新调查表中没有被EI、SCI、ISTP三系统检索的论文,故剔除了该指标,以便更准确反映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出能力。2.定性指标的重新设计。在定性指标中,重新设计了以下指标:(1)创新文化;(2)企业信息化水平,即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新产品的程度如何。这两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创新文化和信息化水平在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3.加减分项的设计。该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间接相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上。有些数据虽然不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要比其余几类指标更重要。该项目一般用于评价企业个别科技创新能力被忽略时,将此环节增加进来,实现了潜在指标对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考虑到评价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客观代表性以及评价数据的口径一致性、来源统一性、数据可收集性、数值易比较性,根据回收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调查表,我们提出了以下4个一级指/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标、14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出较全面、客观的评价。重新调整后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包括:(1)描述性和评价性指标。描述性指标是对科技创新主体客观现象的描述。这类指标仅仅能够反映出科技创新的事实本身,并不能说明其价值大小。例如科技活动人员、技术转让收入、创新产品收入等,如果没有比较,这些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评价性指标是指能反映出科技创新优劣的指标。这类指标通常是在按照一定目的将两种以上的描述指标结合起来使用时产生的。例如将研发经费与企业销售额相比便能说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而将创新产品销售额与企业销售总额相比能说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效果等等。(2)定量和定性指标。企业信息化水平、科技创新管理能力都属于定性指标。定性指标不能量化,通过调查问卷相关问题采用打分的方法做量化处理。把专家评委的评价集V设定为五级,即:V=v1(很好),v2(好),v3(一般),v4(较差),v5(差),具体操作中我们采用f(V)=(90,80,70,60,40)与百分制进行转换。表1?调整后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a11:科技活动人员a12:研发人员总数a13: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a14:科技人员的结构(职称结构)a21:科技活动经费a22:研发经费a2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a24:技术改造费用投入强度a31:企业科研仪器设备原值a32:企业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原值a33:企业生产仪器设备原值a34:企业设备新度系a41:企业信息化水平a1:人力资源投入能力A:科技创新投入能力a2:资金投入能力a3:物资投入能力a4:信息资源?72?一级指标二级指标b1:科技成果b2:论文著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三级指标b11/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科技成果获奖数b12:科技成果获奖级别b21:论文数b22:著作数b31:拥有的专利数b32:当年受理的专利申请数b33:发明专利比率b34:专利效率b41: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专有技术数b51:当年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b61:企业拥有的标准总数b62:企业拥有的行业标准b63:企业拥有的国家标准b64:企业拥有的国际标准c1:新产品销售额c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c3:技术转让收入c4: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率c5: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销售额c6:技术净收入率c7:全员劳动生产率级。Ri为第i级科技人员的数量占全体科技人员的比重。Wi为第i级的素质权重W1=1;W2=0.67;W3=0.33。a33为企业设备新度系数=(设备原值-折旧)/设备原值?100%,新度的比值越大,设备越新颖,现代化程度越高。a4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根据调查问卷上企业信息化及网站水平的高中低的程度,获取经验数据。b12为科技成果获奖级别: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奖励为度量指标,反映企业研发的产品或技术得到社会认可的程度。b34为专利效率:当年申请专利总数/当年研发费用支出(百万元),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水平。b41为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专有技术数评估企业在预定时间内专利数量产出的科研能力。b6为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垄断力。C4为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率=产品与技术出口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总额,反映新产品适应国际市场的程度。C6为技术净收入率=(技术售出额?技术购入额)/(技术售出额 技术购入额),反映企业在技术转让的收入率,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能力越强。C7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人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过程。d21为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及等级,反映R&D综合水平和研发能力。d22为政府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中的比重,反映外部环境对创新能力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B:科技创新产出能力b3:专利b4/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专有技术b5:新产品开发b6:标准C:科技创新实现能力d11:创新计划能力d11:有无科技创新战略计划(三年期及以上)d12:当年科研立项数量d21:企业研发机构等级d22: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资金的比重d23: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贴息贷款的比重d24: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d31:企业领导者学历/背景d32:企业创新激励机制d33:创新文化d41:有无创新项目进度监督机制企业具有的上述指标无法显示的特色和优势企业经营亏损四、新评价体系的实效根据评价结果,我们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评价值达到80分以上者为第一层次,达到70分至79分者为第二层次,达到60分至69分者为第三层次,60分以下者为第四层次。也可按优、良、合格、差来分。根据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选择了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中钢洛阳耐火材料集团、中色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等20个单位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一次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查。此次调查涉及洛阳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非金属矿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九大行业17家不同规模的企业,并据此对洛阳市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从总体上看,这些数D:科技创新管理能力d2:创新组织能力d3:创新领导能力d4:创新控制能力加减分项加分扣分?表1中相关指标解释如下:a14为科技人员的结构(职称结构)高、中、初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它反映企业科技人员的质量。科技人员结构比重=?Ri?W。iI为职称的等级。科技人员的职称可划分为,第6期王丽:?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73?基本状况,计算得出的评价结果如表2。实践证明,该指标体系/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及其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排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参考文献:1许志晋,凌奕杰,宋凤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J.科学学研究,1997,15(1)1:105-110.2胡恩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J.科研管理,2001,22(4):79-84.3杨宏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8(1):53-58.4曹崇廷,王怀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预测,1998(2):66-68.5郑春东,和金生,陈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单位ABCDEFGHIJKLMNOPQ科技创新投入能力10.2210.2210.258.968.789.049.458.978.548.728.929.558.998.388.748.198.40科技创新产出能力9.229.069.119.9010.019.858.628.468.768.959.238.068.028.158.088.428.57作性。表2?洛阳市17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统计科技创新实现能力7.27.8334535551457649348663067796515613科技创新管理能力4.13.1069296190845991166297031002903351总分2.62.60/doc/e9d2f2080912a216147929e9.html.58.57.3731180120184283801575708851235061国软科学,1999(10):108-110.6官建成,马宁.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出口行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103-106.7曹庆奎.基于粗集-未确知测度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4):67-72.8庄宇.应用数据可信度分析重构科技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学习方法针对纺织工程师试题及答案
- 纺织行业标准的建立与落实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流程中的创新管理试题及答案
- 专职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 圆的数学试题及答案
- 织物的抗火性与安全性试题及答案
- 观光列车考试题及答案
-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绿色能源技术研发2025年的实践案例报告
- 蓝桥杯java试题及答案讲解
- 2025年K2学校STEM课程实施效果与教育创新实践评估报告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名家班主任培训:AI赋能与德育创新
- 公安治安管理培训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武汉四调)
- 珠宝并购策略优化-全面剖析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末题型归纳总结(基础篇)(10大题型)原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 4 单元练习卷
- 运动营养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
- AI时代职业院校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2025高级插花花艺师核心备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
-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完整版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