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有感 苏轼为何如此崇拜周瑜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有感 何先志 大学者苏轼为何对三国名将周瑜无比推崇?本文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部分诗句出发,分析对比谪居黄州时的苏轼和赤壁大战时的周瑜在婚姻、形象气质、功业三个方面的极大反差,结合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论证赤壁大战时周瑜的“婚姻幸福、俊美儒雅、不朽功业”折射出苏轼在这三面,特别是在仕途上无所建树的失意。从而得出了一代大文豪苏轼对周瑜如此崇拜的真正原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东坡的这首豪放词是苏东坡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巅峰之一。在教学本课时,笔者在赞叹词作的雄浑豪迈之时,不仅对东坡居士为何如此推崇周瑜产生了极大的2 / 13 好奇心。 苏轼 (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豪,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 他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苏东坡天资极高,学识渊博,二十岁就高中进士,虽一生仕途坎坷,但其涉猎多个艺术领域,皆有建树:在散文方面,苏轼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是“古文运动”在宋代取得成功的关键性人物;在诗歌创作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题西林壁等哲理诗尤为大家喜爱;在词作方面,其词清隽旷达,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在书法方面,与黃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宋四家”;其画 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甚至在水利方面,他还留下了一座“苏堤”;在美食方面,还留下了一道“东坡肘子”可以说,苏东坡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中国古代文学“第一人”。 而周瑜虽然也是名将,但相对于百战百胜的白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等人来说,并不能称为中国最顶尖的军事3 / 13 家。苏东坡,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的人物,为什么独独对周公瑾如此推崇,甘当“瑜迷” 呢? 下面我们从念奴娇赤壁怀古来分析一下东坡先生的心态。 一、“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对比婚姻 (一)周瑜的婚姻 周瑜( 175 210),汉末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洛阳令周异之子,有姿貌、精音律。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名美女(大、小乔和甄洛)之一。 建安四年,二十四岁的周瑜,协孙策攻皖,得到乔公国色天香的两个女儿。策自纳十八岁的大乔,瑜娶十六岁的小乔 为妻。周瑜一生只有小乔这一个老婆,夫妻恩爱,婚姻4 / 13 幸福,育有两儿一女,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赤壁之战时周瑜三十三岁,迎娶江东美女小乔已快十年,并非“初嫁”,而苏轼为什么要把小乔初嫁与赤壁之战联系起来?原因只有一个 苏轼“盲目”崇拜偶像周郎,不惜把正在蜜月中的周郎穿越到十年后的赤壁大战的战场,以此来塑造一个完美的偶像形象。因为苏大学士心中的完美偶像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婚姻幸福 而他本人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二)苏轼的婚姻 先来看这首写给亡妻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是苏轼的结发之妻,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5 / 13 从旁提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 ,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然而红颜薄命,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多达三万株的松苗。他是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了三万株万古常青的松树,经寒历暑,沐雨栉风,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候在爱妻身旁。又是十年后,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这首令人痛断肝肠,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 虽然在写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苏轼早已娶了小苏轼十一岁的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但苏轼并没有因有了新欢就忘了旧情。每每想到自己的结发妻子,他内心就无比沉痛。苏轼一生为情所困,在这之 后,无论是继室王闰之,还是侍妾朝云,都没能陪伴苏轼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朝云死后,苏轼也就一直鳏居,再未婚娶。从这一点来说,苏轼真不如周瑜在世时婚姻幸福,虽然周瑜三十五岁就病逝。 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对比形象气质 (一)周瑜的形象气质 6 / 13 一看到“羽扇纶巾”,许多人就会一下子想到诸葛亮的光辉形象,实际上,这是三国时流行的儒将装束,非诸葛亮所专有。而本词中的“羽扇纶巾”者指的就是周瑜。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汉太尉。其父周异,曾任洛 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志向远大。周瑜二十三岁的时候就被孙策封为“中郎将”,江东百姓称之为“周郎”。“郎”,小伙子的意思,在古代能被称为“郎”的都是很帅气,很被世人尊敬的。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像小说三国演义里所写的心胸狭窄,妒忌心强,更没有被诸葛亮用计给气死这回事。相反,历史上的周瑜心胸是十分宽广的。三国志说周瑜“气性恢廓”。周瑜曾经一度与程普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计较。程普后来敬重佩服周瑜, 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7 / 13 周瑜不仅容貌突出,心胸开阔,而且还精于音律,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中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会回头一顾。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三十三岁时贵为吴国都督的周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在苏轼心中,这就是他一直神往的风流洒脱、儒雅大度的儒将风范。因为,相对于偶像如此出众的形象气质,东坡先生当时的形象气质的确让人不敢恭维。 (二)苏轼的形象气质 苏轼长得有个性,或者可以说有点“酷”。 苏轼自己曾对人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他当年和弟弟前往京城赶考,遇到一个相命的人,那相命的对他说:“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他日文章虽当名世,但有迁徙不测之祸。”这是说苏轼目光炯炯,眼形秀挺,但 骨相却不怎么样。 他在传神记中说:“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形写影,都在阿堵中。其次在颧颊。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8 / 13 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这说他颧骨有点高。 在三言二拍之苏小妹三难新郎中,传说中的苏小妹有两句取笑哥哥的话,一是:“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说苏东坡的额头扁平,眉毛之间距离较远,大长脸;二是:“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说东坡先生是络腮胡。 核舟记中写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多髯”可看出苏轼是络腮胡须。 苏轼进入中年有两个巨大的变化:一个是头发迅速变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另外就是开始发福,据说苏轼有一天饱食之后,腆着大肚腩,问妻妾:里面装着何物?答案各不相同,朝云一针见血:一肚子不合时宜。 由此看来,人到中年的东坡先生除了众所周知的眼睛长得好,个子较高等优点外,其不足之处是:颧骨高,马脸,络腮胡,大肚子,头发花白 9 / 13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天,东坡先生到一庙宇上香,随访方丈。老和 尚见一马脸丑男造访,很不以为然。大眼没有抬一下:“坐!”召唤小和尚:“茶!”寒暄中,方丈发现客官谈吐不俗,顿生敬意:“请坐!”对小和尚说:“敬茶!”进一步交谈,老和尚见造访者话语中引经据典,颇有大家风范。问了姓名,大吃一惊。知是当今偶像光临小刹,受宠若惊:“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好茶!” 东坡的外貌的确有点不受人尊重。 当然,苏东坡作为北宋的文坛领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当时早已名扬天下,所以他本身的气度应该不错。但在写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身 心受到重创,心中已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其形象气质自然与赤壁大战时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儒将周瑜相去甚远。难怪一代大文豪会对周瑜如此着迷。 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比功业 (一)周瑜的功业 二十三岁,周瑜授建威中郎将。三十三岁,周瑜为左10 / 13 都督,带兵与刘备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从此,周瑜便作为一代名将名垂史册。(赤壁大战的主角是周瑜,而诸葛亮只是穿针引线,促使孙刘联合破曹而已。) (二)苏轼的功业 十九岁,苏轼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二十四岁,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四十二岁,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一百零三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 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11 / 13 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就是由此而来。 有人认为,苏轼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成就与地位几乎无人能及,为什么他还会去羡慕一个在历史上名气还不如他的周瑜呢?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本着“学而优则仕”的心愿,坚守“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希望最终达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人生目标,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从古以来,多少读书人前仆后继,“修的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情郁于中,发之于外”,借诗词歌赋来抒发心中的感怀,从而造就了一篇篇佳作的也大多是些仕途不得志的人。 苏轼也同样是一个有着这样雄心壮志的知识分子,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的成就远不及在政坛上象周瑜一样建功立业更让他更心驰神往。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坎坷的人生道路,特别是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的打击使 他的政治理想一再受挫。是赤壁之游重又唤起了他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追12 / 13 求。这时,在理想和现实中徘徊的苏轼已处于所谓“人到中年万事休”的四十五岁,对三十三岁便立下赫赫战功的周瑜自然十分推崇和敬慕。 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仍有这样对周瑜推崇有加的语句:在其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中有“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的诗句;在赤壁赋中也有“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茶承包协议书
- 生产调度培训教材
- 油墨合同协议书
- 公职人员廉政协议书
- 迁移坟墓用工合同协议
- 车辆批量采购合同协议
- 车辆私人定制合同协议
- 抖音用户服务协议
- 旅游咨询顾问服务合同
- 农村房屋改造与翻建协议
- 中建中建滑模施工方案范本
- 【MOOC】颈肩腰腿痛中医防治-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法国师范教育》课件
- 教育革新:2024版《认识交通标志》课件
- 物质的量说课
- 企业网络设备资产清查合同
- 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 第5章-数组
- 投标担保函样式
- DL∕T 548-2012 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
- 物流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