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鳢人工繁殖试验.doc_第1页
沙塘鳢人工繁殖试验.doc_第2页
沙塘鳢人工繁殖试验.doc_第3页
沙塘鳢人工繁殖试验.doc_第4页
沙塘鳢人工繁殖试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塘鳢人工繁殖试验 孙莉,唐明虎,杨庭玉 (江苏广陵长江系家鱼原种场,江苏扬州225105) 摘要:xx年4月下旬对江苏广陵长江系家鱼原种场原种保存江面-夹江的沙塘鳢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沙塘鳢亲本母本体色较暗,体表粗糙,规格较小;父本体色较鲜艳,体表光滑,规格较大。亲本性腺集中发育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亲本绝对怀卵量平均为2100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40粒/g体重,催产率为64%,卵受精率约88%。孵化时间平均约21d。对人工繁殖过程中的要点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沙塘鳢;人工繁殖;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 沙塘鳢(Odontobutisobscura)隶属于鲈形目、塘鳢科、沙鳢属,俗名“土才鱼”、“土憨巴”、“虎头鲨”、“土蒲鱼”等,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主要摄食虾和小型底层鱼类,兼食水生昆虫幼虫和螺、蚬等底栖动物。因其肉嫩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逐渐受到人们喜爱,是一个极具开发养殖前途的地方特色品种。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沙塘鳢大部分野捕于河流,人工养殖的沙塘鳢比例较低。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苗种多采集于野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沙塘鳢养殖的快速发展,因此开展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试验,对进一步扩大沙塘鳢养殖面积,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渔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亲本 试验用亲本江苏广陵长江系家鱼原种场原种后备亲本选育江面-夹江。在xx年12月中旬至xx年1月底进行江面捕捞时挑选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在50g以上的沙塘鳢个体放到池塘中进行集中强化培育。 1.2亲本强化培育 用于亲本强化培育的池塘为泥土池,面积1000m2,水温达16左右时投喂少量小鱼碎块及碾碎的螺丝,xx年2-3月每星期冲水1次,3月底至生产前每星期冲水23次,定期检查亲本性腺发育情况。 1.3人工催产 4月中下旬水温18以上时开始进行人工繁殖。沙塘鳢苗种繁殖采用注射催产药物后自产的方式,减少对亲本的损伤。繁殖亲本雌雄比约11.5,其中母本35尾,平均体重约55g;父本57尾,平均体重约75g。催产药物为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2号(LRH-A2),所有药物均购自浙江宁波第二激素厂,其中HCG量为500IU/Kg,LRH-A2为20g/kg,雄鱼剂量减半,采用胸鳍基部一次注射的方法。 1.4产卵孵化 亲本注射催产素后放入长方形水泥池中产卵,卵巢采用拱形瓦片和直径10cm的PVC管段,拱形瓦片每23片搭成一个卵巢,准备了约40个卵巢。卵巢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7d后在注射催产药物前放入产卵池中。产卵池采用微流水促排卵。亲本注射催产药物后及时检查产卵情况,发现有产出的卵及时将瓦片取出,用绳系在瓦片中段后悬挂孵化桶中进行流水孵化,1m3水体放受精卵约0.5万粒。孵化用水采自夹江,经80目筛绢过滤后使用。孵化期间每隔3d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一次,及时清除孵化桶四周网眼上的附着物,发现未受精的白色卵及发霉的卵用镊子及时清除。 2结果 2.1亲本性别鉴定及性腺观察 通过观察在繁殖季节,沙塘鳢亲鱼雌性个体较小,体色灰黄色,体色较暗,体表粘液少,手摸有明显粗糙感。雄性个体较大,体色较雌性鲜艳,呈黑黄色,体表粘液较多,手摸较光滑。定期检查性腺发现,沙塘鳢亲本性腺发育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上旬。解剖发现,成熟的卵巢呈橘黄色,分布在身体两侧充满腹腔,卵巢内卵粒为半透明圆球形,橘黄色,卵膜较薄,轻轻挤压即有卵粒脱落。成熟的精巢为乳白色,末端微淡红,前端细短,后端宽大厚圆,与王吉桥1、赵晓勤2等对沙塘鳢性腺的研究相符。 2.2产卵孵化 试验期间水温最低17.3,最高23.4,注射催产药物后亲本48h后陆续开始产卵,最早产卵与最晚产卵时间相差10d左右。卵在瓦片上呈近圆形分布,卵粒数最多3235粒,最低782粒,测得亲本绝对怀卵量平均为2100粒,相对怀卵量平均为40粒/g体重。受精卵为两端较尖的黄色透明椭圆形,其中一端以粘丝粘着瓦片,另一端随水流飘动。35组试验亲本累计产卵约39000粒,催产率为64%,卵受精率约88%。孵化时间平均约21d。 2.3出苗 孵化后期及时检查瓦片上卵发育情况,发现瓦片上卵都脱落后,取出瓦片,每天用盆从孵化桶底部捞取鱼苗观察生长情况,待鱼苗能平游并出现觅食行为时,从孵化桶中集出放入水泥池中培育,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为主。此次试验获得鱼苗约25000尾,出苗率约73%。 3讨论 3.1亲本催产 通过试验发现,在同等催产剂量的条件下,沙塘鳢亲本能否成功催产与亲本性腺发育情况、水温有重要联系。亲本性腺发育好的比发育差的产卵快,水温高比水温低的产卵快。这与杨彩根3、史杨白4、杨长根5、熊良伟6等人的研究相符。注射催产药物时,由于沙塘鳢亲本个体较小,需采用针头较细的注射器进行注射,否则药物容易溢出减弱催产效果。在催产药物方面,目前沙塘鳢人工催产使用的药物以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A)、地欧酮(DOM)四种为主,通过相互配合进行2次注射的试验较多。此次试验使用HCG与LRH-A2混合一次注射的方法,亲本在48h后也陆续产卵,只是产卵的批次不整齐,最早与最晚产卵时间间隔10d之久,是与突然变化的水温还是催产药物的剂量有关还需进一步试验确定。 3.2孵化管理 由于沙塘鳢受精卵孵化时间较长,卵在孵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更加重要。试验发现,即使是流水孵化,7d左右受精卵仍被水中的泥土物质覆盖,需要及时清洗孵化桶。在卵巢方面,瓦片卵巢优于直径10cm的PVC管段,PVC管段卵巢在孵化后期鱼卵感染水霉病的概率明显高于瓦片,可能与受精卵受氧面积有关。在孵化用水方面,去除孵化用水中的敌害生物尤其重要,此次试验中有2个孵化桶使用独立水管进水,孵化用水在孵化期间因工作疏忽未进行过滤,孵化后期孵化桶中出现大量轮虫、枝角类和水蚯蚓,导致这2个孵化桶中的卵全部死亡,其他孵化桶用水使用80目筛绢过滤后孵化期间未发现类似情况。在水霉病防治方面,由于沙塘鳢的受精卵孵化时间是四大家鱼等常规鱼的34倍,整个孵化期间发生水霉病的概率也远高于其他品种。因此,在孵化期间需特别做好两点工作:一是做好受精卵的定期消毒,使用高锰酸钾或其他消毒类药物每3d消毒1次预防水霉感染:二是及时剔除未受精卵和发霉卵,正常情况下受精卵在产出后第2d即可发现未受精的白色卵,要及时剔除,同时要经常检查受精卵发育情况,发现感染水霉的卵要及时清除,时间久了会引起较大面积感染。在其他因素适宜的条件下,受精卵孵化速度还与水温有重要联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高,发育快,温度低,发育慢7。此次试验期间,前期水温在18上下波动,受精卵孵化时间平均为21d,后期水温升至22左右,受精卵孵化时间比前期缩短了23d。 参考文献: 1 王吉桥,史建国,姜玉声,等.鸭绿沙塘鳢繁殖习性的观察及性腺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研究J.水产科学,xx,27(8):379-385 2赵晓勤.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potamophila)的生殖系统发育及其繁殖行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xx 3杨彩根,王永龄,宋学红,等.沙塘鳢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试验J.水利渔业,xx,25(6):49,112 4史杨白,李萧轩.沙塘鳢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