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院士精神,争做有为学生——《师韵》读后感.doc_第1页
传承院士精神,争做有为学生——《师韵》读后感.doc_第2页
传承院士精神,争做有为学生——《师韵》读后感.doc_第3页
传承院士精神,争做有为学生——《师韵》读后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承院士精神,争做有为学生 师韵读后感申奥当我目光随师韵穿透岁月时,我眼前出现了北科大三十多位院士伟岸的身影,以及他们走过的艰苦路程,这是一曲跌宕起伏的壮歌,记载老一辈科学巨匠的奋斗历程。正是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才有北科大辉煌的今天,或许他们中的一些人已不在世,但他们的精神永远铭记我心。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终将是我们的,作为一名新生,我将在他们精神的指引下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曾迷茫过,也曾幻想过大学的世界,在读完师韵后,我已拥有了前进的动力及目标了。翻开目录,魏寿昆、吴自良、柯俊、肖纪美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曾经在我心中这片学术圣地上播洒汗水,播种理想,收获成功,或许我也将踏上他们所经历的艰苦道路,或许我也可以实现我的理想,或许我也可以如他们一样成功,他们就是我的校友,而我也以他们为今后的学习楷模。这些璀璨耀眼的院士们的精神和经历都深深触动我的内心,我为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而这些优秀的院士们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魏寿昆院士和吴自良院士。魏寿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冶金物理化学科创始人之一,北科大教授,从事科研教育事业已逾80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吴自良同样也无比杰出,他曾为我国的原子弹制造做出突出贡献,获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两个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脊梁骨,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谱写了中国的兴盛。 魏寿昆院士出生于一个破败的商人家庭,从小就被寄予了继承家业的希望,但他却有一个弃商从文的理想,他的家族也给予了支持。他从育德庵小学开始了人生的奋斗征程,再到天津官立中学,再到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洋大学矿冶工程专业。他的才华与勤奋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当然还要一定的运气,如他在校期间正值茅以升、侯德榜等名师任教,再在唯一一次的天津自主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德国进修。在那个坚苦卓绝的年代,中国已十分危险了,他心中还有报效国家的愿望。 魏老身上最重要的不是才华、勤奋或运气,而是那种骨气。因为他的精神,北科大的精神都体现在他的骨气上。在1931年,魏老在德学习期间,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一天,一个德国青年误以为魏老是日本人,所以洋洋得意地对他说:“在满州你们日本人又打胜仗了!”又说:“我们德国也是好战的民族。” 魏老怒声谴责:“我们中国人一定能把日本人赶出去!让你们这些好战的民族见鬼去吧。”这对魏老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将悲愤化为力量,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曾在轰炸中在西北联合大学任教,又曾在教课忙碌时研究国家急需材料。1948年他选择留守北洋大学,最后来到北京钢铁工业大学,这是魏老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在此他发表无数文章,创新教学模式,成就了院士风采。无独有偶,吴自良院士亦是出生于危急存亡之际,所不同的只是他出生于穷苦人家。在一番艰苦学习后,他考入国立北洋大学。吴老在此受世界各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的影响,他一开始的愿望就是“航空救国”,但这个梦想却远比他想象困难。吴老在求学期间,“卢沟桥事件”爆发!北平告急!等等一系列事情的爆发深深刺激着他,他在中央飞机制造厂工作时,厂遭日本侵略者轰炸。但吴老面对国民党的诱惑无动于衷,拒绝加入国民党,并说:“宁死也不加入国民党。”于是国民党航空委员会将其除名,封杀其航空梦。无奈之下,吴老学起了冶金学,并在国外留学。1950年,吴老突破阻挠回到祖国,在建国初期他充分发挥自己长处,为国家材料科学做出突出贡献。1960年,吴老又投身“两弹”事业。他在当时要提纯铀235,但以当时的技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先要解决的关键是制作铀235分离元件,这些事情在今天可能不足为奇,然而在当时看来却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那段日子有多艰苦,然而我明白了困难是通向成功必经的一段路。在1963年,吴老终于完成任务,为我国原子弹制造奠定基础。“自强不息两弹一星建功勋,良师益友教书育人铸辉煌。”这是对吴老一生的写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魏寿昆院士和吴自良院士正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成就一番事业,而支撑他们的正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对比今天,我曾遇到过的困难不过是一盆小小的冷水,而他们的困难则如一汪大海,那些我曾经以为永远也无法跨越的挫折、鸿沟,在他们面前不过是一个小障碍,我的困难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其实在面对最艰难的挫折时,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种解决的方法,而是一种支撑着信念走下去的精神。这就是院士精神,就是北科大精神,就是我们要传承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这种精神的精华。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困难与机遇交错着,一个有为的大学生应当是可以克服困难和把握机遇的,从而最终实现理想,而一个有为的大学生需要的是这种院士精神。我来到北科大,要学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要学习这种精神,学如何做一个有为大学生。我相信,只要怀着这种“精神”,就可以坦然面对挫折,总有一天梦想会实现。一本师韵,读着那一个个饱含泪水、汗水却洋溢着热情真情的故事,我仿佛到了那个已经远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