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1页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2页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3页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4页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会演唱七子之歌学会相关的乐理知识。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时间 2 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 1 节课 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 1、导入 :以轻声的七子之歌 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 ,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 :“ 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 ,爱他的祖国 ,爱他的人民 ” 。 2、提问 :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 ?他与歌曲七子之歌 澳门有什么关系 ? 3、师生共议 :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着名爱国诗人、学 者、烈士闻一多先生 ,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 ,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 ,在 1925 年 7 月 4 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 ,组诗一共分七章。它们分别是 :澳门 ;香港 ;台湾 ;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 ;大连 ;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1997 年 ,在澳门即将回归2 / 7 之际 ,作曲家李海鹰 ,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 ,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响彻了神州大地。 4、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 的主题曲七子之歌 澳门。 5、师生共议 :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 400 年的澳门沧桑 ,荡澜着 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 ,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 ,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 1、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用不同的形式 ,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 澳门。 2、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 ,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 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 ,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 ,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 ,师生共同演唱歌谱 ,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 ,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1)旋律线的进行。如 :上行中的大跳 53,下行中的 32165。 (2)节奏中的休止符。 (3)速度、力度变化。 (4)演唱状态。 3 / 7 4、如歌的朗诵歌词。 5、演唱歌曲 ;和伴奏带。 三、听赏 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师导语 :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 人民的主题。如今 ,爱的内容更宽泛 ,意义更深远。一个正直的公民 ,不仅要爱他的祖国 ,爱他的人民 ,而且要爱世界、爱人类、爱地球。 2、听赏交响曲 1997 天地人序曲 (不出示标题 ,为下节课做铺垫 )。 第 2 节课 一、欣赏交响曲 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画同步 :在音乐声中出示作品的标题和香港的夜景图像 ,提示同学去想象音乐的意境。 2、简介作品 :交响曲 1997 天地人是中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 ,1997 年 7 月 5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个乐章 ,庄严壮丽的古代编钟声 ;天使般纯洁的童声 ;大 提琴低缓的吟唱 ;交响乐队热情的合奏 ;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作品淋漓酣畅的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 ,亿万炎黄子孙的豪迈心情 ,同时表达了中华儿女经历了百年沧桑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 二、复听作品 1、将交响曲 1997 天地人序曲当中编钟、童声合唱、大4 / 7 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在图中标示出来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庆的场面。 2、乐曲的高潮处由弱渐强 ,多次出现下列节奏型 :XXXXX0,请同学随音乐的力度变化击这一节奏型。 三、播放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 ,出示课件歌单 ,请同学随录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曲目相同不同 东方之珠音乐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风格音乐与高潮处理法歌词表达方式表达的情感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 ;都采用切分节奏及三拍长音。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 ,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现手法。抒情、细腻而深沉的歌曲 ;都是二段体结构。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的应用 ,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含蓄、富有诗意表达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鼓浪屿之波 A:由高到底 ,连续四组 “ 递音 ” 下行。 B:音程 大跳 ,加强歌曲的动力 ,形成歌曲的新鲜感。倾诉、直白思念台湾亲人 ,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师演唱 一首自己谱曲的歌曲消失的爱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一位5 / 7 生活在台湾 ,孤独、病残、年逾古稀的台湾老人 ,歌词表现了老人对年轻时代在大陆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 :台湾和大陆千古一脉 ,是祖国母亲的一个孩子 ,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 ,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 ,海峡两岸的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盼望亲人早日团聚! 感受: 这节课是七子之歌的第一课时,作者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阅读 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 七子之歌是作者 1925 年 3 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6 / 7 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两首,另外五首首分别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 七子 ” 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诗歌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 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在了解 “ 七子 ” 含义时,我展示了几组母子情深的图片,用来调动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 “ 有声有色 ” ,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她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 “ 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 ,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