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_1_第1页
《乡愁》教学设计_1_第2页
《乡愁》教学设计_1_第3页
《乡愁》教学设计_1_第4页
《乡愁》教学设计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乡愁教学设计 上课班级:南京市郑和外校初二( 9)班 执教者:南京市郑和外校 赵富良 师:我们中国有个非常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名字叫余秋雨。他说,很多外国友人都曾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推荐一个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只选择一个,你会推荐哪里 ?他说,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三峡。 我想说的是,如果有同学问我,老师,请你向我们介绍一种中国最值得欣赏的文学体裁,只介绍一种。我相信,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诗歌,中国的诗歌艺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 所留下的印记。它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流传下来。 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生活中,当我们吃饭时不小心浪费了一些粮食,我们的父母会敲敲桌子说,谁知盘中餐 生(集体):粒粒皆辛苦。 师:非常好。或者当我们在家里玩耍,浪费了时间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又会告诫我们说,少壮 生(集体):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再或者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又会教诲我们,欲穷 2 / 15 生(集体):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早已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分离不开。因为诗中有爱,诗中有恨,诗中有温暖的友情,诗中有温馨的亲情。然而,更让我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却是那些带着忧伤的思乡之情。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高峰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书上的两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思乡所带来的惆怅与美丽。我们先来看一幅画面。(点击鼠标,屏幕显示画面,音乐响起。) 在课前预习这两首诗歌的时候,心中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情感 ?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 生:淡淡的怅惘和迷茫。 之美,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境产生呢 ?诗歌又是怎样在字里行间悄悄地将忧伤传递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之中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乡愁”,一起在“乡愁”中漫步 ! 103 页,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哪位同学告诉我,余光中和席慕蓉是何处的诗人 ? 3 / 15 我们再了解得稍微详细一些。请大家看 屏幕。先看余光中。(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余光中的介绍)(生朗读) 1972 年,作者是在 1950 年赴台,当时他年方 22 岁。 22 岁到台湾。好,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诗人 席慕蓉。(点击鼠标,屏幕显示席慕蓉的介绍)(生朗读) 1972 年。席慕蓉的诗写于 80 年代早期,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两首 乡愁。 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我们先一起回忆一下欣赏诗歌的四个乐章。(点击鼠标,屏幕显示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生朗读) 感受诗歌音乐美。(点击鼠标,屏幕显示)先听老师朗读一遍余光中的乡愁。请同学用心地体会一下诗中的那样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我读完之后,也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4 / 15 (师朗读)(生朗读) 家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师朗读)(生 朗读) 意之处,是不是还有什么真挚的情感隐匿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呢 ?让我们每人都随身携带一个探测器,进入诗歌欣赏的第二乐章,这就是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点击鼠标,屏幕显示)(点击鼠标,音乐停) 忍心把我们的同学分成两块,我右手这边的同学请你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我左手这边的同学请你欣赏席慕蓉的乡愁。(向右)当然你可以说我对席慕蓉,(向左)你可以说我对 余光中特别有感觉,你也可以背离你的组织,去自由欣赏。 论,一边圈点批注。要做到手中有笔,心中有书。(几分钟后) 语、有些句子还不太理解 ?(没有同学举手) 5 / 15 我觉得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它的形容词,比如说在每一节里面,第二句话“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和“浅浅的海峡”都很有味道,我就从第一 节开始说,好吗 ? 者和他亲爱的母亲分别两地。 却把作者与他美丽的新娘分隔两地。 裹着他母亲躯体的土包,但是却把他与他亲爱的母亲生死相隔。 却把作 者的祖国相隔两地。 ? 呢 ? 者对祖国的深切思念。 ! 6 / 15 地方讲到“浅浅的” ? 么你说这边的海峡宽不宽广 ? ! ? !这个“湾”字还有什么含义 ? 面对宽广而又曲折的回家之途,叫作者怎能不愁从中来 ? 那么怎样才能抚平作者心中的伤痕 ?怎样才能消除作者心中的惆怅 ?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怎样才能让作者不再有乡愁 ? 一个海峡。 生:那就是他盼望着祖国两地早日统一。 !(掌声) 7 / 15 所想到的乡愁,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之愁,更是一种民族之愁、国家之愁。这正是这一首诗境界高妙的地方。 下,就更能体会作者心中那种难以抑制的惆怅。特别要注意,为什么在朗读的时候,“大陆”要停顿那么长时间 ?然后才缓缓地道出“在那头”。(师生朗读) 不可以达到 !真是可望而 后一节) 会。比如说第一节的“清远”,“清远”首先给人一种感受,声音非常空旷,它给人一种很大的空间感觉。 首诗:不知何处吹芦管 不是说过“每逢佳 节倍思亲”吗 ?而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作者却在异地孤单地看着月亮,想着家人,写出他回不8 / 15 了家的一种孤单感觉。 ? 朦胧胧的。而她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说明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也可以体现出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想感情是不能用年份来概括的,写了它的思乡之情非常浓厚。 ?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树” ? ? 9 / 15 厚。 读) ?真的没有问题了。(停顿)不,还有。诗歌是读不尽的,它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那美丽的画面中飞翔。这就是欣赏诗歌的第三乐章:联想想象 感受诗歌的图画美。(点击鼠标,屏幕显示) 一起观看几幅跟诗意相近的画面。(点击鼠标,屏幕显示画面) 白处用你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的图画。(几分钟后) 彩的想象。 10 / 15 我坐在沙滩的礁石上,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夕阳就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尽,但我知道,夕阳会离我远去,就像这海浪一样,有一天我也会听不到它的声音。一串串脚印在沙滩上,望不到边,那正是我走向家乡的路。我问苍天,向着大海母亲喊道:妈妈 !可是我却听不到任何的回答。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我听见了海浪拍打礁石的 声音,这海浪是来自祖国的,可对面的亲人们,你们听见这里的声音吗 ?” 乎更苍老了。树梢上挂着一轮盈盈的满月,趁着柔和的夜撒下冷冷的月光,落叶夹杂着叹息从树上飘下,但是它终于还是回归到它所希望的地方 那一片深情的土地。而我,只是孤单地倚在窗前,想念着,期盼着一团愁云遮住了月光,明亮的月光在凝重的云下挣扎着,试图想挣脱,但最终还是无力地放弃。直到一阵风吹过,吹散了云,吹散了那月光上的忧伤。风 ,何时也从我心上掠过,吹走我心头的愁。不知不觉,我已轻轻哼起故乡童年的歌谣。” 月下思乡图。温婉的声音,美丽的画面。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掌声) 11 / 15 的诗是手心,席慕蓉的诗是手背,手心、手背都是肉,问大家一个或许会令你难以回答的问题:你最喜欢哪一首 ?手心 ?手背 ? 我觉得作者比喻用得非常好,她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惘”,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 达得独特而有新意,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她写得比较含蓄,意境更加深远一些,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 ?有请男同学。 时光隧道驰骋的感觉。它从“小时候”一直到“而现在”,中间穿过很多的时空。另外,我觉得它的比喻也非常的贴近人心。 个,它的时间感比较强。还有一个就是这首诗从他很小的时候,也就是童年时,他渴望见到他的 母亲,一直写到长大以后,隔海远望,一层一层递进。这里面的乡愁有爱的冉冉上升,而且到最后一句话,他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他萌生了一种对海峡的恨,他恨海峡阻隔了他与大陆的距12 / 15 离,而正是这种爱与恨之间的距离,才会有乡愁这种不可逾越的距离。 的回答都非常精彩,掌声鼓励一下。(掌声) 愁境界更胜一筹,它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期望,所以它的诗里面体现了一丝阳刚之美,更带有一点男子的气概;而席慕蓉的乡愁, 语言非常清新,感情非常细腻,更多的是一种阴柔之美,体现了女子的妩媚。 比较映衬。 学们选择我们曾学过的,或者老师曾介绍过的,再或者你课外所掌握的关于“乡愁”的诗歌,和本文中的其中一首进行比较映衬,感受课文中的乡愁所具有的独特风韵。(思考讨论)(几分钟后) 较,没关系,只要你把最真实的想法讲 出来。 切,而郭沫若的静夜联想想象很丰富,使人感觉到“鲛犹如此,人何以堪”;从内容上,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13 / 15 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被一湾海峡相阻隔,而李觏的乡思中说,“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改成:“已恨碧海相阻隔,碧海还被暮云遮”。 ? 作比较。席慕蓉 的诗从艺术上讲比较含蓄,七子之歌相对来说表达得就比较明显,像孩子急切地盼着就要回家的心情。席慕蓉她身在台湾,和祖国是分开的,还没有回到祖国,所以她的心情就有一些淡淡的忧伤。 作了一下比较。 给大家听听。(生背诵) 的是母亲。而乡愁中的比喻都是“物”,以物来传情。另外,乡愁中选取的一些事物都非常有特 点,比如说“清远的笛”,笛自古以来就是表现一种忧愁,在李益的受降城外闻笛中也写到了“笛”。还有后面的月亮,“月有阴晴圆缺”,她就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还有后面的“雾”,“雾14 / 15 里的挥手别离”,她有可能是泪眼模糊。 也阻隔了她和祖国之间的一种交往。但作者没有特别地点出来,而是隐隐约约地去表现。 直接说“啊,我非 常的思乡”,而是把那样一种思乡的感情寄托在字里行间。 美,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诗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意境之美。淡淡的月光,浅浅的海峡,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一方矮矮的坟墓,它们共同传递出的情感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但究竟为什么而忧伤呢 ?忧伤什么 ? !(笑声) 外面的好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