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含练习)_第1页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含练习)_第2页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含练习)_第3页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含练习)_第4页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含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含练习 )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一)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 “ 恶劣 ” 的讨书行为, “ 恶毒 ” 的开骂。但是,这种 “ 恶劣 ” 、 “ 恶毒 ” 大都是反讽,导致 “ 恶劣 ” 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 “ 理而不歪,笑话不来 ” 。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 (二)重点语句 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 这可以说是把歪理说到了极端了。把占人之书为己有推成有理,这是第一层歪理;上升到 “ 进德修业,救国救民 ”这样的高度上去,就更歪了。越是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上,就越是荒谬,越是显出借书的无赖。这就是歪中的正。接着把这种完全缺乏根据的歪理作为前提,推出受损者应该对之奉上 “ 慰劳金 ” ,这就把荒谬推到了极端,无赖也到了极端。将谬就谬,越是层次上升,幽默的效果就越是强烈。 2 / 10 (三)写作特点 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 “ 丑 ” 的特点。这表现在用语上,好像有意违背文章风格的统一,有意追求雅俗夹杂。大雅的古代文言,与大俗的现代市井口语交替出现,而且二者均十分夸张,夸张到超越现实,进入虚幻情境,又故意 “ 用词不当 ” ,构成亦庄亦谐的趣味。如写有人一见朋友有好书,就想占为己有,用 “ 顿起杀机 ” 形容;把此等借书称为 “ 伟大的景观 ” ;借书之后,为逃避还书,竟 “ 举 家潜逃 ” ;把书被强借,说成是 “ 列强瓜分 ” ;等等。以语义的错位,表现谐趣的放达。为了表现诙谐,在用语上,故意造成语义的大幅度的反差:时而用古代汉语的语汇,构成庄重的风格,如眼见书被糟蹋,忍不住 “ 潸然泪下欤 ” ;从借书不还者家中抢出书来,顺手把人家的打火机偷走,把自己小偷小摸行为,说成是 “ 略施小技,以示薄惩 ” ;把小便急,称作不同的幽默作家,其作品有不同的幽默色调,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 “ 柏杨式幽默 ” 。 (四)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夸张词语见下文第二段。体会如题干文字;或故作夸3 / 10 张,痛快淋漓,引人发笑深思) 实际通篇的基调都是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一笑的。文章真正要讲的就是一件事,即倒数第二段说的,书被人借去不还,到自己要用时却只能干着急,心情窝火。这对读书人而言其实是有点要紧的,是值得认真一说的。因为天下读书人向来容忍了这一坏习惯,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也同时宽容自己这方面的坏习惯,未设身处地替书主人想一想。作者采取另一种幽默风趣的写法,不仅同样给人深刻的印象,而 且在开怀大笑的轻松阅读中可能更易让读者接受;同时,一些在严肃正经的文字中不便表达的愤激之词借此说出,借此引起读者的 “ 严重 ” 关注。因此,类似倒数第二段的似乎夸张失实却引人会心一笑的词语在文中多处都是,例如大家努力崇洋、中华民族还有蓬勃的生机、恶客、暗起杀机、悲剧、伟大的景观、举家潜逃、救国救民等。 第二题 (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率性而为的表达效果,有关例子见下文) 时而穿插使用庄重的文言,时而又使用通俗的口语,本文中这种有意为之的新颖 怪异的表达,产生的是一种谐趣的和陌生新鲜的感觉。首先是谐趣,这是幽默手法中常用的不4 / 10 伦不类法。其次是陌生新鲜感。读者习惯了现代书面语,突然夹杂了许多不常人文的文言词语和口语,特别是一连串的文言虚词,其新异的表达使读者耳目一新。所用文言、口语词汇不仅是妥帖的,许多处还显得更为精粹传神,比如第七段的 “ 是为 法 ” ,第五段的 “ 一场悲剧于焉上场 ” 、“ 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这是口语) ” 等等。以及谚语等通俗口语,读来像脱口而出,有韵有味,因此这还表现了文章语言的丰富和作者驾驭语言的纯熟能力。全文中,文言词语、句式比 较多,如盖 也者、于是乎,也等。口语如 “ 哎呀,老哥,给俺瞧瞧 ” 、 “ 还不如捅我一刀 ” 等等。 第三题 (表面自我贬低,实显对方无理、可气,读之既有趣又有顿悟之乐;例句见下文) 自我调侃,自我嘲笑,自我贬低,是幽默的一大重要手法。具体表现有三类: 1.把自己说得很无奈,似乎很不占理,把对方说得似乎很占理,实际上则显示了对方的无理。典型的句段就是 “ 雅贼 ” 那段,扩展一点包括 “ 恐怕同情的不是书主,而是恶客 ” 那几句话,即词句品味 积累的第二句段。类似的还有第六段中 “ 八十年交情从此一笔勾销 ” 那几句。 2.故意暴露自己的缺点,贬低自我形象。典型的句段如5 / 10 倒数第四段里书主夺回书的经过,包括恐吓、哀求,宣称内急等,让读者在这令人发笑的假骂中体味真情。 3.夸大其词地把自己的处境写得很狼狈,很可怜,如痛彻心肺,潸然泪下等。这同样是故作可怜,人们在会心一笑中理解了其示弱于人,以退为进的策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5 分钟)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诅咒()()干没()()潸然泪下() 歃血()()笺笺稿费()冷灶() 二 .解释下面词语。 物极必反 对牛弹琴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三 .品味下列语句。 1.呜啦,打火机不见啦不过略施小技,以示薄惩,以后如果胆敢再借书不还,恐怕床头那个钻戒也会不见啦。 2.上面摆着写满了英文的 “ 喂死剂 ” 、 “ 白烂弟 ” 、“ 拿破轮 ” ,把人看得如醉如痴。 6 / 10 四 .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五 .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论语中的 “ 子 ”“ 先生 ” 均指的是孔子。 c.孔子 ,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D.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E.孟子被后世尊称为 “ 亚圣 ” 。 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 / 10 是知(知,通 “ 智 ” ,智慧)也。 ” (为政) 子曰: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 曾子曰: “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泰伯) 子曰: “ 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 子贡问曰: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 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 “ 恕(道) ” 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 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2. 第 一 则 讲 了 三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即 、 、。 3.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4.“ 温故 ” 和 “ 知新 ” 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5.文中强调学习与 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7.孔子曾说过: “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 8 / 10 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9.翻译下列句子。 (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试题答案】 一 .zzhunmshnshxujinzo 二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三 . 1.柏杨的幽默之所以淋漓尽致,就在于以这种不惜以自我 “ 丑化 ” 的虚拟笔墨来表现自己的愤激和老天真。这种丑化事实上是一种 “ 丑化 ” ,在 “ 丑化 ” 的喜剧性中超越了道德的恶,而升华为老天真的美。 2.巧用英译谐音,使读者望文生义,产生对洋酒的鄙视;9 / 10 同时也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鞭挞那些家中无书者。 四 . 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 ,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 4.(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 五 .c 六 . 1.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2.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3.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4.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 “ 知新 ” ,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言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