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活起来 ——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_第1页
让知识活起来 ——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_第2页
让知识活起来 ——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_第3页
让知识活起来 ——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_第4页
让知识活起来 ——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让知识活起来 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 让知识活起来 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 江苏灌南县第二中学 潘井亚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旧知识只有进入获得新知的周转,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 引而弗牵 寒风吹彻题目意思分析了,也算带着学生总结出了“寒风”蕴指的四种冬天:自然的冬天、生存的冬天、灵魂的冬天、生命的冬天。说“也算”是因为,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全班热烈探讨的结果,上课没有形成 全班讨论的交响乐。有些学生似乎兴趣不浓,他们或许还不明白,但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强行使之参与把这个知识灌了进去,但知识没有活在他们心中。 2 / 6 课后学生仍有语句不理解。比如: 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 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 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 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 又有学生问:一面说:“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一面说留不住温暖,这样讲是否矛盾? 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春天。好像姑妈那句话中的“天”一直没有热。 生问:“天”为何一直没有热? 3 / 6 “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 生问:以前的春 天一定属于姑妈吗? 出现这些问题是学生对“天”的理解,对“春天”,特别是对“冬天”的理解不深所致。这些问题还没搞懂说明“四种冬天”这一知识在学生心中没有活起来。 对“冬天”的理解,结合文章可以有多种解释,这些解释与学生原来的认知是有冲突的。这正是问题焦点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讲得清楚: 为此就应当知道:你在这节课上,哪些东西是要讲解透彻的,而哪些东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说尽的。这没有说尽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的诱饵。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 成处方。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际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 51 条:要使4 / 6 知识活起来 原先课例的失败就在于不该讲的地方讲了很多,而该讲的地方学生仍一头雾水,知识在他们心中根本没有活起来。学生的疑问说明他们有认知冲突,此刻就到了交集点,教师无须再去揭示,把这些问题展示出来给学生思考、探究即可,就可以发挥“交集点”的作用。 很明显,按照苏氏的观点,我这节课应该把学生的疑问提前,之后再引导学生 思考总结冬天的四种含义。这样,在教师的讲解铺垫下,课堂由学生的疑惑到精要问题的解决,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知识容易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无理而妙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写了作客山中的妙处,表达了亲近自然、摆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如果将之作为教学目标就没有价值,原因是太简单太没味。在苏教版高中现代散文选读“是什么让我感动”抒情散文单元中,我发现,相对而言,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的提纯、表达的坚决。比如,第二节只写作客山中的妙处而过滤了作客5 / 6 山中的苦痛。“平常我们从自己家 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这些语言按照正常的逻辑是无理的,从家里到执事的地方全是从监狱到监狱吗?但这样的语言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这就是孙绍振所说的无理而妙。我把它作为本课教学目标。 第一个环节的引导问题是: (教学论文 )本文主要说了什么事?最主要表达了什么情?这是初步感知阶段,难度不大,学生易答。不过这个环节有效完成后,要进一步理解“无理而妙”就陷入了生涩状态,学生反应漠然。 我这样启动该环节:有人评价,徐志摩是个理想主义者,感情极其丰富,而且相信情感的力量,所以他的文字异常热烈、真诚、富于感人的魔力,可以说是情感的散文。接着我调查学情,喜欢这篇文章的人并不多,我接着引导:我们不喜欢不一定文章就不好,也可能我们的审美修养还不够。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不喜欢就不学习它,既然选进教材说明它有宝藏待我们挖掘,或许学了文章之后我们就喜欢上它了。 6 / 6 对立氛围消失些后,我给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他的情感表达为何如此强烈?有学生找出了“只许”这类副词。但是对“无理而妙”,学生一时不知如何作 答,我只好把第二节及相关语句拿出来,对照常识解说提示,并追问这样讲是不是不讲理,它对情感表达起了什么作用。一步一步费力的引导总算拉出了俏丽的新娘,但到此结束,灌输得太多,知识没有活起来,课上得很沉闷。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第一套大纲和第二套大纲之间的关系,强调一个深广的知识背景对学习知识非常有用。就本课而言,理解“无理而妙”是相当难的一个知识点,此时的第一套大纲需要教师提供第二套大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