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春联语文实践课(转贴) fontsize=6春联语文实践课(转贴)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 63 江宁小学胡发表 对联趣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 故事、知识,收、隼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2 / 8 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苏东坡愧改对联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 “ 天下字 ”多如牛毛,你能 “ 识遍 ” 吗? “ 人间书 ” 汗牛充栋,你能“ 读尽 ” 吗?未免有点儿 “ 狂 ” 啊!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 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一改,没有了原先的 “ 狂 ” 气,变成努力的方向了。从此以后,苏东坡变得谦逊起来,孜孜不倦地识字、读书,3 / 8 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大文豪。 村妇巧对名人惊 某日,宋代文学家、大学士苏东坡效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相让。苏学士出大言道: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 ” 妇人一笑,说道: “ 既自称为读书人,当能对? ” 苏东坡说:“ 胸藏 斗牛,当然能对! ” 妇人于是脱口而出: “ 一担重泥(仲尼)挡子路。 ” 苏东坡听后大惊,半响无言以对,两旁埂上送泥来往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 “ 借梯 ” 下台对道: “ 两行伕子(夫子)笑颜回。 ” 他虽然对出了下联,但仍然心有余悸。心想,这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的农妇,再也不能等闲视之,而故作此狂态,随即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 头落地 ” 对 “ 角朝天 ” 从前,有位书生赶路上京考试,走到一个三叉路口时,不知从那条路 走好。刚好看见有位老大爷在河边大石上磨斧头,他走上去向老大爷问路。老大爷抬头看看书生,想了想,4 / 8 就说了几句话: “ 磨斧头,上山头,砍木头,头头落地 ” 。他说: “ 如果你对得上,就指路给你。 ” 书生想了很久都答不出,只好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妻子奇怪地问他: “ 为什么又走回来? ” 书生只好将路上遇见老大爷,问路出对的情况告知妻子。叹了口气说: “ 你别着急,明天一早我就帮你想出来,今晚上你就安心睡觉吧! ” 第二天一早,妻子早早起床来,叫书生跟着她去,看她做工。她走出门外,就折起一边衫角,直走到塘边,坐上小船 ,到塘里摘菱。书生看看瞧瞧,果然有所醒悟。于是,辞别妻子赶路去,又在三叉路口遇上老大爷,他对: “ 折衣角,落塘角,摘菱角,角角朝天。 ” 老大爷听了,高兴地指路给他前去。 (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这三个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 对联一般有四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 ,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 ,配好成对。 B、平仄相合,音调合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有抑扬顿挫之美。 5 / 8 c、对仗工整 ,就是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以形容词 ,数量词对数量词。 D、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自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作用。 三、学生交流对子、对联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对子、对联 ,请说说给班上的同学听听。 2 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 ,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对对子 桃红对(柳绿)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2、老师这有几副上联 ,请大家对下联。 蚕吐丝 (蜂酿蜜 )辞旧岁 (迎新年 ) 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 ) 神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 6 / 8 冬去山清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 2、个人或小组出对 ,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 ,请大家帮忙对对。 ( 1)写缺字对 联 活到老 ,学到老 ,老不服老。 画亦精 ,字亦精 ,(精 )(益 )(求 )(精 )。 ( 2)猜数字对联 快过年了 ,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 ,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横批 :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 3)敦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 能对上免罚。先生曰: “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 敦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 “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四、欣赏对联 ( a)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7 / 8 ( b)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副对联: ( 1)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似河水清。 ( 2)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 3)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 4)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 5)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7)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五、赠言结课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