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几点思考_第1页
《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几点思考_第2页
《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几点思考_第3页
《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几点思考_第4页
《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几点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几点思考 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 55 最大的麦穗课后拓展及几点思考 塞下曲发表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哲学家苏格拉底将学生们带到一块麦地边,让他们去摘一穗最大的麦穗。可结果学生们个个两手空空。苏格拉底由此告诫弟子们: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地。 课文讨论的是有关人生选择的问题。在不能分辨哪个机会最大时,将眼前的一穗抓在手中,无疑是正确的选 择。但当我们遇到能分辨那个机会大,可又有可能把握不住时,该怎么办呢?在教授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 大家对苏格拉底的话认识得到底怎样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 1、如果让我们在玉米与西瓜间选择一样,你选择什么?为什么?(学生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2、如果在西瓜与兔子之间作出选择,你又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学生有两种选择,选西瓜的理由可能是觉得兔子会跑,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抓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另一种选择是追兔子,教师引导学生讲出追兔子虽2 / 5 然有风险,但只要是为 了理想付出努力,即使失败,也无所后悔。)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美国有一位癌症患者,他渴望参加世界上最艰苦的自行车比赛 “ 环法 ” 大赛,并梦想成为冠军,你支持他的想法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无论是更应珍视生命,还是认为追求更能体现人生价值,都加以肯定,最后揭晓迷底 这位美国癌症患者并没有被癌症吓倒,而是勇敢地踏上了 “ 环法 ” 征程,并且一路过关斩将,连续六年获得 “ 环法 ” 冠军,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他就是著名的自行车选手 阿姆斯特郎。) 4、讨论:我们这个观点与苏格拉底的 观点是对立的还是相一致的?(引导学生注意苏格拉底观点的前提 “ 未必能碰到最大的,碰到了也未必能分辨出 ” ,让学生思考:在能确定眼前机会是最大的时,还必须抓住手中的吗?) 5、总结:面对风险,我们可以有许多选择,有的人选择了稳妥,确保已经得到的 ;有人则勇敢地迎接风险的挑战,去追求更大的利益。不管你是何种选择,都请记住苏格拉底的告诫: “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在设计这份教学设计时,我有如下思考。 一、命题的提出 3 / 5 课文讨论的是有关人生机会选 择的问题,当无法判断那个机会最大时,抓住眼前的机会是最实在的做法。但课文没有涉及到生活中另外一种现象,即眼前的机会明显最大,却可能无法把握住,这是该怎么办?传统的观点对为追求更大利益而导致失败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如故事猴子下山),为确保眼前利益而采取稳妥方法固然是可取之举,但由此否定对更大利益的追求显然有悖于时下倡导的开拓创新思维。“ 当眼前出现风险极大的机会,该不该为此奋斗? ” 笔者将这一命题作为课堂的延伸,意图在于深化学生对如何面对眼前机会的认识。 二、点题的滞后 通过对命题的理性分析,可以发现,为追求更大利益而放弃眼前机会其实并不与苏格拉底的观点相矛盾。因为苏格拉底观点使用的条件是 “ 无法判断那个机会最大。 ” 当无法判断哪个最大时,将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是实实在在的。这并不认为当能够判断哪个最大时,不能放弃手中的。小学生由于受生理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可能无法作出这样的理性分析。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却不赞成过早地为学生做这种理性分析。教师分析的过早介入势必影响学生的独立判断,使他们在老师强势思维的影响下做出大而统的判断。这样的判断与学生的真实意图是脱节的,他们的回答中带 有老师的烙印。教师分析的过早介入也势必使课堂市区学生们各4 / 5 抒己见的思辨良机,课堂也将索然无味。因而,点题的滞后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作出独立判断留下空间,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思维,同时又保证学生认识的全面。 三、例子的选择 同样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无法对人生机会的选择有切身的感受。这时,通过例子来把抽象的哲理具体就很重要。例子选择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此时,教者就挑出癌症患者该不该参加 “ 环法 ” 这一具有思辨色彩的例子让学生作出判断。对癌症患者来说生命是最实在的,而 “ 环法 ” 冠 军却是更大的追求。但是在追求冠军的同时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此时让学生分正反两方面展开辩论,即赋予了有关人生的机会选择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以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反对参加 “ 环法 ” 大赛的一方将其视为一名普通的癌症患者,作为一名普通病人,生命显然更为重要。反对当中包含了学生对人的生命的关怀。支持参赛的一方则赋予这位癌症患者更多的人格魅力,冒着极大的风险追求崇高的冠军,这更需要勇气,更震撼人心,当然更需要有人摇旗呐喊,支持当中同样也包含了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 作为辩论的组织者,其立场应该是公正的,并不应该因为各人的喜好而阻碍学生的各抒己见。但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也必须引导学生作出更具时代精神的判断。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揭示出此人就是已连夺六次 “ 环法 ” 冠5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