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说课稿_1_第1页
《生命生命》说课稿_1_第2页
《生命生命》说课稿_1_第3页
《生命生命》说课稿_1_第4页
《生命生命》说课稿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生命生命说课稿 生命生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 / 12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珍爱生命。 2、教学难点 从三个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教师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并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现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抓住以下两点:( 1)三个事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内涵。由此引出了作者的哪些思考?( 2)这三个事例,能否引发你对生命的其它思考?( 3)你认为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写得最准确生动而又精彩?说出你 的理由。设计这些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 “ 所见 ” 到 “ 所想 ”“ 所悟 ” 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品味、欣赏文章精彩内容的能力。 五、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 只有学会自主、合作、3 / 12 探究中明理,在质疑中创新。 六、教学时间 第 2 课时 七、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触摸生命的脉搏 深读感 受命的含义 理解生命 倾听心跳 瓜苗生长 飞蛾求生 4 / 12 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八、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触摸生命 . 1、歌手韩红的一首天亮了引入,学生静听。 2、老师真情讲述歌曲背后一个关于生命的真实,感人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宝贵。 3、导入新课 。 师: “ 生命 ”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课本中的这组单元讲述的也是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有关生命的文章 生命生命。 4、齐读课题。 “ 生命 ” 这一沉重话题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5 / 12 显得有些遥远,不能切身体会到其厚重和意义,用歌曲导入,感性体会,铺就沉重的情感基调,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既是一种 “ 预热 ” ,也是一首教学 “ 前奏曲 ” 。其原则是“ 预热 ” 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找轨,完美 “ 合拍 ” 。 二、品析课文,体会生命顽强。 (一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边读边想:课文关于 “ 生命 ” 写了哪几个事例? 2、指名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3、交流讨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用小标题归纳) (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 自由读文,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再以书写 “ 小标题 ” 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精读课文第 2 4 自然段。 师:请你再次认真默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体会,看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 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6 / 12 句子 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说说什么打动了你?或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为什么我会 “ 忍不住 ” ?我心里会怎么想? 指导朗读,抓住 “ 极力 ” 、 “ 鼓动 ” (与 “ 张开 ” 有什么不同?)、 “ 挣扎 ” 、 “ 跃动 ” 等词语以及三个 “ ! ”号重点体会,融入感情,读出 “ 震撼 ” ,进行评 价。 此时,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齐读课题。 师: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弱小的生命都不轻言放弃,这就是 (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让学生反复品读,引导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借鉴,共同享受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感。 抓住 “ 点睛 ” 词语,转换角色,深切体会,震撼心灵: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 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句子 2:那小小的种子里 ,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7 / 12 啊 !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读写训练(出示生长在砖缝中的香瓜子图片): A、如果我就是这株小瓜苗,会想: _ b、如果这是一杨树苗,未来的日子它会()。 评价交流 指导朗读。 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 (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默读 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 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 读写结合,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这种并联式的块状设计,为课堂的精彩生成提供了可能,留足了空间。 师:如果说逆境中的 “ 飞蛾求生、瓜苗破土 ” 让作者看到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 “ 静听心跳 ” 则是作者亲身感受 到的生命律动。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一读) 8 / 12 三、交流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师:在这篇文章的背后也有一个生命力如同飞蛾,香瓜苗一样顽强的作者 杏林子,及其她对生命感悟的一段话(出示): “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使用他,而不应该白白地糟蹋它。 ” (生接着读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奥运赛场上,刘翔跑完 110 米栏后的心跳意味着()。 2、一位病人恢复了心跳,那意味着()。 师;心跳对于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有相同的意义,那是你生命尚存的记号, 我们每个人有相同的心跳却没有相同的人生。 学生介绍查找到的杏林子资料。 师:请同学介绍杏林子的资料。(课前派送的有关杏林子生平的小纸条) (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痛作斗争的人。 杏林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四十多个剧本、散9 / 12 文集等等。 杏林子一生 积极开朗,淡薄名利,富有爱心,她还组织成立了一个 “ 残疾人基金会 ” ,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的残障人士远离黑暗,走向光明。 ) 师: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些信息时,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一丝感动呢?再来读 4 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内心(二读)。 你觉得杏林子是个怎样的人?你敬佩她吗?为什么? 师:杏林子正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所以你对生命怎样看? 这一对话环节的设计,两次读文,一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贴近作者,二是让学生更进一步 地结合资料感悟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感悟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课外拓展,书写生命感言。 1、名人的生命格言 2、介绍部分 XX 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师: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文字和图片): 邰丽华, 2 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是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 10 / 12 魏青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 “ 麦莎 ” 肆虐青岛的当天,河南小伙魏青刚 3 次跳入海中救下一名女青年。救完人后,魏青刚只是给当地边防派出所留下了 “ 我是河南打工的,名叫魏青刚 ” 这么一句话,就走了。 丛飞,进行了长达 11 年的慈善资助,总共资助了贫困山区 178 名贫困儿童,累计捐助款 300 万元,自己却欠债 10 几万元。在患胃癌期间,病床上的他仍念念不忘着那些失学的儿童。 11 / 12 由书本到书外,结合身边熟悉的人物体会,真正体现了 “ 大语文观 ” 。 师: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们,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牢记 (生接着读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畅谈:怎样使自己的生命也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抒写生命感言 请拿起笔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书签上写下你此刻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因 _而精彩。 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充满着鲜活的人文精神,营造了浓郁的人文环境,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 (五)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 “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12 / 12 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